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中医诊断:张正隆谈《一将难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43:45

张正隆:成功的,而且越来越好。古今中外很多名著都是军事文学:《战争与和平》《西线无战事》这一类东西。中国四大名著里面,军事文学占了两个。《西游记》也是一路打妖除魔,可以看到准军事文学的东西。军事文学如果没有读者,不是读者的问题,而是这个作品不行,永远不要怨读者。好的军事文学,古今中外都有读者的。在那种非典型,非正常的环境下,战争把人的那种人性和兽性都推到了极致,能表现大德、大爱、大美、大恶、大善,能够把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和平环境就表现不出这些东西。

搜狐文化:咱们回到《一将难求》这本书,您自己看这本书的话,您觉得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或者您觉得还有什么遗憾?

张正隆:哪本书都有遗憾,有的遗憾你是没法弥补的。首先作者的功力,文学的水平能力没达到,会有一些遗憾。再一个有的纪实文学没采访到主人公,注定要留下遗憾。虽然你采访到他的很多部下,但他的部下也不能替代他自己,这就要留下很多遗憾。每一部作品都有遗憾,这个也一样。以后有机会再采访,以后再搜集资料,有的可以再补充。

搜狐文化:您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一些什么东西?

张正隆:拿破仑有一句话,好像中国老百姓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应该说我当了一辈子兵,也没有想当将军,我不是好士兵。过去讲投笔从戎,我从戎也没有投笔,在部队也是文化人,一直在写东西。虽然大半生在部队当军人,但我的本质角色还是一个作家。为什么写这个东西?为什么我没想当将军却写将军?我觉得这些将军我很仰望他们。比如最早1987年采访的时候,比如说钟伟吧。当年二纵5师(今39军116师)的师长,这个5师和116师太能打仗了,在东北战绩最突出的。钟伟带出了很多像他一样风格的好战分子,那些人我也采访了很多,包括当年司令部参谋,都很崇拜他,对他充满一种敬仰,我也被他们感动了。

搜狐文化:你说四野战将如云。但国民党部队,如新一军、新六军也都是王牌军,从滇缅那边过来的,武器装备也非常好。在滇缅也打得很好,但为什么到东北却输了呢?

张正隆:我为什么写这个书?我写那个书也是在琢磨。这些人都是大老粗,没有什么文化。怎么就把黄埔军校、陆军大学这些正规院校科班出身的将军打成那个样子?包括到了朝鲜战争,梁兴初、邓华这些人都是大老粗。邓华只念过几天书——麦克阿瑟都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而且拿的武器装备都是人家眼中的破铜烂铁。但是跟他们一比较,我们军事磨练一点不比他们低,我们的将军一点不比他们差,但是我们装备太差了。如果二次战役咱们要有空军优势,美国人就被赶到海里去了,但那样的装备都把他们打成那个样子。

二次战役我就琢磨,这些个大老粗哪来这么大的本事?现在为什么不从农民里面提拔将军,非得从军校提拔将军,我就琢磨这个东西。最后我琢磨出了这个问题: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啥就干啥。这些人天生当将军的,赶上战乱的年代,就有了挥洒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还有一条他们是幸存者——千军万马中很多可以成为名将的人,但一次战斗就被打死了,你知道他将来成为什么人物。所以名将还是福将,没有牺牲。他们在军事上有很高的悟性,后天又从一个战斗一个战役中活了下来,然后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教训,就成为了战争大学的高材生,名将就这么诞生了。这是我一家之言,自己的观点。

搜狐文化:《一将难求》分一、二两本,以后会不会有《一将难求》三、四?

张正隆:再写几个也可能。但名将太多等于都不是名将,名将也得有一个标准。再写一本也可能,写多了不可能。

搜狐文化:那您的名将标准是什么呢?

张正隆:我的名将的标准很简单,也很朴素。提起这个将军的名字,马上就会联想到他指挥的一系列著名的战役和战斗。比如你提起珍珠港马上想到山本五十六,提到山本五十六马上想到珍珠港事件。提到朱可夫就会想到他指挥的一系列著名战役。他们指挥的著名战役已经成为军事文化遗产,我们后人要研究这些名将的战例。有的人职务很高,但问他打了什么仗,怎么琢磨都没有,查资料也查不出来,这个就不能成为名将。

和平年代也不会产生名将。没有打仗何来名将?名将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没有战争不会出现名将。和平年代可以产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可以出现很高深的、流传后世的著名军事理论,但不能产生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