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我的身体部位ppt:天价墓地——为复古主义幻想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51:17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神经过敏、忧郁成性的诗人很是希望借此吟唱一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以满足一下自己压抑已久的忧郁症表演欲,只可惜天公不作美,这天不但没下雨,反而纷纷传来“各地天气晴好”的消息,着实让我们这些卖弄风情的文学家们大失所望。更可悲的是人们在清明的时候也一年一年地热闹起来、高兴起来了,丝毫没有“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的满怀惆怅、哀怨痛苦,伤逝感恩的气氛和心情似乎不够真实,未免让这些专靠怀旧赚钱的人士深感遗憾和落寞。“今不如昔”,“人心不古”啊!

尽管如此,中国却另有一些靠啃古过日子的复古家们却是比较满意的。因为经过复古家们的多年“忧心如焚、大声疾呼”,这个被人们冷落了多年、几乎就要被忘记了的传统节日又重新焕发活力了,终于证明传统文化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从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兴衰变化,我们不难看出清明节真正的生命力,渊源于扫墓祭祖的习俗,渊源于中国人对于自己先人的追思和缅怀。”(刘晓峰)复古家们欢呼,清明成为法定假日“是对自然的回归,是对传统的尊重……唤回了文化的尊严、文明的尊严、人性的尊严和人本的尊严。”(周亚平)他们认为“在我国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中,清明节发挥着其它节日很难取代的社会功能。过好清明节,充实完善现代‘清明文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此,“我国每年清明节也举办一场以‘追思怀念、深思抒怀’为主题的‘清晚’。晚会可以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清明文化民俗,可以追思历代先贤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引导人们反思生命价值、人生追求等深层次话题。在每年清明前后,为治疗社会‘浮躁病’刮起一阵‘清明之风’。”(陈世良)更有甚者还为清明设计了节日形象标志——“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真是何其热闹,何其周到!我们的复古家们就像办了一件漂亮事的奴才一样,虽然还没有得到主子的夸奖(甚至还受到了主子假意的责备),却也不禁暗暗自喜起来。

不过,世界上也永远都有那么些人不解风情,总是在复古家们春风得意的时候叽叽喳喳,恼人心情;世界上也总有那么些事不如人愿,总是在复古家们昏昏欲睡时刺激他们的神经,打搅他们的黄金世界的梦想。

先是有人说“动辄几百万元、雕龙画凤、亭台楼阁……清明节前,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发布‘十大天价墓’,一些地方豪华墓地的‘天价’令人咋舌,让戏谑成为‘坟奴’的网友们更加感慨‘死也有贫富贵贱’”(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哀叹自己要“死无葬生之地”了。接着又有人大骂“天价墓地的背后是恶意、肆意炒作,到啥时候总有不法商贩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利用手中的大量资金来套现公共利益,就像海啸的注浪一样无情地将公共、群众利益吞噬掉。恶意、肆意炒作的背后是某些人社会良知的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感全无,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利用手中的资金来盘剥百姓。”(浙商网4月5日)把制造天价墓地的元凶直指房地产商和炒作资本。不过又有人说,其实炒作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商和资本,还有我们的官爷们,也就是“有关部门”:“昨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定,墓地使用年限为20年一周期,特别是经营性公墓。至于是否续费如何续费,应看当时签订的合同如何规定。”(新京报4月3日)“凡人未归三尺土,何曾保得一生身。得到既归三尺土,亦难保得百年坟。”原来我们花天价买来的“三尺土”也不过二十年使用权而已。很快我们达官贵人们的喉舌央视又出来更正说,说其实二十年不是使用权而是收费年限,“根据民政部1992年发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中国新闻网4月3日)虚惊一场!原来只要你每隔二十年交一次钱,使用权不是问题的。又一个漂亮的文字游戏!“生前的房70年,死后的房20年!”古人说“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其实是不确的,因为最后这个“土馒头”还不是最终的归宿,只要你二十年之后不续交管理费,那是有被请出“土馒头”的危险的。看来清明单单给先人们烧纸钱还是不能保它们在阴间“安居”的,关键还是要给我们的达官贵人们“烧”人民币才行。古时的活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了,不过由这个古语可见,古时的死人是又要比现在的死人幸福的。这大概也是复古家们总梦想回到古时的原因吧。

虽说这些也不外是孔孟圣人羞于谈的小人之事——“苟利”而已。“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跖之徒也”,盗贼的子孙所谓之事,作为圣人的弟子,复古家们自然是耻于关心的。不过他们似乎又有点像孔乙己,虽然穿着长衫,但也总要被逼做些“窃书”一类的“读书人的事”——这次大概是不关心不行了。虽然“苟利”的事羞于说出口,但圣人们还留下遗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活着的人有屋子住,死了的也一样要有“屋子”住呀,“入土为安”嘛。且不说哪天自己心血来潮,可以即兴表演一下“闻雷泣墓”,以换取一下众人的褒奖,单说“君子不以天下而俭其亲”,古时人卖身且要葬父,现在再不关心一下这点“苟利”,先人们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哪天哪个好事的人弄个《二十四不孝》出来,弄不好自己就要名列其中了。这还了得!

    于是复古的道德家们一边唱着“中国人历来重生也重死,殡仪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的“传统文化”呓语,一边哀叹诅咒:“‘天价墓地’让穷人的孝道如何安放”、“殡仪业暴利惊人 天价骨灰盒扭曲中国孝道文化”、“万元骨灰盒……很明显是捆绑了中国的孝道文化”、“炒作天价墓地的背后是社会良知的缺失”,纷纷为人们将高尚的传统倒蹬和污秽不堪的“阿堵物”联系起来的做法而痛心疾首,或许心底更替自己为表示孝道而不得不拿出那么多的“阿堵物”而心痛不已。尽管我们这些复古家和道德家们个个都装得很无辜也很义愤填膺,然而在现在草民们只能逆来顺受、任人揉捏的条件下,他们所极力倡导恢复的所谓“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精神内核必然为达官贵人们所绑架,只能是官老爷们制造太平、掩盖矛盾、麻痹神经的一根毒刺,他们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当了这些老爷们的打手罢了。

事实上,墓地价格的上涨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尽管媒体们也早就给我们做了无数“近十年墓地价格变化表”,但是媒体们有意或无意忽略的一个事实却是,与近十年墓价上涨一同出现的便是近十年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所谓传统的回归。当然这里的所谓传统并不是共产主义传统,也不是革命主义传统,而是共产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斗争对象——封建传统。——主导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官老爷和贵人们从来都是腐尸虫,他们就是靠啃死了的、腐烂了的、过时了的东西过日子的。作为他们偶像的孔夫子,其实在生前落魄得很,不仅到处被驱赶,而且还经常饿肚子;但等他一死,官老爷和贵人们便迫不及待要把他捧做偶像,给他戴上“至圣先师”的高帽子,并对他“述而不作”遗训加上层层的包装,形成一套“传统文化”理论,他们便靠天天啃着孔夫子的死尸过日子。新文化运动强制阻断了达官贵人们的这个恋尸癖,但却还留着这个不时癫痢抽搐的怪物,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却是要将这些恋尸的怪物和他们的偶像一并消灭。然而时至今日,当年这些躲到黑暗里的食尸虫们又回来了,而且还大行其道,它们也必然要再重塑那些被打得稀巴烂的偶像和教条。它们大谈忠孝文化和鬼文化,据说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为此它们树立了各种各样的“道德模范”,大概用不了多久也编一本“新时代的二十四孝”,同时它们拍了各种各样“画皮”“画心”的电影电视,来告诫草民们“善恶有报”。——这尽管和它们鼓吹的“科技强国”不对路,但也不管了,达官贵人们可以找那些复古的专家们解决好它们的矛盾的。于是我们便听可以到复古家们“虽然有不符合科学的地方,但是我们清楚它们的精神内涵,那就是孝道”的论调——一如是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正是在这种忠孝文化和鬼文化的渲染和绑架下,墓地的待遇也一日千里,由野冢荒坟变为“堪比豪宅”。

为了强化草民们传统道德,继续用神鬼来“教育”和“引导”他们,对天机墓地的批判和制止中央官僚们本来就是三心二意、半推半就的,到地方则变成假心假意、装聋作哑了,再到具体的利益部门则变成厚颜无耻、强取勒索了,最后到了投机商和资本家就成了豺狼虎豹、肆意炒作了。所以,天价墓地除了是官僚对这些利益部门的包庇、对投机商的纵容,更多的是对老百姓利益的漠视,但所有这些包庇、纵容和模式事实上都只是官僚们文化政策、统治政策的必然结果。而我们所有那些真心诚意、半心半意和虚情假意的复古家们正是这些文化政策、统治政策的旗手和呐喊者。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向我们揭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的温情脉脉也都只是商品。所以,我们的复古家们既想恢复传统的浪漫情调,又要想保持他们对官僚权贵和资本主义的谄媚,那证明只是个幻想,而他们所倡导的所谓传统文化最终也只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一如天价墓地一样,是个扭曲的孝道。

一百年前,康有为、严复、袁世凯也曾做过复古主义的幻梦,但终于还是被无情地打破了,同样,今天的一切复古主义的幻梦也必然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