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贝贝男友王海东:谈含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4:42
谈含蓄  

2008-09-26 13:17:17|  分类: 散文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人们崇尚语言、行为委婉、含蓄。“拟歌先敛,欲笑还颦”“盈盈伫立,无言有泪”人们认为含蓄是一种内敛之美,一种内在的宁静之美,是一种无言之美。古代文人笔下刻画出了无数柔弱、含蓄、具有内在气质之美的女性。相反,泼辣、直爽却不值得颂扬,尤其是在古人的眼中,总是把性格豪爽的女性丑化。如水浒传中的孙二娘,泼辣、潇洒,做事干净利落,堪称女强人的楷模,但却在施耐庵笔下以食人肉、做人肉包子为背景,其中又蕴含着潜在的贬义。

    含蓄是一种美,一种内在气质的美。含蓄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体现。做人应含蓄、温婉、善良、平和。世上的人性格各异,人们所遇到的事情也千奇百怪,若是一个人真的能做到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含蓄、委婉地应对,那恐怕也是具有圣人的内涵修养了。我们崇尚礼仪,我们讲求含蓄、委婉,我们追求着更高境界的文化修养。一个人,只有加强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更多地丰富自己的内涵,在更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做到快速地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态平和,才能做到含蓄与委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做事都有每个人的风格,当然,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弱点,对某些人、某些事,总是会有一些反感、不屑,甚至是厌恶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也总会导致对这些人、这些事采取不冷静、甚至是过激的言语与行为方式。因此,一个人若想对任何人、任何事,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含蓄委婉,确实是很难的。

    含蓄是一种美,一种内在文化涵养的美。含蓄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文化素质与修养。含蓄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含蓄体现了一个人为人处世时的宽广心胸。一位长者、一个伟人、一位圣人学者,纵观其言谈举止、行为做事,总是充满着一种温和、亲切、与平和的感觉,无一不表达着宽厚、宽容与理解的心胸与气度。

    含蓄有时也会造成一种伤害。有的时候,在说话、做事之中,往往因为含蓄、因为委婉,而对某些人、某些事,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能明朗、明确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因而对别人而言,可能形成一定程度的误解,从而造成一些预想不到的后果,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虽然含蓄是一种美德,委婉是一种值得颂扬的得体的表达方式,但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讲究高效率的时代,含蓄显然有时也不能符合时代的潮流。有时,直爽一点、直截了当一些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对某些人、某些事,明确地表示是或者不是、行或者不行、好或者不好,也不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反,有的时候,却还能更好、更容易地为人所接受。做一套含蓄的表演,讲一大堆委婉的虚词套语,却不能直接切入事实的本质,事情的主题,有的时候,会让更多的人感到不适。

    什么事物都有着两方面,既有着好的一面,可取的一面,又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与弊端。在什么时候、相对于什么人、采取什么方式是最合适的,主要取决于做事者本人,也因个别人而异。若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不能不说是一门学问。

 谈含蓄2009年04月22日 星期三 下午 02:47文化生活愈是贫乏,浑段子愈是流行。尤其是农村。
  我小时候就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姐弟二人,姐姐勤劳、美丽,弟弟聪慧、早熟。有一天,弟弟从私塾下课回家,见正在掰玉米的姐姐“走光”了,于是吟道:“世上百花往上开,我家睡莲朝下栽。莫叫蜂儿乱采蜜,叫声姐姐进屋来。”邻居一姑娘见了这情景,十分羡慕,也想试试他的意中人的才华,于是在某一天将自己的衣服划一道口子,坐在门坎上。那男孩如约来到她家,见此情景惊叫:“你的裤子怎么破了……”女的说:“白痴,你怎么不像邻家小孩那样来点文的?”那男子说,闻?一股怪味,叫我咋闻?姑娘当时羞愧难当,对男友破口大骂……这样的故事肯定没有,但故事所体现的道理却是在的: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同,其效果截然相反。那男孩为何挨骂?就是说话太白、太直,不像邻家小孩“来点文的”。
  所谓“文的”就是含蓄、委婉,不要把话说得太亮、太显。由此,我想到了作文的道理。作文如说话,也是需要含蓄的。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含蓄。作品写得太直白、浅露,人们会觉得无分量、味道。相反,若能让读者入曲径而后通幽,则能给读者增添无穷的意兴,引发不尽的想像,使之百读不厌。
  先还是看看经典里的“含蓄”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的佳句。这后两句是写主人公在与“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连对方名字都不知的情况下,悄然“追踪”。“距离”在这里成了这首诗含蓄的特质。后几章写那男子虽遭遇“道阻且长”“且跻”“且右”,并且那女子也总是“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址”,但小伙仍是不即不离、翘首遥望“伊人”的仙乡琼楼。结果会怎样?他还会追下去吗?读者虽感遗憾和惆怅,但也只能靠想像去补充了。
  《古诗十九首》有表现女子思念远行异乡情人的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儿北飞后仍筑巢于向南的枝头。诗人言物而不说人,以禽兽也不忘故乡来暗示物尚有情,何况于人呢?“衣带”句仅用一个“缓”字就突显了那女子因日夜相思而腰身亏损的境况。思恋成了最有效的减肥药。这些句子未着一个“思”字,但句句都在写铭心刻骨的思念。其表达效果比起“我爱你”“想你”之类的话就强百倍了。另一首写怨妇的诗也很含蓄:“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丈夫一别无归,生死不明。多情的妇人纵有万般思念,也无可奈何,只能靠作梦来了却心愿;她要打黄莺儿也在情理之中了。
  唐诗里含蓄得足以叫人拍案叫绝的诗也不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想当年东晋重臣王导和谢安的住地肯定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繁华之极,可如今却这般荒凉、落寂。诗人用燕子归旧巢,可乌衣巷的主人已换成寻常百姓这一现象,表达了对沧桑巨变的无限慨叹。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用“少一人”的细节,便把自己不得和亲人相聚的遗憾和无奈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了。
  现代诗最含蓄的可能是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啥道理也不讲,就这么一个“假如”,不知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国意识。难怪有人说,田间的几句诗抵得上百万门大炮!
  除诗歌而外,一些小说也颇见含蓄的魅力。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小公员之死》从一个小公务员因担心自己的一个喷嚏沾染部长的衣服而惶恐不安最终致死这一角度,写出了沙皇统治的等级制度给小人物造成的心理压力。一件微不足道的生活琐屑却透析出当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与恐怖。可谓含蓄之妙笔。
  除小说外,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应用象征手段写成的散文也很含蓄。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等都是写得含而不露、深刻隽永的。不仅如此,就连一些笑话除了幽默因素外,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也带附着了一种的含蓄美质。唐弢在《记郁达夫》一文中讲到郁达夫佩服鲁迅说话的厉害,以至翻了许多资料也查不出根据,似乎觉得跟《泰绮思》有点相似;细想又不像。鲁迅说,某地有位高僧,洁身自好,德高望重。远近几百里的人都仰慕和敬佩他。临死时,因为他一生未近女色,抱憾没见过女人的稀罕物,辗转反侧,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磨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待到妓女褪了衣服,那位高僧却道:“喔,原来是和妮姑的一样啊!”说完就断了气。鲁迅讲没讲过?只有郁达夫知道。据我的考证,鲁迅也许不会将此写进文里,但用它骂人的可能性是有的。因为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能骂不少人呢!
  就写作技巧而言,虚实相间、寓情于景以及隐喻、类比、双关等都可以达到含蓄的表达效果。但要使你的文章多一点言外之意,画外之味,让读者思而得之,仅靠这些是不够的。

笑 谈 含 蓄

                                                                                           木兰沙柳

 

   含蓄:拼音:hánxù。

  新华词典解释为:1、容纳、深藏。2、意未尽露,耐人寻味。其实就是:涵蓄。表达的委婉,耐人寻味。说话时不把情意全部表达出来。

  说白了,就是你懂了,但是,不是我说的.;你没懂,其实我什么也没说.

  在过去的中学语文课本上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来讲解。表示言语、诗文等意未尽露,耐人寻味。

  这里有几个含蓄的例子,说来很可笑,只是供朋友欣赏,如果你明白了,注意,可不是我说的:

 

  解放前一先生去一穷亲戚家吃饭。主人费尽心思,倾其所有,给他煮的玉米面的净面粥,还故意多做了一些,计划着等客人吃剩下的再放点野菜,以野菜为主给自己全家吃。

  主人让老先生自己先吃,老先生风卷残云,不觉用下了两碗。见主人只是笑眯眯地陪在一旁,没有续饭的意思,于是,含蓄催饭。他分别把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开,双手端起空碗,伸到主人面前说:“你们这里蛇多,我早晨在后山看见这么粗一条蛇”,说着,把空碗递到主人眼前。意思是:你看,该盛饭了。主人急中生智,跑厨房端来了那个盛粥的粥盆,盆底朝天,盆口朝下扣着高高举起,提高嗓门说:“我们这里有这么粗的蛇,你没看见吧?”意思是说:你看这,这也没有了。两人以蛇为话题,以闲谈的形式避免了双方的尴尬,不啻为成功的含蓄范例。

  在农村时,我参加过一次“精神文明建设验收座谈会”。村领导组织了一些中老年人参加开会讨论汇报。我作为教师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县文明办领导走上讲台讲了注意事项后要求农民发言。一老汉发言让我捧腹,印象极深,至今不忘。见他在鞋底上磕了磕长烟袋,高声大嗓地说话了:“依我看,这精神文明就是一对矛盾,‘建设’不到一块。你说这人吧,夜间他精神,不文明;白天他文明,不精神。……”会议被笑声笑乱了,后边讲了什么我根本没听进去。现在回忆起来,发言正确与否且不说,反正挺含蓄。

  还有:办公室里女白领要男同事讲一个既短小又有内涵的黄段子。还要求不说脏字,含蓄幽默。男士沉思片刻说了八个字:“我是锄禾,你是当午!”女,头深埋,无语。

  两女士几日不见重逢,女甲抱怨:“我真倒霉,那天散会咱们一起挤公交,回家就流产了。”女乙不屑:“最倒霉的是我,那天挤公交回家后,我发现我怀孕了!!!”

 

  什么是含蓄?就是你懂了,但是,不是我说的;你没懂,其实我本来就什么也没说。

也谈含蓄
含蓄之例,唐人诗中甚多。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从字面上看,是一位新嫁娘问丈夫:如此打扮去见公婆合适吗?而朱的原意则是征求有科场经验的张藉:“我这样的诗是否符合试官的口味?”据说朱庆余曾先把自己的二十余首诗呈给张藉看。张藉的回答也很含蓄:“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越女指西施,其美不在于齐纨的装扮,而在于内在的气质,何况已经“新妆出镜心”了呢。
张藉最善写含蓄。据说当时藩镇与朝廷斗争甚烈。李师道欲拉拢颇有诗名的张藉为其所用以对抗朝廷,大概还给张藉送了一些礼物。张藉毅然拒绝了李师道的拉笼,但不明说,而是给李师道回了一首乐府诗《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此诗收入《张王乐府》。诗云:“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君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对李师道既给足了面子,又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他的拉拢。《全唐诗》末句作“何不相逢未嫁时”,着一“恨”字似更妙,显出了对李师道的挖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