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水库的传说50字:天从公派——黄六成祖廳之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9:29
江夏堂 黃六成公祖廳
│家譜原序│編後序│家史│來臺史略 │回首頁│

黃 六 成 公 舊 祖 廳
建於清道光甲午年間
(西元1894)
黃 六 成 公 祖 廳
丙寅年(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三十日興建)
丁卯年(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廿三日落成)
???照片上點一下,看看大全張???
◎◎
竊思國有史而歷朝之制度可稽,縣有誌而先輩之儀型足式,即家有譜而百代之倫常不紊矣。溯我黃姓自有熊隆始   峭公閥閱,系遠代遙,散處寰宇,渺難詳記,惟   天從公自宋開基福建,由福建遷廣東惠陸,廷拔公、殿美公由陸渡臺,訪照方塘石蔡鄉譜內即歷歷可知矣。茲我六房人等,道光甲午年北窩閏基,光緒辛已年,六房分居,抽有北窩祖屋三間,連田壹段,公號六成,繼創有嘗業式處,論資產縱未居人上,論丁口必不讓人後。昭忝僅倖泮,愧上無以光前代,下莫以裕後人。故誠意增修族譜六本,分房各執,詳載歷代諡諱名號,墳墓忌辰嘗業,俾後世流傳不朽,光耀門閭,是吾所厚望也,夫是為序
光緒乙已年秋月
明治
吉日 懋昭 謹誌
◎◎
譜牒之作,正以明族姓之所由出,疏戚昭穆之所由分。吾族自先祖廷拔,殿美公移民於斯(約民前一七六年)已歷二百五十餘年,先祖懋昭公於光緒己已年秋月,曾增修族譜,並以手抄本分送六大房族各執乙冊,以期光前裕後,以利後世流傳,迄今亦歷六世代有餘,惟念民族之繁衍與播遷,無日或止,家族亦然。今吾族已敏,支分派別,各立鄉籍,日久則不相聞問,近者雖同姓呼之,卒莫能詳其糸出,每及年節祭祖拜塔,族人相繼提及修譜之議,並委之於余,余忝為宗生,不敢言辭,即蒐集先人之遺譜,參稽而增訂之,使後世之閱者,瞭然糸出有門,感懷先祖懿德,慨然若視見焉,至祈嗣後族人相見,昭穆分明,理應互道親情,互念根蒂,庶幾而促進團結和諧,是為修本譜之素願也,茲因倉促付梓,謬誤在所難免,敬請見諒,並惠賜斧正是幸。
黃氏廿三世孫 宗謀 拜書
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
◎◎        江 夏 堂 黃 六 成 公 家 史
壹:前言         江夏堂記
黃氏家族共奉「江夏」為世代相襲的郡望或堂號,以作為千萬子孫的共同家族標幟,由於這個地區是當初發祥和茁壯的根源所在。自黃石公因仕周有公,受封於黃,並賜姓黃郡曰江夏,當時的黃國在今河南省潢川一帶,後來黃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而姓了黃,並且散居江淮之間。及至使黃姓名聞天下的戰國末期春申君黃歇公和名列二十四孝的漢代明士黃香公,以迄漢末名臣黃琬公,一連五十多代,前後一千五六百年間,黃代的祖先都繁衍於此,揚名於此,奠定了黃氏家族的萬世基業。
東漢以後,中原擾攘,因黃巾倡亂,而李、郭稱兵,人民不堪兵連禍結之苦,紛紛遷地避難,另求發展。降及西晉末葉,五胡十六國入侵中原,元帝渡江,漢民族又相率遷徙江南各地。迄乎李唐末葉,流寇為禍,戰亂連年,民不聊生,人民又又紛紛向外遷避,黃氏族眾,亦於此期間由 陽湖向東南行,或武勝關而福建、廣東,開基立業,生齒繁盛。
貳:本譜始祖:峭公─化公(寧公)─道公─孝傑公─久安公─建聯公。 一:
峭公:係宋真宗祥符元年第九名進士,初在江夏太守有功遷奎章閣侍制直學士,歷尚書後,追贈少保,娶官,吳,鄭,三妻,各生七子,三妻俱誥封夫人,官夫人子字妙秀,生七子曰:祖、梅、荀、蓋、楚、龜、祥。吳夫人字妙香,生七子曰:服、渠、政、化(寧公)、蘆、林、唐。鄭夫人字妙季,生七子曰:井、允、延、城、潭、發、橙。
(一)峭公三祖妣裔孫識別考
官氏太夫人:
外八句詩第一句為駿馬行行出異方。
祖宗牌位前僅擺一個香爐,農曆元旦食素一餐。
吳氏太夫人:
外八句詩第一句為駿馬悠悠出異方。
祖宗牌位前則擺二個香爐,農曆元旦食素二餐。
鄭氏太夫人:
外八句詩第一句為駿馬匆匆出異方。
祖宗牌位前則擺三個香爐,農曆元旦食素三餐。
峭公作詩分授其子告曰????子孫蕃衍,務勤耕讀,分處遐遠,宜認親屬,有能念此詩者,即請升堂,無詩亦是歇公流裔,不可慢待之。
(二)峭公遺子詩
峭公遺子詩:
駿馬匆匆出異鄉,任從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但願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官氏太詩: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七子齊,
創業興家離別地,歸來報命省親為。
吳氏太詩:
吾年八九難相會,奕葉分枝為汝題,
倘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鄭氏太詩:
禱告蒼天住各鄉,官吳鄭氏三七郎,
奉奏分命吾兒去,投轍綿綿奕世昌。
( 三 )寧公派內八句詩
1. 實老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七子齊,
創業興家離祖地,歸田解祖省親惟。
雲山異隔何時會,宗牒平分此日題,
遠近雖非同一處,相逢宗脈永能稽。
2. 才郎峭老取三妻,官吳鄭氏七子齊,
創業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為。
吾年八九難相會,宗牒親友為爾題,
若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本根蒂。
(四) 梅縣黃氏大宗祠外八句詩
駿馬登程出異方,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父母命,晨昏須薦祖宗香,
惟願蒼天垂保佑,三七男兒永熾昌。
(五) 六成公宗祠外八句詩
駿馬匆匆出外方,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異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惟願蒼天長庇佑,三七男兒永熾昌。
二、寧公:吳夫人次子化公名寧,登進士大九名,移汀州寧化縣龍土里。遷居湖廣鍾春縣,娶伍氏,俱葬懷度,生一子道。
三、道公:取曾氏,生子十三郎。
四、孝傑公:十三郎公第三子,居寧化。取張氏,生二子:久安、久興。
五、久安公:公平生善作詩衛教,著有周易象詞,生子:建饒、建和、建聯。
六、建聯公:移居河南省固始縣,金亂又遷杭州府為抗著姓姻帝族。
參、宋開福建世祖:天從公妣趙氏一品夫人
天從公─材 ( 國棟公 )─炳翁公─永庫公
世代序詩: 天從國棟肇開基,傳及二翁四庫兒。
一十二夫頒月令,親疏遠邇象年時。
以西為號由均美,將序支流自此立。
俎豆馨香科甲顯,左昭右穆得其宜。
天從公事記:
吾祖燕人也 ( 燕河北省) 為了避五胡之亂,乃遷河南省光周州固始縣,建聯公時逢金亂,又遷杭州著姓,世代與宋朝皇族聯姻,傳至天從公,生材 (國棟公)為宋進士,歷官大理寺大丞官,後轉內閣侍從。元兵入侵,遷到廣東新會,奉揚太后囑要保護王太子名若和,不到一年,元兵來了,宋傾,護王奪港出,本來要到福州以圖恢復,忽然颶風大作,不幸船沉,國棟公護王從浦西登岸,匿王與我黃氏合居,為保趙氏血脈定居浦西。都民其後只知浦西有黃氏族,而不知有趙氏。國棟公為臣死忠,其忠君愛國事蹟,可謂千古流芳。創立吉祥院,都人思其德,刻像祀之,今像尚在前陳社祖廟中。
肆、開基陸豐祖:慎夫公一世
慎夫公─均信公─志耀公─荼盛公─日遠公─奮元公─子亮公─崑士公─惟慎公─汝溪公─高相公─應淳公─沖陽公─輝國公─朝棟公。
先祖天從公在福建浦西建基至永庫公凡四世,至慎夫公始遷從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石塞鄉南溪寮方唐上左分居。吾宗族能說河洛話,又能道客家語,其故在此。
◎◎
伍、來台始祖:廷拔公─殿美公─志雲公
廷拔公於乾隆初年﹝民前一七六年﹞由大陸渡台,遷居自沙墩,雍正尾年,殿美公亦來台至下村座營業。因廷拔公追尋,於是父子相攜欲回內地,經過自沙墩道時,因見內地新客來台甚眾,始決定建居焉,葬在北窩口石浪坑土名南窩,此葬地志雲公派下成嘗管理人秋和於明治癸卯年後向盧家買池及田園共五筆。
十八世祖考志雲公妣天旌節孝姜太安人生子三貴   來貴
公生於乾隆甲戍年七月初二日申時,卒於于嘉慶丙辰年十二月十二日已時,陽壽四十三歲。葬在十湖庄巽山乾向戍戍戍辰分金與三貴公合墓。姚生于乾戊子年七月廿日辰時,卒于道光丙午年拾壹月十七日已時陽壽七十九歲,幼年喪夫,持志靡他,既故蒙天旌節孝。
天旌節姜太安人節孝太事記。
彼時﹝翁姑夫人俱逝﹞家業初創,百事時興,蓽路襤褸,生活艱困,再加上廷拔公、殿美公相繼去世,而志雲公又英年早逝,二子﹝來貴、三貴﹞繼亡,一切家務全落在天旌節孝姜太安人一人身上,由白沙墩遷四座屋,移太平窩,徙新社庄,住無定所,家無餘糧,又要照顧孫兒等,當時生活真是困窮迭遭,聞者也沾襟。懋昭公述及當時情況有此記載:『藿食初無他志,裙衣素布,敝服不至難容。上無翁姑之可靠,修荐毋忘於晨,千乏兒子之可依,督率勿懈於晦明。姑翁早逝,兒子繼亡,艱苦異常,竭勝道哉。所幸蒼天眷顧,獲有賢孫成睦等,創建北窩,營屋居住,庶俾祖上有堂構,兒孫有輪奐,家業丕振,奕世榮昌。成睦   成發 國子監, 帝生(成生)鄉飲賓,曾孫元彰孫泮補增。懋修國子監,元鼎從九品,懋昭清國進泮,日本賜紳章,無非祖德陰庇焉,后蒙恩旌節孝旌節孝,此亦天報其厚德也夫。』
從上所述可知先祖在開創北窩基業時的艱辛歲月,我們也感念先祖的拓荒、勤奮向學的精神。六成公後裔,血脈相傳,都保有此優良的傳統。尤不忘懷的是節孝祖姜太安人,她老人家在黃家最艱苦的歲月裏,由於她的松柏節操,堅強的意志,既使在困苦的環境中,獨熬風霜,肩挑家務,處理裹外,無不盡其宜,撫孫立業,為我們黃家延續煙火,夙型典範,坊鄰讚揚,謹錄懿行事略俾資永懷。
※世祖在清朝秀才計有廿世、成睦公、成發公,帝生公、廿一世元彰公、
秋和公、太和公,元鼎公。
十八世祖考志卿公妣徐孺人  生子   三藏  三佑
十八世祖考志山公妣陳孺人生子  三富
十九世祖考三貴公妣林孺人生子成睦、帝生、石德、仕興、成發﹝過繼來貴公為子﹞
公生乾隆丙午年五月初六戍時卒道光已丑年十一月初二未時,陽壽四十三歲,葬在北窩公屋面前山巽山乾向
姚生乾隆丙辰年七月廿九日西時,卒于道光甲午年十二月初一一日丑時,陽壽三十九成,葬在北窩公屋角卯山酉向
十九世祖考來貴公妣   徐  孺人立三貴公子名成發
陳立林當英為子名成鳳
公生乾隆壬子年八月初二日亥時,卒道光壬辰年五月十二日午時,陽壽四十一歲,葬在北窩公屋后癸山
廿世祖仕興公妣太孺人立林要為子名吉才
立成發弟之子為子名文明
公生嘉慶庚午六月十九日辰時,卒嘉慶庚辰年六月廿九日,陽年拾壹歲,葬在北窩庄南片山
廿世祖考石德公妣太孺人立秋和、進安、太和
公生嘉慶戊寅年八月初八日已時,卒道光壬辰年七月十四日戍時忌辰,自幼天資敏捷穎悟過人,不幸年華不假,壽僅志學,葬在北窩 東片山亥山兼丁亥丁已分金,明治丁酉年拾貳月十八日重修,明治丁末年改葬在銅羅圈嶺頂已山兼巽分金,明治辛亥年十月初六葬在長安庄癸山兼子戊子戊午分金。
廿世祖考國學生成睦公妣林太孺人,生子平章、太平、進安、秋和、太和、統和、進和
公生道光辛已年九月廿四日子時卒光緒辛卯年五月初六子時,陽壽七十二歲。
妣生道光丙戍年十月十三日末時卒光緒已丑年八月廿九日卯時,陽壽六十四歲。
成睦公事記:﹝壬寅年懋昭公誌﹞
公聰明特出英才邁豪,從師兩載,讀未全經,后來文章契約無有不能,其限從師兩載者所因九歲亡父,十二新社庄居住亡叔父連及次兄,十四亡慈母,生平落漠艱苦,莫勝言者,所幸皇天默佑,道光甲午年,創北窩田業壹契,咸豐七年買紅毛港郭家并陳家田業貳契,同治貳年買太平山下范家田業壹契,光緒元年,買長崗領曾家田業壹契,光緒貳年買十五間伯公崗姜家貳契,至此辛已年兄弟叔姪分居,光緒丁亥年自己又買十五間并伯公崗姜家田業貳契,至若延師教讀,修祖墓,建祖堂,報節孝,理祀典,念念勿忘,暮年猶歎,莫償如願也。
林太孺人事記:﹝丁西年懋昭公誌﹞
道光丙戍年福建同安縣瑞生,於道光壬辰年來台,年登七歲,余父新社庄居住娶焉。彼時家翁預亡,家姑尚在,至癸已年,遷石浪坑口,向三佑叔借屋暫住。及甲午年冬,欲遷往北窩而家姑忽喪,因俟乙末春正月十六日從吉遷入北窩新造居焉。故奉翁姑之事,似不必論,而事夫祖媽姜氏之舉,不聞鄉黨宗族,殊堪追述。益當遷住北窩時,男婦老幼僅僅八人,兼之夫祖媽年將古稀,耳聾目眩,夫叔母徐氏抱疾長瘋,夫弟成發年登十二,成鳳年登十歲,帝生年登九歲,夫姪吉才年登五歲,弟婦末娶,姪媳未婚。寒住暑來,舉家濣濯所依,饔飧所賴,力獨身單,全抱家內細務,年少體弱,兼修定省常規。且出入而拜謁稟命,言語常存和婉之氣。晨夕而供茶奉飯,舉止終無懶怠之容。不期姜氏年髦抱疾內寢,而林氏奉藥則須臾弗離,一旦別世長辭,而林氏殯殮則舉物詳慎,年幼女人不學孔門,尚能孝行若此,此寔為人所難能者。且其助夫治家田,甲午年始而至辛已年止,統計四十餘載,由八口起而至七十丁,增娶婦口二三十人,分非尊母,職居長嫂,能俾家人友恭好合,家業累增,此亦非人所易為者。
廿世祖考國學生成發公妣彭   范  孺人生子,增城、文瑞、文明、增鼎、增榮
公生道光甲申年七月初十日,卒光緒癸已年十二月初三日,陽壽七十歲,自幼勤儉過人,披星載月,寒暑勿憚稼墻之勞,朝乾夕惕,衣食不尚華采之色,助兄治家,家業累增,鄉里聞者,概行歆款羨,及兄弟分居以后愈勤愈儉,光緒壬辰年冬買北窩朱家田業壹契,葬在北窩公屋白自虎山下。
廿世祖考成鳳公妣羅孺人,生子堂華、堂能、堂進、堂珍、堂麟﹝派分紅毛港住﹞
公生道光丙戍年八月十七日已時原頭北人氏名林當英,於道光壬辰年登七歲來台賣與來貴公為子,改名易姓,卒于光緒丙戍年正月十六日,陽壽六十一歲,葬在北窩李家山生南向北。
妣生道光乙未年六月十二日卒于大正三年正五月十二日卯時,享壽八十歲。
廿世祖考鄉飲大賓帝生公妣張太孺人,生子金龍、金權。
公生道光丁亥年七月十二日,卒于明治四十三年十月十九日,享壽八十四歲。
妣生道光  年  月   日卒光緒元年乙亥歲三月初十日忌辰,葬在北窩公屋后面山。
廿一世祖考吉才公妣楊孺人。生子捷榜、捷鋒、捷達、捷傳﹝過繼秋和公為子﹞、捷報、捷勤
公生道光辛卯年十月十六日寅時,原林要頭北人氏,於道光癸已年來台,年登三歲,立與、仕興公為子,改名易姓,卒光緒庚寅年九月十九日,葬在長崗嶺。
妣生道光已亥年正月廿五日,卒於光緒丁酉年十一月,陽年六十歲。
廿一世祖考元彰公妣周孺人。立文瑞弟之子名祖顯、籮秀。
文明公
公生道光壬寅年正月廿四日亥時,其為人也賦性溫柔,好學不厭,於同治壬申年進泮,光緒辛已年補增,卒于光緒乙酉年九月十七日,陽年四十四歲。
廿一世祖考國學生秋和公妣朱孺人立捷傳
廖生捷錦
公上道光癸卯年七月初六已時,殷勤好學,歷試前矛,光緒癸已五旬加一,始捐國子   監,卒於光緒丙午年五月初一戍時,陽年六十四歲。
妻朱氏生道光丁未年四月初十日申時,妾廖氏生道光丙午年十一月初六日戍時。
廿一世祖考進安公妣戴孺人。生子火炎、火金。
公生道光丙午年十二月廿四日,卒明治已酉年八月十五日未時,享壽六十四歲。
妣生道光辛亥年三月十七日已時,卒子明治已酉年十月初六卯時,享壽五十九歲。
廿一世祖考太和公妣張孺人。生子坤輝、錦池、錦濬、錦耀、祖夏、耀光、耀東
公生咸豐辛酉年十二月廿三日酉時,八歲入學,十一開講,三十一進泮,三十五歲日本賜紳章,明治甲辰冬遷居長安庄住,明治丁未年買上享茶園價金七百元,大正四年買十五間捷傳、捷錦、火炎田,價三千壹百貳拾元,卒于大正八年閨七月廿四日戍時,陽壽五十九歲,葬在長崗嶺山邊癸山兼子。
妣生同治乙丑年七月初五日子時,張丁第二小妹,光緒二年八月七日入籍,名在妹,卒于昭和十六年七月申時,陽壽七十七歲。
※勸兒勿怠少年時,竭力窗前格至知。歷古群書應博覽,列邦土地考無虛。名成利就須宜早,締業營家切莫遲。聲揚自是顯親日,曷負高堂瞭望期、﹝太和公遺言﹞
廿一世祖考太平公妣徐孺人生子捷開、捷通、北湖、熾昌、熾坤。
公生道光已酉年八月十七日未時。生平勤耕力籍,毫非不染,習藝則過目能為,開田則目力可作地秤,文章幾乎清通。不幸光緒乙未年六月十一日夫妻避亂長崗嶺,被日軍亂銃傷斃,陽壽四十七歲,葬在北窩癸山丁向兼子分金。
妣生咸豐甲寅年六月十一日卯時。
廿一世祖考平章公妣  張孺人   賴孺人。生子娘添、捷機、西湖
公生咸豐癸丑年十二月廿五日
妣生咸豐丁已年三月廿三日,卒光緒辛卯年三月三日已時,陽壽三十五歲
廿一世祖考統和公妣劉孺人。生子上九、上琦。
公生同治丙寅年三月廿五日午時
妣生同治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辰時
廿一世祖考進和公妣余孺人。立子耀北、熾昌。
公生同治戊辰年六月十三日亥時,卒明治四十二年十一月廿日戍時,享壽四十二歲
廿一世祖考文瑞妣張孺人。生子上享、上亮、火爐、正道、南山、上壽、﹝祖顯、籮秀﹞二人過繼與文明公。
廿一世祖考增城公妣張孺人。生子錦標、萬頃、萬喜、萬祥。
廿一世祖考從九品鼎公妣姜孺人。生子慶斗:慶火:慶江:慶賜、慶常。
廿一世祖考增榮公妣魏孺人。生子李康、慶松。
劉孺人
廿一世祖考堂進公妣盧孺人。生坤喜、聰湖、雙喜、伸彬。
廿一世祖考堂能公妣吳孺人。生雙源、連秀、阿滾、阿連、阿秀。
廿一世祖考堂華公妣劉孺人。生祖蔭、祖鶴、祖禽。
廿一世祖考堂珍公妣彭孺人。生仲祖、仲英。
廿一世祖考堂麟公妣謝孺人。生春風、春意。
廿一世祖考金龍公妣 林周孺人。生阿番、立應雙。
廿一世祖考榮權公妣饒孺人。生應雙 、應陸、應浪、應賀、應源、應潭。
※ 上述世祖考係依懋昭公光緒乙已年秋月族譜節錄
現稱世代簡表-黃六成公派下
開基陸豐祖:慎夫公一世
(慎夫公由福建浦西遷到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石塞鄉南溪寮方唐上左分居。)
慎夫公(1)─均信公(2)─志耀公(3)─荼盛公(4)─日遠公(5)─奮元公(6)─子亮公(7)─崑士公(8)─惟慎公(9)─汝溪公(10)─高相公(11)─應淳公(12)─沖陽公(13)─輝國公(14)─朝棟公(15)。
來台始祖:廷拔公(16)─殿美公(17)─志雲公(18)
十八世祖考志雲公妣天旌節孝姜太安人生子
三貴(19) 來貴(19)
十九世祖考三貴公妣林孺人生子
成睦(20)、帝生(20)、石德(20)、仕興(20)、成發(20)﹝過繼來貴公為子﹞
十九世祖考來貴公妣 徐孺人立三貴公子名成發,
陳孺人立林當英為子名成鳳(20)
仕興(20)、石德(20)、成睦(20)、成發(20)、成鳳(20)、帝生(20)
六大房合稱黃六成公。( 陸豐開基起算第20世,來台第五世 )
[ 版主整理] 199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