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镇中文版下载地址:【金鸿评论专栏】建筑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6:27
作者:绿春江南 回复日期:2011-11-22 13:37:15 
回复 
  
  
  “华西村有钱了,用黄金造了一个金牛,这违背传统美德。有钱了,可以拿去帮助西部地区的贫困孩子,帮助老百姓。用些黄金堆在那里,美吗?”近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宗威痛批中国的建筑文化存在“四远四近”,建筑文化表现令人担忧、令人痛心。(11月20日《新闻晨报》)
  
    徐司长的所谓“四远四近”,即“建筑文化与自然越来越远,与生活越来越远,与民族越来越远,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离官场越来越近,离逐利越来越近,离浮华越来越近,离西化越来越近”。而从“四远四近”里,能解读出来的恐怕不仅仅是传统与现实的距离,中方和西方建筑艺术和理念的距离,更是阶层之间的距离。“四远四近”不但是种文化解析,更是一种社会解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华西村金牛等中国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这种价值迷失和文化冲撞,绝非单一的建筑文化特点,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文化缩影。
  
    建筑文化远离生活、自然和传统,亲近权贵和浮华,其中所折射的正是社会对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历史的迷失与断裂、生活的空洞与浮躁,价值的扭曲与偏差,不但体现在建筑的艺术理念上,更是浸透在社会每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将社会构建和时代进程比喻成浩大的建筑工程设计,是我们惯常的比喻。而体现在建筑上的价值理念,实际上正是现实社会的文化选择和价值构造。
  
    远近之间,是种价值理念的取舍。为什么如今的建筑远离自然和传统,那是因为自然和传统作为约束力量存在,成为了利益集团逐利路上的障碍。前些年,曾经有开发商叫嚣,拆了故宫建商品房,中国可以再出几百个亿万富翁。虽然这只是开发商的狂言,但是在现实中,文物建筑毁灭战正在不断上演,曾经为保护北京市古建筑做出卓越贡献的建筑家梁思成,身后故居被拆除,就是绝妙的反讽。也就是说,丢弃自然和传统甚至毁灭自然和传统,目的只为利益最大化。包括当前不断演绎的道德丑闻,实际上都是利益绑架的结果。
  
  而离官场和功利越来越近,同样也是如此。高楼大厦的光鲜亮丽,是政绩工程最有效的裱饰。拆拆建建的折腾反覆中,政绩和利益才有丰厚的生长土壤。政府大楼越建越奢华,城市地标和雕塑建得越来越庞大而夸张,这其中都恐怕隐藏着权力极大的功利动机。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社会资源,离权力越近,意味着自肥也就越便利。为什么政府大楼坚实无比,学校的校舍却成为埋葬童年的坟场;为什么公务车宽敞结实,而孩子的校车却拥挤易碎……这都说明,某些权力的价值取向已然从服务转向享受和掠夺。
  
    当然,徐司长由华西村金牛延伸出来的批判只是建筑上的浮夸与冲撞。但透过华西村的金牛,或许更可以洞见效率与公平的失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目前的经济结构来看,我们实现了,政策倾斜和权利让渡确实在效率上实现了最优。但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旨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后半句话,现在显然尚未兑现。看当下的社会,阶层板结甚至断裂,原因在哪里?先富群体的奢华或许能够折射些什么。华西村为什么宁愿造奢华的金牛,而不愿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和百姓?因为他们忘记了他们有责任“带动后富”,反哺社会促进公平。当初为了追求效率,把公平寄托在未来,但效率得到有效实现的时候,却忘记了当年的公平承诺,还有什么比这更自私的呢?
  
    华西村作为先富的代表,理应为社会整体公平的实现履行社会责任,但从造金牛来看,显然把责任抛之脑后,而是狂热于分享利益的饕餮,甚至不顾这种奢华刺痛社会公平的心灵而博取优越感、成就感。环绕在金牛身上的光环,是效率的荣耀,却是公平的耻辱。(时间:11月21日 来源:重庆时报)
  --------------------
  报纸的评论都有视角,也直抵问题,偶就不班门弄斧了。
  只是貌似耳边总回荡着那句:“允许一部分先富起,走共同富裕之路”之声。

作者:yonghu2006 回复日期:2011-11-22 13:39:35 
回复 
  井底望天:TPP空手套白狼 USA问题再剖析

作者:绿春江南 回复日期:2011-11-22 13:41:43 
回复 
  【另一种声音】
   建筑美学与建造者道德
  ------------------------------------------------------------
    “华西村有钱了,用黄金造了一个金牛,这违背传统美德。有钱了,可以拿去帮助西部地区的贫困孩子,帮助老百姓。用些黄金堆在那里,美吗?”11月19日,在首届人居与资源论坛上,国家住建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宗威痛批中国的建筑文化,称建筑文化的表现令人担忧痛心。
  
    关于建筑的道德性,在国内一直甚少有人谈及。徐司长一番发言,也算是难得的表态了。于他看来,诸如金牛一类的奢华物,有悖勤俭传统,无疑是不道德的。此类观点并不稀奇,在过往诸多讨论中,“金牛”早早就被贴上了“炫富”、“世俗”的标签。问题是,民间声音与官员表态,终究是两套话语逻辑。
  
    公众自有各种理由批判“金牛”,“违背传统美德”实乃说辞之一。即便如此,公众所享有的言语边界,也不等同于官员在公共场合的发声尺度。常识是,“众意”因其匿名性、结构多元,而具备极大包容空间;但“官员表态”,牵涉整个公权系统的信誉,理当“慎之又慎”,乃至尽可能选取成熟、无争议的观点。以此度之,陈司长的说法,或就有待商榷。
  
    “造金牛”违背传统美德吗?似乎不假。常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嘛。但细加解剖,不难发现,所谓“勤俭”绝非国民性的一部分,而仅是物质匮乏时代的选择,或是文人幻想出的“虚拟传统”。除此,“有钱可帮助贫困孩子、老百姓”,看似正义凛然、情真意切,却也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依徐司长的逻辑,因金牛悖逆勤俭美德,我们便有底气反问“黄金堆在那里,美吗?”潜台词当然是,“非但不美,而且丑陋至极”。只是请注意,“堆黄金”的是人,而非金牛自身——莫非否定建造者,便可顺带否认建造物的美学价值?此等粗糙的“置换”,无疑令人失望:历史流变至今,“因人废艺”的思维,竟还这般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对建造物或褒或贬,仍立基于对建造者动机、德行的考量,而极少回归美学的标准,极少讨论结构、色彩、线条等要素……
  
    这,也算中国建筑日趋平庸的根源之一吧。当对建造者的道德测量,取代了对建筑物的美学审视,建筑本身变得不再重要。与之相反,在畸变的语境下,建造目的之正确、建造姿态之合宜,方才是捞取声名的捷径。或许是国民鉴赏力尚不够品鉴,或是某些专业人士乐于充当道德裁判?总之,确知的是,庸碌的评判者、业余的评判眼光,注定不会见证伟大建筑的诞生。(时间:11月21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绿春江南 回复日期:2011-11-22 13:43:54 
回复 
  【再说金牛】
   · 华西村的金牛值得痛批吗
  -------------------------------
   “华西村有钱了,用黄金造了一个金牛,这违背传统美德。有钱了,可以拿去帮助西部地区的贫困孩子,帮助老百姓。用些黄金堆在那里,美吗?”19日,在首届人居与资源(昆明)论坛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宗威作《建筑文化在人居环境中的表现》主题演讲时,痛批中国的建筑文化存在“四远四近”,建筑文化表现令人担忧、令人痛心。
  
    徐宗威先生的这番话,句句在理,字字恳切,但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同。相反,以前饱受舆论质疑的华西村,经过徐先生这么一“痛批”,倒是意外地获得了不少支持的声音。原因很简单,其一,这番话太过空洞,有道德说教的意味。譬如我们随便拿三公消费来套用这番话,同样适用。动不动就抡起道德大棒,很让人反感。其二,举例失当。微博上有一张转帖率很高的各级政府大楼的照片,对比一下徐先生总结的中国建筑文化中存在的“四远四近”现象,还有比这更精准的定位吗?联想到徐先生住建部官员的身份,不拿自己身边的事物来举证,反而舍近求远地痛批华西村的金牛,怎么看都有捏软杮子的意思。
  
    虽然同样是铺张浪费,盲目追求奢华,但相比不少地方的政府大楼,华西村的金牛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得徐先生“痛批”。黄金打造一头金牛,再奢侈,说到底花的也是华西村自己的钱,自己的钱怎么用,如果村民们没有意见的话,外人似乎不太好置评,但是政府大楼用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纳税人的钱,问题是,政府征求过纳税人的意见吗?金价一直在涨,华西村用黄金打造一头金牛,虽花费不菲,但毕竟还具保值功能,政府大楼能保值吗?对于先富起来的华西村,金牛客观上能起到一种宣传包装的作用,这对招商引资无疑还是有益处的,政府大楼再奢华,对吸引投资有用吗?最重要的是,华西村是真的有钱,花这点钱并不会影响到其它民生投入和村民福利,但是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有钱吗?那好,先给民众减减税,再把校车配好,校舍建好了再说。
  
  徐先生说的唯一一句让人有认同感的话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离官场越来越近”。这句话值得玩味之处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官场的审美情趣要高人一等,举凡世界,建筑文化以官场为标准的国家也是闻所未闻,何以我们的建筑风格离官场越来越近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权力是比文化更诱人的东西,人们对权力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美本身的追求,以至于即便身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很多时候,权力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拥有权力就拥有了一切,其中就包括合法奢侈的权利。
  
    什么的政府文明,就有什么样的建筑文化。而我们当下的建筑,则已经称不上文化了。就此而言,华西村的金牛实在不是“建筑文化表现令人担忧、令人痛心”的好榜样。一个深忧中国建筑文化的住建部官员,也不该对一个小小华西村的私德问题耿耿于怀,而应该大胆地向公权力,向刺眼的政府大楼开炮。只是,身在体制中的官员恐怕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时间:11月21日 来源: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