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之穿越版:课堂中的“厌听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57:35

在生活中如果仅仅凭认真和努力去做事情,往往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情况,教师时常在课堂中遭遇到的“厌听”现象即是其中一味。学生厌听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法的单调重复以及所讲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满足学生需求而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的情绪反应,集中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测,厌听的行为表现可能就是学生厌学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

由于课堂上存在的厌听现象,教师劳动的大部分在无形中就成了寡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鉴于此,很多老师在办公室里、私下里常常抱怨“学生不体谅老师的辛苦,不尊重老师的劳动”等等,甚至认为学生道德有问题,以至于与学生互有成见,导致师生关系交恶的事情的发生,更不要奢望教育积极作用的实现了。

当我们不断从教师教学方法的角度追问与反思厌听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我们会逐渐认识到“教法单调重复就是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行为从而导致厌听现象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我们大多数老师每天上课都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一种模式,并且尽心尽力真心诚意地将其逐步完善,精雕细刻,逐渐演化成一种僵化而不知变通的程式。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对于教龄稍长的教师,每当同行偶尔去听一节课的时候,总会为这位教师的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技巧”赞叹和折服,然而他长期受教的学生却“颇有微辞”,不堪其苦者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在于对于较长时间内师从这位教师的学生而言,教学形式的单调重复无疑成为了一种负担。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阶段,渴望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而不愿迎合他人,逆来顺受。可以这样说,老调重谈的复习课,学生就很难乐于听;而新课一看就会的内容,老师仍按部就班的讲授而缺乏灵活与变通,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老师喋喋不休的交待个没完没了,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如生烛白蜡一般,没有了任何味道。由此可见,僵化而缺乏变通的教学方法,充当了课堂生命力和活力的杀手角色,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厌听现象的发生。

勿庸置疑,教学中知识的传承必不可少,因为学生思维方式的不断历练,创新能力的持续挖掘,灵魂精神的绵绵生成,都须以知识为母基;然而,学生通过知识的丰富而获得智慧的丰谵才是教育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并不拒绝知识,但他们拒绝墨守成规;学生接受知识的积累,但他们更企盼智慧的启迪。有句话说得好:“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愿意听到的是神采飞扬,展示生命个性的课。学生愿意看到的是严谨而不失活泼,条理而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绝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更应该作为一种理念渗透融会进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中来。因此,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体察学生的精神需求,参悟学生的生活世界,用“弯下腰来”的凝视和平等的对话姿态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教师才会真正回归自己的本义。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断言:当教师不再犯经验主义,能够勇于舍弃自己做得很好很精致而不为学生所接受的东西的时候;当教师不在犯经验主义,能够勇于抛弃“固有程式”而注意变通的时候;当教师不在犯经验主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时候,课堂中的“厌听现象”才会越来越少,课堂的生命与活力才会得到更丰厚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