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野燕麦价格多少钱:岁月蹉跎 !“老三届”感叹生不逢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4:59:31
岁月蹉跎 “老三届”感叹生不逢时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当代中国中国民众里面,受到文革影响,甚至人生命运因文革而遭受左右者,是中国好几代人的共同经历,这些人的现在生活,虽然也有幸者,但多数可能必须被归类于不幸,而他们的不幸,主要来自于文革岁月的蹉跎。

  对于文革一代,受影响最深者,多数人会说是“老三届”。所谓“老三届”,指的是1966、1967、1968这三年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现年五十四岁到五十九岁之间的人。 
 
  这批人在发育时碰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没吃好;念书时碰到“文化大革命”,没学好。文革结束后,好不容易找个机关窝着就业了,改革开放要求“知识化”,他们沾不到边;要求“年轻化”,他们年华已经逐渐老去。

  对“老三届”来说,更惨的是1990年代对国营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改革的时代大潮下,这批人“下岗”之后,他们的年龄,子女还在就学,还嗷嗷待哺着,于是他们只能边埋怨、边干活,在城市“弱势群体”这个定位下茍且地活着。

  当然,“老三届”里面也有幸者,如年前曾经因为被台湾媒体报道为“京城我最富”而大发雷霆的北京华达投资集团老板李晓华。根据财富杂志2001年的评比,李晓华以二十亿元人民币资产名列中国第十六位富豪。

  至于“八二届大学生”,则可能是“老三届”中的最幸者。文革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国在1977年恢复了大学考试,而且连续举办了两次,一共1160万人报考,但只录取了40.1万人,录取率约3%。这批幸运儿都在1982年毕业,成为文革结束后第一批大学生,也是现在中共党政官员的主干力量,更主要是成为了中国学术界的“领导”。

  对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说,“八二届大学生”光鲜的命运让他们既羡又妒,而他们对“八二届大学生”的羡妒之意,甚至扩大到对整个文革一代人命运的观感,觉得这批人不但活得精采,运气又好。但属于文革后期的《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卢跃刚就非常不以为然。卢说,他没多久前才参加一次毕业三十年后的高中同学会,席间没人提起现在大家在干嘛,“因为很多人都下岗了!说来伤感情,”他说,“这才是真实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