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网上生日蛋糕店:电讯盈科孵化效应:先标准化,再模块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9:54
电讯盈科孵化效应:先标准化,再模块化

 

 


  霍燿昌认为,至少有“高标准化”、“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并购”这三条路径可以帮助国内的软件企业迅速成长为巨头。
    
  “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已经到了。”尚未落座,霍燿昌已经为整场谈话下了一个结论,“未来5-10年之内,中国软件业也会有像印度塔塔咨询那样上规模的企业出现。”
  霍燿昌是近年在国内市场表现活跃的电讯盈科企业方案(PCCW Solutions)的董事总经理,他率领超过2000名员工,倚靠电讯盈科集团这个庞大的运营商背景,面向企业客户提供融合信息、通信和技术(ICT)的解决方案。
  其优良业绩有以下几组数据可兹证明:电讯盈科企业方案2004年营业额超过20亿港币,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被Gartner评为香港最强的IT服务商之一。
  6月22日,参加大连软交会并出席“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的霍燿昌显得十分乐观———在他看来,国内发展软件产业的环境业已成熟。在此基础上,至少有“高标准化”、“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并购”这三条路径可以帮助国内的软件企业迅速成长为巨头。
  
  从“标准化”起步
  相较于国内软件业一直争吵不休的“印度派”与“欧美派”,霍燿昌更像是一个“标准派”———产品体系必须符合国际标准框架,研发、生产过程必须规范,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软件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必备因素。
  “目前最大、最好的软件企业都来自欧美国家,但在20年前,他们也是从‘多、小、散、密’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在霍燿昌看来,经过20年的发展和积累,欧美国家所建立的软件产品标准体系以及规范运作流程,是送给新近崛起的中国软件业“最好的礼物”。
  “当所有的技术制定了标准并且能够被准确量化的时候,软件其实已经被模块化了,成为后来进入者很容易复制甚至规模复制的捷径。”霍燿昌说。
  这正是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能够在激烈而开放的香港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能保证其迅猛增长的原因之一。“在研发设计软件产品、应用方案时,我们按照国际标准将所有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功能模块都考虑进去,然后在规范框架内进行最大限度的规模复制。”
  而一个能够被成功应用的优秀软件产品,需要符合的标准并不全都属于技术范畴。“比如企业内部管治的要求提升,对企业的IT策略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调整,而好的解决方案是能够立即满足客户的这部分需求。”
  以因美国审计界丑闻引发的萨班斯(SOX)法案为例,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很快就敏锐发现这个法案不仅仅是用来在短期内满足在美国上市规定的,这将是未来企业客户加强内部管治的必然需求,于是就立即在所有的产品体系当中增加了相应的功能模块。
  “但是,显然内地的一些企业,哪怕是一些非常优秀的IT企业,可能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至少在我看到的一些产品体系当中,是不符合萨班斯法案标准的。”霍燿昌说。
  在他看来,软件其实是人的业务,必须要有长远的策略才能够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拥有快速成长的资本。因此,他对电讯盈科企业方案的市场定位是“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中国ICT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
  
  告别“点对点”研发
  “自主创新并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尤其对于刚刚开始起步的中国软件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创新的先期投入很大、选择项目的风险很高,因此必须学会在自主开发与推广到市场这个过程当中取得适当的平衡。而在这个阶段,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重要。”霍燿昌认为。
  在中国移动与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合作的全国ERP实施项目中,中移动的需求非常清晰———将运营模式与国际接轨。
  这是中移动的管理层下了很大决心才做出的决定,改进运营模式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系统来支撑内部制度。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为此专门成立了由180位ERP专家组成的项目组,根据中国移动的需求,以管理系统为工具,为中国移动提出商业流程改造(BPR)的建议,对每个业务流程安排进行重新思考。
  有电讯盈科企业方案的相关人士认为,这样一个行业型的ERP项目,虽然需要凭借其多年的ICT服务经验的积淀才能完成,门槛很高,不过很难称之为完全的“技术创新”;同时,在盈利模式上也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的突破,但是最终却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进入内地以来实施成功的最大SI项目之一,并从此获得了内地其他电信运营商的信赖。
  但是,电讯盈科企业方案通过这种服务方式的探索,在这个项目当中完成了对旧有行业方案的创新,“我们的做法是一定要从客户需求出发,了解他们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才来做这个解决方案,我们不是只卖一个系统,也不是只卖一个软件或硬件,我们给客户做的是一个贴身的整合解决方案。我们做企业解决方案的思路就是要达到客户的增值目标,达到客户要的最终效果。”
  霍燿昌高度评价了这种合作模式。他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还徘徊在“点对点”的研发状态———只针对单个产品做投入,但在未来软件业的发展趋势当中,以单个产品为单位的项目将越来越少,而以客户尤其是行业客户的需求作单位的项目将越来越多。
  亦有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专家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基于客户需求所开发的技术或者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可能在技术上并不具有颠覆意义,但是却能将研发成本压缩到最小的基础上,为客户创造最直观的效应,这种小成本的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有利于尚在成长中的软件企业迅速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在市场中立足。
  Gartner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IT服务市场将以平均年增长率14%的速度发展,比全球增长率高8%,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将会成为全球服务商的焦点。
  霍燿昌据此乐观表示,这个大的内需市场将足以成为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的土壤。在他看来,20年前的美国也是因为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欧美软件企业才得到了一次整体提升。而现在,轮到中国得到这样的机会。“既没有大型系统建造的历史包袱,又成为全球技术产业的焦点市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要走的信息化道路,要比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来得快、来得急。”
  不过他也忠告国内的企业,必须从最初“点对点”的研发状态当中走出来,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企业所在省市区域市场的需求,而应该把眼光放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上来。
  
  最值得收购的企业
  “除了深入民心的自主创新理念,已在全球成形的各种统一的技术标准,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也标志着国内软件业发展最好时机的到来。”霍燿昌认为,越来越多VC的进入、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业内并购活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催化国内软件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早在一年以前,霍燿昌便已向国内媒体断言软件业内的并购活动“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他看来,为了更快取得领导位置,大型IT供应商会继续采取“无机增长”(Inorganic Growth)的方法,完备自身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模组、增加市场占有率。
  而事实上,为了争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近年来不仅国内的软件行业频频发生并购案例,跨国软件巨头也加快了在国内收购小企业的速度。
  有第三方咨询机构专家认为,并购的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张企业规模,但发起并购者则需要审慎选择并购对象,以免出现并购之后却不能顺利消化的状况。
  上述人士同时介绍了值得被收购的中小型软件企业所必须拥有的一些素质--比如规模可以很小,但必须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有长远的战略、至少有好的商业模式或者商业合作模型的思路、专业化或者行业化、并且其业务和技术能够有较好的融合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