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慢性疾病药费报销:冬天的礼品(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5:09
冬天的礼品(之一)
2011年11月17日 09:51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冬天使你对温暖更敏感。因为冬天,小屋变得亲切温馨,炉火像一首让人心旷神怡的诗,童话或传说变得格外动人
胡发云|文

  1

  一出生,你便注定了

  属于另一个世纪

  洁白中,我俯看你

  你也在俯看我吗

  我对冬天有一种特殊的眷恋。

  冬天使你对温暖更敏感。因为冬天,小屋变得亲切温馨,炉火像一首让人心旷神怡的诗,童话或传说变得格外动人。还有雪花,它能在一夜间将混乱、肮脏、喧嚣的世界化作一片纯净与安宁。

  儿子是冬天来的。

  在他到来之前,他妈妈问我,孩子叫什么,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小鹿。

  也是一个冬天,我被囚禁在一间又暗又潮的小屋里。铁窗棂外,是一堵与世隔绝的高墙,它将天空割开,只留一狭条给我,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一个又一个晚上,我像中世纪般在烛光下读书、写作或与几个面目恍惚的人对话———用两种全然不同谁也听不懂谁的语言。

  我常常凝望烛泪在蜡炬四周凝成的一缕缕温柔晶莹的曲线,如浪花,如云丝,如女人的发波……我常能听见一个女人在高墙外浓重的夜色中大声地、肆无忌惮而又苍凉地呼唤我的名字。于是,我便将那些如浪花,如云丝,如女人发波的温柔晶莹的烛泪捏成了一只小鹿,一只温柔晶莹的小鹿,托一位善良的看守偷偷带出去,交给高墙外的那个女人。

  我想,在那漫长的严寒中,这只小鹿一定带着温暖的烛光,给她讲过许多故事。

  又是一个冬天,我自由了,扛着被子,提着我的书回到家里,那个女人正在家中等我。尽管她不知道我在哪一天回来,但她相信我会回来,正像她在那段日子中常在钢琴上弹奏的《索尔维格之歌》中所预言的那样:“冬天已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地等待。但我始终相信,你一定能回来,你一定能回来。”

  我回来了,我也在我的小屋中永远留下来了。那时我几乎身无分文,还依然被安着一个荒唐的罪名,但小屋很温暖,那只温柔晶莹的小鹿与我们日夜相伴,等待着它的真身到来。

  他终于要来了。她回到古城西安去迎接他。她是在西安长大的。

  西安有她原来的家。

  1980年2月4日,小鹿来了。一张简短的电文将他的第一声啼哭带给了我。我并无做父亲当老子的荣耀感自豪感,我只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又和一个人建立了一种亲切而特殊的关系,我们将长长地在一起生活,我们都需要对方,并给对方带来爱与温暖。

  我来到他身边。他和她并躺着,她泪汪汪地笑,他宁静地闭着眼睛。

  很久很久,他睁开眼,陌生而好奇地看我。我从未见过如此明净的眼睛,像两颗黑色的星星,从遥远的夜空中凝视我。

  我计算一下,当他成为一个二十岁的男子汉时,正是一个新世纪开始的时候。

  这是未来世纪送给我的礼品。

  2

  面对你天使般明净的的眼睛

  我不得不时时处处地小心

  这是上帝给你的两面镜子

  来照耀我的灵魂

  这个朝夕与我们相处的人,对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对我们曾经生活过数十年的这个世界,对那些污浊、谎言、怯懦、强暴、追寻、期冀,各种各样的痛苦,各种各样的欢欣却全然不知,似乎也毫无兴趣。于是当我与他对视的时候,会有一种宗教般的震慑——在我与别的人,包括许多高贵的人对视时,都没有过这种感觉,我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弱点、缺欠甚至是罪孽,并以此作为对自身宽容放纵的借口。然而,他是纯净的,他还将称我为“父亲”。在中国,“父亲”是权威、尊严、不可辩驳的真理。

  在经历了漫长的被监视被审查的生活后,我发现我碰到了一个真正的审视者。

  我格外谨慎起来,比原来被监禁时自觉得多,我害怕这双眼睛会变得冷漠而轻蔑,我害怕一个称自己为“父亲”的人会对我说出两个字:虚伪。

  这个一切都不能自理,柔弱得如同一块新鲜豆腐的小人儿,像一个圣子一样,让你诚惶诚恐,他用他黑星星一般的目光,洗涤你的心灵。

  我为他煮牛奶,刮果泥,换尿布,在小小的脸盆中沐浴或抱他到阳光中去,半夜三更爬起来吹着口哨为他把尿……这不是施舍,不是恩赐,更不是为了将来某一天可以蛮横地说:“你是老子养大的”,并以此来禁绝他的独立意志。

  我希望接近他,理解他,希望能永远坦然地与他对视,不必掩饰不必躲闪。

  “看不够。”她说。

  我们总是久久地、久久地看他。因为我们自觉得可以毫无愧怍地看他,我们不希望有躲避他的目光的时候。

胡发云,作家,现居武汉,出版有《如焉》、《隐匿者》等


TZUIuvsU4yEyBqdiRTpdbvr5HkRaeKYRO2toMxAdp81ML37pDB本文转自财新网(http://www.caixin.cn) Lf3cLkntskCtlDjPVGR2EcZbtl4y0SamxWBK1fw4R428RhToyv详文:http://life.caixin.cn/2011-11-17/10032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