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老年康复医院招聘:读史札记(一) 领衔主演文天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7:37:36

读史札记(一) 领衔主演文天祥

分类: 关于历史 2009-06-11 09:54
 

      公元1283年,壮年的文天祥受刑柴市口,无数的朋友和敌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死了。

      中国的英雄从来都是脸谱化的,我们只记住了该英雄的名字,至于他在历史上是个什么真实样子,谁也没兴趣深究,也害怕深究。现在随便抓出个大学生,问他关于文天祥都知道哪些,怕也只能是一句“照汗青”吧。

      《宋史·文天祥传》中,文山先生说:“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他们把我放了,我愿意出家当个老道,还可以给他们当政治顾问。

      显然文天祥不是只会“照汗青”,他也是个人,他也自有他现实的考虑。只要我们不是站在宋朝皇帝的角度上看问题就得承认,他有这个权利,这是一个比死亡好得多的选择,于国于民都没有坏处。后人多有质疑此传者,但举不出实质性的证据,只是说“不该如此”,说到底,是怕他们心中的英雄还不够高大全而已。

      其实忽必烈也并不想杀他,还养了他三年,丞相的位置一直给他留着。

      但问题你必须死。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两种人是必须死的:女人和英雄。一死则身价倍增,不死则打折优惠。《阅微草堂笔记》中,一个大户人家遭难,举家发往塞外为奴,他们怕新娶进来的年轻媳妇“受辱”,上船时故意把登船梯弄斜,希望她能主动投江做“烈女”。然而她偏不配合,手脚并用爬过去了。

      其实可想而知该“非烈女”日后的命运,别人让她“烈”她偏不“烈”,这只能说明她道德水平低下,那些想让她死的人就有了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她的权利。虽然文天祥也考虑过以道士的身份手脚并用爬过去,但他已经身不由己。

      我说文天祥是领衔主演,就是说,他是个演员,必须服从导演的安排。宋末这出殉国悲壮剧的导演是中国文化,剧组里忙得最欢的是他的幕僚兼好朋友,王炎午。据说顾炎武就是因为仰慕王炎午才改成这个名字的。

      当文天祥身陷囹圄时,以王炎午为代表的一群忠肝赤胆的爱国志士,一不想办法谈判营救,二不组织军队拼死抵抗,三更没有砸囚车劈木笼劫牢反狱的勇气,而是由王炎午执笔,写了一片慷慨激昂的《生祭文丞相文》,到处张贴,激励文天祥去死。这篇名文多为后世无心肝者所称赞:

      “维年月日,里学生旧太学观化斋生王鼎翁,谨采西山之薇,酌汨罗之水,哭祭于丞相文山先生未死之灵而言日: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甲科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丧父受公卿俎奠之荣,奉母极东南迎养之乐,为子孝,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仗义勤王,使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华元踉锵,子胥脱走,丞相自叙几死者数矣。诚有不幸,则国事未定,臣节未明。今鞠躬尽瘁,则诸葛矣;保捍闽广,则田单即墨矣;倡义勇出,则颜平原、申包胥矣。虽举事卒无成,而大节已无愧,所欠一死耳。奈何再执,涉月逾时,就义寂寥,论者惊惶,岂丞相尚欲脱去耶?尚欲有为耶?或以不屈为心,而以不死为事耶?”

      多么诡异!敌人不想让他死,自己人却希望他死。这慷慨雄文背后的潜台词是,你快点儿死吧,用你的鲜血来掩盖我们的怯懦,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活下去。

      王炎午也确实勇敢地活了下去,殁于1324年,享寿73岁,此时文天祥已经死了40年了。激励别人去死的人,自己是不会死的,不但不会死,还享有忠臣和逸民的好名声。

      我想文天祥见到这篇生祭自己的雄文后,定会破颜一笑。他不怕死,也不用朋友们热情的激励,既然已经被定位为英雄,死亡即是不可避免的,何惧?

      我想象1283年的柴市口,愁云惨淡,空场上挤满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都想一睹那位著名人物的风采,一些热情的粉丝还高举写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荧光牌,大喊“天祥我爱你”,热闹非凡。然后他们看到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神情坚毅而从容,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似乎对眼前的人群视而不见。他思索片刻,张口欲言,人群静了下来,满心欢喜,等待那慷慨的绝命辞问世。却只见他缓缓吟道,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众人正不解其意,忽又见他向空大笑一声道:亡国大夫谁为传,只饶野史与人看!

      语毕,点手唤刽子手道,吾事已毕,心无怍矣,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