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泌水标准:研练太极拳求松浅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55:49
《十三势行功心解》云:“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王宗岳行功论云:“腹内松静,气敛入骨,刻刻在心”,《十三总势歌》:“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太极拳法行功歌要诀云:“肩松气沉下盘稳,意守静字变化真……周身一家活为好,松柔动静合顾到”,武式太极拳的完善者李亦畲在《撒放密诀》云:“三曰松,松开我劲勿使屈”。著名太极拳技击家杨少候先生说:”不是把对方打出去的,而是把对方松出去的“,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说:“练拳时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然会沉下去,日久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臂上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识松松的将两臂挑起来,以腰背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出动,将一趟拳演练出来,非四肢之由自动也……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净,还有拘滞之力牵制”。有兴趣者不妨一试,比较长劲和短劲的发放,便可感受到松的质量了。练过三、五年太极拳的爱好者,以腰胞腿的力量,用长劲不难把一个门外彪形大汉发出二、三米之远。但即便是十年以上拳龄的爱好者,有相当部分人发起短劲来,却发不出短劲的效果,找不到短劲的感觉。比如给对方使一个似乎不用多大力气的推按短劲,对方感觉是受击部位表层有些疼痛,而不是透内入里,震击内脏的难受之痛。若松松的落击对方手之小臂,则对方应痛彻臂骨,如同铁棒敲击的感觉。发不好短劲的原因何在?多是发短劲时胸、肩、肘、腕、手指等部位不够松软,有些僵硬,有些本能无意的紧张,但他眼下做不好,正所谓修炼未到火候,真拿不出具有威慑力的短劲。上述验证,笔者和自己的学生们曾有感受。赵堡和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和敬芝先生说:“往来挤按须放松,纵擒权谋跟彼动”,还强调与人搭手要空松圆活。北京市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先生说:“全体透空,无我无为之境界是从培养手与腕的柔软放松开始的”。以上拳经所云也好,前辈述说也好,其中内容都注重一个“松”字。由此可见,松净是太极拳的灵魂,是有着重要拳理和核心拳法。两臂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全身无处不松净。即在用意而不用力,意之所致气至焉;气之所至,身即动焉。此则气血流注全身毫无停滞。从字眼上看,“松”的大道理似乎不难理解,当你在打坐或站桩时进入松静状态也许不难。但你想在行功走架和对练竞技的运动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放松状态,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至到的。在练拳架,揉推手、拆散手时做到松乃至做好松,即使对于有些打了几十年太极拳的老练家来,说还真的不容易呢!笔者曾拜访了一些名师大家,亦与一些推手大赛奖牌得主切磋交流,感到事实确是如此。
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皮肤的毛孔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精神是安逸的。有些人练松不成变为懈,懈的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腠理(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之辞,它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紧张,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现是上下摊成一堆。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倾,膝懈则立不定等。如何做到松而不懈,松而不紧,这是练功的关键。练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试想一点力气都不用了,还能走架和推手吗?所以说身体的放松,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在一个动作过程中,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够的话,就决不用一分半的力量,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四川省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林墨根先生说:“松不是目的,松是一个手段,它的目的是要贯穿,必须要心意松,才能达到形态上的松。”1999年7月他老人家在广西北海市授课时说:“意想腕和手之间就如脱离一样,使手松软,旋转灵活,不受腕的牵扯和控制,从而呈现犹如无手般的空气之感。真能进入腕部放松阶段,手腕会有一段时间感到不吃力,甚至连拿一瓶750毫升的矿泉水亦感艰难,待内气贯足之后,腕内劲不仅能恢复,还会比从前有所增强……”
心静无为是实现松的前提和保证,练拳首要心静,李雅轩先生说:“末随时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静和松与人体生命有什么关系呢?1979年3月23日的《体育报》登载的一篇文章说:“现代科学研究说明:提高肌肉放松的程度,能促进全身血液流动……如果肌肉最大紧张度为百分之百,那么肌肉在一般紧张时(约有20%~30%的紧张度),血液流动情况变坏;肌肉约有60%~80%的紧张度时,则血液流动将中断。与上相反,当肌肉放松的时候,血液流动情况将提高15~16倍……”。由此可见,肌肉的放松程度,是受大脑神经不同程度的兴奋控制的。练功时,只有大脑越入静,神经兴奋程度就越低,肌肉就越松,血液流动就越好。但要知道,练大脑入静的功夫,绝非几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得法掌握要领的锻炼过程。心静非指强令内心镇静,而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趋于缓和、坦然和宽松,继而才能进入无欲无求之境界。单一地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全松,不少习拳者虽深知盘拳揉手须周身放松肢体去练拳,无一处用拙力、无一处僵滞的要求,却因摸不到要领而很难真正做到。他们往往只知道放“松”肢体去练拳,这样从形体动作上看起来好象柔软优美,但周身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没有放松,其实,实现松的障碍就是行拳者自身急却求切松的意图,他们往往急切地想放松,心情反而就越紧张,有如一颗心老悬着放不下来,刻意追求和意念过重的结果,恰恰导致了与真松境界的背道而驰。有些人把太极拳练成过于软绵锦的,稍微用一点拙力,又僵硬了,精神也提不起来,这样既没有柔,也没有刚,这种练法不能算成“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太极拳,而是一种体操式的拳,圈内人俗称太极操。放松是有意识的使全身肌肉、皮肤、内脏、关节、骨骼松开、放展,使有关部位韧带拉长,通过松开放展的手段,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全新的整体。上海市太极拳明师戴英先生在1989年11月抵湘授课时深入浅出的说:“松是对每个太极拳的人的要求,没有谁讲太极拳不要松,怎样理解松?松就是说每一个关节,每一块的肌肉都要统一起来。关节统一了就均匀了,均匀了就能比较松了,节节能接得上,不是这地方用力,那个地方不用力……松容易产生两个方面的错误,一是容易丢;还有一个是没有松他讲松了,身体不所指挥,人一碰到问题就是紧的。这是本能,如果想碰到问题总能松,就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去锻炼。松容易丢,我松了,再松也没有了,实际上这种松已经丢了。松是把身体松开来,而不是松得缩了。松开松开,松了以后毕竞是大,而不是小。缩小不是松,而是紧,它是局部的松,而不是整体的松,所以松是一个张大的概念。如果没有松而去推手的话,自已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慢了。”意气在纵向松落的同时伴随着横向开展,是实现全松的重点。有些人认为肩松是要向下松到腰胯,腰胯松是要松到腿足,能上下松至此处便是完全松沉到位了。殊不知,这样就再无处可松下去,只好承受负荷,从而导致腿足僵滞不灵。在拳势动作求得身体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放松恰到好处,才是完整的周身松。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行身,当血气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和泰然自若,松的甜头自然就感受到了。
要松得好,就要加强心性方面的修炼,在推手对练中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心性修养,心里松不下,形体又如何能松得好呢?内外松不好,又怎能使自己听劲灵敏、化劲干净、发劲干脆呢?松是太极拳劲道的根本,松不下去便无法求得整体劲,这道理不用多说。但值得注意的是,推手对练或交流技艺中不要争斗好胜,拳友同道,有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只要大家有诚意,便可聚在一起盘盘手,摸摸劲,寻找只有太极拳才具有的特殊感觉,以此来彻悟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深奥的“天人合一”、“内外相合”的哲理。若得意处,双方叫一声好,得到了一种劲道的体验,于是欣慰无比,精神倍感爽朗,无所谓胜,也无所谓败,大家共同所有的,只是人与人的亲切,是对太极拳论某句话认识上升华的陶醉。摸摸劲,看看拳架的劲道是否正确,找到了感觉,打起拳来兴趣盎然。多点追求意识劲和松的质量,才有可能学到较好的拳理拳法和扎实的太极拳功夫。以上所述是对资深的发烧友而言,若是学拳不久的爱好者,还是先松心,后松身,不宜过早找劲,亦不宜追求练松功的“气感”。对于学拳不久的爱好者来说,练松顺序是:首先求得神经中枢的松,有练拳数年不得松者。部分人与神经中枢不能松有关。接着是求皮肤腠理和肌肉韧带的放松。再接下去是关节的放松和用意识导引内脏的放松,如胸松腹实、气沉丹田等。还要知道一点,关节的活动度与关节的松不是一回事,太极拳所要求的关节松开,是指两对应之骨的接触面能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离得开一点。还要清楚的看到,松自然能柔,而柔却不一定能松,所以要先求松,松而柔生,进而松柔兼备,进而松而能沉。太极拳之功靠练,太极拳之道亦要修,道法自然,太极拳的道的修炼也以自然为法,力求松静自然,只有做好无为无求才能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合于道也。
有些追求深入研练的习拳发烧友看了不少拳书和请教了一些名师,仍未能使其练拳时松到好处,我想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明师正传。太极拳名家董英杰先生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说:“不得真传,身体略壮,学拳十年,终是糊涂。”要想在拳架和推手中把松练到好处,若没有一位思想品德好、明白太极拳理拳法,身上有太极拳功夫的明师(不是小有名气的名师,既名又明的老师当然更好)的言传身教,那是难以悟得透彻和感受良好。因为对太极拳而言,其动作的细微之处及道理的深奥玄妙处,多有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困难,只有经过明师点拨和自己的刻苦研练,才可悟其真义。如内功心法就不是说几句话或看多几眼所能搞得说清楚的。太极拳运动是无极限的向前发展,放松求松这一层功夫也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妨从侧面听戴英先生说的一番话:“松的问题,我跟老师练了十年,专是松,给人家打,还每天给老师打一顿,那时年轻,二十几岁,总是有些灰溜溜的。现在被打了,以后会怎么样呢?我吃不准,就问老师:要是加一点其它的辅助练习,或者练其它的长些力气?老师回答:不行,你就练这个拳,你松,松了就化,化了以后,是有人还债的。意思就是松了以后化,人家打不着你,你应可以还击人家了……”。话又说回我自己,譬如说发人时,从拳理中知道腕要灵活,手须松软,才能起到中指根通出的内劲指引方向的作用,腕的后援是肘劲,在与对方接手直至将对方发出这一切过程中,肩、肘、腕、手必须松软圆活,这样才能使内劲冲畅通无阻地射向对方。但习练了较长时间仍不见预期效果,幸得林墨根老师的悉心点拨后才明白要领。无论是“力发于足”或“力由脊发”,到达手指,作用于人,都要经过一个力的传递系统,人的脚作用于地产生反坐力,由于复杂的肌腱、骨骼、关节等生物力的传递系统,力可能不同程度的被传递系统所消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多找点大松大柔的东西,比如松九节(脚腕、膝、胯、腰、脊、颈椎、肩、肘、手腕),松八段(脚、小腿、大腿、脊背、脖颈、上臂、小臂手掌)。又譬如说体验“胸部能松空,才能做到胸中运化”这句话,我起初习练多日仍见自己是不自然的松胸内含,更谈不上在技击中能领略到其中奥妙。后来经林墨根老师精心指教才明白要领。得到要领后不久体验到胸中运化显示出的“活”字,同时,身体上的重心比以前更为稳固,不易受牵制。松胸内含的要求是胸肌从两锁骨处向下松沉,两肩骨外侧微微有向前合与包抄之势,胸骨不能内凹,而是向下松开。含胸对胸部不是向体内收小,而是在松开的情况下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样做法能使膻中部位松开而空,心胸开阔而气顺神爽。同时两胸分前后虚实时亦运化如意,松胸的练功要求不在外形的变化,而是内在肌体的松空活动。再如说“松肩”和“松腰”,表面道理是大体明白了,但做起来没能松至好处,后来经过林墨根老师的言传身教才逐渐感受出来。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心要静,气要敛,肩要灵活,就是平常所说的松肩。两肩关节有脱开之感,肩部斜方肌和横韧带拉长,气向下沉与跨连接,前与两胸相连,后与两肩背相接。肩关节松开,意贯于两膊。练拳时松肩是甚为重要的,肩膀不松,上胸处气不能下沉,进而影响含胸与拔背,所以肩松后上肢就没有用力的感觉,长期练拳而注意松肩,就会出现练拳时没有肩头的感觉,故有“忘肩”之说。松腰则是指腰部放松同时带有下沉之意,但并非把腰部硬往下压,硬压则不易转动,要抓住腰(下)脊(上)对拉放松的感觉,放松则能转动如意。腰是全身上下之枢纽,腰不放松则根力很难上达,影响劲道的完整,也是部分人发劲不好的原因之一。需要在此强调的是:“腰只能松。不能乱动”,这好比车轴是个稳定的圆心,车轮围绕圆心转动的快慢不影响车身的平稳,如果车轴内随同车轮同时都动,不仅不灵便,连车身也不稳定。所以说,如果腰随意转动,练拳则出现摇摆不定,与对方交手则易为人制。
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先生认为:不论疗病、保健,都应抱着练功夫的信念来练习太极拳,在“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的原则下,认真正确地一个姿势一个姿势的练习符合武术含义的动作。笔者赞同这一看法,疗病保健目的是松以达静,包含思想放松和肌体放松,以消除精神和身体的疲劳,增进新陈代谢的机能,调节呼吸、血液循环、减缓衰老进程,达以健康长寿。至于求松放松的技击意义,前面拳经及前辈、明师有所论及,恕不重复。柔化要松,发人亦要松。简单地从科学的角度上说,放松的目的除了提高生物力的传递系统效率之外,还有增长所产生的生物力,产生生物力的大小决定了肌肉、肌腱、骨骼松驰与收缩之差的大小。从无论是对孜孜追求功夫派的爱好者还是单纯健身派的爱好者来说,下功夫揣摩放松,细心体悟练松,确是能使自己的拳艺产生质的飞跃。当然求松放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花许多时间和汗水,但懂得如何练松的拳理拳法,潜心刻苦实践,总会取得成效的。本文结尾之时,我想林墨根老师说过话:“太极拳功夫要学到、悟到、做到,才能算得到才”。 这富有哲理的话又多么实际啊!
答读者问作者
作者:陈雄   文章来源:2003年第4期《太极》杂志
董瑞祥同志:
您好!《太极》杂志编辑部转来您的信,我已尽阅,首先感谢你对《研练太极拳求松浅识》(见本刊2003年第1期第24页)拙文的良好评价。由于本人太极拳功夫和文字功底实在疏浅,故使文章尚未令人满意,请谅解。至于信中所提及的该文中的三个问题,我简述作答如下,不知是否客观,恳请同道指正。
一,“腰只能松,不能乱动”,这句话是说腰宜按拳架和推手、散手的要求去放松,乱动指腰部左扭右摆,前晃后摇;深层的乱动指腰杆变懈变丢,该松不松为紧为僵,不该松却松了为丢为散。
二、“心虚则气住”的“气住”不完全是气敛,主要是含“体松、气固、神凝”中的“气固”意思,体虽不用拙力,气却不散漫。“气住”是位明师的俚语,以气固为主,气敛为辅。要感受气固,须悟得自然的气沉丹田、心虚腹实之法,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中,得其重心,动作自如矣。
三、“皮肤腠里的松”,原则上是使其松散,不紧张,意想毛孔随呼吸和动作的展开而开放。内脏的放松关健是要自然的气沉丹田和动作能够配合呼吸,内脏紧张了呼吸也就不能自然,内脏的放松过程最好是经明师给你引导的意识来指导,在胸松腹实配合呼吸上下功夫。
我认为,练拳求松除了体舒心静的修行,还要多点在拳架动作和推手中感受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的弓劲,何谓弓劲?通过肢体有上同时有下、有下同时有上、有前同时有后、有后同时有前、有左同时有右、有右同时有左的三对对拉拔长式的放松展开,使拳势动作既有圆的匀整和灵活,又有似弓与弦的对张崩弹之力,更有八面支撑的稳固气势。在意、气、劲中产生了对称、平衡、折叠、匀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济。自我检查拳势动作是否有了对拉弓劲,是有一对?还是有二对、三对?拳龄不长的爱好者较难同时有二对、三对的对拉弓劲。留意虚实变换,再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力求越练越松,越松越稳(沉),虚者越虚,实者越实。既要大松大柔,又要恰到好处,道法自然,不要拔苗助长的生硬做法。有些拳友询问:练拳时如何感受较好质量的松呢?据本人多年练拳的体会是这样的:如当你盘拳架练至单鞭掌转腰往左带时,感到一条或两条前手臂往左运动时皮肤微纳凉。再如练至搂膝拗步掌的手掌松出去时,感到劳宫穴皮肤或手指微微纳凉,进而由凉变热。这说明你有放松的感觉了,为什么你的手臂或手掌感觉凉呢?因为松得好时皮肤灵敏到能感触空气对手的阻力,所以能感受到运动时迎“风”(指空气的阻力)吹凉,有如人在水中游泳感觉流水的阻力一样,只不过是人对空气阻力较难感觉,但此时手臂内或手掌内却有暖热的气感,这是由松伴来的内气在拳势动作走得顺畅到位。拳友们不妨留意一下这个松的感受(要自然,不要意念太重),没有五年以上的功龄还真的难得到呢。为了方便互相交流练拳心得体会,在此告知我的工作单位(广西钦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和单位电话(0777-2856259、2856235)、联系手机(13097971666)。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给各位朋友
太极胯修炼(转自晨儿6699的空间)   太极即和谐,和谐即健康
试论太极拳的“身知”
太极拳:和谐高效的身心整体运动
太 极 拳 界 怪 事 多
修炼太极拳十字诀
太极拳小架子与“十字诀”要领——吴图南
太极拳内功小知识: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如何时别识别真假太极拳
拳术修练的目的
台湾太极名家叶金山先生谈太极拳的松
太極拳不敢不鬆--- 葉金山
叶金山解读宗岳门太极拳(太极正气)
叶金山解读宗岳门太极拳(一羽不加)
听着音乐打太极是娱乐非养生
"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
向拳架讨要太极神功---论太极拳松功 
破译“松”与“沉”
从练法上的角度来说太极拳练的是什么
“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慢如抽丝,疾如电挚”,论习练太极拳时的“慢”
习练太极拳如何增强内气
太极拳内劲的习练
任孝杰谈如何掌握太极拳基本要领以及【松 沉劲】的习练
浅谈太极拳的松的真滴 任孝杰
任孝杰谈太极拳的本意和技击意思
谈太极拳技击功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m【转】 为什么太极拳养生和技击功能会是一体练成的?
养生太极拳具有技击性吗?
太极拳的养生架与技击架
收集最全的太极拳理论知识专辑
明师太极拳论 太极拳的旧闻 太极拳器械谱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的传承  论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4
收集大量名人演练太极拳、剑、刀、枪、扇等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名人演练42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24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3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0式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陈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武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剑 名人演练陈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杨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陈式太极刀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刀 名人演练48式太极拳 翟维传 武氏太极拳 陈小旺  陈式太极拳 扬振泽--扬氏太极拳 李正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王培生 吴式太极拳 冯志强  陈式混元太极拳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 魏树人:太极拳内功述真 解守德 太极内功心法 黄性贤 太极松身五法 翟英波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傅钟文 杨氏太极拳 庞大明 杨氏太极拳 付清泉 杨式太极拳 付声远 杨氏太极拳 洪日镜 杨氏太极拳 董虎岭 杨式太极拳 韩清民 杨式太极拳 孙剑云 孙氏太极拳 刘应文 杨式老六路视频 惠合同 杨式太极拳 郑曼青 杨氏太极拳 张俊峰 杨式太极拳 姚继祖 武式太极拳 崔仲三 杨式太极拳 黎慧琳 扬氏太极拳 李承祥 杨式85式拳教学  扎西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秘境1-8集  李占英:杨式太极拳 赵幼斌 杨氏太极拳 朱怀远 杨氏太极拳 李和生 杨氏老六路 李和生 太极内功推手 杨振铭 杨氏太极拳 杨振基 杨氏太极拳 杨振国 杨氏太极拳 杨军_杨式太极拳 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 孙永田  孙式太极拳 李秉慈 吴氏太极拳 张志俊  陈式太极拳 马金龙李氏太极拳 张晓欧 武氏太极拳 陈思坦 太极拳套路示范 吴阿敏 太极拳套路示范 任孝杰 陈氏太极拳 宗维洁 杨、吴氏太极拳 王玺雯 太极拳套路示范 詹文震 陈式太极拳
石磊 杨氏太极拳 阚桂香 陈氏太极拳 曾乃梁 太极拳功法传授 张洁 太极功夫扇 陈有芹 陈氏太极拳
茹奕紫陈氏太极拳养生功
武当太极拳秘传功夫欣赏
 汪兆辉 武当纯阳功
汪兆辉 武当内丹术 张广德九九还童功功理讲解
张广德 49式经络动功 卫子云 太极能量功 王培生 乾坤戊己功 茹奕紫 太极气功十八式 李正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
陈雄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杨云忠杨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刘瑞 赵堡太极拳
王海洲 赵保太极拳
和定乾 和式太极拳 和东升 和式太极拳
胡凤鸣 武氏太极拳 吴文翰 武式太极拳 钟振山 武氏太极拳
张振华 孙氏太极拳 关思鹏 吴氏太极拳
陈玮 吴氏太极拳 林汉国 吴氏太极拳
张耀忠 吴氏太极拳
赵子华 杨氏太极拳 韩兴民 杨式太极拳
冯如龙 杨式太极拳 王长兴 杨氏太极拳 丁水德 杨式太极拳 陈雄 杨式太极拳
孙新杰 杨式太极拳 张勇涛 传统杨式太极拳
闫其余 陈式太极拳 杨合发 陈式太极拳
陈三虎 陈式太极拳 刘成德 洪传陈氏太极拳 张联恩 洪传陈式太极拳
黄忠达 陈式太极拳
田秀臣 陈式太极拳
田秋信 陈式太极拳
杨诺宾 陈式太极拳 燕跟来 陈式太极拳
茹奕紫 陈式太极拳
陈有则 陈式太极拳
陈庆州 陈式太极拳
张福旺 陈式太极拳 陈志强 陈式太极拳
陈小星 陈式太极拳
陈瑜 陈氏太极拳 黄康辉 陈式太极拳 朱天才 陈式太极拳 陈冲 陈式太极拳
陈小水 陈式太极拳 陈自强 陈式太极拳 陈炳 陈式太极拳
王西安 陈式太极拳 范雪萍 太极拳冠军 马畅 太极拳冠军
牛俊杰 陈式太极拳 吴雅楠 竟赛太极拳
刘志华 太极拳冠军
徐影 太极拳冠军
梁晓葵 太极拳冠军
陈照森 陈式太极拳 陈桂珍 太极双剑女皇 曲志远 太极拳武星
陈素英 陈式太极拳
苏韧峰 太极拳冠军 易鹏 太极拳冠军 冯鸿昆 太极拳冠军 项国员 陈式太极拳 惠合同 太极拳冠军
章璐璐 太极拳冠军
吴康虎 杨式太极拳 陈九江 太极拳套路
王二平 太极拳冠军
马春喜太极剑、刀、拂尘 李德印 太极拳套路
苏学文 杨式太极拳 苏自芳 太极拳冠军 张吉平 陈式混元太极拳
冯秀芳 混元太极拳
马广禄 混元太极拳 杨丽 杨氏太极扇 徐伟军 武林百杰
霍东利 太极拳冠军
吴爱姣 太极拳套路
吕德和 太极拳名家
刘伟 太极拳冠军
孔祥东 太极拳冠军
王歧芳 董式[董英杰]太极拳
杨静 太极拳冠军 丁杰 太极拳冠军
傅文杰 神意太极拳
吴颖锋 陈式太极拳
张光萍 太极拳套路 孙平辉 太极拳套路 邱慧芳 太极拳冠军
王木杭 太极拳名家
吕林红 陈式太极拳
景德敏 吴式太极拳 凌志安 陈式太极拳
赵宾宾 陈式太极拳 党国俊 陈式太极拳
崔彦星 赵堡太极拳 刘万坤 陈式太极拳 张喜群 陈式太极拳
陈超 陈式太极拳 门敢红 太极拳冠军 曹红娟 太极拳冠军 方艇  陈式太极拳
马虹  陈式太极拳
收集了大量太极拳、剑、刀、枪、扇等教学带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付清泉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
崔仲三108势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103式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刀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剑教学 李承祥杨式85式太极拳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单刀(23式)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马虹陈氏太极拳新架83式教学
马虹-陈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及其技击法.
马虹-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教学
陈正雷陈氏梨花枪加白猿棍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刀教学
庞大明武式太极拳81式教学
庞大明杨式2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扎西传统杨式太极拳教学 王培生吴氏太极拳三十七式讲解
李秉慈吴氏太极拳45式教学
乔松茂85式武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97式教学
杨静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马春喜36式陈式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苏韧峰武当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高佳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宗维洁32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陈思坦杨氏40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四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吴阿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材
阚桂香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李德印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建国武氏太极拳八十四式教学
韩正贤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胡启贤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教学
胡启贤原地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陈瑜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教学
张鸿诚杨式太极拳36势拆解
李和生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教学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照深陈氏太极拳26式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38式教学
张光德  养生太极刀教学
王二平陈氏56式太极拳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48式教学
陈师行武当28式太极拳教学
冯印泰24式太极拳传统打法分解教学
李德印16式二段太极拳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传统套路第一路教学
黄康辉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教学
丁水德杨氏太极刀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二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张峻峰传统杨氏36式太极刀教学
石月明杨氏太极拳套路讲解
谢桢 吴氏太极剑六十四式教学
李秉慈传统吴氏太极刀教学
吴阿敏吴氏4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付清泉杨氏太极推手教学 李正 太极推手教程
李正 太极推手中级教程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马广禄 混元技击32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王建华陈氏简化太极拳教学
陈炳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苏建平陈氏太极拳五十九式分解教学
王西安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张联恩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
杨云中杨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黎慧琳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学
杨波讲授太极经络内养功
蔡宝珠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李正 传统杨氏太极桩功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太极热身功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王西安讲解太极拳桩功的基本动作
张耀忠吴式太极拳内劲讲座
关振军吴氏太极拳讲座
张忠耀吴式太极拳37式技击应用(全)
谢守忠太极对练108式实用技击
祝大彤讲解太极揉手揭秘
祝大彤太极内功揭秘 谢守忠吴氏北派太极快拳一路拆讲
马金龙讲解吴氏太极拳37式
战波太极拳推手劲路及实战打法
高壮飞太极拳推手应用教学
高壮飞吴氏太极拳37式技击法
游玄德秘传精简武当太极拳教学
刘焕军武当三丰实用技击教学
崔仲三传统杨氏太极拳拆招
李德印52式太极功夫扇教学
高连成武派太极实战技击术
张东武太极散手推手擒拿实战用法
张联恩洪传陈式太极拳二路拆讲
张志俊陈氏太极拳一,二路拆招
李德印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教学
李德印八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张俊峰杨氏太极拳传统42式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126式分解教学
侯春秀赵堡太极拳法七十五式教学
王海洲王长青赵堡太极技击散手教学
赵幼斌杨氏太极剑51式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剑三十二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剑五十四式教学
吕林红陈氏太极剑六十三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剑36式教学(全)
马春喜36式太极刀教学 杨合发陈氏太极刀24式分解示范
陈自强陈氏太极春秋大刀教学
崔仲三杨氏太极大杆讲解
杨丽杨氏太极扇三十六式教学
杨丽杨氏太极扇七十三式教学
肖勇太极双环五十二式教学
李正杨氏府内派太极球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十三刀教学
阚桂香 东岳太极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陈有芹陈氏太极拳二十式教学
吴阿敏 太极推手教学 黄康辉 王建华太极推手对练
马虹陈氏太极拳拆拳讲劲
张晓武陈氏太极技击术三十六招
马虹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内涵
朱天才陈氏太极散手42发劲教学
张耀忠太极内劲讲座
马虹陈氏太极拳辅导(讲拳理)
王如良讲解(太极拳论)
李晖太极养生导引功教学 养生太极拳防治百病讲座
乔松茂武氏太极拳打手
丁水德 杨式太极剑54式教学
陈庆州《行功太极球》教学
黄康辉 陈氏八式太极拳教学
任天麟 陈式太极拳26式教学
陈桂珍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精讲
祝大彤 太极内功揭秘 祝大彤 品太极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81式教学
祝大彤 太极推手艺术
祝大彤 太极内功解读 祝大彤 太极拆招解秘 祝大彤 太极误区解密 竺玉明 四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马春喜 太极拂尘教学 杨丽 太极功夫扇对练十六式教学
霍东利 太极推手教学
最全的摄影技巧大汇集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2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3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4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5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6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7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8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9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0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1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2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3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4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5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6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7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8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19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20 【摄影技术指导】专辑 21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photoshop视频教程大汇集
Photoshop设计【中文视频教程】专辑
PS人物数码照片处理技法大全视频教程(专辑)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1(1--6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2(61--12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3(121--18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4(181--240例)
photoshop经典效果专辑5(241--289)
Photoshop CS5经典案例视频教程专辑(李勇讲解)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最全的绘声绘影视频教程大汇集
绘声绘影10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X2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X3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X4视频教程 绘声绘影辅助插件视频教程
主要日志一览表
名师演练太极 明师太极论文  名师太极教学 太极拳器械谱  明师太极拳论 太极拳的旧闻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的传承 论太极拳养生 博客代码总汇 博客技巧总汇 百家讲坛视频 flash时钟日历 摄影技术总汇  摄影视频教程 珍珠摄影作品
珍珠视频相册 音画作品欣赏 美图动图欣赏 音乐素材总汇 健康养生保健 健康养生视频 竹简字画总汇 古玩字画总汇 动画歌曲总汇 电子图书珍藏 交谊舞蹈教程 相学占卜大全 电脑技术总汇 沙画艺术集锦 会声会影教程 photoshop教程 光影魔术手教程  美食/烹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