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学不会图片:五代十国钱币(开元通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5:35
 

五代十国货币

  

  

  唐朝末年,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让强大的唐帝国终于崩溃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比如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后唐有“天成元宝”,后晋有“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等等。而“应圣元宝”是当时的北燕铸造的钱币。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盛行。唐朝除了在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或是当千的大钱。二是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也不是很高。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极为频繁,每个政权的存在时间都很短,因此这个时期的很多钱币都传世极少,成为钱币界的珍品。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在建立了“北燕”之后,开始大量铸钱。刘守光在应天元年铸造了“应天元宝”、“应圣元宝”等流通钱币。其中 “应天元宝”背万、 “应圣元宝 ”背拾或是背百,这两种都是大钱,字体为楷书,传世极少,是极为珍稀的古钱币。五代十国钱币

  五代时铸的第一种钱是后梁开平年间(公元907-910年)所铸的“开元通宝”直径3.5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较差,笔画生硬,“开” 字为异笔,光背。铸工与铜质均不佳,钱文书法尤差,几不成文。朱温篡唐后,前朝大臣改奉新主,其中位居要职的大有人在。他们多数科甲出身,任何人的书法都要胜此钱文千百倍,怎么说也不至于让如此水平的人来书写钱文。想来写此钱文的很可能是他们的太祖朱温,但不能确定。此种开元通宝铸量不多,且传世极少,为极罕见品。

  开元通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后唐李氏以恢复唐朝正统为号召,灭梁之后铸行新钱,仍沿用开元通宝之称,中间屡遭变故,旧钱日少,所剩不。而之后的后唐庄宗时,兵事渐少,商业略盛,市场中钱少不便,乃于天成年间(公元926-929年)铸“天成元宝”,以便流通。此钱径2.4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浑厚凝重,轮廓阔壮,较为精良。但此钱民间有私铸者。另外有“青泰元宝”,是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于清泰年间(公元934-935年)所铸。钱径3.4厘米,钱文隶书,顺读,书法平平。后唐十余年间变动迭起,似不应铸钱。所以现在学者有认为此钱乃仿自北宋 “崇宁重宝”,并不是后唐清泰年间所铸。 崇宁重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后晋只铸过“天福元宝”。史载“天福三年(公元939年),诏许天下民人自铸,文曰“天福元宝”。今天所见的天福元宝,版式参差不一,轻重不一,有直径2.5-2.1厘米的,也有直径2.1厘米以下的,钱文隶书,旋读,书法平平。大钱应是官制的,铸工尚可,小型的可能是民间自铸的,铜质较差,文字粗糙,因为当时的铜价较高,铸钱无利可图,而且铜材不易得,民间往往把古钱销毁,改铸铜器,哪里会多铸铜钱呢?所以天福钱颇稀少难得。当时各处藩镇割据,不理会中央政(蟹)府,只是逢年过节,才向皇帝进贡,以表示君臣关系未断。史载天福二年夏,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进助国钱,现传世有“助国元宝”一种,直径2.3厘米,钱文篆书,旋读,书法平平,铸工一般,可能乃杨氏所铸。天福元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后汉仅传了两代,共计四年,只有“汉元通宝”钱,此钱直径2.2厘米,钱文隶书,书法似开元钱。 汉元通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后周时只铸“周元通宝”一种,为周世宗所铸,书法、铜质、铸工均精美,乃毁佛所铸之钱。 周元通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十国之中,吴越、荆南、北汉等国没有铸钱。前蜀于永平元年(公元911年)铸“永平元宝”,钱径2.4厘米,钱制仿唐代开元通宝,铸工颇佳,但极罕见。此外有“永平通宝”,制作与书法与永平元宝不相同,但有学者认为是伪造的。通正年间(公元916年)铸行“通正元宝”,版式较多,钱文书法铸工不及永平钱,但数量较多。后来前蜀改国号为大汉,次年,改年号为天汉,铸行“天汉元宝”,钱制同以往,钱文书法铸工均较好,但数量不多。光天年,又恢复国号为蜀,铸“光天元宝”,钱文“光”字用行书,其余为隶书,书法均甚良好。王建死后,其子王衍继位,史称后主,于乾德元年(公元919年)铸“乾德元宝”。钱制同以往,有光背无文与背月两种。咸康元年铸行“咸康元宝”,背有月文。以上两种钱数量较多,铸工颇精。但不久后唐来伐,王衍出降,国灭。闽王王审知政权仍然行用唐朝年号,以示忠贞不移,铸开元通宝钱,版式仿会昌开元钱,钱背穿上有一“闽”字,过去曾被误认为是会昌开元。此外有铅铸钱,版式同铜钱,分光背无文、背闽、背福、背殷三种,后又铸开元通宝当十大钱,直径3.8厘米,字大而不工整,且有省笔缺画,背有星文、月文、闽字。另有铁钱,铅钱,版式同铜钱,存世较罕。后于永隆年间铸“永隆通宝”大铁钱,直径达四厘米,顺读,书法拙劣,背有闽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较罕见。王审知弟王延政曾称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以一当百;也铸有铜钱,比铁钱小,为“天德重宝”,顺读,书发教工整,背文“殷”字,有楷隶两体。  天德重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马殷割据湖南时,后梁朱温封马殷为天策上将军,后自立为楚王,铸有“天策府宝”。此外还曾铸有乾封泉宝铜、铁大钱和乾元重宝大铜钱。马殷因听史家有湖南产铅铁之说,又听从高郁的献策,铸铅铁钱,十文当铜钱一文,史书没有说明钱文何字,大概是因为楚钱钱文多袭用唐钱钱文之故,如乾封泉宝、乾元重宝。 天策府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天策的意思是为帝王出谋划策,更有“天策引神兵,凤飞扫邺城”的名句。天策府是天策上将军的府邸。即办公地。历史上有名的天策上将军有李世民、马殷和宋真宗之兄楚王元佐三人,而开府置行署的只有李世民和马殷。李世民在灭隋一战中一马当先,功勋卓著,唐高祖觉得赏他什么都不合适,于是特地为他创立了天策上将军这么个封号,并且设置天策府,李世民受封后,在府内设立了文学馆,招揽了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位名士,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股肱重臣。梁朱温称帝后,为了利用楚牵制当时据有江淮之地的吴国,援引唐高祖封李世民的例子,就给了马殷天策上将军的封号,并准其开天策府置右相,为马殷在楚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基础。

  天策府宝钱是钱币界盛传的珍品,历来为收藏家梦寐以求之物,有一首诗描述了过去人们对此钱的重视程度:“易求时且百金直,喜遇翁赏一饭加。有宝若谈天策府,不贫于古野人家。”说的是清朝戴熙之父在病中得到一天策符宝,大喜过望,居然在把玩该钱时多吃了一碗饭。《十国春秋》载:“楚武穆王乾化元年,铸天策钱,文曰“天策府宝”。《新五代史》载:“殷请于梁,依唐太宗故事,允其开府初铸。”故而此钱文字制作皆精,天策府宝大如当十,厚肉,字文明坦,楷书,旋读。前人认定其钱为马殷开天策府时所铸的纪念币。

  孟知祥乃后唐明宗之婿,曾带军入川征蜀。但乘机揽权,拥有蜀地,叛唐称帝,国号蜀,铸行“大蜀通宝”。该钱直径2.3厘米,钱文隶书,顺(直)读,铸工一般,书法较劣,但传世较少,较罕见。其子继位后改元广政,铸“广政通宝”,制式同前,但书法铸较前品为佳,数量较少,为极罕见品。后又铸“广政通宝”铁钱,版式同铜钱,传世也较少。

  刘隐为唐末广州节度使,为朱温党羽。朱温称帝时,封刘隐为大彭王,拥有两广之地。刘隐搜括其境内开元钱二十万献于朱温,结果致其缺钱,乃铸开元通宝铜钱及小平铅钱,以便流通,其铸工草率粗糙。后刘隐死,其子立,改称大越皇帝,改元乾亨,称国号为汉,史称南汉,铸“乾亨通宝”铜钱,传世较少,极罕见。后又铸“乾亨重宝”铜钱,文字、铜质同前品,还铸有铅钱。 乾亨通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南唐是五代十国中铸钱最多的。传世有“大齐通宝”,是徐知诰未复姓及未建国时所铸。又有“保大元保”钱,是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34-957年)所铸,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还有开元通宝、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三种小平钱,但其铸造年份无详细记载。 大齐通宝

  
点击进入下一张


  刘仁恭及其子建国后号燕,非十国之一,但时代相当。铸有铜铁钱多种,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四种,又有货布、铁五铢钱和顺天元宝等钱。刘守光子应天元年铸“应天元宝”、“乾圣元宝”、“应圣元宝”等钱。永安钱皆为楷书,除一千钱铜钱外,其它皆铜铁两种。“永安一千”读法为先左后右再上下读,其余皆为顺读。“应天元宝”背万、“乾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 ”背拾等三种钱皆为楷书,大钱,传世极少,为极罕见品。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分裂和政权的频繁更替,使货币流通再度陷于紊乱。北方的梁、唐、晋、汉、诸朝,因铜资源缺乏,新钱铸量不多,但制作让究,并明令禁止铁、铅钱的流通。后周世宗时的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南汉曾铸铅、铁钱、蜀钱铁钱。南唐的唐国通宝钱、蜀的大蜀通宝钱和齐的大齐通宝钱的行用表明,以国号铸于钱上,成为一时的风气。钱文篆隶两种书体并行,则为南唐所首创。五代十国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价格 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无定价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 12000元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 13000元 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隶书小平官铸背月 1600元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背月 40元 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径2.4厘米,重3--3.5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22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150元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制作精美,径2.4--2.5厘米,重3.5----3.7克,钱文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1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8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8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巨月 150元  
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0000元 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50元 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 28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5元 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背月 40元  
光天元宝录书小平光背 35元 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此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传世甚多。.  
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 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2.2厘米,重3.1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大字光背 20元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70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50元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闽”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殷” 3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 40000元  
永隆通宝隶书折五背“闽”月 2500元 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五铁质前“殷” 5000元 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3.2厘米,铁钱径约3厘米,此钱传极罕。
 

五代十国钱币

黄巢起义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封建割据势力纷纷占地为王。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朝廷的统治,史称“五代”。我国其它地区则割据为十个小国,他们是: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经长期战乱,经济发展缓慢,很少铸钱;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经济稳定并有所发展。十国中除吴越、吴、北汉、南平四国未铸钱外,其余各国均铸钱。但铸币混乱,地区性强,而且大多数实行通货膨胀,铁、铅钱充斥,为以后的币制割据性带来不良影响。   开平元宝大钱:后梁太祖开平年间(公元907 ——911 年)铸。大如当十。  天成元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公元926 ——930 年)铸。此钱极罕见。
 清泰元宝: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年间(公元934 ——936 年)铸。
  天福元宝: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公元938 >年)铸。
  汉元通宝:后汉高祖及稳帝乾祐年间(公元947 950 年)铸。
 周元通宝:后周太祖广顺年间及世宗显德年间(公元951 ——959 年)毁佛寺铜像所铸。背多有星月纹,又有合背,品类颇多。
  天策府宝大铜钱、大铁钱:十国楚马殷(公元907 ——930 年)据湖南,建天策府,铸此钱。
  乾封泉宝大铁钱:十国楚马殷铸。以一当十,尚有铜铸的。钱背各有天、策、天府等字。
  开元通宝:十国闽王审知(公元907 ——925 年)铸。有铜、铁、铅三种,背穿上有星纹或一闽字,穿下有仰月。
 永隆通宝大铜钱、大铁钱:十国闽王曦永隆年间(公元939 ——943 年)铸。背穿上有闽字,穿下仰月,穿右有星,也有穿上有星者。
  天德通宝大钱、天德重宝:十国闽(殷)王延政天德年间(公元943 ——945 年)铸。一个铁钱当铜钱一百文,实行通货膨胀,筹措内战费用。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王汉元宝、光天元宝:(公元911 ——918 年)十国前蜀王建铸。
  乾德元宝、咸康元宝:十国前蜀王宗衍(公元919 ——925 年)铸。  广政通宝铜铁钱:十国后蜀孟昶公元(939 ——965 年)铸。
  开元通宝对钱:十国南唐嗣主李璟保大年间(公元 943 ——957 >年)铸。这是我国最早的对钱,大、小形式一致,文字分篆书及隶书两种。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同为南唐嗣主李璟铸。初铸较规整,后减重为三分之一。盗铸纷起,劣钱充斥。传世有大、小钱。钱文有篆,隶两种,为对钱。
  永通泉货大钱:南唐李璟中兴二年(公元 950 年)铸,一当十。篆、隶对钱。 )  铁钱:南唐后主李煜于公元 964 年铸。李煜骄奢腐化,国力衰弱,铸铁钱以代铜钱,引起物价飞涨。   南唐初年还铸过“大齐通宝”及“保大元宝”,但传世极少。
  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公元 911 年以后幽州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有铜、铁两种,这种钱是最重的钱。   铁五铢、铁货布:亦为幽州刘仁恭父子铸。铁五铢用隋五铢钱范铸造,铁货布则用王莽货布铁范,但背文有“三百”两字。
  铁顺天元宝:刘仁恭父子用史思明钱模铸。背文加“百”、“千”。  应圣元宝(背拾)乾元重宝(背当百)应天元宝(背当万):幽州刘仁恭父子铸。他们父子铸的全是大面值减重货币,因流通范围不广,影响不大。
  乾亨重宝:公元 907 年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据岭南称王。其弟刘龑于公元 911 年继位,917 >年称帝,立国为“汉”,建都广州,史称南汉。刘龑于乾亨元年(公元917 >年)开铸乾亨重宝铜、铅钱。过去认为乾亨铅钱是我国最早的铅钱,近年发现五铢钱中也有铅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