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身高最后冲刺阶段:浓情四溢盖碗茶 新浪思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6:39

丝雨

盖碗茶

休闲

分类: 衣食住行

                            
                            

    时常在一些女性博客里看见这样的文字:手捧一杯香茗,坐在幔帘垂地的落地窗前,在氤氲开的濛濛茶雾中,慢慢品味,让思绪随着茶香荡漾,然后在电脑桌前,码着自己的心情文字......看了这些,我脑海里闪动着苏东坡语:从来佳茗似佳人。我自愧不如,我仰慕着,写这些文字的人不管高矮胖瘦,全都幻化成一个很小资的优雅女人,眉目间含着淡淡的忧郁,纤纤玉指捧着精致的茶杯,摇曳着腰肢向我款款走来......

    我不懂茶,对茶没有更多的闲情雅致,任何高低贵贱的茶在我口里也是区分不出它的档次,对茶的认识只停留在解渴的初级阶段,所以也不会买很精致的茶具供自己品味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但是那种在成都重庆及小县城随处可见的,大众化的盖碗茶对我却是刻骨铭心。

    初识盖碗茶是在一个烟雨朦胧的冬季。与家人旅游,从重庆坐船从长江逆流而行,在高亢的川江号子声中停泊在一座小县城。踏着潮湿的,两边布满青苔的石板路拾级而上,直到气喘吁吁,方到达城里。又冷又累,寻思找一处地歇歇脚。走在古朴的街上,穿过一条条幽深的巷子,走进一家茶馆,揭开棉门帘,热浪扑面而来,顿感暖意浓浓。柜台上一字排开的不同茶叶琳琅满目,茶馆里摆满了一张张方桌,人声鼎沸,屋里袅袅升腾着茶的雾气。伙计热情地迎出来:老师来了,里面请。把我们引到一张桌前,随即送上盖碗茶。在这里叫您老师可别偷着乐,只是一种称呼而已。

    盖碗茶是三件套,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烫手。喝茶时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这样茶叶既不入口。茶伙计的斟茶技巧,又是茶馆独特的风景线,一个让你惊艳的过程,过目难忘。站在身后,右手握长嘴铜茶壶从自己的肩后过,水柱如悬崖的细瀑临空而降,泻入茶碗,茶叶上下翻滚,不会溅出一星半点。看得眼花缭乱,步步惊心。我们的茶里加了茉莉花,开水冲进,花香四溢,沁人心脾,顿感驱寒健胃,喝过后齿留余香,茶馆里还有各式点心及不同干果供你挑选。                   

 
    第一次端着这样的茶杯,用盖把浮起的茶叶划开,感觉有点不自在,仿佛一下子老去了很多岁,黑白老电影在眼前过镜头:穿大褂的前清遗老遗少端着盖碗茶,就着一碟瓜子,慢条斯理地品尝,然后高谈阔论,激动之处唾沫四溅,引得伙计一路小跑过来小心叮嘱:莫谈国事......

    鲁迅先生是很赞誉盖碗茶的,他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茶馆老少皆宜,大众消费,也是一个社交场所。亲朋好友,邻里之间,借助茶馆增进亲情和友情,一切的隔阂不愉快随着茶雾飘散而去。

    具有浓郁川味的茶文化在四川及重庆境内大行其道,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消费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茶成为感情的纽带,人们一坐就是半天,听散打评书,家长里短,摆龙门阵,交流各种信息,慢慢地消磨午后时光,体现巴蜀人的悠然自得。

    川菜以它独特厚重的味道,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撕去伪装,还原你吃相的本来面目,尽情享受在大快朵颐中。“安逸”、“巴适得很”,这两句四川话是对享用后满意度的最高褒奖。盖碗茶连同川菜,重庆火锅,还有那稀里哗啦,遍地开花的麻将声声,组成一道麻辣味十足的巴蜀文化。

    家里存有好几筒茶,西湖龙井,本地名茶,在我心里超越了茶的本身含义,已经变成我灵魂深处的一条船,遥望着天水相接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