深圳北大皮肤科贵吗:中国的军事史学家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21:05

中国的军事史学家在哪?

 

    长平之战双方怎么排兵布阵的?项羽在彭城之战怎么横扫汉军的?周郎赤壁双方究竟怎么打的?岳飞的朱仙镇大捷到底怎么回事?中国可有军事史学家给个清楚可信的说法吗?

  诸葛弩,谁可拿个设计图出来?马钧更牛的连弩谁可复制一个来?他那可投射一百五十米远的轮转式发石机是什么样?——军博古代战争馆趴着一个抛石机的小模型,但千万别相信那玩意放大后可以真用来攻城,很可能,那是打家具的木工师傅顺手敲出来的玩意。

  但是,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最早可以找到公元前1479年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为镇压巴勒斯坦叙利亚地区叛乱时,美吉多战役里的排兵布阵和精确到个位的缴获数字,至于后来的每次战役,不但可根据文字大体将战争重现,而且有真正专家级的得失分析,这点容后细说。我买了不少古代军事史的书,中国出的,可以告诉你谁胜谁负和不同时代的征兵制、后勤补给方式,但你不知道每场战争双方的技术装备和双方具体的排兵布阵。而西方人对军事史的研究都对此给出尽可能精确的回答,不但两三千年前的技术兵器都可以完全按原样复制出来,甚至做出实物以检验古代的记录是否准确。

  要分析为什么中国从没出过像西方那样出色的军事史专家,也许可以总结出一本书来,但中国史学家只对战争结果有兴趣,而对战争详细过程却兴趣了了,却是从太史公那里就开始了的。而西方军事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史》,追溯到恺撒大帝的《恺撒战记》。对比起来,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从来就没有象样的军事史专家,也许现在可能有了一些,比如富勒的崇拜者宋宜昌先生。

  一个军事史爱好者没法不崇拜英国人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他是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军事史学家。这位一生军事专著45部的军事史学家,其本人首先是位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在西方世界,他与德国的克劳塞维茨、美国的马汉、意大利的杜黑齐名。是他首先提出坦克战理论,不幸的是,其理论在本土遭到冷遇,但他的《装甲战》在二战时德国的装甲部队军官几乎人手一本,导致战争初期学生把老师打得丢盔弃甲。非但如此,他本人还是位参加过无数场战争的优秀军官,他指挥的康布雷战役还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大规模坦克突袭战。

  富勒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同属诞生于维多利亚晚期的精英人物,共同点是都热衷历史、军事都善于执笔,都长期为报纸做专栏记者,不同者在于,前者虽然有着与拿破仑同样矮小的身高和高超的军事天才,但却仕途不走运,而后者虽是个军事上的草包但仕途却极顺,最后还成了挽大英帝国于狂澜的英雄。不过,富勒个人的不幸或英国之不幸却成全了世界军事爱好者,否则,我们无法看到《西洋世界军事史》,看不到《龙齿——战争和和平研究》、看不到《战争指导》、看不到《恺撒——男人、军人、独裁者》,当然,也许不会有《装甲战》。

  可惜的是,富勒的著作,多年来一直未在大陆被翻译为汉语,其中就包括富勒的代表作《西洋世界军事史》。宋宜昌为推介《西洋世界军事史》还写了本《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书中称,早些年,宋到香港公干,无意中遇见此书的台湾译本,嫌其太贵买不起,干脆拿了新华社的复印机把它给复印了下来——公家的钱真不是钱,三大册一百五十万字啊!

  相比西洋的军事史,中国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战啊,而中世纪的欧洲,几千人参战的战役都经常会弄出好多本著述,光英法百年战争中那场在中国人眼中实在算不的什么的克雷西战役——此战英军在消灭万余法军后使长弓兵名扬欧洲,相关的战争绘画恐怕就比中国所有关于古代战争的绘画总和还多。

  如果中国有个富勒,关于朱仙镇大捷的历史,一定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至少绝不是岳飞孙子胡说八道的宋军低着脑袋拿大斧专砍金军连环马马腿的版本。如果中国有个富勒,中国古代战争片场面也许会像好莱坞经典片那样拍得真实可信,而不像今天中国弱智导演拍的像马戏团在玩杂耍。中国人实在是太辜负了祖先的历史啊。

  好了,今天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终于在大陆出版了,正是宋宜昌看到的版本,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钮先钟译的。巧的是,钮先钟也是先为报人再为军事爱好者的,并且其本人亦有多部军事史著作,起码保证了对原著内容的准确熟悉,再就是,钮先生扎实的文字功底在本书中亦有上乘表现,想象一下吧,今天大陆大量匆忙制造出的西方名著译本中,有几本不是充斥着令人发指的错误和无法容忍的中文呢,我们实在该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及时将此译本引进,使富勒的名著没有被糟蹋。惟一的不习惯是,台湾对西洋历史部分人名和地名与大陆的译法有差别,不过,几乎所有出现的人名地名都标注了英文原文。

  不管是否会成为中国的军事史专家,作为军事爱好者,如果书柜上如果有了这套三卷本的《西洋世界军事史》,想象一下,从萨拉米斯会战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部分西方世界的著名战役都有详尽评述,吹起牛来腰也硬了许多呵。——未来中国的军事史学家在哪?也许正在看我的书评吧。

注:长平之战,以太史公记载坑杀赵边四十万,怎么可能?赵国有多少人?能积聚起多大规模的军队?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如何统驭?

韩信曾说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只可以算作是他自负的戏言。

读过史记,读过左传,也读过战国策,何博士,百战奇法,武经七书,甚至再加上资治通鉴,二十五史,所了解的仅仅是一些庙算者的纸上谈兵。

相比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洋洋数十万言,仅仅记载分析了二十七年的战争历史,我们中国的历史记载只能算是浮光掠影的个人呓言。太史公还稍稍好一点,后来的人所记载的大多仅是只言片语——用梁任公的话说,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用现代的话,只是一个人的简历而已,对历史,对军事,对过去,有的只是印象式的记叙而已。这一点,我们比之西方,差距可谓大矣。

这几天,读了一些西方战略思想的分析,感触尤深,希望在日后能出来比较好的,分析更深入的著作出现。毕竟,有这样著作的出现,才意味着,我们国民的思考触角真正深入事情真相之中,否则,我们的民族,只停留在对过去的虚假表面的回忆中,这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