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以吃牛排吗:中医快速治法----大便秘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07:26

                                  
                                    中医快速治法----大便秘結

    大便秘結通常指糞便在腸道內滯留過久,排便時間延長在4~7天或更久才排便一次,稱為便秘。
長期便秘是一種潛伏的危症,許多人都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要知道長期的便秘,腸中糞便積存的毒素每日都被人體吸收,久之將產生嚴重的後果。一些疑難病、怪病以及各類癌症隨時都會找到你,所以人們應該從生活的每件小事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防患於未然。
    中醫古典醫籍稱便秘為「大便難」「脾約」「不大便」「陽結」「陰結」又分型為「虛秘」「風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熱燥」「風燥」等等。
    大便秘結與大便艱難雖都以便下艱難為主,但二者概念不同。大便艱難係指大便時艱澀不暢,雖可出現大便間日一次,然多大便週期正常。本症則係大便閉塞數日不通為辯證要點。
    中醫認為引起大便秘結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種類型:
    一、胃腸實熱型:
    相當於「熱秘」屬「陽結」範疇。其主要表現為大便乾結、數日不通、腹中脹滿、疼痛拒按、面赤身熱、日晡熱甚、多汗、尿赤、食慾冷飲;口舌生瘡、口臭、語聲重濁、呼吸氣粗、舌乾、苔黃膩、或焦黃起芒刺、脈沉實或滑實。
    二、肝脾氣滯型:
    相當於「氣秘」。常表現有大便數日不通、後重窘迫、欲便不得、精神抑鬱、噫氣頻作、胸脘痞悶;或經期乳脹、或嘔吐上逆、咳嗽氣喘、舌苔白膩脈沉或弦。
    三、脾肺氣虛型:
    屬中醫「虛秘」範疇,臨床有大便燥結或軟,但數日不通,有時雖有便意,但排出困難,用力則汗出氣短,甚則喘促;便後虛疲至極、倦怠懶言、語聲低怯,無腹部脹痛,部分患者有肛門脫垂、形寒面白、舌淡嫩、苔薄白、脈虛弱。
    四、血虛陰虧便秘:
屬「虛秘」範疇,可見於熱病恢復期,納少、大便秘結難下;或產後、或患癰疽之後;或高年血虛之人;或胃中素多蘊熱之人,大便長期乾燥秘結,排便非常困難,往往數週一次,形體消瘦、咽乾少津、面色不澤、心慌頭暈、唇甲淡白、舌質淡或舌紅少津、脈細或細數無力。
    中醫治療便秘是以人體的整體觀來進行的。中醫認為大便秘結是臟腑當中互相配合出現了問題。這樣在治療上並非都用苦寒瀉下劑來通便,而是調理肝脾腎肺來達到根治的目的。所以中醫對便秘分了許多類型。在治療上只要我們選對類型來用藥,大部分患者都可治癒。

    中醫治療便秘是以人體的整體觀來進行的。中醫認為大便秘結是臟腑當中互相配合出現了問題。這樣在治療上並非都用苦寒瀉下劑來通便,而是調理肝脾腎肺來達到根治的目的。所以中醫對便秘分了許多類型。在治療上只要我們選對類型來用藥,大部分患者都可治癒。
下面將治療驗方介紹如下:
   ▌方一 大棗15枚。
   用法:用水兩碗煮棗,剩一碗時連棗帶水一次吃下,每天晚上吃一次,連續至大便正常。
   大棗是補氣之良藥,也是人們常吃之乾果,此方適用於老年人因氣虛而致的便秘。筆者臨床常用大棗治療老年人的虛症,包括腎虛腰痛、脫髮、頭髮早白等,均收到良好效果。

   ▌方二 決明子30克。
   用法:水煎兩次、早、中、晚、睡前四次服;或將決明子研細粉每日3次,每次6~9克。
   此方適用於老年虛秘型患者。

   ▌方三 當歸、決明子、生黃花各3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此方同樣適用於老年氣血兩虛秘型患者。

   ▌方四 當歸60克、火麻仁30克、郁李仁15克、白芍9克、肉蓯蓉15克、黑芝麻2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加蜂蜜60克,早、晚溫服。
   本方適用於老年或婦女久病、產後津液不足而致的便秘。適合脾肺氣虛、肝脾氣滯、血虛陰虧等類型的便秘患者。

   ▌方五 大棗10枚、蜂蜜50克。
   用法:大棗煎湯2次加蜂蜜,每日一劑,早晚兩次服。
   此方適用於方一無效或效果較差的脾肺氣虛型、血虛陰虧型之患者使用。

   ▌方六 生白芍50~100克、生甘草5~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此方適用於血虛陰虧型、肝脾氣滯型。服用此方時應從小劑量開始,慢慢加量。如小劑量已有效可維持原劑量使用至疾病痊癒。
  
   筆者曾用大黃一味治療各種急腹症,在臨床上取得了極佳的療效,救治了數以千例急腹症患者,包括急性胰腺炎、腸梗阻、闌尾炎、膽囊炎等。
   在此聲明一點,以上和以後所有的中醫理論和藥方,都來自於古典的醫籍和各種書刊雜誌,還有一些是一些中醫的臨床驗方。經筆者反覆驗證後,療效較好的;還有一部分是筆者自擬的有效方。恕筆者不一一介紹理論依據和方劑來源。
   (註: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不同的病人情況不同,可能用藥種類及劑量有加減,讀者應在見過醫師後根據醫囑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