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澜 知乎: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17:06
阳光照进非遗深处
www.taizhou.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7:39:37     星期二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近百年的发展,已将中国社会从农耕时代快速推入现代社会,根植“农耕文化”的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穿插交织的多重考验。
事实上,文化传承的断层、社会转型的加速,正使得越来越多的台州人远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危矣!”专家发出呼声,这不是杞人忧天。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台州。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出衰败,迎接新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上,如何重构台州文化核心竞争力?……
本期《台州非遗》(上)关注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难和问题,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昨天,在黄岩区翻簧竹雕艺术馆的一幅翻簧作品前,翻簧工艺美术大师顾启望(右)和徒弟探讨制作经验。
这幅名为“秋高气爽水长流”的翻簧挂屏作品是顾启望等三人,花费数月时间精心制作而成。它采用了留节取簧的新工艺与线刻填彩的装饰手法,作品画面长175厘米、高86厘米,是目前采用留节取簧新工艺制成的国内最大的翻簧作品。这一新工艺的成功突破,为制作大件翻簧作品提供了技术保证。 记者 李昌正 摄
家底 台州非遗项目居浙江前列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具体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005年,中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布了三批国家级的非遗保护名录,还有两批非遗扩展名录,全国总共有153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从2003年开始,台州就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先后公布了四批共22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各县市区也相应地公布了县级名录。在整个浙江省,台州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亦位居前列。
其中有13个项目入选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二、三批名录,包括台州乱弹、天台济公传说、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仙居花灯、临海黄沙狮子、温岭大奏鼓、临海词调、黄岩翻簧竹雕、仙居彩石镶嵌、仙居九狮图、温岭石塘七夕习俗、玉环坎门花龙和章氏骨伤科疗法。此外,台州玻璃雕刻、临海剪纸和台州刺绣等67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核心 非遗保护的困难和问题
非遗的保护主要在于传承人,最大的困难在于传承人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相对于急剧发展的现代社会,非遗是一种弱势文化,传承人的经济收入远低于其他行业,很多人因此不愿从事。而且,非遗的传承一般都是师徒相授、家族口耳相传,但目前的教育体制却是把人从这种家族文化中剥离出来,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按国家标准的教育体制来学习,内容多是现代社会的文化,这就造成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较弱。
而且,作为目前非遗保护的主体,政府往往以GDP为行政目标,这就很容易把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简单化为产业化开发,出现功利短视的行为,重申请轻保护,重开发轻保护。
其实,生产的内涵不仅止于物质生产。生产性保护既有自给自足的生产,也有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前者满足自我消费的需要,后者通过交换获取利润。非遗的项目中有些属于商品性生产,但相当部分属于自给自足的生产。很多人理解的生产性保护就是搞旅游开发,就是卖商品,就是搞产业开发,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种。
生产性保护就必须按照其固有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而不能一概地走产业化的道路。发展文化产业是好事,但要遵循文化规律,不能简单化地把什么文化都产业化。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代表作名录
台州13个国家级非遗名单:台州乱弹、黄沙狮子、天台山干漆荚苎髹饰技艺、济公传说、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临海词调、大奏鼓、彩石镶嵌、线狮(九狮图)、坎门花龙、章氏骨伤疗法、石塘七夕习俗。>>>全文
非遗是一个生命体:专访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林荫
林荫负责完成2010年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研究工程)课题——《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课题主要通过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特别是将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侧重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分析,提出了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促进台州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双赢。>>>全文 
不同的非遗 不一样的路径
针刺无骨花灯:“中华第一灯”难放异彩
翻簧竹雕:漫漫求索路
温岭船模:从小渔村驶向世界>>>全文
台州民营剧团 向左或是向右?
11月,民营剧团已进入演出市场的旺季。台上演员唱得正欢,台下的剧团团长却为下一场到哪演出而愁眉深锁。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台州乱弹,是台州特色的民间艺术,更是台州的一种文化精神。>>>全文
“倚老卖新”台州老字号的现代嬗变
台州自古是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商贸经济发达区,昔日众多的老字号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文化和经济的双重荣光,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不少老字号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象征着生意隆盛和品质上佳的老字号金字招牌在屹立百年之后,却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悄然隐去。不得不说,这是个让人感到遗憾的事实。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百年老店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将自身发展的陈旧细胞代谢出去。如果将这一系列新陈代谢的轨迹拼凑在一起,不难看出,这恰是一幅传统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全文
附一: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代表作名录
www.taizhou.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9:00:55     星期二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台州13个国家级非遗名单:台州乱弹、黄沙狮子、天台山干漆荚苎髹饰技艺、济公传说、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临海词调、大奏鼓、彩石镶嵌、线狮(九狮图)、坎门花龙、章氏骨伤疗法、石塘七夕习俗。
省级名录:
(一)第一批
1、台州乱弹(台州市)
2、临海词调(临海市)
3、黄岩翻簧(黄岩区)
(二)第二批
4、济公传说(天台县)
5、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天台县)
6、山歌(仙居县)
7、黄沙狮子(临海市)
8、九狮图(仙居县)
9、板龙(杨家板龙、大田板龙、花桥龙灯)(三门县、临海市、三门县)
10、大奏鼓(温岭市)
11、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县)
12、上盘花鼓(临海市)
13、大石车灯戏(临海市)
14、路桥莲花(路桥区)
15、十八罗汉(仙居县)
16、仙居花灯(仙居县)
17、剪纸(临海市)
18、彩石镶嵌(仙居县)
19、台州刺绣(台州市)(椒江区)
20、临海泥塑(临海市)
21、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三门县、仙居县)
22、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天台县)
23、蓝花布印染技艺(仙居县)
24、枧桥鼓制作技艺(临海市)
25、台州玻璃雕刻技艺(椒江区、天台县)
26、高枧古亭台阁(三门县)
27、海游六兽(三门县)
28、路桥灰雕(路桥区)
29、临海古长城营造技术(临海市)
30、皤滩盐铺商号和古民居建筑艺术(仙居县)
(三)第三批
31.刘阮传说(天台县)
32.戚继光抗倭传说(椒江区、临海市)
33.台州府城民谣(临海市)
34.路桥气象谚语(路桥区)
35.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县)
36.坎门鳌龙鱼灯舞(玉环县)
37.坎门花龙(玉环县)
38.缠足苦(三门县)
39.新前采茶舞(黄岩区)
40.台州道情(台州市)
41.三十六行说唱(仙居县)
42.南拳(天台皇都南拳)(天台县)
43.新前武术(黄岩区)
44.黄岩漆金木雕(黄岩区)
45.石雕(温岭石雕)(温岭市)
46.沉香木雕(仙居县)
47.传统纺织技艺(天台苎布制作技艺)(天台县)
48.绿茶制作技艺(临海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临海市)
49.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温岭市)
50.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仙居豆腐制作技艺)(临海市、仙居县)
51.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利木杆秤制作技艺)(临海市)
52.拷绢手工技艺(路桥区)
53.王氏大花灯制作技艺(温岭市)
54.金漆造像技艺(天台县)
55.卵石镶嵌技艺(仙居县)
56.章氏骨伤科(台州市)
57.蒋家山接骨(临海市)
58.杨家祭冬(三门县)
59.石塘小人节(温岭市)
60.二月二灯会(黄岩区)
61.清音寺庙会(仙居县)
62.送大暑船(椒江区)
63.渔民号子(玉环渔民号子)(玉环县)
64.单档布袋戏(上鲍布袋木偶戏)(三门县)
65.剪纸(黄岩区)
66.晒盐技艺(路桥盐业生产加工技艺)(路桥区)
67.竹纸制作技艺(黄岩区)
附二:
非遗是一个生命体:专访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林荫
www.taizhou.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7:42:31     星期二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人物简介
林荫负责完成2010年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研究工程)课题——《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课题主要通过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特别是将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侧重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分析,提出了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促进台州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双赢。
台州商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哪里?
林荫:关键在提升广大民众参与保护的认知度,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自主的积极态度,养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行为模式。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的民众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和传承的,它既非单个人的行为,也非政府指令的行为,而是一种民间自主的行为。只有广大民众才是其保护传承主体,如果没有了民众的自主参与,它便失去了生命之源。
台州商报:会不会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定要消亡?
林荫:那肯定存在。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都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有自己的基因、要素、结构、能量和生命链,这就注定它在与自然、社会、历史的互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异,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会消亡。
台州商报:目前非遗保护中存在哪些不良的倾向?
林荫: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喊出“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号。但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推动不适度、不科学,把功利放在第一位,放弃了保护之根本。一些地方由于不合理开发,只追逐商业利益,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原生状态的破坏和正常传承的破坏,导致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变味、衰落和失真,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台州商报:对台州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和传承,您如何评价?您觉得台州在非遗保护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林荫:近年来,台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十分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做了大量工作,总体上工作是走在省内前列的。比较突出地表现在:1.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组织了台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大摸底行动,基本摸清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近1.6万项。同时,台州进一步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有13个项目入选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67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并组织开展了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四批名录的申报评选,各县(市、区)也相应地公布了县级名录。2.逐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队伍建设。台州命名了一批民间艺术家、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特色队伍、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等,如仙居的无骨花灯传承基地、皤滩乡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临海的黄沙狮子表演队、温岭的大奏鼓表演队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3.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和展示工作。目前,台州已建成黄岩翻簧竹雕艺术馆、椒江吴子熊玻雕艺术馆、温岭石雕博物馆、仙居无骨花灯展馆、台州刺绣博物馆和临海民俗博物馆等代表性场馆,提高了市民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还积极参加各级非遗展示活动,组织了台州非遗项目的国内外表演展出,建立了文化遗产网站,出版了研究性书籍等,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
台州近几年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开发,逐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得到拓展,产品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台州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措施上还不够深入有效,开发模式不够多样,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尚需加强。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意开发,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进行有效对接,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正确操作,以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台州商报: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有哪些建议?
林荫:第一,要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严格规划,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第二,深入研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文化生态价值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和开发。对那些已失去完全生存土壤的部分,可以通过博物馆的收藏和展示来加以保护;对仍处于小范围留存但渐趋消亡的部分,可以选择性地给予支持,使其在小范围内得以传承;对产生过较大影响并特色鲜明的部分,可以做复原性再现,让人们体验其独特的文化样式和内涵;对那些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部分,在保有原态性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运作,积极推向市场。此外,还可充分借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机、电及网络技术等进行保护和开发,以降低有形磨损和消耗,满足大众需求。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社团组织和个人的合力作用。当地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扶持热心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社团组织和个人,鼓励创办各种形式博物馆、展示厅、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和场所。并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力度,真正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自觉。
台州商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分依赖政府扶持,忽视民间资本和民间人士作用,如何看待?
林荫:这是不对的。“非遗”不能单靠政府或学者来搞,必须依托民间力量,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政府的财政支持对每一个需要保护与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毕竟是有限的,单靠国家财政拨款保护只是杯水车薪,要全面、充分地保护和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重视民间资本和民间人士的作用,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台州商报: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线路图激进与保守之争?
林荫:我觉得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保守路线还是激进路线,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保守路线,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承大于发展、创新,坚持遗产文化本位,要求保持“原生态”,不要开发,反对遗产商业化、产业化。这必会带来人类保护遗产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最终会使保护面临生存危机。而激进路线,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承就是发展、创新,坚持遗产的“变化性”,要求与时俱进,肯定遗产的商业化、产业化。这又过于强调遗产在现代生活尤其是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从本质上颠覆了遗产传承的意义,与保护遗产的宗旨大相径庭。我们应本着科学的态度,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台州商报:“生产性保护”能否成为台州非遗保护的主要途径?
林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台州应该把“生产性保护”作为今后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依法进行,科学操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和开发。如我们的台州玻雕、台州刺绣、黄岩翻簧、临海泥塑、临海枧桥鼓制作、天台干漆夹苎技艺、仙居无骨花灯、温岭石雕等非遗都历史悠久,富有浙东文化特色,有关部门可根据时代性、美观性、地方性、文化性、实用性等原则进一步组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促进台州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台州商报: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起到什么作用?
林荫: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工程之中去,在宣传、研究、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在中小学课本中,应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教育内容,可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设立教学传承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儿童认知、接受并喜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可开设选修课,进一步向大学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相关学科可以以此为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一些办有音乐、美术类专业,包括一些建筑设计专业的院校可以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承担起来。这样才能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打造非遗传承人,使非遗保护不断走向科学和完善。
附三:
针刺无骨花灯 翻簧竹雕:不同的非遗 不一样的路径
www.taizhou.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7:46:29     星期二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翻簧美术工艺大师顾启望在观赏翻簧作品。  记者 李昌正 摄
温岭“船模大王”陈祥荣和他的航空母舰模型。  通讯员 周学军 摄
针刺无骨花灯:“中华第一灯”难放异彩
网上搜索“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首先出现的是这样一组报道:
2009年春节,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参加中国香港数码港大型花灯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针刺无骨花灯作为台州唯一一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亮相世博浙江周活动。
今年年初,针刺无骨花灯被国家文化部选中,再次前往美国纽约参加2011年春节灯展。
……
然而,在风光的背后,却难掩无骨花灯现状的艰难。
今年四月,有媒体报道称,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技艺面临传承困境,目前仅剩下屈指可数的四人。时隔半年后,当记者再去采访时,情况依然如故。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湘满作为这个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既看到了无骨花灯的中兴,又眼见它们慢慢衰退而无能为力。
早在几年前,李湘满考虑的是如何让针刺无骨花灯走向市场,现在,让他忧心的则是如何将这门传统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独特,共分为13道工序,由于制作工艺过于复杂,且完全依赖纯手工,对于制作者的耐心和细心程度都是极大的考验,一盏20厘米见方规格的灯需要一个手艺人加班加点十多天才能完成。
制作周期长,无法批量生产和销售,再加上至今无骨花灯还没有固定的市场销售渠道,仅在举办展览时能卖出一小部分,每盏灯价格在2000元左右,这让靠吃这口饭的手工艺人,每个月收入仅有几百元,经济难以保障,学徒很难招到,让这门好不容易被抢救回来的传统工艺再度面临失传的困境。
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李湘满就开始办技术培训班,意在将这门技艺传承给年轻人,但参加培训的100多位学员,绝大部分最终没能坚持下来。
这些年来,李湘满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投入到了无骨花灯上。他只希望能再抢救一些品种,多为后人制作、保存些样品。即使他不在了,也不至于再次让这门技艺失传。
记者经多方打听了解到,仙居职业技术学校正开设了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课。目前,该校正计划培养一批学生,组建团队,简化制作程序,降低工艺成本,通过在景区设点销售,从而在校园发起一场复兴无骨花灯的突围战。
曙光或许正在闪现。
翻簧竹雕:漫漫求索路
比起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兴许应该感到庆幸。
黄岩翻簧竹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簧艺人罗启松是该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黄岩翻簧竹雕艺术馆里,有一张桌子,是罗老先生的工作台,但罗老先生却不常来,他更喜欢待在自己家的小房间里,细细打磨作品。
毕竟,罗老先生已经76岁高龄了。
庆幸的是,仍有年轻一辈在将这门技艺薪火相传。在黄岩,还有一名颇有声望的竹雕艺人,相较罗老先生,60出头的顾启望毕竟年轻多了。
他出身翻簧世家,又曾是黄岩翻簧厂前身的会计兼技术员,因此有企业管理的经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翻簧厂曾遭受意外,翻簧作品与工厂一并毁于一旦。见此情形,顾启望与其他几位翻簧手工艺者重新拾起工具,抢救这一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术。
进入新世纪后,顾启望又将他手下的希望工艺厂逐渐转产,从此前生产竹制品,转而专业生产翻簧竹雕系列产品。
翻簧市场其实早已有之。旧时,翻簧竹雕的花瓶、镜框、笔筒、棋盘、茶盆、屏风等,因其实用美观,颇得市场青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翻簧竹雕一度作为国家创汇手段,大批量出口到国外。
近年来,翻簧竹雕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从民间的藏品市场,到政府的政策性保护收藏,特别是当国外友人来到黄岩,若要选择当地特产作为馈赠佳品,除了黄岩蜜橘,翻簧竹雕就是不二选择。
但毕竟翻簧市场狭小,仅靠这微薄的经济收入维持竹雕艺术是相当困难的,这是新时代竹雕面临的新问题。
顾启望一改几年前翻簧市场的浮躁风气,主张做精做细。毕竟,一件精品需经过数道工序的打磨,往往要几个星期才能练成火候。在顾启望与其他几位翻簧手工艺者手中,翻簧竹雕的各种新品不断推出。
而他挑选弟子也如挑他的作品一般精当,宁缺毋滥,在艺术上的悟性则是作他弟子的首要条件。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需要长久坐“冷板凳”的行业。所取得的成果,也并非短期就能见效,从艺术价值变为经济价值,期间有不少的路。
几年前,几名弟子或转业,或回乡,至今仍留下的,已为数不多。而他的希望工艺厂,如今也已腾出空来,转作他用。不过,在翻簧艺术馆内,尚有隔出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展厅,厅内摆放着待售的竹雕精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几名年轻一代的翻簧艺人则紧跟网络时代步伐,开起了网店,尝试通过网络,开拓销路。
顾启望坦言,黄岩翻簧仍然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但是,一如他的厂名叫做“希望”一样,顾启望依然有信心。“从翻簧竹雕的价值上来说,越是冷门的作品,其日后的经济价值及历史艺术价值就会越大。”
温岭船模:从小渔村驶向世界
采访陈祥荣的时候,约了好几次,但对方总是因为太忙,排不出时间。
陈祥荣确实很忙,早几天,他刚从上海回来,因为要和一家国家级博物馆商谈制作船模的事宜。
如今已是“全国船模大王”的陈祥荣是半路出家。他当过渔民,后来又干过修船工,创办过造船厂,还经营过海上运输。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引导渔民转产转业,陈祥荣开始寻找新的谋生方式。
1997年,陈祥荣根据当地渔民以前捕鱼用的“乌浪鼓”渔船的构造,手工制作了一只船模。这只船模刚“下线”不久,就被一名老板以1150元的价格买走了。头脑灵活的陈祥荣从中悟到了商机。
十多年来,在陈祥荣手里完工的船模有50多个品种200多艘,或是当作精美的工艺品用于家居装饰,或是被博物馆等单位收藏,还有不少远销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这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为了做大产业,陈祥荣组织当地的能工巧匠,建立创作团队,他的团队名叫“陈氏木船作坊”。
不过,陈祥荣的船模作坊在石塘并非独家,当地还有不少人也是靠这门手艺吃饭。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陈祥荣的作坊在工商注册备案过,这就意味着每年要上交不少利税。陈祥荣认为,这能使他的产业经营更加规范。
对于自己的作品,陈祥荣很有信心。“如果其他人制作一件船模卖一千块钱,我的可以卖到七八千。”
尽管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出很多,但陈祥荣并不愁销路。
他不喜欢使用机器流水线生产,他更专注于自己的手艺打造。制造一只船模,少则十多天,多则好几个月,无论船只大小,都做到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如今的陈祥荣已不再满足于船模制作,他的视野置于更为工程繁浩的仿古游船制作上。船模只能作静物欣赏,而游船则要下水航行,与前者相比,后者需要的工艺水平何止百倍。
2009年,一艘长22米、宽4.8米的国内第一艘全木结构仿古游船“江山号”在衢州江山市试航成功。
这艘完全按照传统工艺造出的全木结构仿古游船是陈祥荣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船模大王”的名声越来越大,国内外专家纷纷慕名前来取经订货,各路的订单让他忙不过来。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陈祥荣踌躇满志,“过几年,我还想建一个‘船模博物馆’,要把温岭的船文化推向世界各地。”
记者手记
非遗终究要面对市场
如何将一项文化事业做成一个文化产业?
面对这个问题,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和温岭船模交出了三份截然不同的答卷。
事实上,非遗如果仅靠政府的抢救性扶持,最终恐怕仍会走向衰亡。
因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除了要巩固上游,也要疏通下游。巩固上游,就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充足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保证其不失传,并让更多人知道;疏通下游,则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终端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开发出更多适合现代人审美和需求的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毕竟,只有下游疏通正常,才能加速上游多出活水。反之,没有市场,没有产业,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将受到考验。
附四:
台州民营剧团 向左或是向右?
www.taizhou.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8:52:58     星期二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台州乱弹演员在排练。
台州乱弹演出。
“戏曲都是慢慢吞吞咿咿呀呀地唱,而且听了老半天都听不懂……”“伴奏的锣鼓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我更喜欢听音乐会或是演唱会……”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80后青年,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自己曾完完整整地看完一台戏。他们大多表示,对民营剧团颇为陌生。
记者手记
11月,民营剧团已进入演出市场的旺季。台上演员唱得正欢,台下的剧团团长却为下一场到哪演出而愁眉深锁。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台州乱弹,是台州特色的民间艺术,更是台州的一种文化精神。
可业内人士认为,台州乱弹的未来之路堪忧。记者了解到,目前台州乱弹的大部分演员是一些年轻的新面孔,而且不少演员来自金华,去年就有三四个演员流动,现在要演完整的大戏也有困难。另一方面,台州乱弹的演出市场局限于玉环和黄岩,且不多。临海长城艺术团团长王瑛说,为了增加观众的认可度,台州乱弹一度先演越剧,然后再安排乱弹的节目,即使这样也没有多大起色,改变不了台州乱弹的市场困境。
董中法认为,台州乱弹最终是要走市场化之路的,否则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在现阶段,如果将台州乱弹作为演出的一个保留节目,再聘请经纪人走市场化之路,加上相关部门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这样,才能逐渐将台州乱弹引上正常经营轨道。
民营剧团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
民营剧团是文化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办团模式,没有国家拨款,自筹资金、自置设备、自招人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剧团。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与产业处处长杜小平告诉记者,三年前,我市经文广新局审批的民营剧团有100多家,而这几年,民营剧团起起落落,目前只剩下80多家。这意味着至少有20%的民营剧团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一个剧团每年的演出要达到280场才能立足市场,正常地运转下去。”扎根民营剧团30多年的临海小百花越剧团的统筹董中法说。
据了解,台州市文化下乡一年的总任务是1000多场,而政府补贴较少,即使平均分摊到各个剧团也是远远不够。“大多剧团演出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村民集资或企业赞助。但自金融危机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民营剧团的演出场次也随之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演员工资、运输费用等噌噌上涨,民营剧团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杜小平说。
“现阶段台州市场低档的剧团一场演出的收费在4000元以下,中档的4000元至8000元,高档的则达到8000元以上,目前只有温岭越剧二团、三门小百花越剧团、临海小百花越剧团等五六家民营剧团运转得较好,即每年的演出场次能保证在300场以上,每场演出的收费基本上都在8000元以上。”董中法说。
全市80多家剧团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业内人士说,台州各民营剧团良莠不齐,演出费用从2500元至18000元不等,演出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创新意识薄弱,营销手段还停留在“靠关系、靠熟人”找市场的层面上,剧团间也会出现相互扯皮现象,似春秋战国各诸侯争霸。
“大部分的民营剧团还处在讨演出的阶段,从中介市场获得的演出业务,剧团得交演出价格的10%作为中介费,靠人脉关系获得的演出,也得付出一部分的‘隐形费用’。此外,每年剧团还得添购一些硬件设施,想要在市场中生存,难啊!”临海小百花越剧团的团长李卫其说。
另一方面,演出市场淡旺季现象非常明显,每年的3月至8月是演出市场的淡季,演出场次少、演出价格低,导致剧团收支压力大,不得不到处讨演出。“大部分的演出都集中在中秋节、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四剧团往往是依靠这些演出收入来弥补淡季的不足。”李卫其说。
他告诉记者,临海小百花越剧团常年活跃于温岭、玉环、黄岩、路桥等地,每年的演出400多场次,其中10%左右的演出来自于中介市场,60%以上来自于先前演出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网络,30%左右则来自于客户上门邀请。
“不少民营剧团80%左右的演出场次都依靠中介市场,随着人工成本上涨,演员流动率高,天天‘愁无米下锅’,很多剧团为抢市场,以降低节目质量为代价,压低演出价格,从而陷入利润微薄、演员工资难以上涨、剧本无力创新、演出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演出价格难以提高等恶性循环竞争中。”董中法说。
艰难时期,长城艺术团率先创新体制
尽管各民营剧团经营举步维艰,而临海长城艺术团却在这个市场中异军突起。“我们是全国唯一一个不发固定工资的松散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临海长城艺术团团长王瑛告诉记者。
来自临海总工会艺术学校的林深也是该团的一个演员,他擅长男高音,成为该团成员后,他无疑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原先我一年只有十来场演出,现在起码有30多场。因为是松散型的剧团,所以有演出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切磋和表演,不演出时,就各忙各的工作,相互一点儿都不影响。”林深说。
而另一个来自台州学院体育学院的体育老师罗锡文说,他带领了一支16人的舞龙舞狮队,由于节目单一,演出市场很少,看的人也少,但自从加入长城艺术团之后,每年起码能演十多场,既让队员们有了表演的机会,又能增加一些生活费,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目前艺术团名角的工资正涨至每月2.5万元左右,剧团一些普通演员平均月工资也近6000元。
业内人士计算,一些高品质的剧团演出成本(包含演员工资、住宿费、伙食费、运输成本、器材损耗等)就要达到8500元/场,而且要连续演三场才能保本。而临海长城艺术团则打破了原先民营剧团的体制,根据演出主题和要求,组织各行各业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排演节目,提供订单式服务,歌曲、舞蹈、杂技、魔术、相声等综艺性的节目得到观众更大程度上的认可和赞美。王瑛表示,虽然他们的组织形式是业余的,但表演的节目却是专业的,这不仅能让艺术团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而且节目能不断地创新。
由于不发固定工资,参与演出的演员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予一些补贴,因此长城艺术团就不像别的民营剧团那样,要时时承受很大的资金压力。
出路在提高演出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民营剧团现状堪忧,但他们的市场在农村,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演出场次也在不断地增多。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民营剧团往往会被要求加演,所以,民营剧团能否在农村演出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关键是看演出质量能否获得村民的认可。
“民营剧团的人才流动很频繁,一些花了十来年心血从小开始培养的演员,一旦得了奖,有了名气,就被别人挖走了。”董中法说,“如果政府能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一个针对民营剧团的专项基金,来扶持民营剧团发展新剧目的建设。但民营剧团的根本发展途径是提高自身演出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董中法说。
附五:
“倚老卖新”台州老字号的现代嬗变
www.taizhou.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8:56:34     星期二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宽敞整洁的天台乌药生产车间。  记者 李昌正 摄

同康酒厂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发酵罐。   记者 李昌正 摄
台州自古是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商贸经济发达区,昔日众多的老字号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文化和经济的双重荣光,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不少老字号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象征着生意隆盛和品质上佳的老字号金字招牌在屹立百年之后,却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悄然隐去。不得不说,这是个让人感到遗憾的事实。
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百年老店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将自身发展的陈旧细胞代谢出去。如果将这一系列新陈代谢的轨迹拼凑在一起,不难看出,这恰是一幅传统企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杯开水,几片乌药”,这是历代天台人待客和养生之道。然而乌药精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工艺向现代化嬗变的标志。】
祖传工艺“老树发新芽”
天台乌药在民间被称之为仙草、长生不老药,两千多年来,以其神奇的疗效和深厚的经济文化价值,被视为中医药界的瑰宝,而把天台乌药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的,则要从老药工陈方标说起。
三十余年来,陈方标一直醉心于研究自己钟爱的乌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乌药+黄精+西洋参”的组合,有补中益气、祛除疲劳的功效。就在这个时候,浙江红石梁集团董事长邱建生乐意帮助老药工一把,他决心出巨资深度开发天台乌药,让这一传奇瑰宝再放异彩。就这样,通过扩股增资,老字号开始焕发出新活力。
目前,台乌牌乌药精已成为国家唯一批准的乌药保健品开发项目,填补了国内乌药开发利用的空白。目前,公司还在天台三州乡等乌药原产地建立试验基地,为产品全面进入市场提供资源和质量保证。
陈方标说,传统工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研规范化,“要在利用天台乌药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全面挖掘乌药的功效。”陈方标说,加强科研、开发新产品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目前,公司研究发现,乌药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这对降血脂、治疗脂肪肝有明显的作用。
从根到叶,再到对整株乌药的深度研究,不仅拓展了天台乌药发展的道路,也反映出“倚老卖老”已经不可取,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要激发创新的活力,不断推陈出新。
【对原料品质的坚持和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表示同康依然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但这也无法阻挡它在宣传、包装以及吸引新的消费族群上求新求变的渴望。】
变则通,通则久
熟悉同康酒的老椒江人发现,身边的“老同康”在悄悄变脸:原来的坛装换成了瓶装,八年陈、十年陈也闪亮登场。“同康酒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一个“变”字,道出了人们对这家老字号品牌变化的欣喜。殊不知,这正是老同康想要逃离衰老的动作。
“求变,是企业返老还童的必经之路。”负责生产的石华达是名老同康人,对于企业求新求变的渴望,他深有感触。
黄酒,是台州市同康酒业的明星产品,想要在对手如林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坚持传统、创新求变是必须的。石华达说,老同康以前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低端产品,大家都知道味道好,但不能接受好吃的东西贵,“我们要做的,就是扭转这个习惯性的认知误区。”
石华达说,使用优质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纯粮食酿造而成,这是老同康一直坚守的。在此背景下,通过改进包装,提高产品档次来寻求一条生路。“企业未来要走的,必须是金字塔型的路线,往高端发展。”石华达说,以前黄酒是市民的家用酒,产品低端,每瓶的利润也很低,现在企业产品逐渐向礼品化发展,又相继推出八年陈、十五年陈等品种,这种营销模式,也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台州市同康酒业的年产值就以每年300万元至500万元的增幅大步前进,年利润超200万元。
对此,企业董事长周建平胸有成竹:“现在企业还在转型阶段,产品仍在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过程中。我相信,如果突破这一瓶颈,企业未来会更上一层楼。”
【老字号如果始终沉浸于过去的辉煌,仍旧拖着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放,必然会“店老字黄”,失去吸引力,也失去市场。只有在管理水平上苦练内功,在抢占市场上苦下功夫,才能将老字号发扬光大。这一点,阜大药号骁勇善战的劲头就颇像个积极进取的年轻人。】
老字号打出新营销牌
在台州,提起有名的药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阜大、方一仁、方同仁等老字号。而在台州市商务局市场建设调节处处长田维沛看来,阜大药号最与众不同。因为在药店林立的城市中,连锁药店无疑意味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其他老字号药店无法企及的。
阜大药号8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海门国药商店、海门中新药商店、椒江区医药公司、台州医药有限公司的多次变迁,到现在已历经六代传人。
在第六代传人王海平的领导下,阜大药号已成为我市医药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2002年,台州医药公司更是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百强企业。
老字号资历老、关注度高,只需稍一“点拨”便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要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除了借助深厚的历史内涵,在品牌宣传上也要做足文章。田维沛对记者说,传统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是必须的。营销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而特许经营被称为第三次商业革命,它具有扩展业务迅速、又不需巨额投入等特点,走连锁扩张道路是老字号的出路。
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时下,网上营销也是未来的一个重点。记者了解到,天台乌药在淘宝商城上有自己的专营店,公司企划部经理陈磊说,网上市场的开辟,对提高企业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有很大的好处。
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霜洗礼之后,不少老字号并没有任由自己继续“老”下去,而是积蓄力量,试图重获新生,让自己在新纪元里重新爆发。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台州的老字号,演变成全国知名品牌的那一天似乎并不遥远。
记者手记
有人说,老字号已经“老态龙钟”,跟不上时代;也有人说,老字号是“老当益壮”,底蕴丰厚,有着远大前程。无论怎样,老字号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见证,更是一笔亟待挖掘的无形财富。
采访过程中,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觉得,传统企业如何经营才能现代化?
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同康酒业的石华达说,改制让企业重生。“作为一个老同康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从企业主人变成了企业的打工者。”
天台乌药陈方标的答案是,科研规范化、品牌宣传和拓宽市场,三者缺一不可。
而在台州市商务局市场建设调节处处长田维沛看来,老字号虽然有“倚老卖老”的资本,但也不能安于现状,创新是必经之路。与此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无论如何,老字号想要与时俱进、重振雄风,必须静坐下来认真思考:如何让“老”这笔宝贵的财富在“新”环境下茁壮成长。如果继续做安于一隅的“老古董”,那么,对不起,你将来很有可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遭到淘汰,因为一味沉迷于“老牌子”,按以往的思维模式按部就班地运作,难免会在市场中陷入尴尬被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