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做电商的优势:《领袖兵法》:2.0版的“中国式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0:27
书评人:杨思卓
思卓书坊
《领袖兵法》:2.0版的“中国式管理”
经济发展全球化,企业管理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学者们争辩不休。台湾交通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写了一本《中国式管理》。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中国的哲学指导管理:既然有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为何不能有中国式管理?这些年来在大陆教学中国式管理,被称之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中国式管理》一书面世,可以说是争论热烈,毁誉参半。
赞同者认为:曾仕强先生打破了西方管理理论的一统天下,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这一套管理学说,适应本土文化,比西方的管理学说更切合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实际。一位博友的评论相当认可:
“中国式管理讲求随机应变,个案处理,无疑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更充满人性和有利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构建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
反对者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管理是科学,科学无国界,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国式管理;一种是认为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不过是加了现代包装的宫廷权术。一位“豆瓣 ”的评论颇有代表性:
“曾经满怀崇敬之情看完了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看完才发现,原来中国式管理就是奴性化管理,教你怎么人情世故,教你怎么左右逢源,教你怎么欺上瞒下……”
另一位博友说:
“中国式的管理,就是推、拖、拉三个动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等看吧”、“再说吧”……轻易化解许多难缠、难办的事情,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办成事情。”
思卓认为:曾仕强是个好同志,中国式管理也是个好论题。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胡新欣的说法:“虽然很多方法我们不具备,可将来会有一个为世界所认同的中国式管理。我认为第一是东方智慧、第二是全球视野、第三是本土方案,具备这三点就可称做中国式的管理。”
但是好同志也不完美,作为中国式管理1.0版的研究者,曾仕强理论最缺失的是失衡。在教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时候,自己的理论体系有点“阴阳失调”——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中国传统管理方法中,不仅有阴柔之术,还有阳刚之道,所以一直盼望他能够在新著中加以弥补。
一个偶然的机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谢小梅女士向我推荐了一本新书,周永亮与陈正侠合著的《领袖兵法(中国式领导力12项修炼)》,看罢不仅欣然击掌:他开始弥补了中国式管理1.0版的缺陷,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管理2.0版。
为了称呼简单一些,我在解读中也用了中国式的称呼,曾仕强年长一些,我称之为“曾公”,周永亮年轻一些,我称之为“周郎”。与曾公的“中国式管理”相比,周郎的“中国式管理”,好在哪里?我有三点感受,说出来与诸位讨论。
其一、曾公之说重权谋,周郎之说重道法
曾公在讲到“如何管理下属”时,反思这样说:
“你明知道你要假装不知道。只有你假装不知道,你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报。如果你样样都知道,那下属还跟你讲什么呢?”
“你有能力但要假装不会做。你不会做,所有人都会做。你会做所有人都让给你做,你就惨了。”
做领导的要深藏不露,让下属摸不透、猜不着,这就是领导“偷懒”的权术。同样是管理下属,周郎的观点:“术”是次要的,“道”才是根本。所谓的道,就是“合众若水”:
领袖如海,海纳百川,若水和众,像水一样把大家融合起来。……水因形而变,只有很小的摩擦力,但是势能最强大,无可阻挡。尽管柔弱,但是汇聚到一起又能让人看到最强大、最宏伟的状态。水变成了天下第一大,因为它容纳一切,肯往低处走,肯容纳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
其二、曾公之说偏务虚,周郎之说偏务实
曾公的决策管理,以中庸之道为核心,但是把握起来很难:
决策层既务实又不执着,仍然不足以保证所有决策皆合理,必须切实把握“中庸”的道理,务求在变化多端的各种状态中,达成其合理的决策。……“务实”、“不执着”、“中庸”,一层比一层困难。“中庸之道”,代表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儒家融合道家思想的的结晶。中庸之道的管理,亦即‘中道管理’,就是现代所倡导的“合理化管理”。
周郎的决策管理,同样讲中道法则,但更容易把握:
中道是超越有无、增减、苦乐、爱憎,不偏于任何一极端的中正之道。不带有更多的私心杂念做出的决定,平静的时候做出的决断,是最近佛的。
所谓“中道决策”大致有几个要素:知止可以不怠,圣人不为时,时至弗失(圣人没有办法给你选择决断的时间,但是时机到来一定不能失去);谋贵众,断贵独(要和更多的人去讨论,但是最后的决断一定是自己进行);欲思其利,必思其害(要获得利益,首先要考虑其害,不要一心想着好处,忘记了害处)。
时与断的把握、谋与断的流程、利与害的分析,把握了这三条,就大大提升了决策的可操作性。
其三、曾公之说多阴柔,周郎之说多阳刚
曾公的招法十分老到:遇到问题时,多采用迂回战术。比方一位企业家问他:“当下属握着‘重拳’用来对抗老板,老板该怎么办?”老曾就这样回答:
我希望我在这里讲话大家不要介意,因为我会讲很重的话,大家才印象很深刻。如果我在这里跟你打马虎眼,讲客气话是没有用的。所有的人都要记住四个字,人生就是这四个字“自作自受”。干部对你好也是你自己造成的,干部对你不好还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把他怂恿到这么一个大的派系,这么大的一个权势,他当然跟你对抗,他不跟你对抗他跟谁对抗?……各位,当他差不多的时候,你就要开始动手了,你不能等到他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你才动脑筋。我相信问这个问题的人他胸有成竹,他会解决的,他只不过是把这个题目透露出来而已。我想我们这整个系列里面一定会把这些化解掉。大石头化成小石头,小石头化到没有,这个比较好。
听来听去,你会发现自己有点“晕”。而周郎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往往十分直接,向刘邦学习三招嘛:
第一,具备出类拔萃的人才吸纳力——学会预防
刘邦身边文臣有张良、陈平,武将有韩信、周勃、灌婴,后方有萧何,身边有樊哙。这些都说明刘邦的人才组织能力比较强,能够将这些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吸纳在一起合作,并为他做事。
第二,具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学会隐忍
刘邦有一个能力值得注意,那就是他的忍耐力超一流。大家都知道,他父亲被项羽抓住了,包括老婆孩子一家人都被人家抓住了。项羽要把刘太公煮成肉粥。很多人遇到这个情况就心理崩溃了。但是,这个时候,刘邦说:项老弟,咱俩是拜把子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把你的父亲煮粥了没关系,到时候可要记得分我一杯喝啊。他说这话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而项羽却不敢煮了,他想想也是,“我们是兄弟,把兄弟的父亲煮了影响不太好。”
第三,超乎人们想象的利益分享观——学会分利
刘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会与他人分享成果(至少在创业打天下的时候是如此)。对于跟随者,他是该封王的封王,该分地的分地,因为他知道只有做到了利益共享,才能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够得天下。
放下这两本管理书,东方已大白,放眼望去,山水相连的香港清晰可见。忽然想到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三重境界之说:“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如果说曾公之《中国式管理》已经达到了第二重境界的话,周郎之《领袖兵法(中国式领导力12项修炼)》已经达到了第三重境界,翻译成网络时代的术语,叫作“2.0版的中国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