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烦恼四百字:庞明:《梅花问答》串讲(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31:51

庞明:《梅花问答》串讲(3)

(2009-12-08 11:24:03)   赞曰二七:已得玄理,厥三何事?三本有象,一元无底。以无摄有,昆仑化鲤。妙哉元元,辟之信美。
  慧彻曰:“开玄关之秘旨,愿详示。”
  (讲到这个大家会有疑问,玄关窍怎么开呀?把它的道理讲一讲。这一段讲的是太上心传天仙家法一开始怎么练。不是非常具体的功法。他这里边是练意识。)
  雷师曰:“初学入手,患在心之不定,神之不宁耳!苟得神凝气静,立脚于先天之先,玄关之开易事也,
  (一开始练功心不安神不宁,安定不下来。如果真能凝神静气了,立足于先天那儿,无形无相的,根本的,去开玄关,玄关就容易开了。他说挺容易,你要想先天是无形无相的,往那儿立去,你无形无相嘛,你得到无形无相玄关就开了。反过来说你知道无形无相,得到无形无相就开了。你要不知道无形无相,想去找个东西,怎么找也找不着。)
  先师云:‘功从无念始。’故学者下手之法诀有几种。
  (练功从没有念头开始,说容易,现在马上又不容易了。要没有念头,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等于〇。这提出方法来了。说是非常容易,看这方法,哪一个都不容易,他说容易,我们一听挺高兴。具体无念入手有几种方法,)
  一曰:万缘放下,体自寂虚,此自先师混化入手口诀。然人终日纷纷,心无一刻之宁谧,正如百沸之汤,欲求虚寂乌可得乎?不有把柄,如何能行?学者先以自心观照心源,则体寂而神虚。
  (第一:什么念头都放下,当下就是,一放下就虚了嘛,念头一放下身体自然安静虚了。这口诀是他老师混化入手的口诀。一开始就混化。人乱七八糟的,脑子里事挺多,你要想虚,做不到。怎么做?先用自己的精神来察照心念的源头。有点象佛家的道理啊。意思是想心的源头在哪?这么一想,脑子里边就不想别的念头了,就容易静了。你自己想一下:我的心从哪儿来的?一找不着,一闷的时候,不就安静了吗?管这个叫虚寂。原来达摩给二祖慧可安心,二祖说我心不安,请老师给我安心,你把心拿出来,我给你安。找找你心在哪儿呢?一找,找不着,找不着那个心了,那个心是空的。当时那一会儿心里不就没杂念嘛。那一会儿,心里源头是这意思,那就是虚寂。)
  此心源非身中肉团心,乃寂然而虚灵者是也。即用‘不即不离’之诀以守之,使心不着于方所。一守如如,常觉此中空空洞洞,不染一物,但觉凝然寂然,抱神以静。此正所谓心有主则能不动。《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是也。
  (那个心不是心脏那个心,是让你看那个意识源头在哪儿,一看,看不着,空空洞洞的,这样的话神就虚了静了。让这种静持续下去。一会儿容易,把它延续下去,就不即不离,不再离开它,一找心在哪儿呢?空空洞洞的,一找,就呆下去持续下去,就这样子,空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了,那种境界,这样这个心就开始虚了。你那个心在找那个心,在找,意识在活动,可你没有把意念活动和任何一件事联系起来,就空空洞洞的连着,那种空空洞洞又不是真的空空洞洞。你一找,找不着,那样的状态叫空空洞洞,所以这里边就是你注意它不和任何事物相联系,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到任何事物上去,那种状态就叫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之后就要开玄关,是要从这儿入手的。你应该这么做。这是一种方法。)
  一曰:常操此心,退藏于夹脊之窍,守而不离,自然散其邪心,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久久则真息现而无息。息无则命基固矣!此是大易艮背之良法。
  (意念想中脘后面的夹脊,脊柱前面,老想着那个地方。儒家讲嘛“心要在腔子里”。老注意夹脊,从里边注意它。经常注意守着它,慢慢慢慢就回去了,呼吸都可以停掉,出现息住。)
  一曰:存想山根。夫人受生之初,先生此鼻,名曰:鼻祖
  (什么叫鼻祖?说人一开始先生这儿,这就瞎说了。人老晚才长出鼻子来。古气功里边好多和现代科学对不上口。)
  山根,在鼻之上两眉中间,此处与祖窍相通。祖窍可以夺天地之造化。故存想山根要勿忘勿助,若存若忘,久久便觉虚无寂定。而山根与祖窍如即一处,仍守之以寂,继之以忘,久久行持。一朝置此心身于不识之地,我一灵亦混,至混穆地位,已入玄窍真境界。此候关系乃在一动念也,念仙则仙,念凡则凡,应感之理本如此。
  (祖窍不是在肚子里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这没有解释。山根能通到头顶天门里边去,天门到涌泉有个中空的管,从山根进到里边去,上去,这么去冲,用山根呼吸,一吸到巅顶,一下再到夹脊里边去。到肚脐……他是用呼吸的办法,也可以。一般守山根用意念守山根,注意注意……气就进去了。守着山根觉得气进里边去了,守到腔子里边去了,什么都忘了,迷迷糊糊的,在里边那么糊里糊涂的,这么一种境界。到这个时候,念头一动就起变化,很安静了,静到一定的深度了,好多意识活动都平息了,而且生命活动都一致了,意元体活动就比较统一了,那种五马分尸的状态就平息了,这时候你一想什么,概念性的活动就和形象空间结合到一起了。一想什么马上就出来。“念仙即仙”可不是说你一想就成了仙了。“念凡即凡”就是成了凡了,这样还修他干什么?一念仙意识里边的仙就出来了,一念凡,意识里边的凡人就出来了,是在意识里边出的东西。传统气功里边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没能正确理解。佛家也是这个情况。有位佛家大德,当代的佛家大德,写了很多的书,把很多人都批了,把他老师都批了。他就说他年轻的时候一练功,过去老和尚说东墙打倒西壁,墙壁打起来了,我感觉着了。他就问他老师,是真的假的?他老师没置可否。他就写了书。其实那是你练功时的意识,实际墙还在那儿立着呢,没打架,所以当真了。很多练功的人就把练功时意念里边出现的现象当作是真的,写书也写是真的,讲课也讲是真的。所以这里边就搞混了,这是意识变化。当然那个时候意念活动是很关键的东西。)
  若夫混穆中忽觉无涯无际,或星月在海,月印波心,或平波万顷,草木繁庶,种种玄况莫可名言,是则玄关开矣!
  (他讲这么糊糊涂涂,糊糊涂涂……忽然一下哦,里边扩大了,无涯无际的,这句话是对的。应该是无涯无际的时候,就在那一开的时候,那才是真境。一开了之后又进入一个境界了,就不行了。所以这就是,古人把玄关开和明心见性的道理没能很好地区分它,就在这一点上。“忽觉无涯无际,或星月在海,月印波心,或平波万顷,草木繁庶,种种玄况”各种情况出来了,好了这就不是开玄关那个开了,又出来玄关里边的境界了。这为什么呢,按理说这个现象应该是明心见性呀?其实不对,他那是个玄关开的景象,跟佛家说的明心见性差远了,不是一回事情。明心见性是意元体的活动在无涯无际的时候,意识跟它一展开,跟它合为一体,那就是走到明心里边去了,再进一步就是见性,他那一点没抓住,一下无涯无际的境又出来了,一出来之后,意元体参照系的内容又显出来了,象“星月在海,月印波心,平波万顷,草木繁庶”那是参照系里边的景象出来了,这样参照系就打不破。所以他们这样尽管可以作为玄关开,从太上心传可以视为玄关开,但他说佛家明心见性还是这边事不是那边事就搞错了。因为明心见性里边的景象他不懂。书上写的景象可能他们开过,但是那个景象和明心见性不是一回事情。那咱们用混元气理论怎么讲呢?守上丹田玄关开感觉到里边的气,这里边有不同的层次。你看道家功转周天也有守上丹田的,上丹田里边同样有三种气:意元体、脏真混元气、躯体混元气。有三种不同情况。练周天功的守上丹田,气足了觉得凉气往下走,那是躯体混元气凝聚起来了;守山根觉得出光了,看牛眠之地,脏真混元气;万里晴空无涯无际意元体混元气。就在那一刹那之间,意识能它所它,能知所知,能感所感合为一体了,那才是到了佛家的明心里边去。一出来这种景象,坏了,参照系又出来了。所以那是参照系里的东西。这是守上丹田时里边的变化情况。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景象。在天仙家法里把这个认为是玄况
  (玄关开了之后,玄关里边的各种景象)。而真正的玄关开的一刹那,那一动态把它抓住,和进去,那才是佛家的明心见性的东西。)
  然或念动而着,玄关立隐,故以寂视为寂。
  (如果有个念头觉得:哎呀!这个景象挺好。这么一想,参照系的内容又活动起来了。那是参照系上打上烙印,显出来的东西。这一活动又把参照系的本体给盖上了。所以玄关立隐,玄关的景象,前边的那种景象就没了,你想的东西就出来了。)
  盖此关开已与太素一鼻出气,三才六合不包而包,直一太虚若也。个中机到,神无不觉,自有种种真面目假面目相将而现者,故只可觉不可着。
  (玄关一开就可以和大气相结合了。三才六合,天地人三才,六合,前后左右上下的虚空和太虚包成一个整体了,各种真假景象都会出现。所以这就是道家功在理论上不够彻底,他没有非常虚,所以出了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太上家法里边出各种神仙的道理。一安静了之后,意元体的参照系里边有这个信息,它就显现出来了,好的坏的、丑的俊的、恶的善的都来了。那个景象出来了怎么办?觉得有它不可着于它。就象看戏一样,看它,有各种景象,这个好,那个好……不要着于它,只是观察它,不要跟着它跑。)
  《金丹四百字》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是正指此玄关一窍也。
  (这也是讲错了,张紫阳讲的这个窍和玄关窍不是一回事情。)
  炉鼎于此中立,药物于此中采,火候于此中行,至于结胎成圣,无不在此者也。或用心息相依,或存神虚寂,务在乎若存若忘,不即不离,而总用夫放下身心,寂虚以视之,则必自得神凝气定焉!
  (玄关窍一开糊糊涂涂,一开一亮,然后山河日月海,什么都有来了。里面有这个景象不要理它,安安静静地看,因为已经把天地大自然虚空都包括在里边了,这时意念和外面可以相通得了啦,就用意念往里边收气,里边是炉鼎嘛,火候就是这么安安静静地把它聚起来,结胎也是它,都从这个感觉里边来。大家问:庞老师,那个感觉在哪儿?下边还有词等会儿再说。感觉在哪儿呢?就在意元体里边,意元体在哪儿呢?你那么一想:我的意元体那儿是空的……意元体在哪儿呢?意元体哪儿都在。脑子里有,外边也有,但是你这会儿体会不着它就是。你自己安安静静地体会,意元体在哪儿呢?找那意元体,找啊找,一找,找不着。当时内心有个感受的时候,那就是意元体。从那儿想想想,脑子里边,欸!想想……脑子里边挺大的,挺空的,那就是。你从那里去聚气去就行了。)
  学者总先当以无念为主,诚而恒之,何患其不入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以无念为主,心诚,有恒心地做下去,不是说一做马上就会了。)
  赞曰二八:体寂神虚,万缘放下。至诚无息,奚间晓夜?忽若洞开,如万随化。觉而仍寂,入道婴姹。
  慧彻曰:“前言黄庭气穴为炉鼎,又有身心为炉鼎、乾坤为炉鼎,今以太虚为炉鼎,其精义玄妙,愿更垂示。”
  (太虚为炉什么意思?)
  雷师曰:“身心两个字,了尽万卷书。身非色身,乃法身也。心非人心,乃天心也。法身无身而有身,天心有心而无心,此非深明造化洞悉玄机者,不可得而知也。
  (身心两个字包括了万卷书。身不是肉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说是气身也行,说是天地大自然、原始混元气也行;心不是肉团之心,是天心,是自然变化的心。)
  黄庭在气穴之上,上下相通。气穴之内,尚有炁穴。气穴是藏后天真气之所。炁穴乃先天元炁禀受之地,是即所谓玄关之处也。
  (气穴内还有先天炁穴,炁穴是藏先天元气的地方,即玄关。)
  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人身上半属阳,下半属阴。《易》曰:‘乾为首,坤为腹。’盖性寄泥丸,命居脐内。故真性属乾,天命属坤。乾坤为真性命也。第以乾坤有互交之义,阴阳有颠倒之机;性中藏有真命,命中含有真性,故有乾坤炉鼎之喻。
  (这是讲以天地为炉鼎和以太虚为炉有什么区别,这个解释是结合前面讲的。乾坤炉鼎是指性命来说的。性,先天祖气;命,先天祖气一变成有形之物的时候,那个时候称为内。其实还是一个东西,这是个比喻。)
  其说以太虚为炉鼎者,太虚包含六合,天地万物皆在其中。
  (万物都在太虚里边。)
  我之玄关与太虚同体,
  (注意我们的玄关和太虚是一样的。玄关和太虚怎么一样啊?太虚又不在里边。玄关一开怎么能和太虚一样呢?想想看,玄关一开怎么能和太虚一样呢?玄关开了实际上是我们的意识开了。那个意识一开,意元体的体性和太虚是一样的,你看那个太虚有多大,你那么一想意念就冲过去。什么叫心包太虚呢?这个意念能把太虚都装起来,太虚在意念里边,一想到就给包起来。一想,多大的意念都能跟过去了。实际玄关一开就是意念冲破了人体的气的束缚。玄关里边一开,外面念头沉伏,把意元体里边的东西暴露出来了,一暴露出来以后,它就内外相接了。说心包太虚也可以,说与太虚同体也可以。)
  以天地为心,真空
  (真空妙有)为用。天地之太虚为鼎,我之太虚为炉,故假以太虚为炉鼎也。鼎乃置物之器,炉为贮火之具,无非言安贮药火之物耳!又何必分其是炉是鼎哉?”
  (天地之太虚为鼎,我之太虚为炉,他是炉和鼎结合到一起了,就不用分谁是炉还是鼎了。炉和鼎都是一回事情。把那药物往里边聚。太虚里边有气,玄关里有气,把气往你玄关当中聚就行了。咱们练捧气贯顶法:推向天边,收回体内……也可以,也是这个意思。就看你会不会往里收啊。一收就收到玄关里边去,练捧气贯顶法也可以直入上乘。要这么来对待太虚炉鼎的问题。)
  赞曰二九:法无而有,心有而无。乾坤颠倒,交易惟吾。性命互依,太虚鼎炉,以烹以炼,与圣为徒。
  慧彻曰:“药物之说,精义惟何?”
  (天仙家法的药物是怎么回事情?)
  雷师曰:“药物之说:下品丹法,以涕唾精津血汗为药物;中品以精气神为药物;上品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先天一炁为丹母,皆属还丹之事,无非是这边法界。
  (一般的道家功“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先天一炁为丹母”的还属还丹的事。)
  惟我天仙家法,乃以太极为丹母,三元为药物;
  (天仙家以太极为丹母。那个太极就跟先天一气的太极不一样了。先天一气指人的先天一气。它那太极指的是宇宙虚空太虚里边的大太极。他这把天地人和虚空分开了。天地人三元,天指日月星,地指大地,人指人。)
  丹母用以结丹者也,药物用以乳哺者也。
  (丹母用来结丹的,药物用来哺育、壮大它的)
  元者,大也。三才之炁清真纯粹,大而化之之神妙者也,乃是乾元、坤元、人元耳!
  (大而化之之神妙者才是三元,天元、地元、人元。用太极作丹母,拿自己的三元来养育它。将来玄关窍一开,外面虚空之气来了,作丹母,拿具体的天元、地元、人元来养它。)
  乾为天,又名天元,坤为地,亦名地元。天地人三才之元,皆蕴毓于太虚之中。其元生之于心。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之心寄之于人,故人为三才中之至宝,天地无人亦无以见其为天地矣!人之元散于天地之中,藏于太虚之内。
  (大家注意用辩证法,三元有天元、地元、人元,“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之心寄之于人,故人为三才中之至宝,天地无人亦无以见其为天地矣!人之元散于天地之中,藏于太虚之内。故我祖太虚翁曰:‘人元遍大千,”这是说整体性,他们讲不好讲,讲到这个天跟地连着,由地来主宰它,地又由天来主宰它,天地又结合到人上,由人来主宰,是说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是这个意思。而这个人能够集中了天地。咱们在讲八句口诀的时候经常讲:顶天立地,天气下降到人体里边来,地气上升……人就成了天地交合的地方,把它们集中起来了……所以我们智能气功呀很多东西大家听着很简单呀,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呀!过去那么高深的道理 ——天仙家法,到我们这儿就变得非常非常的简单,用普通的话来表达它,让大家都能领会它。你要讲“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之心寄之于人……你要讲“ 顶天立地,天之心在地,地之心在天,天地往人这儿集中……” 那就麻烦了。所以讲到这个时候跟智能功连得就比较近了,到混元功法上来了,听起来跟我们智能功的味就多一点啦。咱们智能气功就是在传统气功上向前发展了一步,没停留在它这个层次上了,没停留在它这个本质上了。)
  故我祖太虚翁曰:‘人元遍大千,三元一心领。’是以采药于太虚之中,行火候于玄关之内。
  (人的元气散到大虚空里边去,天地人三元就拿这个心连着,玄关内的真心,这个真心说简单点,你精神一集中,就是一念就完。不需要搞什么开玄关,就是一念,念头集中集中集中……就够了。就拿这个一心来说吧就能把三元领回来,用这个来从虚空采这个药物,就是精神集中。咱们智能气功讲精神集中嘛,一个念头,三元一心领嘛,就这一个心来领它嘛,天地人三元就拿一个念头来就解决问题了嘛。所以用现代语言来讲这些问题就很简单。他们那时候就绕圈绕弯,转了半天,好象之乎者也说得越多文化水平越高,酸味越浓。酸秀才嘛这是,“之乎者也亦焉哉,用得好了成秀才”过去就这么讲嘛。这个“之乎者也亦焉哉”你用不好,文章写不出来。太虚翁是沈太虚,闵小艮的老师,薛阳桂的师爷。)
  紫阳真人云:‘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虚无者,无极也。无极而太极,无之极处即是太极,非有两个也。
  (这儿的无极和太极从我们智能功的理论上讲还是不相等的。“无之极处是太极”他这是弄颠倒了。是无极生太极,可不是无的极处是太极。从宋明理学来讲也不是这么讲的,从以前的无极生太极也不是这么讲的。他说无极和太极不是两个,就是一个,太极就是气,就这么说的,道就是气,无极和太极一个道理。这就相仿佛了啊。)
  太极判而为两仪,即是一炁化而为阴阳,故‘一阴一阳之谓道’。
  (过去讲道有不同的讲法,有本根的道,有太极的道,有阴阳的道,过去都称为道。到了阴阳的道都还是无形无相的,属于道的层次。阴阳以下才是气的层次。可是古人讲:阴阳者天地之道。指的是有了形体的道,过去是没有分开这些问题,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太极是阴阳的道,道是管太极的道,太极行道才能生东西,道就是最根本的道,本根的道。所以他这讲的道有不同的层次。古人对这些本根问题没仔细研究,就搞得不清楚,所用的语言就有混的地方。)
  孤阴寡阳之谓独,阴阳者道之发用也。
  (阴阳是道的发用,这句话也可以那么说。)
  ‘阴阳由道生,道从阴阳造
  (成就)。
  (应该是阴阳由太极生,这儿的道就是指太极。他这里边的道,太极、无极混在一块的,不好分别。)
  一个哉生明,物物能自道。知者悟斯言,说破玄关窍’。
  (天地总的道能生出阴阳来,阴阳一动一静地变化,父母一结合,先天祖气进来,然后它又生出阴阳来,阴阳又变出一个新的太极,这个太极在人体里边,人体是整的。从太上功法和佛家功法来讲,指的是意识,性功的玄关,这个意识既包括着神意又包括了气。从这一开就全都有了。)
 祖师泥丸氏曰:‘十二时中机发于勃然者,是先天之炁。人能及时而采得者,乃即至宝。’
  (在一天当中早早晚晚,你只要觉得那么挺舒服,显得那么愉快,这都是先天气。你只要是那么一舒服,欸!那么一爽快,这都是清阳之气,先天之气,在这儿往里边收,一兴奋,往里边收。你别:真好啊!放出去了。所以为什么要人宁静要涵养,涵养什么呢?就是把那个愉快含有的那个气往里边收,收到里边去。我们一般的人呢因为都容易外向,如果把那个愉快收到里边去了,愉快收得很多,越来越多,阳气日充。因为气机越通越愉快越舒服,越舒服气更通畅,这个气就更充足。)
  学者果能虚极静笃之际,则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如果能虚寂静笃,先天一气就能从虚无中来。这是人体里边自身的气不受意念的干扰了。本来人体里边有人体自身的气,它有它的规律,可是意念活动干扰它了,它的整体性显现不出来了,你就感觉不到它了。它非常虚了之后,里边的气不受干扰了,感知到它了,其实是人自身的,不是从虚无中来的。)
  我师云:‘按此先天,非仅一身之先天,乃是太极之祖炁。若三才流行之气,得以为乳哺,太极祖炁得之可为丹母,皆属大药。苟学者不体夫虚寂,坐不至于杳冥,万无得理。’”
  (这种气是先天之气,也可以拿它来结丹。这么一站,恍恍惚惚的,舒舒服服的,可以结丹。但是你要不虚,感觉不到它。这一点我们智能功把它变了变。那要虚到什么时候才能虚得着啊?因为做到虚静是练功以后达到的境界,达到高级层次的一念不起了。一开始就想‘一念不起’做不到,往往好多气功书是把果作为因:要虚静虚寂,守静笃,虚极静笃气就来了。虚极静笃那是你练功到一定程度,达到的水平的内在的状态。你一开始就想虚静寂笃,做不到。这个问题古人没讲清楚,就使得很多人很矛盾,很矛盾他就没法练。这样练一辈子也解决不了问题。咱们智能功不那么讲,你要想得到那个气,就集中精神,不要光想自己:我怎么得气,我怎么得气……。有时间多去干好事,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把心敞开。一敞开的话,一干了好事,你给人治病,病人一舒服:“好了,真的好了,老师感谢你,我真好了。”他那儿一痛快,你这一愉快,他这一说,这就得气了,这一收回来,慢慢慢慢的心里越来越宁静,越来越高兴,心里越来越平静,各种杂念就少了。这样慢慢慢慢的这样去静才静得下来。你只有为大家的利益,大家一高兴,给大家好信息,大家才能给你好信息,就这样平静了。所以光想自己,越想越觉得吃亏,越想越觉得不上算,越想情绪越不稳定。你就为大家多干好事,为人民服务去,心里想着大家,干一件好事,大家一高兴,欸!这好信息给你了。他那一高兴,你这也一高兴,这本身就是一个太极祖气就有了。收进来,就那么收进来,慢慢越收越多,精神就越来越稳定,干好事越多越稳定,想大家想得越多,气出得越多就越稳定;想自己想得越多,气出得越少,就越不稳定。所以我们智能功就把传统气功给改了,就改成这个样子了。你要不然:“苟学者不体夫虚寂,坐不至于杳冥,万无得理。”谁都得不到这个理,那谁还搞这个事呢?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解决不了入手的问题。所以我们智能功从一开始就来解决入手的问题。)
  赞曰三〇:以极为主,以元为乳。虽有两个,惟人独愈。印之于心,虚中记取。虚无所虚,无量花雨。
  慧彻曰:“如何谓之采取?如何谓之火候?”
  (怎么修持的?讲具体的。怎么采取呢?)
  雷师曰:“所谓采取者,遵白祖师之端坐习定为采取可也。
  (就是端坐习定,往那一坐,入定。)
  盖端坐习定到杳冥恍惚之际,是时性体湛然,一真显露。即《清静妙经》所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故法惟致虚至寂,凝神以俟。使中心主宰寂然不动,则机到神觉,任其自升自降,着不得一些意思,方合神用。久之神息自现,而自然充和。
  (他这讲的是最高级的时候,一听把人吓住了。一般练功的没这个份儿,十万人当中也找不着一个。有的人行,你这一说,一呆,嗯!行了。我见过这样的人。他就说:“我就奇怪你们还要什么的入静方法,一呆不就静了吗?还要什么方法呀?”他就觉得奇怪,“怎么就入不了静?你们怎么就入不了静呢?一呆不就静了嘛。”我这么多年就碰上这么一个人。“我就不相信,不知道你们怎么就不会静,一呆还要想东西,一呆不就不想了吗?没事想就空空荡荡的。”我给你们讲,那是在八十年代我想啊怎么就静了,“把你当个镜子,你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一来个东西就显出来了,一走了就没有了,就静了嘛。”“哎呀多费事。你说的还得看那个镜子,你上那个镜子里边去,它不就什么都是镜子嘛。”哎!这讲得挺好,讲得很好。说你到镜子里边去不就什么都静了嘛。什么来人不来人都是静的嘛。说你看那个像……那个还不行。所以我就奇怪你们讲这么多。这个那个……。都不理解,他不理解。但是一般的人做不到。所以我们怎么办呢,前边不是还有方法吗?什么万缘放下,守腔子里呀,守山根呀。端坐习定就这么去做。咱们智能功又把它改了。这么干没日子,这么干没法搞。)
  倘有种种现兆,总使此心不着而已。以意而卵守之,收拾个中,一意凝寂,任其自然之运用。
  (你这么一坐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现象了,不要理它。卵守是你这一坐,意念守着你这个人,就好象一个卵一样,这是黄,外边拿蛋清包着,这么包着,这么守着。这是采取。)
  故火候者,听其自然也。
  (火候就是听其自然,有什么现象不要理他,任其自然,随随便便,你还练你的功。这叫火候)
  烹炼者,无非气归于内,神运于中,以神御气而已矣!
  (把那个气上里边来,把外边的气收到里边来,神从里边动一动,主宰那个气,这就够了,这就是烹炼)
  《丹经》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又云:‘自有天然真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紫阳真人云:‘元始天尊日日采药,药物愈采而愈无穷。太上老君时时行火候,火候愈行而愈无尽。’
  (怎么搞烹炼,怎么行火候?是整天都在行火候,总在收气收气……我在师资班讲“万物付之以息”,一来了,一息,收进来,一来了收进来。总在那么做着,这就是总在行火候了。所以我们智能功讲了好多道理,我给同志们念这些旧书呀就是让我们同学们慢慢来领会我们智能功讲的很多道理,看我们怎么讲的,让大家返过头来拿旧书,拿老辈子人的书,拿死人让我们活人醒醒。同学们总也不醒呀,学了我们智能功了他老那么迷迷瞪瞪的,他又不知道这个好,拿这个死人的东西来念一念,来激活我们学的东西。我们智能功比这个还好,它又前进了一步,比他那个还先进。他这是上上乘功法里边的,咱们就不去比这个上了啊就是啊)
  所以天地亦日日采药,日月以时时行火候,故亿万劫而常存。苟或一刻停机,则天地亦将坏矣!是以年月日时为火候者,正言其不计年月日时也。
  (说你随时随地老那么做,有气你就往回收,往回收,往回收……,你就用意念统帅气往里边收就够了,往里边聚就够了。那干事怎么干?干事就随缘而处,是遇而安。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按照道理应该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做,就够了,光做正事,不做坏事,不做歪事。按照道理去做就够了。)
  然玄关未开,功夫未到真虚真寂,未可遽言采取,且将身心淘洗得洁洁净净,则功夫易到虚寂地位。然又须于虚寂中养其闲活。
  (这就是他们在过去呀要安安静静,一心不乱,在庙里面坐着,那儿坐坐坐……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想了还不行,虚寂还要活一点。这点话讲的是对的,这句话讲对了。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就是要气。佛家就是这点出了毛病。佛家总虚寂,他明心见性了,他总是和里边那个非常虚寂的心体结合到一起了,结合结合结合……他就认为我们人这四大都是假的,五蕴都是空,他就不要它活,他认为要那个气也是不对的,他就管里边的灵明,“一灵独耀,炯脱根尘”,光守那个去了。他呢实际上也就和生命活动脱离了。道家是虚寂之后还要闲活一点。活什么?去注意那个气,去激活那个气,这一点它是对生命活动是有益的。)
  所谓虚寂者,虚其心寂其性也。
  (心要虚,性要宁静。)
  闲活者,养其气机之活泼也,
  (闲活是要让里边那个祖气动起来,不是死呆着。)
  此着功夫不独于静时如是,而应事接物之时,亦须操存纯熟,
  (你在专门练功的时候要安安静静,在里边的那个气要和和气气,操练纯熟。一干事的时候,应接事物时里边也得灵明在躬,不能着于任何事。那个高兴不高兴,悲哀的认同成悲哀,有高兴的事外面有高兴的事,你也高兴……,有悲哀的事,悲哀。玩假招子一样啊,高兴你也高兴,心里边还挺安静的,就是喜怒不动于心中,里边无动于中,外表还得有表现。那才是里边静了,干事要这个样子。)
  要如程子所谓‘动亦定,静亦定’。方能动静如一而功造自然,始谓大成实地功夫,果然功到无有内外,无有边际之时,则玄关已开,药物自生。药生方真,否则所采之物,仍属后天之凡幻,何得称药?盖惟窍开而时至,药物乃得生而采之。以药化凡,凡乃得化也。”
  (讲儒家了。二程的话。玄关窍开了再采……其实这都是废话。怎么说是废话呢?玄关不开采不了,采了,气又不能纯,那怎么往前走啊?所以怎么一点一点地积累,从小的积累,这个没有讲。我们智能功也不讲开玄关窍,一开始就收气,捧气贯顶法,推——收——推——收——推到天边,收回体内……;三心并站庄,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归丹田归丹田……就往里边聚气,聚进去再说。这样聚聚聚……慢慢的积累,再养,养得里边气多了,神就好听使唤了。我们同志们现在神不好听使唤就是因为气不足,养气养得不足。)
  赞曰三一:元始采药,大上运炉。自然妙用,天地同吾。动静始一,无极开图。得此至妙,方化凡躯。
  慧彻曰:“定慧为水火,是否我家之定慧乎?作止为进退者,其义何谓耶?”雷师曰:“定属水,慧属火。定者,定其心。慧者,用其神。心中有神,神属火。间杂思虑是识神,谓之凡火。不着色相之神是元神,乃真火,谓之慧光。其所以用定慧者,一义两用耳!
  (他讲的定和慧和佛家的不一样)
  盖能定其心神,不着色相,谓之慧觉。定心而慧照,即是觉而常照。
  (把心定住了,神不着于具体事物称为慧觉。用定心,不着于形相,光照着无形无相的,这么去体会去察照,这样就称为觉而常照。)
  以水而济火,即是照而常觉。
  (你自己的意念什么都不着,虚灵空静,虚无那么去照着它,注意它,这就是水火既济。)
  释道之别,略有气机闲活不闲活之一间耳!
  (都那么去照,佛家和道家有什么不同呢?佛家和道家的不同就在于气机的闲活不闲活。道家的气闲活,佛家的气不闲活。)
  其所谓作止者,即进火退符之义。此时行功是进火。造至混忘,即是退符,
  (一开始,玄关窍一开,往里边收气就是进火;以后练着练着忘了,迷迷糊糊了,就是退符。这个讲法看来是他用了进火退符的说法。本来天仙家法是没有进火退符的说法,不讲进火退符的,但他用了进火退符的说法,这儿一用就讲错了。到了混忘的时候,在天仙家法里边是有那么几个忘……忘什么几个东西,但是那个混忘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他用这个退符,所以这儿就讲得不大合适。)
  非专言火候之进火退符也。果能造至混忘,是混化之道基于此矣!
  (到了混忘才进混化。他们讲的混化和智能功讲的混化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什么都没有了,气也进来了,慢慢就开始混化了,这是天仙家法的混化。我们的混化是意念和气要混化到一起,内混化外混化。)
  而进火退符,自有玄妙之天机,呈象莫可拟议。功至其时,妙觉自生也。”
  (这里边呢这是打官腔了。妙境什么样子,怎么生?因为实际来看一看闵小艮、薛阳桂,他们的修持都没有到那个程度上去,因为他们自己最后的结局也就是一般道士的结局。)
  赞曰三二:定慧相生,觉照常明。以水济火,归乎大清。浑化之基,自然而擎。莫可拟议,其妙难名。
  慧彻曰:“古来丹经中皆云:‘坎离交媾’,又有‘乾坤交媾’之说,不知天仙家有无此说?”雷师曰,“坎离交媾,三乘法中有之,然亦未必定论。至于乾坤交媾一说,我师曰:‘学者虚之极,静之笃,则诚于中,自得凝然大定。
  (虚寂静笃了就诚于中,诚就是一念,一个念头就称为诚,不动不变,诚于中就凝然大定。)
  勃然机发,顿觉虚灵朗耀,无际无边。一觉急收,
  (一觉得无边无际赶紧收。)
  登时冥息。顷久,一点自落黄庭,才是先天炁复,
  (他这是走的还是道家的丹道功,它和佛家走的明心见性功是不一样的。)
  自然周流六虚,
  (到了黄庭之后再到外边来周流六虚。)
  我处其中,只是一个真意,觉得气爽神清,身心和畅,是谓金液还丹’。其实无形无象,虚灵独露,乾坤混合,完我太极焉而已。”
  (你这很虚了,很安静了之后一下定住了,什么都不想了,神好象凝住了,这时就觉得里边突然很清朗,无边无际,好象虚空般广大,专一,这时候呢要一觉即收。这是道家的要虚活,到了外边收进来。佛家就不是这么搞,这两者有区别。一觉即收,收进来之后那个气,一收觉得到了黄庭里边去了,到肚脐里边去了,和先天祖气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先天气又和周围六虚结合到一起了,我自己是觉得晃晃荡荡,有个意念,周围也晃晃荡荡……。咱们不是:顶天立地,形松意充,恍恍惚惚,空空荡荡……。搞过这个体会嘛,这个意思。他那是把真气收归黄庭之后,那个气把形化开之后,觉得晃晃荡荡,我们是先让你这样晃荡晃荡,空空荡荡,若有若无,先体会这个境界以后,以后一点一点往里进。咱们智能功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他那样做是乾坤混合了,完成太极。我们是从一开始就这么搞的。)
  赞曰三三:乾坤为媾,至诚其求。凝然大定,晃朗即收。顷久一点,炁复周流。惟余真意,金液还优。
  慧彻曰:“大凡修道必要道侣,何谓耶?”雷师曰:“此道侣乃师友
  (老师、朋友)也。大概功夫各有禀气之不同,而进境亦异。故须时相讨论,切问近思,则彼此有益。若一味独修,不求讲解,古人谓之‘冥行’,又谓‘盲修瞎炼’,恐难以为功。盖功夫愈进而愈精微,愈精微愈不可不讲,
  (你看这个讲法和别人不一样。以前讲:练功不能讲。他这说:得讲,不能不讲。)
  稍有差池,一错百错。此时须得名师益友指点剖析,庶几路头不错,功日精进。是以禅家有棒喝,道门赖点化,儒学尤贵观摩。
  (练到了一定程度大家要讨论讨论,就从这儿讨论,和上外边显摆可不一样。所以这个说要讲,不是要显摆,说自己怎么这么着了。是讨论自己的境界,大家互相切磋琢磨,这叫观摩。)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礼》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至圣,尚以学之不讲为忧。子夏
  (孔子的弟子)
  杏坛高弟,犹以离群索居不能闻过。道侣安可无耶?若不切实用功,徒事朋济聚会,终日谈玄说妙,论古道今,所谓‘口头禅’,与身心学问有何裨益?此修道虽贵得朋,尤贵自砺。物以类聚,方以群分,在我不在人耳!”
  (找几个人上一块去侃大山,侃功,光侃,那是口头禅,不是谈实际,那就没意义了。)
  赞曰三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朋友相资,时来忠告。如金在熔,入暗举烛。长聚德星,超尘迈俗。
  慧彻曰:“古人有入圜温养九年面壁之功,有是理乎?”
  (前边讲过了,这是重复了。)
  雷师曰:“此是先修命后修性,方用如此。盖恐性之不纯,命功仍有疏虞之故耳!悟元子云:“九年者,九还之义。面壁者,不是定坐,乃用志不分,凝神之谓。期无一毫渣滓,如万仞壁立于前,一无所见,万法归空,静养婴儿脱化也。”先师云:‘此功行于还结养圆之后,似属稳当,不知极费大力而不中废者,古有几人哉?
  (古人这么练的没有几个完成的。)
  不如太上心宗,彻性即以彻命,彻一凝一,积少成多,日日如此,月月岁岁如此。若步步还虚,造至自然,欲脱立脱,欲化立化,已造夫虚空粉碎地位,行止得自便,何劳入圜面壁哉?”按师说,即白祖所谓‘生也由他,死也由他。’祗要自家做得主故,功夫造至至诚无息焉而已!”
  (别的功门有面壁,太上心法没有面壁。一开始你就自己修炼自己的心性,多做好事,陶冶性情,陶冶一点是一点,人家一高兴你也高兴,你一高兴,心里一愉快,就收气。陶冶自己的中和之性就得中和之气,然后自己的心性很平和了,内气外气结合到一起了,一点一点的养养养……就起来了。就跟过去说咱们的练功反应一样。过去练功结大丹之后起反应,咱们智能功呢,小反应,一点一点来,他那个养性也是一样,养得一点,性子平和一点,养一点气。神是性,气就是命,养得一分性,留得一分命,慢慢一点一点来。咱们智能功讲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作为练功夫的根本内容,就从此而来。)
  赞曰三五:“厥惟明性,问有面壁?太上心宗,命由性立。步步还虚,时时贯积。任他生死,妙乎主策。
  慧彻曰:“古人皆言成功后,裂破顶门而出阳神,其理如是乎?”雷师曰:“此之谓导引元阳也。
  (婴儿出窍?不是别的。是拿阳气作个导引,不是结个婴儿。伍守阳的《天仙正理直论》里也讲了:没个婴儿,都是无形之气。)
  三乘之法皆如是。然必使其能出而不出,再做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炼道合自然。故有重安炉鼎,再立乾坤之说,所以紫阳真人云:‘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这本是讲金丹大道,跟这不是一回事。你就是能够出光,能够腾云驾雾,也还不是天仙。)
  必至粉碎虚空而后己。此是末后一着之大事也。
  (一般的传统道家功法结婴儿,演神,演神完了之后再搞虚空粉碎。)
  若此而行之,是将性命分作两截,
  故多此一番手脚。
  (这么做是将性命分作两截。前边是婴儿出窍,破顶门,那是修命,修了命婴儿出窍了,开天门出窍去了。书里边这么讲呵。)
  我天仙家法,竟从性宗下手,做一步还一步,虚造到虚无可还,炼道合自然,方为了当,并不要先结阳神,再将阳神粉碎也。
  (跟前面是一致的。别的功法是先结阳神,婴儿出窍……天仙家法不需要出阳神,再粉碎它。)
  无非使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宇宙,与太虚为一体,无所出入,所谓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故最上一乘法乃炼形即所以炼神,修性正所以修命;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炼形就是炼神,就从形体上练起来,练这个气,这个天地之气和自身之气结合成一体。所以再讲我们捧气贯顶法、形神庄也就从这个意义上去考虑它,认识它,感受就不一样了。“炼形即所以炼神,修性正所以修命”,修养意识,涵养道德,陶冶性情,就是修命;练气捧气贯顶法练气,形神庄练气,本身就是炼神,炼形神合一的。最后要达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形俱妙嘛。那咱们谁达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了?我看咱们好多老师都有体会,大部分老师都体会过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咱们现在搞的那个:肿瘤要消散,肿瘤要消散……是不是散则成气?长骨头,骨头要长上,要长上……是不是聚则成形?哎!我们同学们要从这些去领会呀,要从这些地方去扩充开来呀,我们就是在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呀。如果把这些道理从意识里边真正领会了,从内心里边,“一念皆真”,一出念头就是真的。你得相信它,好了,用到自身里边来就可以了。很多同志,肿瘤要消散肿瘤要消散……到了自己:我不行啊!所以就不行了。信不真,我们的同志们就是对我们这个理信得不真。我们功夫上不去就是在于信念不够。信念够了,我们的功夫很快就上去了。上上乘功法就这个样子,我们还要什么?)
  赞曰三六:修性即命,炼形炼神。形神俱妙,性命圆成。奚须胎养,游晏玉宸。无上妙诀,与道合真。
  慧彻曰:“此金丹大道,乃还丹以后之事,是否必要先修还丹,然后再修金丹乎?”
  (是不是要先炼丹呢?)
  雷师曰:“非也。所谓还丹者,乃修复我本来所有之丹元耳!
  (还丹是什么?原来就有,跑了没了,把它修起来。)
  盖人自十五六岁之后,真元已破,其精神日日亏损,故须补足如十五六以前未破真元之光景,并且要复我初生时面目。还者,去而复返之义,乃复我本来之太极,是以谓之还丹。
  (一开始来太极祖气,太极祖气变成人的太极,人的太极又变成了人,练还丹就是要还到太极上去。)
  上中下三乘之法,皆要先修还丹,然后进修金丹。我太上心传只要开了玄关之后,日日采,时时炼,刻刻虚,故能逐渐补足。日积而日补,日补而日充,以致充而又充,足而又足,还丹在是,金丹亦在是,所谓充而足者,非后天之精神,乃元和之一炁也。
  (太上心法就不是了。你只要玄关窍一开,就往里边收气,每天收气,越收越足,足足……既是还丹又是金丹,两个一起的。他这就把开玄关窍说得非常玄乎了。玄关窍是什么东西呢?玄关窍就是你进入意元体,意元体一虚,往里边聚气,聚聚聚……既是还丹又是金丹,就这么简单。过几天再给你们讲我们智能功的类似于开玄关窍是什么东西。跟你一说……就这么简单呀!如果不先给你们讲点复杂的,你们就觉得不得劲,说了你们也不信,说了你们感觉着了,你们又不练。练点别的吧,这么好那么好,怎么怎么着……到时候我再讲你们就信了。)
  先天足,后天自然日旺,后天旺则先天更足矣!夫人之一点灵原,乃受天地之中气以生。亘古今而常存者,中之气,即太极祖炁也,
  (说了半天还是这个气。)
  为生天生地生万物之祖。然太极有统体之太极、物物之太极。统体之太极,天地人物统一之太极也。
  (前边讲过了,一大堆太极。)
  物物之太极,物物各具一太极也。是太极也者,乃理气之浑名。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程子曰:‘言理不言气不备,言气不言理不明。二之则不是。’
  (把两个分开就不对了,理即是气,气即是理。有个大太极分出个小太极。大太极,万事万物的太极;小太极,每个物都有个太极。这个太极是理也是气,理也是它,气也是它,性也是它,命也是它。)
  朱子曰:“性即理也,则命即气也。’
  (一个就是理,一个就是气。)
  是以太极言理可也,言气亦可也;言性可也,言命亦可也。人自父母媾精以来,一点落于黄庭,而自立太极,由是分阴分阳,而造化生焉!阴阳者,精神也,在天为日月。白祖云:‘日月并为明。日月上下为易。日月重叠为丹。’
  (这说这字了。“日月并为明。日月上下为易。日月重叠为丹。”都是日月结合到一块的。)
  人能养其精神而至合一,则性命自存。性命存则丹基永固。还丹者,还其物物之太极,而金丹则还其统体之太极耳!盖养德养生只是一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则金丹在是矣!”
  (金丹是这个样子了。你把你的气和大自然的混元气合成一个那就是金丹。咱们混元气捧起贯顶就是金丹,大家要知道,你这还没金了,外边还是镀的一层金,里边还是铅,也挺沉,金子沉,它也沉,它里边不是金,差点,还是假的。)
  赞曰三七:养德养身,只是一事。还丹金丹,岂有二义、圣学仙宗,始终相资,尽性至命,曷观系辞?
  慧彻曰:“请问混化之义,具义云何?”
  (什么是混化?咱们智能功不是讲混化吗?他也讲混化,不过他们讲的混化和我们不同,有相同地方,有好多地方是不相同的。)
  雷师曰:“混化二字,乃成始成终之妙诀也。
  (一开始到末了都得靠混化。我们智能功也是一样,从捧气贯顶法混化到后边还是混化,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到了返本还元,承始承终,这个样子)
  先哲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所以初起手时,必将万缘放下。功到能放,则渐入忘字之阶,为混化之成始也。
  (他们用忘法混化,跟咱们不一样。把什么都忘了就该混化了。他讲得对不对呢?对一点,都错了也不行呵。怎么叫说对一点呢?他这一忘是脑子里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什么念头也没有了,生命活动就自然进行了,自然进行了身体内外的混化功能就强化了。)
  诀惟将我身心神气,内外统照,敛而一之,即撤去其机,
  (把我们的身心神气内外统照,一块照一下,收敛成一个东西。这么一照成一个了就不管它啦。这就是先守而后忘。意念把形一守,照住了,再不管它了。先守而后忘的忘是这个意思。)
  自然渐入化境。待有虚景活泼,机兆其中,功用或迎、或接、或放、或收等等作用,皆当随机自审,应运自然。
  (那么一照之后,放下不管它了,身体里边气一动一变,
  (身体里边内气的变化每个人不一样)一变之后就赶紧收。是收是收是迎是接要根据情况。他那是情况不一样了。咱们智能功就是很简单,就是往里边收,一开一合,一开一合,一收一放,一收一放……就这么简单。)
  寂以承之,一以化之,造至忘无可忘而后己,此混化成终之神妙也。
  (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个情况我们就不大主张了。到那时把人也忘了,把练功也忘了,把自己是什么也忘了,那不就麻烦了。)
  佛经云:“惟此一是实,余二即非真,故谓之不二法门。”
  (他这又出洋相。和佛祖说的不是一回事。)
  赞曰三八:混化之妙,三忘最要。忘无所忘,一以寂照。任顺自然,虚空乃肖。粉碎功圆,相逢一笑。
  慧彻曰:“其中妙谛,愿更详焉!”
  (希望说得更详细一点。)
  雷师曰:“混化之宗旨难以形容。《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庶几近是矣!
  (混化的这个宗旨不好形容。混化的宗旨是什么意思呢?不好说,说不出来,没法讲。那个时候讲道理讲不开呀,不象咱们现在:外混元,内混元,外混元是意念和外边的混元气相结合,就混化起来了,收进来……没那个词呀,那怎么办?“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象天地一样生长万物,象日月普照万物……实际讲的是万物互相作用,万物相混化的过程。他没这个词,更不能用宇宙大爆炸。这是说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互相作用的。以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万事万物互相影响、作用,这个混化这样去混化。“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要跟天地大自然一起来,和天地大自然结合到一起。他这混化是这个意思。)
  我师曰:‘天仙心传功夫,万缘放下,身自寂虚;于天于渊,无间刻时;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
  (这是他老师闵小艮讲的《天仙心传•内篇》。什么都不想了,身体都虚了,天上地下,各种时候,要圆虚、圆寂、圆清、圆和,内外都不管,生生化化,自生自化……什么都不管。他是虚了自然变化,我们智能功是用律动。咱们不是讲了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虚,一个是律动。咱们是用律动的方法。)
  盖功夫不从万缘放下入手,而六尘诱于外,六根动于内,不由内蕴,即从外触,身心意何能安静?心性不定,功夫何由而入?故《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欲求其定,必先明得所止。欲知其所止,必求明得至善所在,然后知其所止也。
  (你怎么去安定?你心定不下来怎么做?他说要开玄关,玄关开不了怎么办?开玄关得靠静才行啊!要怎么去安静呢?要知止而后有定,定从哪儿来?从止来。止从哪儿来?从至善那儿来。至善是什么?)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
  (至善是到了最善的地方;有的说是心里能源起善的那个心理状态。他这没有说。心里边要到至善那儿去,颜回不是“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嘛,把那心里状态固定起来。用善作为心里的主宰,要干好事。)
  心有主宰,则心定而神安。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待至气静念无,则有身登虚无气象,而性寂情忘,容光必照,则于天于渊,尽在我一觉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之时也。
  (你自己要心有所主,要止于至善的境界,守着它,以后把心收起来,归到至善那儿去,那么一呆,呆呆呆……心里就安静了,天地就觉不出来了,那种景象就是喜怒哀思之未发之谓中,那种精神境界。)
  然此境界,独于静时得之,恐动时还无把握,必动静兼持而后可。故师曰:‘无间刻时也。’虚寂清和四字亦必于动静两时皆有此妙景,方是真功实学。
  (碰到什么事心里要安安静静,这样干事的时候也安安静静。以前讲过:碰到事不要去认同,情绪不要跟它认同,这样就能保持你内在的境界。)
  故何有内外?何有有无?其中天机之生生化化,总一以付之如如而已。
  (他这是讲的他老师的一句话。不管什么事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去处理它。这么干事他那个时代行,当和尚老道行,咱们现在就不行了。咱们现在是为人民服务,干工作,你老那么一个劲,晃晃悠悠的,这么干事行吗?不行。好多具体内容。那怎么办呢?那就换精神境界,得有个为公的思想。立党为公,立誓为公,立志为公,都为那个公去。那个公在心里边顶着,好了,什么都是为公,心就定住了。智能功为什么讲要为人民服务,为公,共产主义的公,你这样去为公去,好了,内外如一了。他原来是为私,要虚,什么都没有,想虚有个私他就虚不了,最后他就修不成,所以他们修个八九十岁就死了,就这个道理。我们这是用公,他们是一以付之。)
林健2009-12-08 11:31:42 [举报]
  故何有内外?何有有无?其中天机之生生化化,总一以付之如如而已。
  (他这是讲的他老师的一句话。不管什么事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去处理它。这么干事他那个时代行,当和尚老道行,咱们现在就不行了。咱们现在是为人民服务,干工作,你老那么一个劲,晃晃悠悠的,这么干事行吗?不行。好多具体内容。那怎么办呢?那就换精神境界,得有个为公的思想。立党为公,立誓为公,立志为公,都为那个公去。那个公在心里边顶着,好了,什么都是为公,心就定住了。智能功为什么讲要为人民服务,为公,共产主义的公,你这样去为公去,好了,内外如一了。他原来是为私,要虚,什么都没有,想虚有个私他就虚不了,最后他就修不成,所以他们修个八九十岁就死了,就这个道理。我们这是用公,他们是一以付之。)
  如如者,无上下,无动静,无方所,无内外之谓也。天仙妙用不过如斯而已矣!观之《大学》从‘明德’说到‘止于至善’,从‘格致’说到‘平天下’。《中庸》从‘戒慎’、‘恐惧’,极之‘天地位’、‘万物育’,复结之以‘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凡此功用,皆是动静合一,即是本体功夫之学问。
  (这一切东西跟儒家讲的是一回事情。因为他写这本书本来就是从儒家来立论,儒道合一的。所以就把儒家很多道理和气功的道家功结合到一起了,而且把儒家很多道理用道家修炼天仙功夫来阐述它了。不过原来孔子讲的时候可不是按照天仙来讲的,是按照人来讲的。不是人仙是人人。人怎么干事,怎么治世,孔子讲的是入世,不是讲成仙。)
  后学不肯体贴于自己身心上看,而泛泛读过,即有能说能明者,以为词章记问之用,与身心竟无干涉。虽曰读书,实未读也。且有见道学等书,往往目为迂阔之谈,求其汲汲性命者有几人哉?
  (过去老师教我们读书的“之乎者也亦焉哉……子曰学而实习之……”这一套东西到以后就给改了,我们小时候念就给改成:子曰,学而吃鸡屎。他就不去研究身心性命了。按道理我小时候不应该念私塾,可我们那儿落后嘛,我倒落了好处了,念了私塾,所以我还读了学而时习之。他们那时候讲就没有讲过气功,讲的是之乎者也亦焉哉这一套。都是酸秀才啊哈!所以他就不搞身心性命了。)
林健2009-12-08 11:33:37    曰:‘有无都不立,真在有无中。’此尽性致命之实学。我师又曰:‘大周天界,
  (一个指的是宇宙这个天界,一个是人体里边。)
  细入微尘。置心于一,混化圆真’
  (精神意念要每个毫窍里、每一个‘尘’都要进去。把心放在一个地方,它自己就混化了。他那个要的是自然混化,咱们智能功是通过主动加强混化。)
  盖大而至于天界,细而入于微尘,皆不出于一心。所以能置此心于一处,则混化之功备而圆其真矣!虽然不特道家混化之说,即儒家功夫,亦必以神化为究竟。《中庸》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又曰:‘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儒仙功夫皆必不神化而后为极耳!”
  (儒家、佛家、道家他们都要讲那个化。混化和神化怎么说呢?混化是自然的,万物……叫混化。到了神化呢是这修为修到了一定程度,能主动用神来化了称为神化。这就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嘛。到了圣以后用神来化才称为神化。)
  赞曰三九:妙哉至理,圣学相参。神化浑化,绝古微谈。虚实无滞,至道乃含。不偏不易,敬礼尼山。
  慧彻曰:“如诸所言,圣学与玄学无二理也,何故先贤皆辟佛老以为不能用于天下国家?既不能用,则三教之鼎峙于天下已千百年于兹矣!而不灭一者,何哉?”
  (儒家老骂道家说它没有用,可这个三教还一块儿这么下来,什么道理?)
林健2009-12-08 11:34:46    雷师曰:“老子、释迦、孔子皆圣人也。三教之道皆道也。道无二理,教则分三。三教中之人,皆人也。人人具此心性,具此天理。理无二理,心无二心。儒家曰:存心养性。道家曰:修心炼性。佛家曰:明心见性。三教无不从心性上着实用功,以各造其极。是以千百年鼎峙于古今,所谓殊途同归也。吾人为学,当具只眼,立必为之志,须知我所学何事。业儒者学必到孔颜地位而后止。奉释、道者,功必到释迦、老子而后止。此志立得坚定,加以真实功行,自然日异月新,能心领神会,各得其所学之妙。最忌朝更暮改,见异而迁,舍己迎人,妄论古今是非。盖有一分功夫,方有一分学问;有一分学问,方有一分见识;有一分见识,方知得古人一分境地。若见识不到,谬加评论,及至学问有进,见识高得一层,悔悟从前所论是非,则无及矣。‘佛老不能用于天下国家’之语,惟圣贤可以说得,吾人断不可轻出诸口。何也?盖有圣贤真实学问,实能行之于天下国家,方可说佛老不能行。
  (说佛老不能用于天下,圣贤可以说,我们不能说。为什么不能说呢?你能够实行于天下国家才可以说佛老不能行。)
  若寻常泛泛之人,浅见寡闻,自己身心尚不能治,又安能治天下国家?
  (你连自己还治不了,怎么治天下?)
  自己不能治天下国家,遑问佛老之能不能也?且儒之能用于天下国家,非谓学儒者竟能用之于天下国家也。
  (儒家能够治天下,但也不是每个儒者都能治天下。他这是为道家作辩论。本来说儒家能治国,现在又有词了。)
  盖儒之实学自格致以至治平,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无非为尽己尽人之用,必极于天下平,而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后已。
  (这才是治国平天下。不仅把天下治理了,还能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到这时才叫治理了国家。)
  林健2009-12-08 11:36:00    夫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是何等力量?何等功业?谈何容易?吾人且将自己心性体认明白,随时印证于事物,试看能用与否?不然,终身儒衣儒巾,即家人父子兄弟之间尚恐不能用,何况用之于天下耶?昔人有言曰:‘释曰:慈悲;道曰:感应;儒曰:忠恕。三教原来共一心。明得心之所以为心,则何有于三?又何有于一哉?’”
  (说治理天下就你儒家能治理了?到什么时候才能治理了呢?“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这才行呢。这是什么力量?这古本的书是赵光赵老九六年送我的,我看了一下。这套书我本来有,他好意嘛,我就收了。他这有个批文:“要‘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非打破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剥削,绝不能长治久安。说到有得者是多读深研马列主义,必有所悟,活脑也。”他原来说是死脑,我估计他那可能是时间不长写的。他原来说我脑子不好使唤呐,在咱们这儿不呆了二年嘛,咱们智能功讲马列。这本书呀他给我以前可能看了一下,圈圈不是他圈的,好多是别人圈的,点断也不是他点断的,好多地方点断错了。他说我们智能功讲马列,他一想,对呀!你要不消灭私有制,天下平?无一物不得其所?就做不到呀。赵老也认识到这一点,就冲这一点很难能可贵呀,而且他脑子又活了,活脑也。)
  赞曰四〇:至理惟一,其道有三。忠恕慈悲,感应交参。心心相印,物物承含。梅华问答,率性指南。
  总结
  (基本原话照录,保持原貌,未作整理。难免有误听误记之处。)
  林健2009-12-08 11:36:27  (这儿讲的这些东西,我们智能功是把传统功法化了。讲到今天已后可能觉得有点味儿了。昨天讲嘛觉得:“跟我们智能功连不上嘛,耽误时间……”那是垫底的。垫一点底,再一点一点往上升,明天就讲天仙功夫。咱们的功夫从混化搞起来,一边混一边化。咱们智能气功就跟以前的混化不一样了。咱们这儿混化就慢慢慢慢一点一点的混化。这是气功发展的总规律,慢慢一点一点从炼金丹、阳神出窍,还虚还不了又**堂,上玉皇大帝那儿去,去不了,都死了。怎么办呢?还是在人间想办法,要混化。他那个讲混化是讲对了,人天一体要混化,到外边也要混化。他就是这个公在里边怎么起作用了,不懂得,为我练功去混化,把外面天地上我这儿来,把我忘了,来混化,他是消极混化,所以他们也没能够混化得了,这样就成不了科学。我们智能功把这些道理一变,要内外混化,要化这个人。他们不懂得化人,“要混化,自然化就完了”,我们到最后要把人都化了。我们在混元整体观里边讲了人的整体性,有七个层次,混化,意元体要统帅到细胞层次上去,甚至要统帅到生物大分子里边去,要那样化去,咱们是主动要化。一开始盲目的化,慢慢越来越清楚感受到里边了,化得更深刻了,一点一点的往里边化。要主动的积极地去化,要混化,要用我们的意识和我们自身的太极
  (身体里边的气,意识,意元体,最高级的,这是祖气变化的情况。)把这个人体祖气和外边混元气结合起来,结合到一起,来化我们人体,这就是我们智能功,说简单了就这样。怎样把人体生命活动优化一下。就是用意识和外边混元气结合起来,统帅身体里边的气来化我们的身体,这一化呢到最后我们的智慧也提高了,自觉了,能力也提高了自觉了,就成为自由自觉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