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染病病医院:《诗经》中的拟声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40:56

《诗经》中的拟声词

关键词:诗经 拟声词构成形式

内容摘要:本文以《诗经》中出现的拟声词为研究对象,从摹拟声音的对象的不同把《诗经》中的拟声词分为九类,即“九种声音”;从音节的角度概述了《诗经》中拟声词的三种结构形式,即单音节拟声词、单音节重叠式拟声词和双音节叠韵拟声词;从修辞角度分析了《诗经》中拟声词的运用在诗歌节奏、意境、画面等方面的艺术效果;从汉字造字特点探究《诗经》中拟声词的文字特点,此外还简单概述了《诗经》中的拟声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拟声词,也叫象声词、模声词、拟音词。现代汉语中,拟声词是指模拟自然界客观存在物体的各种各样声音的一类词,包括人所发出的声音(除叹词外)和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它的特点是以专门摹拟现实物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自成系统,它的存在是以各种声音为基础的。汉语的拟声词自古就相当丰富,南北朝时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拟声词的估价就非常之高,他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说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烁烁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早虫之韵”这是完全正确的。

《诗经》使用拟声词的地方就有一百二十多处,三百零五篇中,有拟声词的诗篇有五十三篇之多,将近六分之一的比例。然而其中尤以十五国风中数量里最多。《诗经》中拟声词的运用,给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仔细听来有水声、虫声、风声、玉声、金铁之音、钟鼓之音等等,悦人耳目,畅人心意,怡人神智。接来来,将从《诗经》中拟声词的归类、构成形式、字体构造、古今发展演变等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诗经》中出现的拟声词。

一、《诗经》拟声词的归类

(一)鸟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周南·葛覃》)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邶风· 匏有苦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小雅·鸿雁》)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大雅·卷阿》)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肃肃:鸿雁振翅声。)

凤凰于飞,翙翙(音huì)其羽。(《大雅·卷阿》翙翙:凤凰振翅声;一说,众多也。)

后面两例不是表示鸟声鸣叫的拟声词,在这里也被归为“鸟声”一类。

(二)虫声

螽斯羽,甍甍兮。(《周南·螽斯》)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召南·草虫》)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小雅·小弁》)

(三)水声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guō,)。 (《卫风·硕人》)

施罟嚄嚄,鳣鲔发发(音bō)。(《卫风·硕人》)

二之日凿水冲冲(音chōng),三之日纳于凌阴。(《豳风·七月》)

   (四)风声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小雅·蓼莪》)

南山烈烈,飘风弗弗。(《小雅·蓼莪》)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邺风·北风》)

   (五)钟鼓等乐器之音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邶风·简兮》简:即简简,鼓声;一说,和大貌。)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邶风·击鼓》)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小雅·采芑》)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 (《小雅·钟鼓》)

鼓钟喈喈,鼓瑟湝湝。 (《小雅·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小雅·鼓钟》)

聎鼓渊渊,嘒嘒管声。 (《商颂·那》)

(六)玉器、金铁之音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郑风·有女同车》)

约軝(音qí)错衡,八鸾玱玱。 (《小雅·采芑》)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小雅·庭燎》)

君子至上,鸾声将将。 (《小雅·庭燎》)

八鸾鸧鸧(音qiáng),以假以享。 (商颂·烈祖))

其旗淠淠(音pèi),鸾声嘒嘒。 (《商颂·采菽》)

   (七)车马之音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王凤·大车》)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王凤·大车》)

有车粼粼,有马白颠。 (《秦风·车粼》)

载驱薄薄,簟莩朱鞟。 (《齐风·载驱》)

戎车嘽嘽(音tān),嘽嘽焞焞(音tūn)。 (《小雅·采芑》)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小雅·车舝》间关;车辖声;一说,设舝貌。)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小雅·车攻》)

   (八)劳动之音

伐木许许(音hǔ),酾酒有媭。(《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小雅·伐木》)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音tuó)。 (《小雅·斯干》)

捄之陾陾(音réng),度之薨薨。 (《大雅·绵》)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音píng)。 (《大雅·绵》)

释之溲溲,蒸之浮浮。 (《大雅·生民》)

获之挃挃(音zhì),积之栗栗。 (《周颂·良耜》)

   (九)其他声音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召南·殷其雷》殷:雷声。)

有弥济盈,有鷕(音yǎo)雉鸣。  (《邶风·匏有苦叶》拟声词,鷕:野鸡鸣叫声。)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郑风·风雨》喈喈:鸡鸣叫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声。)

无罪无辜,馋口器器。 (《小雅·十月之交》器器:众人之声。)

鸟乃去矣,后穆呱矣。 (《大雅·生民》呱:小儿哭声。)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音tián)。 (《小雅·采芑》阗阗:群行声。)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郑风·风雨》胶胶:鸡鸣叫声)

二、拟声词在《诗经》中的构成形式

汉语拟声词,仅就音节结构看,根据王力先生的分类,大体可分为5种,即单字的、单字两用的、叠字的、单字加叠字的、双叠字的[1]。按结构方式可以分为单纯拟声词、合成拟声词和叠韵拟声词三种形式:

?(一)单音节拟声词(A型,即单字的。)

这类拟声词在《诗经》中较少,如:殷:雷声;镗:鼓声;摽:象击声;玱:铃声或玉声 ;鷕:野鸡鸣叫声;简:鼓声登登。

(二)单音节重叠式拟声词(AA型,即叠字的。)

这类拟声词在《诗经》中占的数量最多,使用的也最普遍。如:关关:水鸟鸣叫声;喈喈:鸟鸣声;坎坎:伐木声;粼粼:车急行声;呦呦:鹿鸣声;渊源:鼓声或钟声;嗷嗷:鸿雁哀鸣声;冯冯:削墙声;挃挃:割禾声;钦钦:钟声;嚣嚣:众人喧哗声登登。

(三)双音节叠韵拟声词(AB型,即单字两用的。)

这类拟声词在《诗经》中占的数量最少。如:间关(jiān guān)车辖声;晛睆(xiàn huǎn):黄鸟鸣声;緜蛮(mián mán):鸟鸣声。

《诗经》中,拟声词虽然使用较多,但从它们的构成形式来看,单音节和双音节重叠式是其基本形式。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曾说:“先秦的拟声词往往只用单音或叠音,而不一定用双声叠韵”2)《诗经》中拟声词的构成形式证明了王力先生对先秦拟声词的构成形式的正确论断。

结合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词的构成形式,与《诗经》中的拟声词的构成形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诗经》中拟声词的构成形式基本上是单音节和单音节重叠式,单音拟声词较少,双声叠韵的拟声词更少。现代汉语中,单音重叠仍为拟声词的主要形式,但除此之外,还大量出现了单音的和双音叠韵的拟声词,双声的如“噼啪”、“乒乓”、“呢喃“、“嘀嗒”、“叮当”等,叠韵的如“布谷”、“哗啦”、“轰隆”、“呼啦”、“咔嚓”等。

2.《诗经》中拟声词的重叠只有“AA”式,其中少数重叠拟声词是由单音节拟声词重叠而成的如“喈”重叠而成“喈喈”、“镗”重叠而成“镗镗”,而多数双音节重叠拟声词无单音用法。现代汉语中拟声词的重叠形式变得非常复杂。单音拟声词可以重叠为双音的、三音的、甚至四音的,双声叠韵的拟声词也可以重叠。如:单音叠成三音的,如:“嗡嗡嗡”、“呱呱呱”、“哗哗哗”、“哒哒哒”等等。单音重叠为四音的,如:“咕咕咕咕”。双声拟声词重叠的,如:“咕咚咕咚”、“淅沥淅沥”、“呼噜呼噜”、“当啷当啷”等。此外,还有“ABB”式,如:“扑通通”、“哗啦啦”、“轰隆隆”;“AAB”式,如:“叮叮当”;“AABB”式,如:“叽叽咕咕”、“唠唠叨叨”、“滴滴答答”等;“ABAB”式,如:“咕咚咕咚”、“叮当叮当”、“卡拉卡拉”等;“ABCC”式,如:“叽里咕噜”。

3.《诗经》中,有的表同一个声音的拟声词,读音相同,但字的写法不同,如:“将将”、“锵锵”、“玱玱”(音qiāng)都表示玉器或铃声。也有同一个拟声词表示不同声音的现象,如:“喈喈”既表示“鸟声”也表示“鸡鸣声”。上述的两种现象在现代汉语拟声词中也有。

三.拟声词在《诗经》中的修辞作用

拟声词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音响效果在实际运用当中,是不能忽视的。我们一般把拟声词看成一种修辞现象,因此,往往从修辞的角度谈拟声词。如:《修辞通鉴》[3]:

“摹绘即运用语言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形状、景色、情态等准确地生动地描摹出来。也称摹状。摹绘分为摹声、摹色、摹味、摹形、摹景象、摹情态等。”

《修辞学发凡》[4]:“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有摹写视觉的,也有摹写听觉的。而摹写听觉的尤为常见,所以普通就称它为摹声格。”

郭绍虞在《中国语词的声音美[5]:“语音之出,本于拟声与感声。拟声是摹写外界客观的声音,感声是表达内情主观的声音。拟声语词既善于摹状声貌,感声语词尤足以表达声请。所以只需巧为运用这些拟声或感声的语词,就足以增加行文之美。”

《诗经》拟声词的修辞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一个方面:

(一)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诗歌与音乐,舞蹈本为同源,他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读诗三百,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悲伤,时而高昂,时而细腻,时而铿锵,时而幽怨,时而缠绵。例如:

急促者如《小雅·采芑》中有“……八鸾玱玱……有玱葱珩……伐鼓渊渊,振旅阗阗……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这些音节,它们在不同的段落依次出现,震耳发馈却又严紧有序,非常有力的表现了“方叔”军容严整,气势非凡,极有震撼力;舒缓者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鸣》)“坎其击鼓……坎其击缶”(《宛丘》),其以单音节“坎”表现姑娘踏歌而舞的美丽景象;缠绵者有如“关关”相和之音;高昂者有如“鞉鼓渊源,嘒嘒管声……穆穆厥声”(《商颂那》)起通过众音齐鸣的声音描摹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当时在盛大祭奠上的和谐之美。

(二)创造了诗歌的意境

《诗经》中通过“拟声”来创造意境的例子是比较多的。如: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

2.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周南·葛覃》)

3.鼓钟将将,淮水汤汤。 (《小雅·鼓钟》

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我们读到此处便能听到前面一只鸟鸣曰“关关”,后面鸣“关关”以应之。一种“雄飞从雌绕林间”的意境和盘托出,颇感真切。例2“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通过黄鸟鸣叫“喈喈”,突出了贵族女子将要和全家团聚欢乐的景象,给读者以想像回味的余地。例3“鼓钟将将,淮水汤汤”中“将将”与“汤汤”押韵,鼓钟将将响,淮水汤汤流淌,不仅营造了一种宏大的气势,同时又给诗中主人公不平的内心情感铺垫了伤感的意境。

(三)渲染了诗歌画面,让读者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周满江说:“叠字有很强的形象性,用于诗句使形象生动、鲜明。《诗》三百的作者是运用叠字的能手》” [5]如:

1.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声。)

例1.“坎坎伐檀兮”,我们首先听到的是“坎坎”声,此音为铁器敲打木头声,沉闷而不绝于耳。便知是伐木声,立刻非常直观的给我们展现出来了一个集体劳作的恢弘场面,伐木之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可见劳作是热火朝天的,然而作者又紧接着开始斥责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者们,在意象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更能给人的心灵以冲击。鹿“呦呦”而鸣,呼朋引伴,邀群鹿来共食艾蒿,有求贤若渴,招选贤能之意。其二,群鹿在原野上吃草,边吃草边发出欢快的叫声,以暗示其人才众多,各得其所的和谐场面。其成功在于比喻精当,声音和谐,给人展现出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卷。另有《黄鸟》、《车邻》等也极尽起兴之能事,在场景画面美的展现上淋漓尽致。

(四)加强了诗歌气势,创造了诗歌气氛。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摹声格可借“对于声音所得的感觉”,来“表现当时的气氛”  [6]。

《诗经》这方面的例字很多,如:

1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小雅·采芑》)

2.伐鼓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大雅·绵》)

例1中作者用“伐鼓渊渊”的“渊渊”、“阗阗”这两组拟声词,写出了战场上击鼓雷鸣,战士们拿着武器步步哒哒,准备投入战斗的紧张和声势浩大。例2中作者连用了“甍甍”、“登登”、“冯冯”三组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劳动人民营建宫室的劳动场面,渲染了劳动过程中紧张而激烈的劳动气氛。

(五)突出渲染了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如:

1.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美。   (《郑风·风雨》)

2.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邺风·谷风》)

例1中“风吹雨打冷清清,雄鸡喔喔鸣叫”,写出了女主人在家思念远方男子时的那种凄凉、无聊和孤独的复杂心情。;例2中“山风吹得呼呼响,时而阴来时而雨”,作者用“习习”的风声,突出了女子的丈夫对其发脾气时的感情变化。

四.从汉字的形体构造看《诗经》中拟声词的特点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形、意义和读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关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实际上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四种。汉字造字多以形声字为主,《说文解字》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诗经》里出现的拟声词的字大多是形声字,在这个前提下,《诗经》中的拟声词的字有如下特点:

(一)《诗经》中,模仿人或动物的声音的拟声词的字,大多数有“口”字旁。

如:“喈喈”、“喓喓”、“嘤嘤”、“嘒嘒”、“嗷嗷”、“呱”、“嚣嚣”、“呦呦”等。通过仔细观擦发现,它们大都是表示的是人或动物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这类拟声词,如:“咩咩”、“喳喳”、“咕咕”等。

相反,有些表示动物发出的声音的拟声词的字也有没带“口”字旁的,如:“关关”、“薨薨”、“胶胶”、“萧萧”等。而有些模仿无生命体的拟声词的字也有使用“口”字旁的,如:“啍啍:车行声。”、“嘽嘽:车声。”、“喈喈:钟鸣声。”、“嘒嘒:管器声。”、“哕哕:有节奏的铃声。”等。

(二)《诗经》中表示与金属有关的声音的拟声词的字多是“金”字旁。

如“钦钦:钟声。”、“锵锵;铃声。”都表示乐器的鸣响或金属的撞击声。现代汉语中这类词,如:“叮铃铃”、“铿锵”、“铮铮”都带有“金”字旁,且表示乐器的鸣响或金属撞击声。

(三)《诗经》中表示与水声或雨声有关的拟声词的字多带有“水”字旁。

如:“活活”、“浍浍”、“冲冲”等。现在汉语中表示水声或雨声的拟声词带“水”字旁的字,如:“滴答”、“淅沥”、“淙淙”、“溅溅”等等。

拟声法是很原始的造词方法。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拟声词的形音义之间有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不是绝对的通用规则,如“潇潇”不是指水声,而是风声;“沙沙”不是水声,而是脚踩沙石行走的声音或风吹树叶的声音。

五、从语文文字的发展演变看《诗经》拟声词的发展变化

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的。下面我们结合《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7]和《现代汉语词典》 [8],简单分析、归纳《诗经》中拟声词的读音、词义等在现代汉语中发生怎样的变化。

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现代汉语词典》中字形、词义完全消失的拟声词。

如:啍啍、焞焞、挃挃、鷕、陾陾、晛睆等。

(二)《现代汉语词典》中字形、读音、拟声词意义保留没有被赋予新义的拟声词。

如:锵锵、 嘤嘤、 喓喓、  翙翙、 丁丁、 殷 、虺、啴啴等。

(三)《现代汉语词典》中字形保留,拟声词意义消失的拟声词。

如:关关、习习、钦钦、阁阁、间关、嘒嘒、胶胶、弗弗、薨薨等。

(四)《现代汉语词典》中字形保留、拟声词词义消失,有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的拟声词来取代的拟声词。

例如:

雝:1. yōng:和谐 形容词(拟声词意义“鸟鸣声”消失。) 2.噰yōng:拟声词,鸟鸣叫。

活:1. guō流水声意义消失。2.虢guó:拟声词,流水声。

(五)字形、读音、拟声词意义保留,又被赋予新的意义。

例如:

呦呦:1.鹿鸣意义保留。 2.叹词,表示惊讶。

哕哕:1.拟声词,铃声意义保留。2.拟声词,鸟鸣声意义保留。3. yuě拟声词,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

呱呱:  1.拟声词,小儿哭声保留。 2.拟声词,鸡鸭哀鸣的声音。

溲搜:1.拟声词,淘米声消失。

2.拟声词,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

六.《诗经》中拟声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中的拟声词,一方面真实反映了先民的生活状态,折射出先民对自然事物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古人对押韵的重视。从文学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诗经》中拟声词的运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柳宗元的《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杜甫的《兵车行》“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王禹偁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也许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们都受到《诗经》的影响,但最起码可以说明前人对拟声词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

[2]王力,汉语史稿.(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

[3]高名凯,语言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07

[4]成伟钧,唐仲扬,何宏业主编.修辞通鉴〔G〕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413

[5]周满江,诗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98

[6]郭绍虞,中国语词的声音美〔A〕照隅室语言文字学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130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6

[8]王力,岑麟祥,林焘等主编.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G〕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8-260.

[10]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