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强骨力是禁止药吗:百年老店叶德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1:16

百年老店叶德昌

商海涛声依旧,诡谲多变,风起云涌其风险不亚战场。改革开放20余年,温州从一个交通闭塞,资源稀缺的小城,突变为开民营经济先河的著名城市。温商纵横捭阖,驰骋大江南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其做法屡屡成为国内外新闻热点话题。有人说:有人必有路,有路必有车,有车必有商,有商必有温州商。温州人被称之为“东方的犹太人,确实名不虚传。

  自南宋叶水心提倡”功利之学以来,温州人的经商韬略,大胆果敢,倒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始终没变。,因为温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先民的智慧,今儿笔者不嫌浅陋,讲一则老前辈们的创业史,抚古思今,以飧读者。

  在温州,现在重提曾以“百年信誉记人心”金字招牌称誉一时老店“叶德昌”,知晓的人恐怕不多了。从1956年的公私合营,也已过去半个世纪。

  说起叶德昌鼎盛时,名头可真不小。创始人叶锡金(18031872)其三子叶琮(字蓉楼)是温州怡园主人曾百万的女婿,共有7子。居松台山麓。蓉楼之女嫁给清侍郎孙锵鸣(号蕖田)的三子孙贻泽(近代书法家)为妻。二子叶璋(字莪士)共有9子,居市区小高桥。其女嫁孙锵鸣四子孙德朗,叶锡金殁后,清太仆寺卿孙衣言{号琴西}为其撰书墓志铭,也可算备极哀荣。叶蓉楼、莪士皆从孙锵鸣学。

  叶德昌店设在小南路闹市区(原胜利路土产公司系原址),占地8亩,叶家除在小南门总店外,还在西门外大桥头边、四顾桥边、府头门设立三家分店。还与人合资在广场路(原市政府礼堂)开设公和酱园、在西门和平路(绝缘厂)开设乾和酱园。当时鹿城人口不到10万,叶家能拥有这么多产业,在温州南北货行业堪称老大。

  当年李鸿章、沈葆桢逢年过节孝敬恩师孙锵鸣的钱款就是通过叶德昌账户而汇。

  叶氏在温州自南宋时应有两族:一为南湖族宋秘书著作佐郎叶味道:以为水心族吏部侍郎叶适。叶锡金应为南湖族后裔。

  说来也是巧合,乐清柳市是温州经济的发祥地之一。叶锡金少年时家道中落,后他娶乐清郑氏为妻,遂在柳市经营柴业。他经商近儒,乐施好善,叔辈无后,孤侄无依,族戚故人无食者,往往不惜千金而援手:温州修南塘河、滕公桥他也是一掷数千金。他虽然经商为业,却出钱刻印水心集,令子孙必读。大约清道光16年(1836)他在柳市开设德昌南北货店,在柳市达30年之久。清同治二年(1863)迁至小南门内水仓儿(原胜利路后街),由于叶锡金头脑灵活,经商的情商相当高,资金迅速积累,生意日益兴旺,加上姻亲均系温州世家,叶家借势上阶,很快成了温州商界的名人。

叶德昌经商精打细算,诚信待客,也可以这么说他的成功经验为后人开了先河,许多做法都是原创的。今天的温州人的做法与其很相似,可谓百多年创业其精神倒是一脉相承。

  猛砸巨金捕商机  黄金地段开大店

叶德昌看准目标就像老鹰搏物,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数万银圆砸下去,速度之快,气魄之大,当时确实无人望其项背。同治十一年(18721215,叶锡金辞世,其子叶璋、叶琮等主持店里事务。

初,叶德昌南北货店地处后街,而姓单的宁波人开设的春阳南北货店地处大街(即原胜利路土产日用品公司原址)是黄金地段,叶德昌无法与之抗衡,便以薄利多销、高质量少赚钱争夺顾客。两虎相争,形同水火,几近反目成仇。后经同行杨雨农等先生调解,议定双方停止降价,如有违规,罚戏文数台。商场如战场,兵不厌诈,春阳店是不降价了,叶德昌照降不误,戏文照罚。戏台上锣鼓一响,戏文牌上写明,叶德昌因让利于民,遭同行怨言,故罚戏数台。这样一来,等于花钱卖广告,还是公益的,百姓当然说德昌好话,既买到便宜货又能看到戏文,何乐而不为!因而德昌生意日益兴隆,而宁波人的春阳眼睁睁地看着老顾客被抢。德昌以“穷街陋巷”打败“地居闹市”的春阳,可见治生的手段非同一般。

  民国元年(1912),春阳店的单某不想继续经营,便想将店全盘出让。德昌此时门庭若市,财源滚滚,听闻此情况真是喜出望外。但春阳对德昌心存芥蒂,放言除叶德昌外,任何人均可顶受,惟独不予德昌,眼看着顶受不成,叶家便心生一计,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请绅士杨雨农和陈心斋以两人的名义来顶受,双方议定以一万六千只银元顶下春阳全部房产及家当。协议签定后,春阳发现其中有诈,原是其对手叶德昌才是真正的买主。这下把单某气得七窍生烟,便强扣留店中祀奉财神赵公明偶像,财神被扣,当时也是个大事,德昌图个吉利,只得另付1000只银元,春阳才罢手作个顺水人情。从此德昌乔迁新址,治生有方,生意红火无人可匹。

  德昌在小小的鹿城陆续开出4店二酱园,不仅仅是头脑灵活,经营有方,难得是治店,产品制作、服务到家确实高人一筹。

    家族企业明细账,各司其职求和睦

          近段时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许多民营企业都卡在家族成员内讧这个瓶颈上,但这个难题,温州商人早在170年前就解决了,想想也确实超前。以叶昌德为例,叶锡金还有4子,元孙17人,各成家立业,家族房头众多,居住有小高桥、松台山麓、康乐坊等处。但分店及酱园交理相当超前,家族成员按其能力、学的专业参与店内经营管理,又按其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定薪,只吃工资与雇员一样,任何人无权乱支钱乱花,规矩是铁定的,各房头若向店中购物,凭折记账,到年终分红时扣回。另外叶家还广置田亩,学范仲淹的“义田制”,田亩租赁收入,按房分配,使各房不缺家用。由于制度超前,账目清楚,企业发展相当顺利,无家族企业内患外忧。

    精品名品有绝活,精工细作赢人心。

   德昌南北货并不局限于南来北往的销售,更重要的他们有六大作坊,这跟现在的温州人一样,喜欢自己做产品,如糕间、蜜饯、炒货的师傅都是身怀绝技的技师。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茶食,眼下温州的蛋糕店品牌众多,其实沙糕、绿豆糕,潮糕、芝麻糕工艺不到位,都不入味,与德昌产品有天渊之别。为何?德昌制作的糕点、芝麻去皮称之漂麻,黄豆去皮称之漂沙。芝麻、黄豆的产地都有讲究,丁是丁,卯是卯,决不偷工减料。如制作的堆花红烛,所用原料采用云南的白蜡,暑天不挂蜡,精工制作,龙凤呈祥,百花迎春,做寿用的寿桃、寿糕工艺精湛,无不栩栩如生。当时订婚、结婚、做寿、礼品大多来叶德昌选购。可惜这类高格的工艺随着这一代艺人的消失,工艺也成绝响。

  信誉质量重千斤  细致入微稳财源

  秤砣是公平老儿,秤杆可是子孙棒。柜台上的伙计用天平坠较秤,要做到一丝不苟,从没发生短两缺钱的事。当然店里还有许多规矩,伙计坐堂不可打哈欠,伸懒腰,托门枋等,认为是挡住财神路。扫地要从外往里扫,这样才能把钱扫进来。叶德昌对产品精益求精,近乎苛求,如茶叶,分清雨前雨后、头茶二茶,决不混淆,用锡罐底密封储藏,保持其色香味。茶食的的猪油,定在每年腊冬选购板油,熬好储藏,以备整年取用,因为腊冬的板油,味香盛夏不溶。糕点用糖非英国产太古、东洋白糖不用。龙眼、北枣、桂圆等干果分清档次,决不以次充好,看样验货,当老大的决不含糊。

  

  叶德昌为拴住主顾的心,除了大宗商品外,对于那些销售小没什么赚头的物品也备得很周全。如温州人结婚要用果子带,莲子、松子、梧桐子、花生、桂圆所谓“五子登科”,这松子、梧桐子平时没人买,又如土碱、蜡油用途不大,德昌必备,不让顾客空手回。当时的人识字的人少,结婚做寿的金字对联,德昌都予以代写。店中的账房都是书法高手。

  德昌做生意灵活经营,上、下河乡的富户都是常客。这些常客可以凭折购物,三节归还欠款,以放账的形式留住老客户,如茶叶、金钩虾尾、应时的茶食上市,会及时派伙计送给老客户尝新以联络感情,如此细致入微的生意经,不发也难。

  温州南北货店在八年抗战中,温州之沦陷,店业纷纷关门大吉,德昌也难逃厄运,各分店相继歇业,最后小南门老店于1956年私营工商也改造中并入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百年老店终成绝响,但德昌老店的生意经也在百姓口中流传,也为温州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实践经验,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