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有哪些词语:《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可用)生活与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56:49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实践的含义
2、了解实践的特点
3、理解并能够应用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高考回眸:
考点分析:
一、实践的含义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练习:(2006年高考,重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回答下列两小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      )
①学生学习     ②法官办案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有社会历史性。
练习:(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练习:(单选)(2003年全国文综)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表现:(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练习:(单选)2007年6月20日新华社讯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昨天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据介绍,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4米,终端包括超过3千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其综合性能在同级望远镜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练习: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练习:(单选)2007年10月25日中国“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的研制带动了我国相关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事实上,从2004年“嫦娥一号”立项以来,经过3年多的工作,中国在遥感、微波探测等方面理论已取得了明显进步 。材料反映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
(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练习:(双选)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        )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性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练习:(单选)“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告诉我们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②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客观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综合提升: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其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备受人们关注。早在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强调走自己的路。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今后改革和建设的方向和指南,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概括性的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普通高中学生数偏多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相对不足的不协调现象。而且中等职业教育向社会补充的大都是初级工,中高级技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瓶颈”。许多“饱读经书”的大学生因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而欧盟大部分国家实行低重心的、以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发展战略,欧盟25国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平均占62.7%,普通高中学生占37.3%。
材料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2007年10月28日在教育部第1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使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能够按1:1的比例发展,并且优化内部结构,以促进劳动者更好的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的理论依据。


 


(3)许多大学生就业时面临尴尬以及教育部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变化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什么观点?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gaosan/58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