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债券理财产品:谈做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29:47
     孙中山曾告诫人们: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道出了做事的重义.
事伴终生,做官一时,做事一生;做事是人生主题,奋斗是生命的本质,劳作是快乐的源泉;有人说:小车不倒只管推;语不惊人死不休;活到老学到老,表现了不懈的追求;有事业、做事就有活力,有动力,有生命力;事做多了,就有了必胜的经验和财富,能力是历事的堆垒,经验是经历的提升,财富是点滴积淀;港作家梁凤仪女士的最新畅销书《财来自有方》,开句:“只要晓得做人,精于做事,自会财源广进。”

事中辨人,做事上可观测到一个人的品质。有的目标远大,思想深邃,精力过人,善于超越,事为大多数,这种人能成大事;有的默默无闻,宁静专注,深挖细找,精益求精,想干事,干成事,可归优秀;有的先权衡,看眼神,有利多干无利少干,可称墙头草,暂时得利,但不长远;有的生来就不想做事,只想获得,遇事应付,事越来越小,地位事越来越低;也有的聪明,但私心重,公事掺私,假公济私,短步腰折。常言,做事先做人。其实,做人是具体的,还是要具体事中看一个人的胸怀,见才能,见信誉和品质;事中有德,德在事中反映,事前看承诺,事中见内涵,事后知结果;看人先看事,人以事分,事中分层,事中辨人

用人看事,用人重观其行,审其事,验其果。选人先看事,是唯物,是科学用人;从事的三个层面辨认:从做事的谋划、步架、路径上看,可判断人的思想、视野、思路;从执行、运筹、落实上,可判断人的组织、协调、驾驭能力和办事能力;从结果、成效上看,可见人的作风扎实程度和综合素质能力大小。用人看事,方能以绩论英雄,以效衡长短,以能定高低,是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方式
    事中择友,朋友只有遇到事,特别是涉及利益时,才知交往的动机和本质;交朋友要看事,看事的动机,看事的结果,以事择筛;尤其要看在利益面前的态度、表现,以事的状况确定方式,以事的性质定长短;有事无事一样,有利无利一样,人前人后一样,才是久远的真正的朋友

谈 做 事
——结合陈雷校长所行谈做事
既然是与大家在博客上谈论,首先我就跟大家谈论一点关于博客的事情。
陈雷校长在他关于一篇博客的文章中说博客可以记录一个人内在思想和情感,也可以记录一个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年轻人可以考虑建立工作、学习为主的博客,交流的对象为同事、同行、顾客等。
但是,不管你建立的是那一种形式的博客,以什么内容为主,博客总归是一种个人思想对外的表现手段,说开了也就是一本可以让大家都观赏的日记。最重要的是她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你可以在平时侧重一下她,让她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美丽一些、有内涵一些。但只要不是因为商为价值或是完全醉心于网络博客,不要在她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几个人整天坐在家里写日记的。
陈雷校长的博客内容够丰富了,但据我所知,他的博客大多都是在晚上也就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我的一篇文章是陈校长在晚上11:58看完后给我留的言,可见他书写博客的时间段。
通过上面所说我要谈的是做事情要分清主次,就是说做事情要做出正确的既定目标。下一步就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或者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也就是成功学中所说有了目标还要有步骤,在这一方面陈雷校长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英语的春天》书中记载了他创建事业过程中学英语——工作——再学习——>直至成功的过程,所走出的每一步都经过了自己深思熟虑和细心的安排。这也正是陈校长经常和我说起的那一句话——机会永远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有了目标和用心的安排离成功也就只有一步只遥了,但所要迈出的这一步更为重要——就是努力勤奋的工作,这一步不迈出、离成功的那一步你永远达不到,你只能面对着成功无法到达。陈校长博客相册中一张在美国的照片下留下了这样的一句注释:美国把人变成了鬼,其实一个人的压力大都来自于自己,成功的欲望促使着人忘我的努力。我2000年和陈校长在一起工作,五、六年以来,已经40岁的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都要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他工作起来的那份精力就是二十多的年轻人都难以达到,也正是他这种为了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造就了陈雷英语,造就了德州英汉双语学校。
总结:认定目标+深思熟虑+勤奋努力=成功!
谈做事
 
做事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和学生谈做事
一个人来到世上美其名曰做人,其实是来做事。因此,评判一个人是否精明能干,不是看他的文笔,也不是看他的口才,而是看他的行动,口语化一点就是看他做事。
关于做事,我常对学生说的的第一句话就是“做一样,像一样”。我要求学生做作业像做作业,搞卫生像搞卫生,做操像做操,走路像走路……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做着什么,你必须给我一个样子,要像模像样的,不要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甚至上语文做数学,上数学又看课外书,这样颠三倒四,往往事倍功半,一样也不讨好。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常常教育我们:“一个人,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吃要有吃相。”再大一点,我从书中读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我觉得这些说的都是一个理,还是那六个字——“做一样,像一样”。说说简单,做做难,为了这六个字,我自己也一直在努力,都还没像样,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就像出色的舞蹈老师并不一定自己的舞跳得出色。比如我们每一节课组织教学时,班长都要喊“起立”,光光为了训练一个“立正”的动作,我就训练了一个多学期,总算像样起来了。试想,“立正”这样一件简单的事要做到像样都如此费时费力,复杂的事就更困难了。可见,要做到“做一样,像一样”,可不是靠说教的,而是要不断要求,不断训练的,更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做事始终要追求又好又快的原则。”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第二句话。说来好笑,到底应该是“又快又好”还是“又好又快”,我琢磨了好一阵子,最后确信应该是先求好,再求快比较妥当,做事光有速度,没有质量怎么行呢?于是我要求学生不管做什么事,先求好,再求快,,做不好,宁可慢,慢工出细活吗!当然要想把事情做得又好又快,必须得动脑筋。我指导学生说:“做事要眼睛看,脑子想,三思而后行,遇事多动动脑子,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虽然一个人做事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疏忽的时候,但动不动脑子,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动脑筋的人,连错别字都要比别人多一点。所以同学们要想少做错事,就要多动脑子。”
“做事还要不断求变化,求创新。”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第三句话。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哪怕再好的方法也会失灵,随着时间变了,场合变了,对象变了,你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化。适合于此,未必适合于彼。死板死套只能死路一条。师傅教徒弟就算手把手地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时代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谁不求创新谁就做不了大事。世间事,难预料,我们必须具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处事能力。
事在人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千学万学,我们一定要学会做事,这是立足之本。
我谈做事与做人
2009-05-13 17:53:15
老师曾对我说:“要学会做人”,公司的领导曾对我说:“要做事,先做人”,同事也对我说:“这个社会,学学做人吧”,他们对我说的时候,表情是那么的无以言表,可我的父母从没有郑重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读过几天书,一辈子含辛茹苦地教育和培养我和妹妹,他们勤劳、诚实、讲信用、乐于助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的言行完全符合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凡事先人后己,我和妹妹当然受父母的影响很深。
人活一生,事要做,人也要做,而且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否则难以生存。但现在的做人,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应该是一些人所说的,要做到外柔内刚,这固然好,真正做到这个点,确实太难,外柔做到了,可你内刚是真是假,或是开始有,后来也没了,所以现在很多人有外柔而无内刚,到底有没有,恐怕谁也不知道,然后都美其名曰:“外柔内刚”。
关键是到底先做人还是先做事呢,我想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多数人都会说:“先做人,后做事”,而我还是比较赞同“先做事,后做人”,但我并不完全反对“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无论什么时代都流行和实用的观点。
“先做人,后做事”,也对,主要是对个人有利。一般来说,人做的好,事办的就顺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会办事儿”,有时本来办不来的事,也能办成,这就是会做人的益处。可这里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要办的事不太光彩,或是这事损人利己,二是上级让你办一些不是人办的事,你办不办?办了,你就是会做人,会办事。如果人人都这么做,那整个社会就出问题了:社会不公、阿谀奉承、黑白颠倒......
“先做事,后做人”,从理性上讲是正确的。因为事都做不好,还谈做什么人呢,事才是主要的,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人品,才能与人为善。但这也有问题,人毕竟不是纯理性的,可以说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受感情支配的,比如,“我就喜欢他,我就不喜欢你,我就爱听这样的话,我就喜欢钱和女人,我现在的心情就是不好”那你怎么办,还公私不分吗?还实话实说吗?还解释吗?那么事十有八九办不成。
最佳答案就是做人与做事,恰到好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真遇到无法解决时,选择哪一个,那就自己
决定吧。
至于我自己怎么做,我不知道。
这些文字要是被我的老师们、领导们和同事们看到了,肯定会说:“再好好学学做人吧”或根本就不管了。
9院士与中学生畅谈做事做人
羊城晚报讯 记者沈婷婷、通讯员苏进聪报道:记者昨日从深大附中获悉,近日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率领“教育改革”项目调研组一行20人莅临深大附中调研,并与该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科学与人生,勉励广大中学生胸怀天下,勤奋学习,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最近日本的核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牵动着广大中学生的心。深大附中的林乐琪同学向我国核能专家郑健超院士表达自己对核能事业未来发展的忧虑。
郑院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世界核能事业发展史,详细讲解了日本核事故发生的过程及原因。他首先指出,日本核事故中的爆炸不是核爆炸而是氢气爆炸。核事故是在历经9级大地震和超级大海啸等极端自然灾害引发。他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说明我国的核电是安全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不断改进的第二代核电站,设备比日本福岛核电站的要新要强,其设计能抗八级强震,且核电站处于完整的板块上,史上没有超过5级地震的记录,周边海洋较浅,不具备产生大能量海啸的条件。”
如何能实现个性化发展?“中学时代兴趣不妨广泛一些,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石油地质勘探专家翟光明院士这样回答吴若忱同学关于个性发展的提问,同时翟光明院士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还未有石油地质学相关专业,但毕业工作时赶上了中国石油行业的兴起并被派往从事该工作,我正是凭着自己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功底,完成了相关专业的自学。”
对于学生提出的怎样才能成为顶尖的科学家的问题,郑健超院士以自己在国外的外孙女的成长故事为例,建议同学们要“leaning to know,leaning to do,lean-ing to be(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他认为要取得杰出成就首先要奠定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次要特别培养动手能力、做实验的能力,大部分的学科是实验性学科,需要靠实验来解决问题;学做人是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要出大成绩必然要靠团队,诚信、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国外特别受重视。
沈婷婷、苏进聪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谈做事
洪学军
本人有一自撰小联:“闲人岂是等闲人,凡事做成非凡事。”虽有自嘲自勉意味,但也有我对做事、做人的基本态度。
当下红尘滚滚,浮尘嚣上。为仕途计,为财途计,只怕“闲人”濒绝,“忙人”满世。现在不是流行两个百分比来形容人们之忙碌吗?一曰,百分之七十的人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在开会;一曰,百分之八十的人百分之八十晚上有应酬。可见上联不具备一般普遍性,文中姑且少谈。而下联呢,对芸芸众生来讲也可能要求太高,但我理解,“非凡”是个主观评价标准,能做到自我满意,也可谓非凡也。
撰此小联,我有三点起意:
闲为心静,静中谋事。这是做成事做精事的基础。“忙与不忙不在行,闲与不闲只唯心”。耐住寂寞,只怕“百忙”不侵;乐于独处,可拒八方“聒噪”。只怕不少真闲之人倒想成为“忙人”吧。而忙人呢更自赏于客朋拥簇,习惯于广庭鼎沸。就是你真的身负重任、日理万机,也有“孤灯月下,对影三人”的时候。所以闲与不闲有个主观因素,如有志向“闲”,有心求“闲”,闲何难求?当然心静闲生不是目的,闲中蓄志、静里谋事才是正道。诸葛先生十年“闲居”茅庐,就在于淡泊中以明志、宁静中求致远;立于锥地、胸怀天下;韦编三绝、问道鸿儒;砺炼思想、谋划方略。古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讲的是虽然世界千差万别,世事难料,但要做成事,首先要静心谋事,闲下心来梳理思想,静下神来谋划工作。只在安心于学、潜心于思、静心于谋,才能立非凡之志,执非凡之识,成非凡之事。
克己求全,高调做事。这是做成事做精事的途径。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语,亦有《庄子》外篇《山木》“材与不材”之喻,要“高调做事”之行,必有“克己求全”之德;有“克己求全”品行,方可“高调做事”实行。克己求全是一种舒张的心态,是一股坦荡的情怀;也是一种修炼、一种境界。克己是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他人圆融通达;求全是对自身的求全苛刻,对他人的宽容善待。能不能做到“推功揽过”、“闻过则喜”、“容人之过”,主观上是决定能否高调做事的人品基础,客观上也是能否高调做事的人际环境,比喻当下评人论才、考核考察者,真仅有关乎于实能、实德乎?人际关系不优秀,即使你有孙行者之功、之能,群众一投票,你也得不了优秀。因此有了“克己求全”这个品德基础,高调做事才能于内心安、于外和畅。高调做事则是一种追求的精神,一股豪迈的气魄;也是一种责任,一种风格。高调做事首先要视野高,这关乎思想、学问、见识、品行,我想能做到“闲为心静,静中谋事”的人,也必然如此,在此不表。其次要标准高,孔子曰“取于其上,得于其中;取于其中,得于其下;取于其下,则无所得矣”,通俗地讲就是“你想得到太阳,只能得到月亮;你想得到月亮,只能得到星星……”,讲的是理想与现实、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关系,因此必须确定高起点,高标准,调子高才能起点高,起点高才能成就高。其三要求高,做事时既讲求雷厉风行,更做到精益求精;事后既讲求查漏补缺,更不怕推倒重来。
举重若轻,不拒小事。这是做成事做精事的要诀。没有“举重若轻”这个能力,可以有“举轻若重”这个态度。周恩来总理应是雄才大略、能力超群之人,但他事必躬亲、关注小事、举轻若重,多少被别人忽视的群众小事被他做成传为美谈的好事,多少看似不起眼的机关琐事被他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我们广大的普通人来讲,常办常做的还是小事细活,是无数个日积月累的小事,才汇成了推动发展进步的大事。我以为其一“小事不小,做精为好”。做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想做成大事者,必须把小事做细、做精,此所谓“不扫庭院,何以扫天下”。其二“小事看本色,大事看本领”。看不起小事、做不成小事、办不好小事的人,其思想、其作风、其品质也一定好不到哪里,他们做的大事也只能是自我“形象大事”,充其量是其仕途中的“私事”,指望不了他们能把大事做成“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