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与膀胱炎:墓志铭情书背后的旷世绝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3:10

墓志铭情书背后的旷世绝恋

                                                                                                                                                        李天国

2007年9月22日,一位清洁女工在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安德烈‘戈尔兹的门上发现了一张简短的留言条:“通知警察,不要上楼。”此刻,楼上卧室里,安德烈’戈尔兹和妻子多琳恬静地躺在床上,肩并肩,手挽手,双双服药自杀,两人神情安详而幸福。生命终结的那刻,他84岁,她83岁。床边桌上,放着戈尔兹与朋友道别的信:“我们两人谁也不愿意孤独的活在世上。我们彼此说过,假若有来世,我们还要共度。”

身如浮萍,情爱有限

安德烈‘戈尔兹1923年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家庭里,母亲信奉天主教,父亲退伍后成为木材经销商。中学毕业后,戈尔兹来到瑞士,进入一家天主教学院学习。

生于战乱的戈尔兹目睹了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对人生有了别样的感受和看法,他开始热衷于研究思想和哲学。1946年,在瑞士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戈尔兹遇到了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作家让‘保罗‘萨特和女权主义作家西蒙’波伏瓦,三人一见如故,聊的十分尽兴和投机。相近的观点和共同的爱好使三人很快成为最好的朋友,并组成了“知识分子联盟”。

1947年冬天,24岁的戈尔兹来到了漫天飞雪的瑞士洛桑,这里,正举行着一个小型舞会。在喧嚣的人群中,他注意到一个白净的红头发姑娘。这个年轻姑娘的双眸像清澈的泉水般纯洁,配上一头红色的头发,浑身散发出令人无可抗拒的青春气息。

戈尔兹在瞬间喜欢上了这个女孩,他鼓起勇气邀请她跳舞。在舞池里,戈尔兹得知女孩叫多琳‘基尔,英国人。一首舞曲终了后,腼腆的戈尔兹第一次大胆地约多琳出去踏雪,多琳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戈尔兹惊奇地发现眼前这个快乐的红头发女孩竟然有着曲折的过去……

多琳,1924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很不幸,她是私生女,因此她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母亲遗弃了。一名好心的教父收养了她,并细心地照看她,供她上学。若干年后,当成年的多琳得知教父便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后,巨大的感情冲击使她心乱如麻。为了使自己脆弱的心不再受到伤害,她辞别父亲,开始四处漂泊……

真爱澎湃,复苏成功

在这个缺乏安全感的年代里,相似的背景、相同的遭遇,使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靠在一起。虽然这时的戈尔兹一贫如洗,但有了多琳的陪伴,生活顿时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戈尔兹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幼年时的战乱造就了他不谙世事、为人羞涩谨慎的性格。他很少与人打交道,最大的乐趣是钻研他的哲学书籍,一位朋友称他是“图书馆里的老鼠”。而多琳则正好相反,她是天生的乐天派,脸上总是洋溢着春风般的微笑,有着聪慧敏锐的思想。两人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不妨碍他们的爱情,反而形成了性格上的互补,用朋友的话说,多琳是戈尔兹“与真实世界的联络点”。

在戈尔兹早期的创作历程中,多琳成了他的档案员、研究员、对话者、第一读者、唯一的评论家。两人在艰难岁月里并肩战斗,彼此守护。

1949年,经过两年热恋,戈尔兹与多琳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戈尔兹对哲学的研究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与萨特和左派思想中心靠的更近,两人决定移民巴黎。

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男人有情人是身份的标志。戈尔兹身边的朋友都有数目不等的情人,然而戈尔兹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和多琳彼此忠贞不渝,始终如一。

有了家庭的稳定和妻子坚定的支持,戈尔兹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戈尔兹和妻子位于巴黎的公寓常常云集着学生、助手和同道的思想家,处于这种宽松和思想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戈尔兹开始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哲学。由于生逢乱世,戈尔兹对战争持反对态度,尤其对核武力极为痛恨,他率先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政治理论,写出了《环保与政治》、《环保与自由》、《无产阶级再见》等颇有影响的著作,因此被视为政治环保和反资本主义的思想家。

1964年,戈尔兹参与了著名的左派报纸《新观察家》,由于出色的报纸编纂和运营能力,5年后,他又接手了萨特和西蒙‘波伏瓦1945年创办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随着这些成就不断地被公布于众,戈尔兹的事业和知名度如日中天。

双双化蝶,绝恋永恒

1965年,多琳接受了例行身体检查,她的头盖骨及颈部里存有囊肿。这意味着在多琳的后半生里,她将不得不忍受剧痛的折磨。

此时的戈尔兹已经是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并享誉文坛,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然而,在接受了多琳患病的事实后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在你健康受到影响的这个时刻,事业已不再重要,我决定急流勇退,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你。”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琳的病痛越来越严重,后来甚至于卧床不起。由于两人没有儿女,戈尔兹承担了一切照顾多琳的工作。他常常迈着蹒跚的步伐为妻子买菜、做饭,用同样干枯的双手喂妻子吃饭。为了让妻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舒心养病,戈尔兹将家从巴黎迁居到向东80英里外位于沃斯农的一所大宅里。

一天,在伺候完多琳吃饭后,戈尔兹深情地望着妻子。眼前的妻子,由于病痛的折磨显得干枯而瘦小。想到两人历经战乱,几度背井离乡,妻子从来都与自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直至今天的成就,戈尔兹不禁潸然泪下。他轻轻地提起笔,给妻子写下了一段话:“你就快82岁了。你缩短了6厘米,体重不足45公斤,可你依然美丽优雅,令人爱慕。我们共度了58年时光,我爱你胜过从前。”他附在妻子的耳边,轻轻地将这段心语念给妻子听。病榻之上的多琳难抑激动之情,不禁泪雨纷飞。

从此,戈尔兹决定为多琳一人写本书,以追述两人用50余年寻唯一之爱情的历程。他把书名定为《致D书:情记》——一位满怀爱慕之心的丈夫写给病中妻子的长篇情书。

2006年4月,长达75页的《致D书:情记》封笔。多琳为丈夫的深情表白而一次次流泪。经过深思熟虑,戈尔兹认为这封信及两人的爱情应该广为人知,他希望将这封信印刷成书。多琳同意了丈夫的决定,但她要求书的英译本必须在她死后出版。

2006年7月,《致D书:情记》一出版便引起轰动,短短几周内便卖出两万册。在法国畅销书排行榜上更是结结上升。

人们说,戈尔兹一生的著作,抵不上他在生命尽头写给爱人的这一封博大、真诚的公开情书。这番热爱与感激的朴素告白,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但是这封信的的确确只写给一个人,它坦言,如果没有妻子,安德烈‘戈尔兹,哲学家、思想家、作家、让’保罗‘萨特的朋友——所有这些头衔都“没有意义,无足轻重”……

病痛的折磨使多琳越来越痛苦。终于,2007年9月22日,戈尔兹写下了最后一封给他的朋友、沃斯农市长埃利亚内‘卡尔的信:“亲爱的埃利亚内,我们早就知道我们会一起结束生命,原谅我把这个不愉快的任务留给你……”封好信件,仔细地在门上别上了留言条,两人躺下来。戈尔兹再一次挽起牵了半个多世纪的爱妻的手,双双安然离去。

旁边的桌子上,是那段催人泪下的真情告白:“我们二人谁都不愿意孤独活在世上……我们彼此说过,假如有来生,还要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