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第四季在哪看:研经品典 启智取道—人物篇(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9:44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联合培训班上的授课整理稿

(2010年11月20日)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6年前栽下的“企业一期”幼苗,如今已成栋梁之材。你们伸展理论前沿和实践新知的根系,汲取着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养分,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结出了累累硕果。你们的成长成才,是对加快推进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要性和正确性的有力印证,也为今后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过去的6年中,我们这支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56人发展到今天的730多人。各门类会计领军人才,正以中国气派、世界眼光的铿锵和鸣,谱写着日益壮丽的“中国会计交响乐”的华彩篇章!回望过去的6年时光,我不禁感慨万端:6年,需要一以贯之的执着,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需要致力于行业崛起的雄心。我们做到了!我要由衷地感谢财政部党组的信任、关心和支持;由衷地感谢“会计口”的同事——来自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国会计学会以及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同志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由衷地感谢全体领军(后备)人才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由衷地感谢关注、关心、关怀这一人才工程的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因为有领导的关怀,会计领军人才工程才如愿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年)》,由此翻开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新篇章!在前两次联合集中培训班上,我们先后研品了经典著作和经典事件,并约定在本次联合集中培训班上继续研品经典人物。文有味,事有律,人有性。研品经典著作意在通过文以化人以“养我心”,研品经典事件意在通过参悟干事规律以“成我事”,而研品经典人物则意在通过学高于我之人以“超自我”。

  

  一、何为经典人物

  说到经典人物,人们自然而然地会首先想到创造惊天伟业的英雄。他们有别于常人,属于超越时代、超越社会、超越领域的“顶尖”人物,从他们的脚步声中,我们听得到历史的滚滚惊雷。在人类发展的时空中,他们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光芒四射,魅力无穷。他们当中,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如孔子、马克思、毛泽东等;有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等;有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如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当然也包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凯撒、彼得大帝、拿破仑、华盛顿……千秋青史,几行名姓;万里长空,一片星辰。人类的历史因为他们而灿烂,世间的思想也因为他们而丰盈!然而,当我们回眸转身时就会发现,自己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朴实无华但亦可称之为“经典”的人物。

  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感动”。比如,为了挽救亲人生命的“暴走妈妈”、面对生命终点仍追逐心中挥之不去的美丽风景的前毕马威首席执行官尤金·奥凯利、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多方斡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曾行走在“峭壁边缘”的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又如,被评为会计行业楷模的全国会计先进工作者,为新中国会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的会计前辈们,以及曾经引领我们步入知识殿堂的恩师……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这些并不遥远、并非高不可及的人物,用他们的行动默默地展现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超越自我,影响他人,创造未来。他们身上,同样承载着厚重的经典内涵。

  那么,究竟何谓经典人物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本文中讲的经典人物,泛指一切高于“我”之人,并粗略地将其分为四类,即能者、智者、明者和圣者。

  一谓能者。他们学有所长、干有所专、技有所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属于在某些方面才能出众的人。我们身边的生产能手、技术标兵、劳动模范等,就是这样的能者,就是榜样。能者通常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如北京市百货大楼的张秉贵、北京公交战线的李素丽、上海市水电修理工徐虎等。二是争创佳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勤习苦练,成就了普通人远不能及的专业能力。

  在我们领军班,不少学员身上就体现出这一特征。比如,企业领军一期王世鑫同学,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5年考入领军班时担任集团财会部门的副处长,现在已是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6年来,他在财会管理方面,既重引领,带领周围的财务人员共同进步,又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促进集团财务管理逐年取得新突破。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先后有5名同志考入会计领军班;针对集团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他创造性提出了“两高一青”的会计人才发展规划,即狠抓财会队伍的高层总会计师配备、高级和正高级会计师队伍建设,狠抓青年会计师骨干成长。短短的几年时间,集团财会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他还秉承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理念,时常对自己所做的决策、处事的方式进行反思,吸纳不同的意见,包含反对意见,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做事追求完美,做人追求卓越。总之,能者大多是我们身边一些看似平凡的人。他们或是我们的同事、上级、朋友,或是我们的师长甚至学生,或是让我们感动的群众性新闻人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这个道理最完美的写照。

  二谓智者。古人云:“知人者智。”我们可以将智者理解为能够认识和了解别人的人,属于有智慧之人。以此引申开来,智者是愿意并且能够了解他人想法和需求,尽己之力或引领他人,为别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智者本身不仅具有能者的才能,而且对他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懂得为他人着想,具有为他人奉献的高尚品德,由此而成就一番业绩。人活在世上,有一技之长固然重要。有了一技之长,才能创造价值,才能生存下去。但是,人要活得更有意义,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在道德情操的引领下,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能者有才能,智者亦有才能,能者和智者之间并非一定有十分清晰的边界,很多能者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但智者在重才能增长的同时,更重业绩的增添和道德情操的建树。比如,沈浩同志就是一位智者。2004年2月,他作为安徽省委选派的6000名到农村任职的优秀干部之一,从安徽省财政厅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党委第一书记,一干就是6年,直至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他是一位很有才干且业绩突出的人,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300元提高到2008年的6600元。小岗村村民说:“沈浩同志到小岗村的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6年。”沈浩更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身为省直机关干部却在一个村子一呆就是6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对小岗村的百姓饱含真情,牺牲家庭的“小我”成就“大我”,把自己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小岗村老百姓心头!严格一些讲,智者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事物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与全面的磨砺或考验,要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都是会计行业中的精英,应当都称得上是能者,而且有很多人是智者。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当中一定有更多的人成为智者,甚至超越智者。

  三谓明者。“自知者明”的涵义在于: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

  “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明者首先是智者,他们德才兼备,但又高于智者,他们识人识己,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得更加深入,能够在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概言之,明者是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提高人们认知,推动专业或社会进步的人,站在所处时代某一领域文明高端的人。比如,在我国推广借贷记账法和设立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先行者谢霖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明者。他于1909年从日本明治大学(早稻田大学)获商学士学位毕业回国后,即举办商务传习所,讲授复式会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新式会计人才。随后,他又大胆尝试将收支单式记账法改为借贷复式记账法,开创了复式记账法在我国运用的先河,也为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当时政府的财政部门发布《会计师暂行章程》,也由此获得政府颁发的第一号会计师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被聘为孙中山陆海大元帅府的会计长。尤其是他还广泛著述立说,学术研究遍及会计专业诸多领域,堪称一代会计宗师,对我国后来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又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位会计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准的杨汝梅先生,也是一位明者。1926年,杨先生在美国密执根大学学习期间撰写完成博士论文《GoodwillandOtherIntangibles》(即《商誉及无形资产》)。次年,该论文在纽约由TheRonaldPressCompany出版。1978年,美国将本世纪以来出版之世界经济学名著择优编为丛书,分册再版,杨先生所撰写的博士论文即在该丛书之列。该论文译成中文时,同为明者的潘序伦先生为之作序:“对于一切无形资产之性质及其会计处理之方法,分析至为详尽……故其立论之精审,无与伦比,欧美学者久已奉为圭臬,即会计名家派登(W·A·Paton)氏,在其所编会计大全(Accountants’Handbook)一书中,亦数处引用其议论焉”。同为明者的杨时展教授曾评价道:“书中的不少见解……曾和当时会计学界的泰斗Kester、Hatfield等人的观点一起,多次乃至成段地被引用。”李鸿寿教授更是直陈:“杨汝梅先生是我国会计界闻名世界的巨星。”其他领域的明者也数不胜数,如我国财政理论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的创始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许毅教授,毕生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和物候学的开拓者竺可桢先生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谓圣者。所谓“圣者”,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礼记》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焘。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也就是说,圣者是那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有全面影响、重要推动的人,兼备而又高于能者、智者、明者三者特质的人。如伏羲、黄帝、炎帝、尧、舜、禹、孔子之于中华民族,穆罕默德之于阿拉伯世界等。然而,我想强调的是:应当注意研究另一种圣人,即某领域的精英而且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的人,如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等。

  成就经典人物的基本内核是什么?或许有人说,他们具有出类拔萃、超群绝伦、万里挑一的出众性;具有激发人性、催人向上、精神引导的共鸣性;具有受人推崇、励人模仿、让人学习的示范性;具有穿越时代、跨越地域、横跨种族的穿越性等等,一般人难以企及。事实上,具有出众性、共鸣性、示范性、穿越性全部特征的人,要么是明者,要么是圣者,而能者、智者,更多的是我们身边值得认真研品、虚心学习的普通人,甚至可能只在某个方面“高出”我们的人。他们不可能完全具备上述特质;然而,凡“高出”我们的人,其共同的基本内核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有悟性经典人物都有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来源于对专业领域的专注、钻研,并善于总结,不断领悟提升,靠的是一种悟性。“悟”是一种灵性,成为一名经典人物,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对事物“悟”的程度。有的人凡事不留心思考,视“往事如过眼云烟”,一生一世也难悟出什么道道来,这种人往往少有建树;有的人因为时常悟出一点道理而收获“日新月异”的进步;有的人因为一个大悟改变了自己,也可能改变了周边、行业乃至更多更大。需要注意的是,悟性既是天赋的,也是后天培养的,但后天培养的是大多数、是主要的。悟的过程是通过学习、实践来对事物规律进行更深层次认知和感悟的过程。

  悟性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只有从实践中去感悟,从积累中去融通,才能实现悟性的不断提升。悟性的培养重在自身的感受与体会,更多要依靠实践。比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悟到了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对天体运行的观察、思考,没有对科学实践的总结和探索,即使再被落下的苹果砸到几次,牛顿也根本不会往万有引力方面去想,更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又如,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我国农业领域的“牛顿”、以“一粒米”改变世界的袁隆平先生也是一位悟性极好的人。1960年,来势凶猛的大饥荒,像洪水猛兽一样席卷着神州大地。这个时期,西方的生物学已经进入分子时代,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已经在农业生产领域获得明显成效,克里克利还利用分子在生物学上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当时的政治气候使得这些生物科学成果难以在中国“开花结果”。“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年轻的袁隆平顾不得太多,毅然投入了摩尔根遗传学的怀抱,向杂交水稻进军。虽然试验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顺利,但当遇到非预期结果时,他猛然醒悟到“从遗传学的分离规律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后来在此基础上的反复试验,表明了“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能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也就一定能够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人的灵性、悟性,是生命力内在燃烧的一种反应。

  袁隆平先生利用两年时间终于获得了这一宝贵的启示。所以说,悟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点滴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和飞跃。悟性修炼是不断总结的过程。总结就是反思,就是自我完善。

  善于总结是做好事情的重要环节。

  认真总结经验,把实践的成果系统化、完整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指导下一步的工作,真正做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发展,最终得悟提升。会计领军人才要参悟、感悟、顿悟、享悟。不但要善于总结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善于总结自己,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从总结中发扬优势,弥补差距,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

  (二)善适应有些人的成长历程一帆风顺,遇到好环境,赶上好机遇,脱颖而出。但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幸运,可能长期没有好的环境、缺乏好的机遇,但是他们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靠后天的努力,不断根据环境修正目标,调整自己,超越自我、改变环境。在顺境中抓住机遇,勇于担当;在逆境中不言放弃,顽强努力。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经典人物都是不屈服于命运,不断修正自己,努力去顺应自然,最终战胜自我、超越环境的人。比如,获得2009年全国“十大总会计师”称号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姜民胜。他命运多舛,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找工作变成了似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好在老天眷顾,他得到了一份在工厂炼胶车间打浆的工作,从此一干就是8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和一心回报企业的念头,他比常人更吃苦耐劳,更肯动脑筋,搞出的不少发明创造都得到了老师傅们的好评。

  1980年,他成了车间的成本核算员。凭着一丝不苟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他后来又被调入企业财务部门,并逐步走上总会计师领导岗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又建新功,业内这样评说他:“姜总对公司决策层的及时建议,让企业不但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垮掉,反而实现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勇敢地面对现实,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感恩的心同包容他、培养他的企业荣辱与共。在他残障的躯体内包裹着的,是一颗与命运顽强拼搏的心。

  处江湖之远需要适应,居庙堂之高同样也需要适应。让我们将目光再转向贵为英国皇储的查尔斯王子。他从1958年被册封为皇储以来,已经等了52个年头!查尔斯王子究竟还要等多久?按照英国人的话说,“这比明天的天气还要难猜”。

  然而,查尔斯早些年就做了人生转型,热心关注环保、中药和文化等产业,赢得了“绿色王子”的美名。可见,即使是王子,也需要等待,需要在等待中求发展,耐得住寂寞,摆得正心态,学会适应,专注做好自己的角色。从姜民胜、查尔斯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善适应”的优秀特质。而正是这些优秀特质成就其闪光的人生。反之,人生可能难有突破。记得一位朋友和我讲,大学毕业20年同班同学聚会时,他发现一个大秘密:凡是有成就的同学,无论从性格、谈吐、学识等方面都是改进了许多的人;而那些“业绩平平”的同学,基本上还保持原先在大学时的“旧貌”,原来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原来什么秉性,现在还是什么秉性;唯一改变了的只是岁月刻在脸上的沧桑!(三)重学习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是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国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学习就灭亡”。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著名的题为《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就把学习同生存直接联系在一起。马来西亚华人中也流传这样的一句口号:灭文就是灭种。这也是我到马来西亚访问得到的最深体会之一。华人能生存下来,扎下根去,并取得骄人成绩,赢得尊重,最主要的是靠学习,不懈地学习!又比如,2004年《人民日报》介绍的中国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张立勇,就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学习,而被称为“英语神厨”。他来自江西赣南的一个小山村,是清华大学食堂的面点厨师,在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情况下,坚持不懈自学英语,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获得了630分的高分,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出版了3本书,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他被媒体和政府誉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自强不息的学习榜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学习可以培养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广泛深入地涉猎不同学科的文明成果,与明者、智者经常进行心灵的对话,还可能推进文明的进步。大家知道,那位头像印在百元美钞上的经典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在美国受爱戴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华盛顿、林肯等著名总统,他的名字下挂有一串辉煌的头衔:美国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和杰出的科学家。他不但秉赋好,更是一位重学习、勤奋程度远远超越常人的人。曾有作家评论说:“这位美洲最不满足和求知欲最强的年轻人追求知识,就是在沙漠中也能找到它”。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不满足,深信“一名大师的眼睛比手干活多”、“空袋子立不起来”。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成功,匆忙赶路的乌龟靠勤奋能够超越睡懒觉的兔子。富兰克林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他赢得的美誉更多地来自于勤奋学习,这就是研品富兰克林给我们的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文明加速发展,学习的作用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的出现和物联网的兴起,我们就不能不惊诧于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学习对我们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作用。谁站在知识经济的制高点,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将面临落后挨打甚至被淘汰的结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重积累,都是必不可少的。

  若再能做到学然后知不足,并不断地消化、归纳、总结、升华,就一定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和飞跃。

  (四)能持恒人的一生既会遇到顺境,也会遇到逆境,甚至急境、险境。正因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磨砺,不少人才能够脱离困境步入胜境,成就为经典人物。但是,他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总是处在顺境或逆境,更多的时间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常境”中度过。在这个期间,经典人物通常选择甘于平凡,耐得寂寞,坚持积累,抓住机遇,厚积薄发,一举突破。正所谓“闲时不荒,闲当忙时,人闲我忙”。这是一种看似无为,实则积极的态度。记得德国作家舒比格写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书中,最后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南瓜的“不说话”,不正蕴涵着生存的大智慧吗?人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即使你身正行端,有时也难免遭别人的猜疑和误解,如急于争辩,忙着表白,不一定就能赢得认同和支持,可能是徒费口舌。与其如此,不如凝神静气,韬光养晦,不争论,不折腾,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长”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摆在眼前,是不是“一种空想”也就不辩自明了。我想,南瓜的“不争论”,反映了它的自信。当被人臆断为“一种空想”后,南瓜当然可以据理力争,为自己辩解;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不说话”、“默默地成长”。“默默地成长”道出要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经典人物,见识和能力固然重要,心态和性情更为关键。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不乏学识和才华,但欠缺一份脚踏实地、埋头做事的心性,欠缺一种耐得寂寞、乐得辛苦的精神,心浮气躁坐不住冷板凳,好高骛远只想拣“高枝”,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成名。倘若以如此心气为人、干事、做学问,纵然有点小成,但终归难有大作为、大成就。“默默地成长”不是胆怯畏缩,而是坚定理想信念后的沉潜;不是心灰意冷,而是目标明确后的执着。信心胜于黄金,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无论干什么事情,想赢得天下所有人的认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是不现实的。对那些认准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风凉话”多一些,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毫不懈怠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世界不是真空,人生在世,哪能一点委屈都忍不下,一点磨难都受不了?置身纷纭世象,面对一时误解和非议,牢骚满腹、怨天尤人非但于事无益,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经典人物之所以成为“经典”,必须善于在不利的环境中排除外来干扰,学会在个人的荣辱得失面前保持超然,以“笑看云卷云舒”的心境,直面和应对形形色色的委屈、磨难和挫折,在艰辛的奋进和“默默的成长”中超越自我、成就人生。

比如,汉代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他出身贫贱,从小父母双亡。年轻时,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徒四壁,备受歧视,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高大,带刀佩剑,其实内心却是很胆小的。你当真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那年轻人一会儿,就弯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过去。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试想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别人当众侮辱他时,哪个不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与之反唇相讥?更何况要他从胯下爬过!但韩信认为这是匹夫之勇,他忍辱从无赖胯下爬过去,即使受尽市井中人的嘲笑也在所不惜。这种“大忍”令人敬佩,说明了他强大的定力。最终他在军事上取得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再如,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两个农民工兄弟。一个是29岁的刘刚,一个是44岁的王旭,他俩光着膀子在出租屋里翻唱《春天里》的视频,迅速红遍网络。据说,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同志“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精心的包装,农民工翻唱的这首《春天里》凭什么打动人心?我认为是奋斗中的坚守,是困境中的希望,是梦想中的坚持。像成千上万涌入城市的草根一样,这两位农民工兄弟带着梦想出发,为了梦想奋斗,哪怕凄风冷雨,哪怕路人白眼,哪怕无人问津!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着“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树起了一根坚守梦想的标杆!我们领军班学员应追什么样的“梦”、应守什么样的“想”?又该如何持之以恒地实现梦想呢?从这两位农民工兄弟身上,我们应当能够得到某些启示!(五)谋创新文森特·梵高曾说:“不要熄灭你内心灵感与想象的火种,不要成为你原有行为模式的奴隶。”因势而变,谋求创新,是许多经典人物所共有的基本内核。比如,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湖南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刘友夫,就是这样一位能够在急情和险境中闯关、不受传统惯性制约、善断谋变的经典人物。

  2008年,湖南电网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大面积、长时间和高强度的雨雪冰冻灾害。身为公司总会计师的刘友夫面临着筹措应急资金与争取保险赔付的双重压力。

  他谋求创新、特事特办,积极主动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又如,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今天,如果大家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还可以看到他的铜像。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外国人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更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有一家外国报纸甚至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但詹天佑不信邪,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勘测设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进行了周密计算。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属八达岭隧道工程最艰巨,长达1100多米。为提高效率,他创造性地发明了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大大缩短了。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这条铁路不满4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2年。这就是创新的魔力。我不知道现在的高速铁路的总设计人是谁,但可以肯定,没有创新,中国高铁不可能走向世界。

  (六)有黏性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工作,总要和周围的人发生联系。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在观察和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不仅要从微观上看他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还要从宏观上看他对周围人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不仅要有较高的才干,更要有较高的情商。如果一个人黏合性强,能够待己严,待人宽,懂得欣赏鼓励他人,善于与人合作,就能把别人团结起来,把别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自己也会随着集体这棵大树的根深而叶茂,这是大本事,是明智者才能有的作为。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但是刘邦把萧何、韩信、张良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战胜项羽成就了霸业。古今中外的帅才之所以为帅才,就在于其是“能将将者”。帅才高于将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很好的黏合性,就是知己知人,能够带领一批将才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我们会计领军人才队伍中,就有不少既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又具较强黏合性的帅才“苗子”。他们既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又作为“领头雁”,始终走在团队前面。比如,企业一期的生育新同学就具有黏合性强的特质。他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唯一的一名学员代表,在担任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中方财务总监期间,注重带领团队,从研发设计、产品导入阶段开展成本企划,确保产品始终保持良好的性价比,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助推企业从一个国内不知名的小厂,发展成为年产销汽车近40万辆、综合销售400多亿元、利税近80亿元的主流乘用车制造商。他秉承“财务创造价值理念”,引导和凝聚团队智慧,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仅一笔2.5亿美元的策略性融资,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亿元人民币,而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大力推广,也为企业2009年节减成本8.5亿元人民币。生育新同学的创新、干劲和“能耐”,因为有坚固的团队基础才得以显现,也因为持续的“显现”而成就其江苏省首批正高级会计师、首批杰出总会计师的荣誉,成就其跨上亚洲最大、全球位居第三的新能源企业——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的新平台。反之,如果一个人既不知己,也不知人,不懂得或不善于团结合作,即使你的本事再大,只要你影响甚至破坏了周围众多人积极性的发挥,结果不仅拖单位的后腿,也使自己的未来发展离成功越来越远。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做纯学术研究的经典人物,不一定要有很好的黏合性。事实上,当下的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学术带头人,必定是黏合性强的人。因为现代学科分类相对以往更为细致,要实现课题攻关,没有团队联合系统攻关是难以想象的。就会计学术领军人才而言,要成为会计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黏合性强是最基本的特质之一。

  同学们,学习经典人物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吾生也有涯,而道无涯。”希望你们虚心向周围一切高于自己的人学习,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不断超越自我,用一生的时间追求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步步提高。

  

  二、为何要研品经典人物

和能者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智者在一起,你不甘落后;与明者同行,你将不同凡响为什么在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后还要研品经典人物呢?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如果说经典著作“立言”,经典事件“立功”,那么经典人物则重在“立德”。从这个意义上讲,研品经典人物就是为了学习经典之中的“经典”,旨在突破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的局限性,更全面系统和更好地研经品典!具体来讲,其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全面和立体认知经典。

  与研品经典著作和事件相比,研品经典人物更具深意。首先,经典人物始终处于主动或主导地位。经典人物往往是经典著作的创作者,或者是经典著作描述的主角,抑或是经典事件的主导者;经典著作和经典事件折射出经典人物的行为及思想。因此,在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后再研品经典人物,不仅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经典著作或经典事件,而且可以从整体上全面认知、立体认知,得到更大收获。比如,要全面、准确地研品《红楼梦》,就不仅需要反复、仔细地读原著,切实地联系自己、熟知别人的生活事例并进行对比分析、揣摩回味,还应研品作者曹雪芹本人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曲折的人生经历及其家族兴衰的历程。同样地,要研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若干重大改革和演变等经典事件,除了解其发生的深刻背景外,还应细致地比较相关准则一次次重要修改导致的规则变化乃至措辞变化,更应研品这些风云变幻事件之后的经典人物。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的成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的主席等。其次,经典人物是经典著作记录的对象,是经典事件的参与者或主角。在某些情况下,经典著作中的记录主要体现了别人对经典人物的评价。比如曹操,《后汉书·许劭传》评其“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评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武帝纪》谓之“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因此,科学评价曹操,不能仅仅研品经典著作或经典事件本身,还要研品这个人,研品写这个人的作者,研品作者所处的时代及所持的立场与角度,更要联系研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及当下的价值观。再次,经典著作和经典事件可能只是某个人或某群人于某一时点或时段思想、情感、行为的反映,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要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经典人物,仅仅研读著作和事件也是不够的。此外,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经典人物或者“事迹”不突出,或者未及“编入”经典著作中。如果只盯着经典著作,难免会“营养不足”,错失向许多虽平凡却是“能人”学习的机会,不利于我们证悟提升。

  (二)研品经典人物,可弥补不能“从夫子游”的缺憾。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喜从游”即“从夫子游”。它所描绘的场景和师生关系,着实是令人向往。通常而言,“读书”不如“受业”,“受业”不如“从游”。后者讲求耳濡目染,且以修养而不是学识为主。用后世教育史家的说法,“从夫子游”是孔子在用自己的言行对三千弟子进行的“完全人格教育”。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指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从夫子游”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精神熏陶,而非拘泥于知识的传授。它可以堪称成人教育、高端教育的精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从夫子游”的机缘。

  我们对经典人物往往只是心向往之,无缘从其游。而一种叫“临摹”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不能“从夫子游”的缺憾。大家知道,学习书法和绘画有一种“临摹”的技法。它是指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研品经典人物,实质上就是一种“临摹”,尤其意在反复“临摹”之后,达到“超出其中、超然其上”的效果。不难理解,“临摹”对我们有言传身教的直接教育作用。正如家长之于子女,导师之于学生,领导之于下属,经典人物的示范作用可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最近,其他部委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他每次陪中央领导出差,都可以学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不久前,这位同志又陪中央领导到浙江出差。在听了省里同志的汇报后,领导脱稿说:我这次回京后将参加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浙江在未来五年要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该怎么办呢?根据我在地方工作的经验、你们刚才的汇报、中央有关精神以及我到中央工作后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提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机制优势,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精神优势,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资本优势,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才优势。明了而深刻的四点建议,鞭辟入里,振聋发聩,说出了大家想说而说不出、说不好、说不精的话,赢得了阵阵掌声和长时间的热议。感悟中央领导同志的这种高瞻远瞩和洞察力以及精准表达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对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无疑大有裨益!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边不远处都常常有一种真理或奥妙,总是进而不能相合、退而不能相忘,为什么呢?就在于我们的功力不够。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这个“谁”,既可能是你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个体、群体,也可能是你心中光芒四射的经典人物。如果你仔细品味一下,你应当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能者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智者在一起,你不甘落后;与明者同行,你将不同凡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经典人物为伍,你有望登上巅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领导身边的秘书,如果谦虚肯学、严格自律,往往会比别人成长快些。因为他能经常受到领导言行的熏陶,学到协调的能力,悟到合理决策的智慧,练就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同时,他的锻炼机会比别人多,学习条件比别人好。

  很多人羡慕与领导同行,但伴领导同行,其实是“恩赐与陷阱”并存。凡是事先对工作做好充足准备,积极思考、认真领悟,能够及时配合领导工作的人,都会收获很大,进步很快;凡是一门心思只想迎合领导喜好,不在工作上下功夫的人,个人能力无法提高,最终只会被领导弃用。所以说,同学们要珍惜与领导同行的机会,多在工作准备上花精力,将每一次同行看作是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以此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修养水平。

学习经典人物,学的是升华于经典著作、经典事件之上的经典人物的智慧,这才是精髓。

(三)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无形资产”。

  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际遇中的表现可能会完全不同;一个人即使在同一时期应对同类事件时,可能对某一些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对另外一些则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处境里处理同类问题的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这既体现出不同个体悟性之差异,也表明同一个体思想和情感等因素具有不稳定性。比如,海瑞之清廉值得学习,其处事之偏狭却不宜仿效;武则天之专权需要抛弃,而其任贤臣、促经济值得研究。

  又如,我们周围的人也是各有特色。

  有的人虽然平时省吃俭用,给人“抠门”的感觉,但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却能慷慨相助;有的人虽然平时不声不响,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能直言高呼。相反,有的人是说话的巨人,却又是行动的矮子;有的人平时表现积极,关键时刻却畏首畏尾。通过研品经典人物的一生一世,通过研品其是因一时一事还是多面才能成为“经典”,通过研品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成功又有失败、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坚定也有彷徨的“完整”的个体,既可以参悟人性,更可以为不虚度人生充实宝贵的资源。用会计的术语来讲,这何尝不是人生难以计价的无形(精神)资产呢!随着人生精神资产的增加,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人、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辩证地了解一个人物的主流和非主流、多面性和复杂性,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包容的人、善将人的人。在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之后再深入研品经典人物,是以一种辩证探析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在研品,其作用在于将事件、著作背后的人的智慧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真正的学习目标,培育我们所亟需的真知灼见。俗话说,“假传千卷书,真传一句话”,意思是说,学习经典人物,学的是升华于经典著作、经典事件之上的经典人物的智慧,这才是精髓。

  比如,通过对我国会计界泰斗级人物的研品,我们能从潘序伦先生那里解读诚信,从顾准先生那里感受思想,从杨纪琬先生那里体味制度,从娄尔行先生那里管窥西学,从杨时展先生那里领略风骨,从刘炳炎先生那里感悟严谨,从阎达五先生那里辨析管理,从葛家澍先生那里把脉前瞻,从郭道扬先生那里了解治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深刻理解他们何以成就如此繁多的经典著作与经典事件、何以将“自己炼成经典”。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国外一位“同行”——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

  大家知道,亨利·保尔森是中国人的“老相识”了,最近他以自己的坦诚和勇气出版了回忆录《峭壁边缘》。书中记下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那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刻,他甚至想干脆不用安眠药;在与议员商讨救市计划时,他几次躲在柱子后面干呕;为了挽救整个金融体系,他甚至向议长佩洛西下跪……研品保尔森,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一是甘愿为国奉献。当朋友劝他不要放弃高盛公司首脑这个职位时,他说“我骨子里面仍有一种情结,觉得欠我的祖国很多很多,当总统求助于我时却对他说不,我心不安”。也正由于这一点,他勇敢地战胜了对“失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终于赴任布什最后两年半任期的财政部部长。二是终始对市场保持高度警惕。虽然他也坦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犯下的错误:当雷曼处于生死关头时他竟然忽视了英国人的警告,低估了公众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市的愤怒程度,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计划也常常不是出于详尽的分析,只是出于直觉判断……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他对市场的感觉和判断还是良好的,甚至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我们无法预计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必须做好准备”,“要应对森林大火,重要的不是知道起火的原因,而是做好防火和灭火的准备”。三是注重建立高层有效团队。当成为财政部部长后,他首先致力于组建自己的高层团队。后来的结果表明,这个团队对其履行好职责、有效应对危机非常有帮助。四是为履行好总统赋予的职责,注重搞好与国务卿、其他部长以及下属职员的关系,广泛赢得信任。他习惯于别人叫他“汉克”而不是“部长先生”,深信面对面地与下属直接交流更有助于避免出差错、更能提高大家士气;为了让人们恢复对美国财政部的信心,他注重与总统建立紧密的关系,与美联储主席定期会面,同时注意不“越位”,不去侵犯其他内阁部长的权力。当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可能“侵犯”了康多利扎·赖斯的“领地”时,他对她明言:“只有一个国务卿,那就是你。我只想配合你,与你合作,帮助你实现你想实现的目标”。五是对外抓住主要矛盾,积极参与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他主动向总统提出,要使中美经济战略对话能够成功,就必须让两个国家的主要决策者参与其中,并凭借其在中国多年的丰富经验促成对话取得实效。六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注意倾听别人的“好点子”;同时特别注意与美国立法者有效合作。七是在与“房利美”、“房地美”等对手进行博弈时,注重寻找盟友、化解“敌人”的堡垒,注重寻求领袖的最终支持,无怪乎布什总统会说“汉克,放手去干吧”……保尔森拯救的金融世界曾处于峭壁边缘,但倔强的他并没有让金融帝国坠入深渊。

  或许,通过研品保尔森,我们可以冷静回顾金融世界的荣辱沉浮,感知全球经济的冷暖交替,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从而更好地反观和思考中国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向经典人物学习,能节省我们人生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符合“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价值创造原则。

(四)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降低自己的“人生成本”。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典人物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人物,也是经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克服了不尽的抑郁长愁之后而达到的一种境界。

  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些大都是圣贤历经困境发奋之后的作为。这些千年不衰的经典,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人生智慧和生存经验。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借鉴是非常重要的。善于向他人学习可以少走弯路、加速进步。大家仔细想想,那些善于借鉴他人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往往进步较快;那些凡事固步自封、固执己见的人,往往多败少胜,乃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借用会计术语说,向经典人物学习,能节省我们人生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符合“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价值创造原则。如果不善于向经典人物学习,事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失败才认识到、才去总结,那代价就高多了,甚至高到想要成功也没有时间和机会了。向经典人物学习就相当于别人交学费你来学习,甚至是你直接应用别人的学习成果,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女儿告诉我:她成长过程中那些年龄大过她八岁、十岁左右的我的几个硕士研究生对她影响最大。之所以如此,是他(她)们的学识和才能让她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从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而他(她)们刚刚使用过甚至还带着“热度”的成长经验,又是她最需要和可以直接应用的,使她避开了前进道路上不少的障碍,少走了一些弯路,从而让她更加自信,更加快速地追赶。

  财政部里的一些青年人告诉我:对他(她)们帮助最大的,是遇上一位好处长。好处长对刚入门的年轻人而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父母”。处长如果是带人而不是骂人,间或哪怕是骂人的同时仍带人,他(她)们就能从处长的引领中得到很多启发,就能从愉快或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就能大大缩小成长的成本。

  一位朋友告诉我:促进他不断进步的人是他的对手。他参加工作以后,两个人同时担任副处、正处、副司,一直是默默地比着干。处在这种氛围中,他选择了学对方之长、避己方之短、敛自身之性。

  一位老教授告诉我:他之所以身体健康而且成果不断,得益于他的学生。学生的生机和活力感染着他、影响着他,反而从一定意义上成了他的“老师”!上述事例有力地说明,从高于自己的人身上汲取人生精华,对于降低人生成本,意义何其大!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不少经典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认真研品他们,也可以“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比如,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陈海涛在不断的“试错”中总结出的“成功密码”,就很有参考价值!他要求自己必须铭记“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的警语;他要求自己必须坚持“讲道理时先问自己是否明白,提要求时先问自己是否做到,批评人时先问自己有何责任”;他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不断学习、眼界要高、工作要实、思路要新”。对原则的始终坚持、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对职守的竭尽忠诚,让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破解”他的“经典密码”,就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试错”或缩短漫长的“试错”过程,降低失误导致的成本,赢得相对多的成功机会,争取更快成长。

  (五)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培育“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

  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凡见贤思齐者,必善于见人之长,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一个见贤思齐蔚然成风的社会,必定安乐祥和,和谐发展。正所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倡导研品经典人物,尤其是研品我们身边的能者和智者及明者,不仅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还可以养成向身边高于我的人学习的习惯,甚至推动本单位乃至更大范围内掀起学习的热潮。

  而这正是培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拥有一颗乐于学习他人的心,发现普通人中蕴藏着的无尽的“宝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氛围和理念必定蔚然成风。

  (六)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催生经典的种子。

  经典人物是我们生命中的“灯塔”,旅程中的“航标”。“走近”他们,“琢磨”他们,可以静谧我们时常浮躁、焦虑的心灵,给灵魂找到安慰,让精神回归家园;可以为我们解除困惑,给我们点燃工作激情,激励我们追求卓越,使人生从平庸走向不凡。名师出高徒,高徒学名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和“最博学的人”。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拜柏拉图为师,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跟随柏拉图学习直至其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非常出色,生活节俭,尊敬师长,关爱学友,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灵”。就是这样相互欣赏的一对师徒,都成了为后人所熟知的经典人物。对于恩师的教诲亚里士多德非常感恩,柏拉图去世后他写道:“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在这样的学园中,互相促进、见贤思齐的氛围,能够催生经典的种子。我们的领军班,也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培育出更多的经典人物,造福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学们,大家作为会计领军人才,既然选择了会计事业,便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与理想。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变革不断、竞争激烈,信息爆炸、节奏飞快,世界多元、充满诱惑,只有我们内心保持一片净土,守住一份执著与淡定,才能做到克己奉公,一心向上。只有我们每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灵魂,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担责尽力,在新的跨越中留下奉献的足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