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手游新服活动:英国是如何越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2:52
易富贤博士在人民网两会提案中除了呼吁停止计划生育之外,还提到:“通过改善民生以让老百姓养得起三个孩子。”我很欣赏和支持易富贤先生的人口观点。我愿意从专业的角度给他提供一点作参考的材料。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人口增长和民生的改善是可以实现双赢结局的。
    马尔萨斯(1766年-1834年)说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其理论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展开的时代,工业革命结束时,英国越过了马尔萨斯陷阱,成功地实现了人口和生活水平两方面的提高。那么英国是如何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呢?这其中有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有其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转变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是人口的迅猛增长,从1750年到1850年这100年间,英国人口由750万增至2100万,增加约2倍。在这一时期英国国内长期处于和平时期,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消费需求的增长。
但是仅有人口增长是不够的。 比较中国人口增长:1749年1.7亿,1949年 约5亿,200年间才增加约2倍。但是中国没有走出人口陷阱。这是因为中国除了战乱原因以外,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变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原因在消费水平方面,英国民众分享到了工业革命生产力进步带来的成果。与英国本国历史纵向对比,其消费水平是明显提高了,1689年,英国人平均收入为7英镑1先令,1770年上升到18.5镑,1800年又增至21.9镑。
     与欧洲大陆国家横向比较的话,英国的消费水平也是高出一筹的。1776年,阿瑟•扬在《法国游记》里提到,英国的工资比法国高76%,生活水平也高76%:“英国吃白面包的人比大陆多。普通英国人穿皮靴,而弗兰德斯人和法国人穿木屐。英国农民穿呢绒,耳法国人和法国农民穿的是只能当抹布和床单的亚麻布。”

    第三方面的原因,在消费模式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大众消费取代奢侈品消费。  
     对于大多数英国人来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的日常用品基本要靠市场供给;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对于不同等级和阶级之间的消费标准并无严格的限制,这样就容易使昔日的奢侈品日益转变为大众消费品,茶叶、布匹、金属制品、纸张、肥皂、蜡烛、烈酒、啤酒和玻璃器皿等日用品的消费增长速度都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大众商品需求量的加就提出了对于这些商品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这样描述:“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一位无名氏作者写道:“劳工和商人总是在模仿贵族,你看,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连他的妻子也要喝茶。”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在工业革命结束时生活在英国,他目睹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破产,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现存最冷酷无情、最野蛮的理论,一个摧毁了爱人如己和世界公民等所有美好词汇的、绝望的系统。”
今天读来,恩格斯的话语仍然是对限制人口的谬论的有力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