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度西凤酒品味人生:如何看待央行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1:16

央行2011年11月30日晚间发布消息,2011年12月5日起,将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不少业内人士将央行本次准备金率的下调视为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向信号,即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实,央行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早有迹象。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11月23日表示,从今年11月25日起,浙江省6家农村合作银行将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我时,我认为这可以视为货币政策微调的迹象。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1)由于外围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出口下滑,10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减少,1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度减少的可能性更大,货币被动收缩,经济加速下滑的风险增大,因此有必要放松银根。(2)工业生产出现下滑趋势。11月23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0,创32个月以来新低。(3)银行信贷能力受到制约,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被抑制。从资金方面看,银行准备金缴存基数扩大,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明显减少和存款负增长等因素导致银行流动性偏紧,越来越多的银行存贷比超过75%的上限。在整体经济出现偏弱的情况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间接提振经济的手段。

如何看待央行本次对于存款准备金的下调?实际上,任何经济政策都需要随时根据经济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合适的货币投放量应该保证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可得性”,同时又要注意防范经济过热、流动量过剩的风险。货币政策运用得当的关键在于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和把握合适的调控时机。在我国当前比较受到局限性的是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有限。在西方国家使用的三大货币政策调节工具中,我国能够经常使用的只有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由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央行一旦调整利率,市场震荡会比较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国债市场还不发达,央行也无法使用买进卖出政府债券的手段吞吐货币供应量。所以,今后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采用多样化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而从调控的时机把握上,本次降低春款准备金率是比较到位的。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效果是释放资金。截至今年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21万亿元,据此估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资金约4000亿元。这将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同时,对于银行盈利也会有正面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够期望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能够一次到位地解决诸多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中的棘手问题。比如,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多的是融资环境的制度性因素所致,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担保问题,仅靠资金量的增大,并不能使得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再比如,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忽冷固然受到银根松紧的影响,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房地产的市场化速度过快,房价上涨超过了普通居民的购买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适度干预,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需要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在土地财政受约束的情况下,给予地方一定的财力支持和财务预算自主权。这些都需要从制度性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只是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对其作用要有一个合理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