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网络私人借钱找谁:第68军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8:45:56
 
     

    68军是一支永恒的部队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撤销番号的每一个军,都留下了自己的余脉,或在陆、海、空军及武警的部队、机关、院校,或在地方的兵团、农场、工程公司。唯独68军,未留下任何建制单位。  
    一、从115师和晋察冀谈起  
      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115师,先后分布在陕甘宁、晋察冀、冀鲁豫、山东、苏北等5个地区。后来,位于山东和苏北的几乎全部和晋察冀一部进军东北,115师部队遂各居四方。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下辖4个分区(后为5个分区)。  
      1938年5月,成立八路军第3 纵队兼冀中军区。 6月,成立八路军第4 纵队, 次年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  
      这时,晋察冀军区的序列是直辖5个分区,另辖冀中、冀热察两个二级指挥机构,分别下辖5个分区。  
      1944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等4个二级军区。这时,晋察冀军区不再直辖分区和作战部队。  
      1946年11月,冀热辽军区改称冀察热辽军区。冀察军区和张家口卫戍区合并为察哈尔军区。  
      1947年4月20日,中央决定,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  
        1947年11月,冀晋军区、察哈尔军区合并为北岳军区。  
      以上沿革作为68军部队成立与发展的一个背景材料,下边谈到的情况会与其有关,68军的部队和干部也来源于上述部队。 
    二、晋察冀第二轮编成的主力 ? 
      抗战胜利前,中央决定,“将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织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集中行动”,中央和军委还要求,正规兵团的数量应占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在集中兵力组建正规兵团的同时,应保留和建立必要数量的地方部队。除东北外,全国各大战略区大都以二级军区为基础,组建野战纵队,并通俗地称之为“升主力”。  
      晋察冀军区于1945年10——12月,先后成立了8个纵队,即每个二级军区2个纵队。1946年3——5月,根据停战协定,将8个纵队缩编为3个(不含临时调归的晋冀鲁豫一纵),此为第一轮编成的主力。1947年7月8日,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再组建3个野战纵队。为筹建新的野战纵队,晋察冀军区首先将地方部队集中起来,在二级军区增编独立旅,同时充实了各分区独立团;其次,结合土改,动员翻身农民参军,掀起参军热潮。  
      1947年12月2日,晋察冀野战军前委召开扩大会议。朱德参加了会议,聂荣臻宣布了新组建第1 、第6、第7纵队的决定。其中6纵即为后来的68军。6纵作为第二轮编成的主力部队,与第一轮编成的纵队相比,历史要短一些,基本没有红军部队,所辖团队大多于抗战中、后期授予番号。冀中部队所占比例较大,而由于对日斗争残酷,冀中军区部队在1944年以前,大多数称大队或地区队,实则为团。按大队计算,6纵最早的团队始建于1939年。  
      一般人们都认为,晋察冀主力部队,基本是每个二级军区两个纵队。即:冀晋军区——64、66军、冀察军区——67、65军、冀中军区——63、68军,实际上每个军都有一个旅例外。68军更有点特殊,和每个二级军区都有点关系。 
    三、部队序列与基本的历史沿革 ? 
      1、组建之初 R碑 
      第6纵队下辖第16、17、18旅,首任司令员文年生,政委向仲华,副司令员肖新槐,副参谋长张挺,供给部长肖永正(后杨步金),供给部政委李思敬,卫生部长王芝元,卫生部政委胡安吉(后李敬恩)6纵指挥机构以原察哈尔军区机关为基础编成,这在当时是全军都少有的良好条件和基础。各大战略区的野战纵队成立之初,基本都是从二级军区抽调人员,很少有把一个二级军区机关整个带走的。  
      第16旅下辖第46、47、48团,首任旅长廖鼎祥,政委李斌,副旅长范保顺,参谋长唐丕光,政治部主任张宗胜。其前身是1946年3月组成的第14旅,7月改称第7旅,所属3个团分别为冀中杨成武纵队(前述8个纵队之一)第13旅38团、冀中军区特务团和冀中9分区73团。  
      第17旅下辖第49、50、51团,首任旅长徐德操,政委李志远,副旅长李德才,政治部主任赵国威。其前身是冀中军区整训兵团(相当于教导旅),所属3个团分别为冀中军区10分区75、76、77团。  
      第18旅下辖第52、53、54团,首任旅长罗文坊,政委严庆堤,副旅长林彬,参谋长熊金波,政治部主任肖赤。该旅是新组建单位,所属3个团分别为冀晋1分区独立第13团、察哈尔军区6分区独立第1团和冀晋4分区独立团。  
      2、战争年代之沿革    
      1948年5月,华北军区组建第1、第2兵团,6纵编入第2兵团(杨得志兵团,辖4个纵队)。师以上领导变动:王紫峰任副政委,旷伏兆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白正刚任17旅政治部主任。  
      1948年8月,华北军区由两个兵团编为3个兵团,6纵调入第3兵团(杨成武兵团,辖3个纵队)。师以上领导变动:肖新槐兼任参谋长,王紫峰兼任政治部主任,旷伏兆调出,杨栋梁任16旅副旅长,范保顺改任副政委,唐丕光任18旅副旅长。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组织编制和部队番号。6纵编为第68军,隶属于20兵团。军长文年生,政委向仲华,副军长徐德操,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张逊之,后勤部长杨晓昆,后勤部政委李思敬。  
      所辖各旅依次改为第202、203、204师。  
      第202师下辖第604、605、606团,师长廖鼎祥,政委李 斌,副师长兼参谋长唐丕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范保顺。  
      第203师下辖第607、608、609团,师长杨栋梁,政委李志远,副师长李德才,参谋长祖岳嵘,政治部主任白正刚。   
      第204师下辖第610、611、612团,师长罗文坊,政委严庆堤,副师长王钧,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宗胜(后兼),参谋长熊金波,政治部主任肖赤(后调离)。  
      1949年5月,北平和平改编的国民党部队一部分成建制编入华北各军,每军编入1个师;一部分拆散补入四野各军(四野各军已编4个师)。国民党16军22师改番号为独立第25师编入68军。师长梁诗傅,政委白正刚,副师长刘震,政治部主任惠士荣。太原战役后,该师番号撤销,拆散编入68军所属各师。  
      1951年6月19日,68军随20兵团入朝作战。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琳,副政委李志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其中,军长陈坊仁曾作为66军副军长首批入朝。 
    四、后来居上,战绩辉煌  
      68军是一支年轻的武装。其202、203师前身部队,来源于冀中,大部分团队建于1943、1944年,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其204师前身部队,均建团于1945年以后。编为6纵后,先后参加了华北战区包括平津、太原战役在内的一系列作战,都完成了任务,但由于是新组建的纵队,往往担任辅助方向的作战任务,难以有表现机会。唯一一次显露锋芒的是保北战役中的定兴战斗,6纵以不足2万人,单独围城、打援,连克坚固设防的定兴县城、火车站和北河店,歼敌暂编31师,俘其师长陈治平。战后,6纵受到通电表扬。  
      68军真正打出威风,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0兵团的3个军,66军入朝最早,当日内未经准备即入朝作战,表现素质良好;67军在朝鲜歼敌最多,并创日歼敌数量最高记录;68军则名气最大,创造了一守一攻两个辉煌战例,被编成3部电影,1台戏剧,流传至今。抗美援朝战例,被拍成电影的不少,但在一个军内数量这么多的少见。同一个军的战例被拍成3部电影的,还有38军,其第二次战役的行动,拍成故事片《奇袭》、军教片《奇袭武陵桥》和《飞虎》。68军战例编成的3部电影再加1台戏剧,虽然流传更广,但看过电影、戏剧的人,只知其事,却不知其事属于68军的,不在少数。  
    1、文登里反坦克作战——电影军教片《坚守文登川》  
      68军入朝后,战争已进入阵地防御阶段。在后方准备数月后,1951年10月7日,该军204师、202师604团与人民军5军团换班接防。次日,美2师、伪8师、法国营乘我立足未稳全线发起进攻。 美、法军集中近二百辆坦克,最多一次出动40多辆(M46巴顿式),沿文登里向北公路两侧的川谷平原地带实施“坦克劈入战”。68军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阵地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人民军既设阵地上打了一场仓促防御战。204师在公路两侧构筑反坦克阵地,集中全师的战防炮、火箭筒,组成反坦克大队,与敌集群坦克作斗争,共击毁敌坦克36辆。同时,固守一线阵地,歼敌步兵7600余人,粉碎了敌之企图。  
      文登里反坦克作战,开创了我军战史上的先例,创造了几个记录:一次战斗中敌同时出动坦克最多,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战斗,我军首次构筑专门的反坦克阵地,首次建立专门的反坦克战斗编组。其基本经验是:  
      ——阵地与地形相结合:依托两侧山地,将中间的川谷平原地带改造成反坦克阵地。  
      ——火力与障碍相结合:反坦克与反步兵火力相结合,正射、侧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结合,天然障碍物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非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  
      ——坚守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两侧坚守部队依托山地,伸向川谷,并肩卡口,反坦克部队在川谷中同时配合两侧作战,既可以一帮二,也可三并肩。  
      这些成功经验,对长期指导我军建设作用极大。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三北地区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全军部队坚守防御及反坦克训练,仍在贯彻这些思想。故在叶剑英“把打坦克之风吹向全军去”号召下,军教片《坚守文登川》成了最好的活教材。  
    2、金城反击战役及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电影故事片《打击侵略者》、京剧及同名电影《奇袭白虎团》  
      为促成停战谈判,志愿军于1953年7月13日发起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68军兵分三路。军指挥203、204师单独组成战役西集团;202师(欠605团)编入中集团,担任67军的第二梯队;605团编入东集团,由60军指挥,与181师共同担任突破任务。68军独当一面,又支援兄弟部队,可见志司与兵团的信任。68军以203师609团、204师610团在敌防御配系最严密的地段并肩实施中间突破,607团、611团在两翼进攻。  
      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12人组成化装袭击班,先于攻击部队行动,一举捣毁伪首都师1团(白虎团)团部,毙俘敌白虎团团长、机甲团长、美军顾问等233人,缴白虎团团旗。  
      609团配属608团2营编成3个梯队担任主攻。其第一梯队3营仅20分钟、1营仅1个多小时便完成突破任务转入打敌坑道,肃清残敌;第二梯队本团2营利用突破效果,紧随化装袭击班,沿公路强行穿插,2小时40分内前进9公里,途中进行大小战斗11次,歼灭伪军1个机甲营、1个炮兵营、美军1个榴弹炮营,推进到美3师阵前,形成了对外正面。第三梯队608团2营加入战斗,配合609团2营粉碎敌两个团在飞机百余架次、坦克20多辆支援下的21次反冲击,巩固了占领的既得阵地。609团在6小时10分内,全团向前推进7.5公里,以1个加强团突破敌一线团的防御阵地,歼敌2610人,缴获坦克11辆、火炮39门,汽车百余辆(战果不含608团2营),战后荣获“插的勇猛,守的顽强”奖旗。  
      607、610、611团也全部完成突破任务,204师610团俘敌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抗美援朝战后,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训练总监部,选出了从兵团到小组的一系列优秀战例。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成为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之一。其余7个是:  
      40军118师354团两水洞、丰下洞地区遭遇战斗;  
      63军187师560团雪马里地区进攻战斗; 
      66军196师587团龙沼洞及官厅里地区进攻战斗;  
      50军149师447团水原以北白云山地区机动防御战斗;  
      47军141师423团上浦防东山地区进攻战斗;  
      47军139师415团朔宁东南地区防御战斗;  
      65军194师582团西场里北山及67高地进攻战斗。  
      这8大战例中。唯有68军203师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即奇袭白虎团,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名扬天下。 
    五、凯旋归国,文革罹祸  
      1954年9月,68军从朝鲜归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  
      1955年4月,华东军区改称南京军区,68军划归新成立的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及其附近地区。  
      野战部队住在相邻的另一大军区所辖省范围内,本属正常现象。但文革中出现了问题,68军支左的观点与南京军区不一致,济南军区亦支持68军,两家各支一派,使得徐州地区派性严重,武斗不断升级,成为社会生活、生产、铁路运输全面瘫痪的“重灾区”。  
      1975年,为解决徐州问题,经邓小平批准,68军与沈阳军区46军对调。68军移驻吉林省吉林市。为避免出现新的矛盾,46军不再跨区驻防。  
    六、征程终点,化为永恒  
      1985年百万大裁军,68军番号撤销。同年8月,该军改编为赤峰守备区(军级),移驻内蒙古赤峰市,所属各师均改编为守备师,驻防林西等地,面向驻蒙苏军,负责东北地区西南方向防务。  
      1992年,赤峰守备区及其所属部队全部撤编,68军战斗历史即告结束。  
      有人说,因为68军和46军换防后,都是新调入部队,所以沈阳军区、济南军区自然撤销这些后来的部队。也有人说,这两个军区对着干,你撤我的,我也撤你的。其实,这些说法站不住脚。  
      济南军区采取了全军通用的做法,即所属3个军各撤销1个师,撤销46军军部,该军保留的两个师分别编入另两个军。比较起来,论战争年代资历和红军基础,67军最好,和平时期也公认表现最佳。在26和46军中选择哪一个,也许有点微妙。  
      沈阳军区就不同了。部队普遍资历老、基础好,没有红军基础的就是40和68军。与其他军比起来,68军不占优势。但沈阳军区采取的是最具保护性的做法:撤销旅大警备区(兵团级)及其各守备师,缩编其要塞区;撤销68军番号,保留其机关和部队,而且基本满编(因为这是一线作战部队);其他各军保留番号,大幅度削减兵员,只保留1个甲种步兵师。 
      和68军一样历史较短的一些部队,因为归属其他军区,相比不显弱,故得以保留了全部或大部分部队。所以,若68军在其他军区,能否保留军的番号不好肯定,保留一到两个师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和财力所限,军区间的这种平衡无法实现。  
      现在,要寻访68军的踪迹,只能到军博去看那面太极虎头旗了。  
    七、在68军工作过的主要将领和人物  
      1955年中将:王紫峰、文年生、向仲华、旷伏兆、肖新槐  
      1955年少将:李呈瑞、严庆堤、陈坊仁、徐德操、漆远渥、曹玉清、肖永正、李志远、张宗胜、罗文坊、宋玉琳、林彬  
      1961年少将:宋学飞  
      1962年少将:张挺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侦察英雄,任至副师长离休(并非传说的副军长),已于2000年5月在济南仙逝。  
      白正刚——知情人都熟悉这个名字。曾任我军最早的两个机械化师之一的24军原70师(现为北卫警3师)师长,被上级誉为全军最好的师长之一、北京军区最好的两个师长之一(另一为66军196师师长袁捷)。白恰逢风华正茂之际,因与小姨子拉扯不清,被其连襟(师司令部一参谋)枪杀。联想起王近山,不禁令人呜呼,英雄何难过小姨子关? 
     
      1992年10月13日 赤峰守备区奉中央军委命令撤消,并撤离赤峰,赤峰市区10万多各族群众夹道欢送子弟兵。说明了有建制单位调出。  
      据所知,抗美援朝中奇袭白虎团的部队特功4连后来驻在内蒙赤峰,建制为赤峰守备区(守备11旅)。92年守备区解散,交流至119师,第119师则改为摩步旅后又去了武警。缴获了白虎团团旗的杨育才侦察排理应还在,至今不见踪影。真乃流离失所哇! 
     
      想指出68军驻徐州并非跨区最起码不跨军区原先地济南军区只有山东一省但江苏省之连云港至徐州一线都属济南军区辖区可能还包括海州等地 怪不怪 怪 这种跨战略区而不跨省的做法不知何时改变但最少1964年还是如此 
     
      解放战争时期冀中的独7旅(肖新槐)(202师),独8旅(徐德操)(203师)。已经有相当的战斗力了。独8旅清风店活捉中将军长罗历戎。7旅8旅攻石门,破元氏。以及后来的6纵,战定兴,战保北,袭击万全,横扫绥远生俘104军中将军长袁庆荣。太原战役东门主攻率先破城。华北各部生擒两位中将军长的还有吗?所以说68军在解放战争中根本不是弱旅,他的表现比朝鲜战场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没人宣传罢了。 
     
    (2野劲旅  2006-10-11 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