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产生的原因: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积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29:26

在古诗中填入恰当的地名:

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关。——(唐)王之涣

2.  (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3.  朝辞(    )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唐)李白

4.  (    )(    )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唐)王安石

5.  (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6.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作(    )。——(宋)林升

  

 

1.学习并掌握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的基本方法;

  2.能够自主阅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能对文中的重要词、句进行理解。

  3.能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文中蕴含的道理等。

 

古诗词积累

 

1.     表现季节特点 不等于 带表示季节的字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写的是冬景。

2.     理解诗句。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写的是春天而不是冬天;“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不是春夏而是秋景。

3.     可以用归类法进行古诗的学习。把古诗中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进行积累。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以即兴设置小擂台,看谁回忆的诗句多,引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你知道下列古诗中的节日吗?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三、选择题

 1.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2.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隔江犹唱《后庭花》    C.卧看牵牛织女星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    风景区的景色?

   A.庐山    B.华山    C.泰山    D.峨眉山

学习古诗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并学习古诗;

 2.读诗时头脑里描绘出一幅幅画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诗的意境;

 3.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这样能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感情;

 4.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就能和诗人更好的心相通。

 

在历年的小升初考试中,经常会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如默写诗句、判断正误、选择等。

 

 

走进文言文

 

 

 

(一)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注释】

①既:已经。   ②党:旧时指亲族。     ③竖:童仆。     ④奚:怎么。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杨子之邻人亡羊                  

   ⑵既反                

2.解释下列加点的“之”字。

   ⑴杨子之邻人亡羊              

   ⑵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蛙与牛斗

 

 

蛙于草中,视牛渐进,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小精灵笔头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庞然大物也:                 

 ②嫉之:                      

 

“吾腹稍大,似牛乎?”

 ③欲逾于牛:                  

 ④蛙暴起:                    

 ⑤牛历其旁:                  

2.翻译下列句子。

 ⑴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

                                                                                          

 ⑵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

                                                                                          

3.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精灵心法

怎样学习古诗和文言文:

可以采取“五读法”学习古诗和文言文。

 1.正音读诗(读文)

就是先从读入手,初读诗和古文时就要把音读正确,特别是一些生僻字、多音字以及通假字读正确。对于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要借助字典及其它工具书帮助解决。

 2.读注解词

在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对于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在诗下和文下都有一些重点字词的讲解注释,这部分内容不能忽视,要让学生熟读,读正确,和正音读诗的要求一样,读正确,读流利。

3.  串讲诗意(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4.  体会情感(道理)

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5.  熟读成诵

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学习古诗和文言文最终都要达到背诵的这一最终目标。这个最终目标的取得是通过熟读达到的。背诵要及时、准确、流利。所谓及时,就是要在课文学完后一两天内就能背诵;准确,就是要准确无误;流利,就是要熟练流畅,不能过多停顿或读破句子。

 

 

小精灵修炼场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⑧视之,苗则槁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     揠(yà)——拔。 
 ③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④     其人——他家里的人。 
 ⑤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⑥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走。 
 ⑦     往——去,到……去。 
 ⑧     槁(ɡǎo)——草木干枯。 
 ⑨     非徒——非但。徒,只是。 
 1.  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⑵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经典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精灵笔头

 

精灵宝藏

 

杜甫和他的诗史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李杜”。

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歌。

后来,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了。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小精灵自测题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在。  ②引:牵引,拉。     ③遽:jù,本文可以解释为“一下子”、“一出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欲投之江中                  

   ⑵婴儿啼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3.为什么有人想把婴儿投到江中去?(用原文回答)

                                                                                               

4.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⑴想要    ⑵哭  

2.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一出生也很会游泳吗?

3.此其父善游。

   【分析】根据下文“人问其故。曰……”可以得知其人把婴儿投到江中去的原因。

4.人与人不同,事与事也不同。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

  所不同。   或者:生搬硬套害死人。

   【分析】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来思考。由文中人认为“其父善游”而差点害死人,可以体会到

 生搬硬套会害死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