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婷维生素e乳网购:陆机《平复帖》--书法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0:57:25

陆机《平复帖》--书法赏析

    《平复帖》,晋,陆机书,纸本,手卷,纵23.7cm,横20.6cm 。
  草隶书9行86字。(图一)

    释文:“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慶。承使唯男,幸爲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释文据启功《〈平复帖〉说并释文》)

    《平复帖》内容涉及三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痊愈。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可庆,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吴子杨,以前曾到过陆家,但未受到重视。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它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根据尾纸董其昌、(图二)溥伟、傅增湘、赵椿年题跋,可得知《平复帖》历代递藏情况。此帖宋代入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再归张丑。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訢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图三)张氏夫妇于1956年将《平复帖》捐献国家。

    清吴其贞《吴氏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

《平复帖》何以为“墨皇”--新民晚报
     毛笔实在是可称得上中国的国粹了。

    刚结束的东亚峰会上,十六国首脑在签署《吉隆坡宣言》时,温家宝总理拿出了自备的毛笔,不料邻座的日本首相小泉竟然演出了一场“借笔秀”,故作姿态,哗众取宠,图借笔生辉,孰料中国的典籍上只留下妙笔生辉的成语。

    旧历冬至,沪上各报都刊载了东晋陆机《平复帖》等故宫一批镇馆之宝的书画作品同市民谋面的消息,时值北寒南下,正应了“雪夜闭门赏家宝”的宋代遗风,领衔的又是1700年前写就、后人称誉为“皇帖”的墨宝,献宝的又是当年那个大起大落呼风唤雨的张伯驹,写就“皇帖”的陆机据说是用了一枝秃笔,实在令都市里的文人雅士茶余饭后谈说不尽。

    毛笔为国粹,现存最早的《平复帖》自然可谓国宝。陆机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文赋》便出自他的笔下。其父陆逊是三国东吴的名将,陆机因《平复帖》在书法界的影响远远盖过了他在文学上的影响,也为文人字画的历史价值开了先河。

    作为“皇帖”的《平复帖》自然有它“流传有绪”的家史。宋米芾的《书史》和明张丑的《真晋斋记》记载,《平复帖》是《晋贤十四帖》中的一件,同谢安的《慰问帖》同轴,至今仍有唐末鉴赏家殷浩的印记。米芾在他的《宝章待访录》一文中称目睹了《晋贤十四帖》,当时帖藏附马都尉李玮家,而《书史》中记载是李玮从王贻永家购得。而王的祖父就是王溥。王溥作为《唐会要》《五代会要》的作者,又是宋初的一位大收藏家。

    李玮作为附马都尉同宋代帝室有亲戚关系,李玮死后,宋徽宗自然注意他的家藏,《平复帖》流入宋御府也是情理之中。宋徽宗题写了“晋陆机平复帖”瘦金书六个字,并钤盖了“双龙”、“政和”、“宣和”等玺印。之后元代不知何故又流入民间,至明代隆庆年间为大收藏家韩世能所有,并经多位名家赏鉴,万历十九年,董其昌题鉴“晋陆机平复帖手迹神品”,虽未著名,却为后人公认,13年后也就是万历三十二年,董其昌又写了一段跋。韩世能死后,《平复帖》传给儿子韩逢禧,韩逢禧将该帖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丑,张丑兴奋之余,给自己取了一个斋名“真晋斋”,并写了一篇《真晋斋记》。崇祯癸未,明朝亡,张丑去世,之后17年,《平复帖》被人视为赝品弃物,为明代古董鬼葛君常收得,转售给刻《快雪堂帖》的冯铨,冯铨又将该帖转让给明末清初的大学士、大收藏家梁清标,梁在《平复帖》上钤盖了多方印记,又流入当时的大鉴赏家安岐家中,安岐后因“久病杜门”,“衰朽余年”时,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苏轼二赋以及平复帖等经傅恒之手卖给了弘历,由此再次进入御府。乾隆四十二年弘历生母去世,《平复帖》作为“遗赐”赏赐给永瑆(弘历的儿子)作为纪念品,永瑆为此也给自己取了一个斋名——诒晋斋,并写有《诒晋斋记》。之后永瑆又将此帖传给了曾孙载治。光绪六年载治死后,当时两个儿子溥伦和溥侗正处幼年,光绪帝便托恭亲王奕訢代管,从此便由恭亲王据为己有,后由奕訢传给孙子溥伟,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室,溥伟逃往青岛,《平复帖》留给了他在京的两个弟弟溥儒和溥僡。1937年,溥儒母亲去世,治丧急需款项,有意出手《平复帖》,开价20万,消息走漏出去,上海已有人北上洽谈,好在这个溥爷没被银子晃花了眼,念着同张伯驹的旧情,最后开出4万的价格被张收去,张伯驹为支付这笔现金,还转让了盐业银行的部分股票。因此,风声走漏,当时正是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华北,指使汉奸打上门来,要《平复帖》,张伯驹为了不让《平复帖》有一点闪失,决定南下上海,避让一下,不料却在上海遭到特务绑票,要价200根金条,古董商趁火打劫,要其夫人将《平复帖》出让以赎回张伯驹,张宁死不从,后经友人多方周旋,由其夫人潘素将自己的金银细软换了20根金条才将张伯驹赎回,为《平复帖》张伯驹差点将性命搭上,无奈,张伯驹夫妇将《平复帖》缝入被中,佯装逃难到了西安国统区,见到了张大千,杯盏相叙,张大千称“《平复帖》为天下'墨皇’,无上珍品,非熏香更衣不能随便一见。”兵荒马乱之年,相约抗战胜利后再赏国宝。可见连张大千要见上《平复帖》一眼也不是件易事。多少年后,京城玩家王世襄为研究《平复帖》去张伯驹家看宝,张伯驹竟让王世襄将此帖带回家中一月有余,细细研读,为此王世襄坐卧不宁,恐有闪失,每次取出研读,都要眼观天象,戴上手套,看后必用高丽纸细心包好,之后写出了权威性考证文论《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直到1992年,王世襄老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肃然起敬。

    《平复帖》共9行84字,是东晋陆机听说好友患疾,慰问病情,遥祝病体康复的一封信札,后人称之为秃笔挥就,今人奉称为“墨皇”“皇帖”,毕竟是一千七百年前的真迹,比王羲之的还要早80年。即使是一千七百年9行84字的时空,然全部解读辨识出来的却是当代大书法家启功。前几天看到报章上载有一段趣闻:说的是启功当年找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要份工作,到下属的中学教一年级的国文,竟被院长张怀辞退,启功晚年谈及此事还自嘲“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作为解读《平复帖》的天下第一人,可见他家学渊源。历史常常会开玩笑,这是没有办法的。就像《平复帖》一样,东晋时期用秃笔挥就的一封慰问信札,一千七百年后奉为“墨皇”“皇帖”,其中又演绎了那么多悲欢离合,刀光剑影的故事,实在有许多令人想不通也想不到的事情。

    还是要感谢那个老头张伯驹,用其父张镇芳一生堆垒的金山银海换回了《平复帖》《游春图》等一批国之重宝,并于1957年捐献给国家。闲云野鹤的人生,名利粪土的超凡,遍寻《平复帖》上历朝历代的玺印,找不到一丁点儿张伯驹的钤迹,他手上有的只是一张薄薄的捐献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