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大约多少钱一斤: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7:24:12
痛风虽然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但后天的一些因素对痛风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一旦注重预防,我们就会让痛风无隙可入。

首先,饮食与痛风的发生关系很密切。很多人把大吃大喝作为一种享受,乐此不疲。殊不知美味佳肴多为高嘌呤食物,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是诱发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是痛风的罪魁。因此,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选择饮食。

按嘌呤含量的高低,人们把饮食一般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

高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150~500毫克嘌呤。这些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蚶、蛤、鸡汤、肉汤等。痛风患者尽量禁食这些食物。

中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50~150毫克嘌呤。这些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鱼、虾、蟹、鳝鱼、白鱼、扁鱼、鲢鱼,各种豆类及花生、芝麻等。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此外,一些蔬菜也含有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黄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

低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含有的嘌呤量小于50毫克。这些食物主要有: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这些食物可吃。水果,蔬菜中的萝卜、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含嘌呤特别少,为痛风患者的推荐食品。有研究显示,进食无嘌呤饮食7天后血中尿酸浓度可降低度1.2毫克/升左右。

痛风病人的主食应以细粮为主,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粮,因为细粮制品中嘌呤含量较粗粮少。避免饮酒,酒中的乙醇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影响肾脏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乙醇还可使体内嘌呤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病人非常不利。

其次,保证足量的水分摄入,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不包括牛奶、汤、稀饭等流食。因为人体70%左右的尿酸要从肾排除,每日尿量要达到1800毫升左右。夏季多汗饮水量还要增加。

再次,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进餐,七分饱为宜。保持理想体重。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适当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它会使体内乳酸产生过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另外,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痛风发生。

● 作者简介:
王玉明,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学院中医系,一直从事风湿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曾经师从于全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为兰教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风湿病及疑难痛症取得良好疗效,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专业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控制痛风不再“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刘钢
《家庭医药》2003年1月号

痛风的常见表现形式为急性关节炎。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常用药为秋水仙碱,每次均为0.5毫克,第1天口服3次,第2天和第3天均服2次,第4天及以后每天服1次,用至关节症状消失。

患者在刚开始接受痛风的治疗阶段,常会有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这时可将每日口服1次秋水仙碱的时期适当延长,以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出现。在症状刚出现时服用秋水仙碱,效果能达到最好。若出现明显炎症才用药,所需药物的剂量在允许服用的剂量范围内需增大,所用疗程也需延长。

此外,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还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瑞力芬、奈普生等,任选其中一种口服。若采用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止痛,抗炎效果比单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疗效好。

在急性关节炎症状消退后,应该使用降低血尿酸浓度的药物。降低血尿酸的药物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干扰尿酸的生成,另一类为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若患者肾功能正常,则可以选用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或降低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也可两者合用。若肾功能不正常,则只能选用别嘌呤醇,以防止尿酸在肾脏排泄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而造成肾功能损害。由于别嘌呤醇亦通过肾脏排泄,此时要根据肾脏功能减退情况对它进行调整。此外,还可加用碱性药物小苏打,增加尿液酸碱度(ph值),提高尿酸溶解度,防止其结晶沉积、损害肾脏。

当痛风未得到及时治疗时,尿酸结晶将大量沉积,患者耳廓及关节周围会出现痛风石,急性间歇发作的关节炎也会演变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这种关节炎的病程常迁延很久,间歇发作的特点已不明显。此时治疗的措施与急性关节炎有所不同,主要是运用降低血尿酸的药,并辅以非甾体抗炎药和小剂量秋水仙碱进行治疗。

有少部分患者就诊时,肾脏功能已明显受损,此时应使用别嘌呤醇以降低血尿酸。但需对别嘌呤醇减量。此外,还应使用改善肾脏功能的药,防止肾脏功能进一步减退。如果患者肾脏功能已经进入尿毒症期,则需要进行相应治疗。

● 作者简介:
刘钢,1954年生,1979年至1982年就学于华西医大硕士研究生班,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并于1997年开始系统从事风湿病防治工作,曾师从我国风湿病学奠基人张乃峥教授及董怡、唐福林、张奉春、曾小峰等著名风湿病学家。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免疫学杂志》、《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1999年,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四川省科委科技研究项目1项;作为副主编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病诊治手册》。


现代富贵病——痛风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教授 刘维
《家庭医药》2003年1月号

我们病房曾收治过一位姓张的患者,42岁,中等个子,是一个豪爽、热情、善交朋友的汉子,平时就喜欢与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也许正是这个缘故,他的身材明显发胖。一日,他与朋友开怀畅饮后,带着浓浓的醉意,回家倒床便睡。半夜睡得正酣时,突然被右脚大趾剧烈疼痛痛醒,只见大趾局部红肿,不可触摸。在家人的劝说下,来我院就诊。待到我院就诊时,他已不能行走,且右足不敢穿鞋。经化验检查,诊为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是什么病

在我们身体里有一种名为嘌呤的物质,它分解代谢后形成一种产物——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能通过肾及大肠排出体外。
  
如果人体摄入含嘌呤物质过多,或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或者尿酸排泄减少,血清及体液中的尿酸都会异常升高,出现高尿酸血症。尿酸若不及时排出,进一步积聚会形成结晶。这些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皮下组织、肾脏组织等,从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可见,痛风是一组代谢障碍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它的前奏曲,是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
  
痛风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患者中,约10%~25%的患者有痛风阳性家族史;约1%~2%的患者有先天性酶缺陷,使嘌呤合成与分解代谢发生障碍;其他病因则至今不明。继发性痛风就是由某些疾病,如肾脏病、白血病、肿瘤等,或者由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化疗药等,或者由肥胖症饥饿疗法等引起高尿酸血症所致。
  
痛风好发于30~50岁。早期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十分剧烈,多数起病急骤,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惊醒。关节呈红肿热痛,痛不可触;疼痛在48~72小时内达到高峰。发作时呈“刀割样”、“咬噬样”或“烧灼样”剧烈,多数病人难以忍受,有的患者无奈之下只有“抱足痛哭”。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 指、腕、肘关节等。每次急性发作时间约1周,其后自然缓解。

痛风的“升级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发者,多数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感觉不到任何症状,但千万别以为万事大吉了。一旦不对其进行及时、系统地治疗和控制,任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它将会象电脑一样不断升级换代——进入痛风慢性期。
  
慢性病程中,可出现痛风石形成。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拇趾、指、腕、膝、肘的弯处。痛风石在关节沉积逐渐增多,痛风发作也就越频繁,受累关节也就增多,乃至引起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结节由软变硬,由少增多,使关节发生僵直畸形。关节也因此容易磨损、破溃形成瘘管,瘘管处有白色糊状物排出,并可查出尿酸盐结晶。瘘管周围组织呈慢性炎症肉芽肿,不易愈合。
另外,在痛风病患者中,约有30%的人可出现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痛风性肾病,早期表现为轻度浮肿,腰痛,中度血压升高,间歇或持续蛋白尿,是尿酸盐在肾脏沉积从而影响肾功能所致。如果肾病变加重,晚期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进而发展为尿毒症,最后死于肾功能衰竭。
  
尿路结石,因患者尿呈酸性,致使尿中尿酸浓度增加而出现尿路尿酸结石。较小的结石可随尿排出,无不适感。较大的结石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肾绞痛、血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巨大结石可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
痛风不再陌生
在这里,肯定有读者要问:痛风既然这么严重,为什么以前很少听说有这种病?
  
其实痛风病古已有之,只是以前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罢了。而在西方国家则较多,以致很多人都认为,痛风只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而东方民族较少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国不科学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人们摄入含嘌呤食物增多,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一大样本调查显示,我国约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其中约10%~20%的人将已患或发生为痛风。痛风的发病已证实与进食高嘌呤饮食有关,与经济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所以人们把痛风称为现代“富贵病”,不无道理。

● 作者简介:
刘维,女,满族,生于1962年,1985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为津门已故名老中医王云鹤的关门弟子,随师诊治多种内科疑难杂症,颇得真传。对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


痛风(解惑篇)
《家庭医药》2003年1月号

问:痛风病人需做哪些检查?
刘维教授:痛风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并检测尿尿酸排出量。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的患者,还应检测血白细胞计数、血沉。严重的病人应做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检查,可发现针形尿酸盐的结晶。对于一时无法确诊的患者,可行秋水仙碱的实验性治疗,患者多在服药后出现好转。
慢性痛风病患者还应行受累关节的X线检查,了解骨与关节的破坏程度;行肾脏的影像学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肾、输尿管结石。病程长者还应行肾功能的检测。此外,痛风石的活检可以证实尿酸盐结晶的存在。

问:长期服用秋水仙碱有何毒性作用?
刘钢主任医师:秋水仙碱是一种细胞毒药物,对细胞浆内的微管功能有抑制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时,通过它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因此它是一个对急性痛风发作非常有效的药物。但是它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当接近,故患者按医嘱服药后,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这是秋水仙碱对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此外,它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导致血白细胞减少;还可引起脱发;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功能及精子的生成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不要大剂量长疗程使用秋水仙碱。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秋水仙碱宜用较小剂量,因为此时肾脏对它的排泄非常缓慢,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问:中医治疗痛风有何好办法?
刘维教授:中医最根本的治疗是辨证论治,突出治疗个体化特征。我们认为痛风发作多与体内湿、浊、淤邪相关。一般而言,急性期我们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湿泻浊的方法。稳定期则在祛淤通络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化浊的药物。我们常用的有治疗急性发作的痛风止痛汤剂,控制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汤剂,以及化淤通脉汤剂等,临床疗效还是比较满意的。

问:痛风患者不宜服哪些药?
王玉明副主任医师:患了痛风的病人在积极服药治疗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有些药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烟酸、华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药。因为有些药物影响尿酸的排泄,服后使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D也应慎用,因其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问:儿童容易患痛风吗?
王玉明副主任医师:儿童不容易患原发痛风。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尿酸水平开始上升,约3天后达到稳定水平,一直持续至青春期。青春期后血中尿酸值增加较快,然后维持高峰状态。中年以后血尿酸值逐渐增高,此后易患痛风。所以儿童患痛风很少见。但是有一些疾病,如肾功能异常、白血病化疗后、先天性代谢紊乱疾病等,可引起继发性痛风。对于患了这些疾病的儿童应预防痛风的发生。

问:痛风与类风湿关节炎有何不同?
刘钢主任医师:痛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痛风是一组代谢障碍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范畴。前者好发于男性,后者好发于女性。前者常呈急性发作,好发部位常为第一脚趾的跖趾关节,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疼痛难以忍受;后者呈慢性发作,好发于手的腕、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疼痛一般能承受。前者发作呈间歇性,缓解期可无关节症状,但长期反复发作,最终可出现关节破坏、畸形,肾脏受损者可进展到尿毒症;后者晚期可引起关节畸形、脱位。
当痛风病变位于手指关节时,它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指关节病变相似,都可有指间关节肿大。但检查中仍可发现痛风患者肿大的手指关节呈结节分叶状,有时在皮肤表面可见白色的痛风石沉积,部分患者局部皮肤溃破后,可流出“石灰石”样的尿酸结晶。而类风湿关节炎检查时,早期可见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病变具有左右对称性,受累的关节数目比痛风多,有时关节周围可见类风湿结节,X摄片检查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虫蚀样破坏;血清中常可查见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
由于这两种疾病发病机理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回答:2006-05-30 18:33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真诚地感谢你的帮助。 共0条评论...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评论 ┆ 举报
梦想成真
[学者] 痛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进食酒、海鲜、动物内脏等过多使然。

天天山珍海味,日日举杯畅饮,使得有“皇帝病”之称,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痛风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男性患者仍然居多,并且块头越大罹患率就越高。据报道,现在世界上最年轻的痛风患者只有十二、三岁,令人大跌眼镜。

痛风本是老年病

痛风是血中尿酸浓度过高引发的病变,并且是突然发作又极易复发,同时伴有剧烈疼痛的关节炎性疾病。中华风湿病学学会主任委员、协和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董怡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痛风过去最常发生在中老年男性身上,因为从尿酸偏高到出现症状,通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过近几年来的临床观察,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这与现在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在正常的情况下,尿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副产品,有些食物中(如海鲜、酒和动物的肝、脑、心脏等等)富含有尿酸的前体物质———嘌呤,尿酸会出现在正常人的血液中。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体内代谢嘌呤的尿酸分解酶越来越少,血中的嘌呤含量增高,很容易引发痛风。由此看来痛风应该说是中老年人的病了,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嗜好“海味”、烟酒,从而加入了痛风的队伍。为什么呢?

董教授介绍说,尽管年轻人生理功能很活跃,体内的尿酸分解酶也足够多,但是仍“挡”不住日日海鲜、频繁举杯,因为摄入嘌呤过多,酶已不足以代偿了,造成血中尿酸水平异常增高,导致痛风。就像过去只有中老年人才有的肥胖,现在年轻人甚至孩子中比老年人还要多,摄入的“三高”过多,代偿不掉,在体内蓄积便使人发胖。当然痛风的原因远不止饮食,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疲劳、生活不规律、器官功能紊乱等等均可诱发。

痛风来也匆匆挥之不去

要想不痛风,喜食海鲜、动物内脏和好酒的人要把把入口关了。否则说不定哪一天痛风就会找上门来。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一旦你体内的尿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水平,痛风就会“不期而至”,而且永远摆脱不掉,最终还会导致关节畸形。

董怡教授介绍说,痛风的最典型的首发症状是大脚指突然间关节疼痛,也可累及足弓、踝、膝、腕、肘关节等处。因为关节部位一般是血液循环比较差,尿酸容易在关节周围结晶沉积。首发痛风症状的关节疼痛会持续7—10天,即使不经治疗,疼痛也会逐渐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过很可能复发,在下一次痛风发作前一般仍没有症状,反复发作的痛风会导致关节永久性损害,会出现关节畸形。如果痛风发生在30岁以前,痛风一般会趋向恶化。

所以专家告诫,无论你多大年龄,只要出现突发性关节疼痛,并且持续数日,应到有风湿科的大医院接受诊治,测一测血中尿酸是否超标,以确诊是否真痛风。一旦被确诊为痛风,应该积极治疗。

据介绍,现在市场上的消炎痛、布洛芬等药物可有效缓解肿痛,同时还要配合服用嘌呤醇来帮助排泄嘌呤,阻断尿酸在体内形成。千万不可迷信电线杆上的“医生”。同时患者要多喝水、禁酒及含酒精的饮料,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为妙;控制体重,体重下降血中超标尿酸会自动接近正常水平,积极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是上策。
痛风四大危险并发症

患痛风的患者,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功能会明显降低,因此相当容易并发各种严重的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与痛风两者都是因为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并发于患者身上。糖尿病是因为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荷尔蒙缺乏,导致体内持续处于高血糖的状态;而尿酸值与血糖值之间大有相关,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会比较高。

【高血压/高血脂】

痛风患者大多是较为肥胖体型,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食物,因此体内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当高,胆固醇值通常也都超过正常标准,是高脂血症的好发族群之一。

【心肌梗塞/狭心症】

痛风患者的心脏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形,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血液循环机能不良,引起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机率就特别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心脏疾病。

【脑血管障碍】

同样是导因于动脉硬化的问题,差别是在脑部发生。其症状包括头痛、头昏眼花、手脚发麻或痲痹等,严重的话,病人有失去意识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诊时除了血管摄影外,还需做脑部的CT、MRI检查。 
  
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结节、痛风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与体质、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环境与生活方式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痛风发作时,除了治疗之外,应同时注意饮食生活的改善:

【降低尿酸值的饮食】

避免含高普林(purine)的食物,避免促成高量尿酸,此类食物如:鱼、内脏、肉汁、大豆类、虾贝类等。另外,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液大都偏向碱性,酸性尿是导致尿路结石的原因,因此也要注意易将血液碱化的食品。

【避免吃得过饱】

摄取过高的热量会导致肥胖,且食物中多少都含有普林存在,会直接导致尿酸的增加,所以要注意不可吃过饱;为了控制量的摄取,又能兼顾饱足感,不妨多吃含有丰富食物纤维、热量又低的海藻类、菇类、蒟蒻食品。

【严禁不吃或吃得太快】

不宜以减肥餐方式控制体重,以免因禁食造成细胞分解,将尿酸释出;另外,不规则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对痛风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不吃早餐,长时间的空腹感会让人于午餐时开怀大吃;且饿一餐后再吃东西,身体吸收的热量会更多,并迅速转为脂肪储存起来,加上吃得太急,容易导致过量,也更易发胖。

【注意营养均衡】

如果完全不摄取含普林的食物,就很难维持营养均衡。所以,在饮食时,须注意摄取不同的食物素材,保持营养均衡。

【多多补充水分】

充分补充水分可以降低血液和尿的浓度,且可以制造大量的尿液,可帮助尿酸排出体外,也可避免痛风引起的肾结石;另外,酸性的尿也会经过水分的补充而倾向碱性。

痛风如何用药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医生和病人对该疾病的认识都有很大提高。但在药物治疗上仍有些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很多病人早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治疗。这可能是诊断为细菌感染如丹毒的失误,也可能是治疗上的误区。

第二,急性发作期和病情缓解期的用药原则是不同的。大家知道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来势凶猛,疼痛剧烈,此时治疗上应以抗炎止痛为主,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酚酸的凯扶兰、扶他林等是必要的选择。激素类药物有时也被应用,尤其是疼痛剧烈,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反应不好时。但由于其严重的毒副反应,临床上并不提倡。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并不意味着病情的治愈。随后的治疗应该说更加重要。

第三,选择影响嘌呤代谢药物应根据代谢特点的不同,尽可能地个体化用药。

治疗中要尽量使血尿酸维持在较低水平,并持续相当长时间(如3个月以上),这对减轻尿酸对各种组织器官的损害,对今后日常饮食的适当宽松,都是有益的。

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罪魁祸首”到底有哪些?研究表明,依次是疲劳过度、饮食不调、饮酒过量、受凉感冒、关节外伤、过度运动。因此,远离痛风,关键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对于“工作狂”而言,当工作威胁到你的健康时,一定要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甚至工作,把时间还给休息,留给自己,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痛风急性发作期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痛或秋水仙碱,能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疼痛症状,用药越早,效果越好。秋水仙碱作用迅速,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为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痛虽不及秋水仙碱作用迅速,但也有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症状缓解后减量,症状消失停药。
  在缓解期,因为病人血尿酸增高或正常,可长期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常用药有:别嘌呤醇、痛风利仙、丙磺舒等,具有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复发的作用。服用上述药物均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白细胞计数。
此外,以下几类人要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血尿酸浓度:60岁以上的老人;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患者;原因未定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患者;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长期嗜食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人。当怀疑患有痛风性关节炎时,应该进一步作骨关节X线检查以确诊。
痛风病人“八防”
一、防肥胖

肥胖既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又是痛风发展的促进因素。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通常高于正常人,若痛风伴肥胖还可影响药物效果,降低药物敏感性。因此,肥胖者应当减肥,主要措施是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摄入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需要注意减肥时不宜操之过急,因脂肪等组织若分解过快可引起酮体及乳酸浓度增高,抑制尿酸分泌而诱导痛风的急性发作。一般减肥应以2~3周内减重2公斤左右为宜。

二、防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并且高血脂症者常伴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因而高血脂症既构成痛风的危险因素,又将增加痛风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因此,痛风病人要定期测定血脂。若血脂浓度高,首先需要控制饮食,摄入低脂食物,避免高脂食物,必要时服用降脂药,以使血脂恢复正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防止痛风发作。

三、防高嘌呤食物

嘌呤是尿酸生成的来源,如果进食含嘌呤量大的食物极易诱高尿酸血症,诱使痛风发作。目前已知含嘌呤量大的食物主要有肝、肾、心脏、胰脏等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鳕鱼、马哈鱼等鱼类及其鱼卵,咸猪肉、羊腿肉、松鸡、野鸡、鸽肉等动物肉类。痛风病人要少吃或不吃上述食物,可选择新鲜猪肉、牛肉、鸡肉以及淡水鱼、虾来补充一定的蛋白质,也可食用豆类制品和干果类,新鲜蔬菜则可多吃些,以使饮食更加合理,有利于预防痛风发作。

四、防酗酒

饮酒是痛风发作的最重要诱因之一。这是由于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乙醇还能促进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时,酒类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内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大量饮酒可致痛风发作,长期慢性饮酒可发生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最好戒酒,一时戒不掉也要注意避免大量饮酒,更忌酗酒。

五、防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产生增加,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酸升高。剧烈运动还可致出汗过多,机体失水而使血容量、肾血流量减低而影响尿酸排泄,引起一过性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病人不宜剧烈运动。进行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散步、步行、骑自行车、游泳等,而要避免球类、爬山、跳跃等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同时注意运动过程中要有休息,并应多饮水。

六、防受寒及过度劳累

受寒及过度劳累均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因而痛风病人要在寒冷季节穿暖和些,避免受寒。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分劳累和精神紧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减少痛风发生率。

七、防肾结石的发生

痛风患者肾结石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尿酸的排泄增加有关,即尿酸浓度越高,肾结石的发生率越高。因此,为促进尿酸排泄和预防尿结石,必须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同时注意碱化尿液,可每日口服碳酸氢钠0.6~0.9g,分2~3次服。此外,若为高尿酸排泄性病人不宜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磺吡酮等,以避免结石生成。

八、防慢性痛风性肾病发生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剂、青霉素、抗结核药等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因为这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如果血尿酸长期升高,不但引起痛风发作,而且血中过饱和尿酸盐易沉积在各主要脏器而引起器质性病变,尤其是肾脏,高浓度尿酸盐在肾组织内沉积可引起痛风性肾病发生。因此,选择药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也要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浓度的药物,并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以预防肾脏损害及急性肾衰。
痛风与性生活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对该病就有描述,直到17世纪末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只知道这种病好发于宫廷王室的达官贵人,性成熟的男人、暴饮暴食或性欲旺盛者容易发病。古时人们认为酗酒、纵欲是病因,因此讽刺痛风是酒神和爱神祭坛上的祭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痛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过高并且沉积在组织上的特殊疾病,95%~97%的病人是男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纵欲和饮酒确是痛风主要的诱发因素。
1、痛风对性功能和性欲的影响
痛风本身,或者说高尿酸血症对男子性功能不存在不良影响,痛风患者是有正常的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的。但是当痛风关节炎已经发展到关节畸形的时候,多少会给性生活带来不便,比如膝关节肿痛时,采用男上位姿式性交就会有疼痛不适的感觉。
但如果病人有了泌尿系统痛风石,导致尿路堵塞,尿流不畅,很容易引致尿路感染,性生活正是这种感染的诱因之一。以后若病人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对性功能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2、性生活对痛风的影响
有痛风史的男性,如果纵欲过度,痛风发作次数频繁,病情较重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在重视药物治疗、控制饮食、控制饮酒的同时还应适当节制性生活。
3、性生活指导
痛风病人必须坚持服药,并且节制过频的性生活。中年男子一般以每周不超过1次为度。如果病情已发展至有关节畸形、肿痛,应采取女上男下位的性交姿势以保护患者疼痛的关节,避免其承受重压,否则会造成关节损伤。合并尿路结石的病人,应注意性卫生,避免尿路感染。当病人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时则不宜进行性生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痛风病人不宜饮用纯净水
时值盛暑,一些痛风病人出汗多,每天需大量饮水,才能保证足够尿量。若平时饮用纯水,那开支相当大,用自来水又怕影响健康,到底该用哪种水呢?
一般来讲,痛风病人的要害是血液中尿酸高,由此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结石。故本病治疗的要点之一是必须多饮水,要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才有利于尿酸从尿液中排出。
在盛暑时节,人体为了降低体温,大量出汗,体液消耗很多,尿液必然浓缩,所以必须饮用足够的水,才能使尿酸通过尿液顺利排出。
据研究,尿酸的排出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酸性尿不利于尿酸排出。我国生活饮水卫生标准规定pH值为6.5~8.5,而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纯水,其制取方法广泛应用反渗透法,pH值一般为6.0左右,偏向弱酸性,对痛风病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缺点。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一、室温过高时开空调,以避免大量出汗而消耗过多的水分;
二、如尿液pH值经常低于6,还是以自来水作为饮用水为妥;
三、如肾功能正常,可加服小苏打片以碱化尿液,剂量是每天3次,每次1克。

痛风的饮食治疗
(1)限制高嘌呤食物。过去主张用无嘌呤的饮食或严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时,也限制了蛋白质,长期食用对全身营养带来不良的影响。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风时,每天嘌呤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入。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腰、胰、沙丁鱼、凤尾鱼、鳃鱼、鲭鱼、肉汁、小虾、肉汤、扁豆、干豆类。

  (2)限制脂肪摄入量。为了促进尿酸的正常排泄,主张用中等量或较低量的脂肪,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为宜。在烹调肉时,应先用水焯一下捞出,肉中的嘌呤可部分排出,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在限制总热量的同时,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变化,但切忌减得太猛,因突然减少热量的摄入,会导致酮血症。酮体和尿酸相竟排出,使尿酸排出减少,能够促进痛风的急性发作。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热量的主要来源应是植物性食物为主,如面粉、米类、但不要过量,因为糖可增加尿酸的生成与排出。

  (4)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水和碱性食物。膳食中的维生素一定充足,许多蔬菜和水果是成碱性食物,能够碱化尿,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每日液体的总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促进尿酸盐排泄。同时可选用碳酸氢钠等药,使尿液碱性化,防止尿路结石。

  (5)慢性痛风或缓解期的痛风,应给予平衡饮食,可以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可自由选食含嘌呤少的食物,嘌呤的每日含量应在75毫克以内,维持理想的体重,瘦肉煮沸去汤后与鸡蛋、牛奶交替食用,防止过度饥饿,平时应注意多饮水,少用食盐和酱油。

  (6)过去曾经有人建议禁用咖啡,茶和可可,因为它们含有可可碱,茶叶和咖啡碱,可诱发痛风。但经动物实验证明,可可碱、茶叶碱和咖啡碱在人体代谢中生成甲基尿酸盐,并非是引起痛风的尿酸盐,而甲基尿酸盐并不沉积在痛风石中。因此认为禁用咖啡、茶叶和可可缺少一定的科学根据,目前认为可以选用咖啡、茶叶和可可,但要适量。

  (7)除饮食中注意外,还应勤洗热水浴,可以帮助尿酸排泄,有条件者应每日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穿过紧的鞋,防止血液循环受阻。
还有呢,就是我的老师目前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结合经络学说,进行刮痧再利用我们的保健器械穴宝点穴器进行经络的疏通,效果比较明显。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帮助你跟他联系,就一些具体问题向他请教。我可以尽力帮助你!
西药对痛风的常规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药物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而延迟治疗则炎症不易控制。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噁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副反应时停用,一般约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二、三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肠胃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由于临床疗效卓著,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毒副作用:1、胃肠不适、出血性肠炎;2、白细胞减少;3、再生障碍性贫血;4、脱发;5、肌病;6、肝功能损害;7、精神抑郁等。    2.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服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炎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3.消炎痛:初剂量25~50mg,每8小时一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3次连服二、三日,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毒副作用:1、胃肠反应、出血、溃疡、穿孔,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2、皮疹皮炎;3、白细胞、血小板减少;4、头痛、眩晕;5暂时性人格解体;6、肝肾功能损害。      4.布洛芬(ibuprofen异丁苯丙酸):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二、三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对血象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偶有肠胃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5.炎痛喜康(piroxicanum):药效时间长,每日20mg一次顿服,偶有肠胃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6.萘普生(naproxen消痛灵):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胃肠道反应较小,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    7.ACTH及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发次肌内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一日二三次,以防止"反跳"。也可用triamicinolonehexacetonide 5~20mg,注入关节炎区治疗。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尽量不用。     (二)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 为了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此阶段仍须积极治疗。    1.一般处理:饮食控制很重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肥胖患者必须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2.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在经饮食控制而血尿酸浓度仍在7~8mg/dl以上者;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沉积的X线证据者;有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者;均有应用降血尿酸药物的指征,用药后如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常可防止痛风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脏损害。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两组药物,此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诱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因此不宜在急性期应用。在选择哪一组药物上,常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决定,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可用排尿酸药,在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亦可两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    排尿酸药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羧苯磺胺(probenicid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而致利尿酸作用。为防止尿酸自肾脏大量排出时有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的副作用,应用此药常自小剂量开始,初用0.25g每日2次,两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2)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是保太松的衍生物,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的疗效,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3)苯溴马龙(benzbromarone):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在欧洲广泛应用已有多年,每日一次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不影响肝肾功能,很少发生皮疹、发热,但可有肠胃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在排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g,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出。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至目前为止只有异嘌呤醇(allopurinol),此药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其本身则在人体内渐渐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异黄嘌呤(oxipurinol)经尿排出,并能在PRPP存在下转变成相应核苷酸,消耗了PRPP,还可以抑制PRPPAT,使IMP合成减少,因而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尿酸结石合成,并促使痛风石溶解,剂量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与排尿酸药物合用可加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联用。个别病人可有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3.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往往足以使症状得到控制,但应注意秋水仙碱对骨髓的抑制和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4.其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各家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者应予异嘌呤醇治疗。 
偏方:玉米须50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当茶饮。
            能治疗痛风、预防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