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中医辨证:学习《厌离今生道歌》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6:50:11

学习《厌离今生道歌》有感  

 寺院生活

        每年的夏天都是佛制僧尼安居的时候,寺院请来了早前到过五明佛学院修学的仁禅法师为师父们三个月讲法。主持师父很慈悲,让我们这些长住居士也有幸沾上法光,赶上我家的老母也来了,师父们也劝她留下来一同好好学习佛法,故她也了留下来。法师富有逻辑且具有理证的讲法方式,让人很理性的从各个方面认识了佛法的世间和出世间观。     正直今天讲到《厌离今生道歌》,其中有一偈,内容是:

所谓财富虽为众人希求处,

实为劳碌身心增加诸痛苦,

即便善妙衣食亦不忍受用,

临终引起贪执障碍解脱道。

解释:所谓的财富,虽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希欲求取之所在。如为了发财,倾注自己有限的精力,徒耗宝贵的时光,甚至背井离乡只身远赴异地他乡,更有甚者竟然不惜违背道德良心,造尽恶业。但实际上人们朝思暮想的财富,根本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任何本质意义上的幸福。相反,在求财、守财、破财的过程中,唯一获得的只能是劳碌身心,增加各种痛苦的结果。如罗状元云:“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如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是于朝朝暮暮中匆匆忙忙苦苦的追求财富,不知不觉于懵懵然然之中便走完一生,再回首终生的忙碌,皆只是徒劳辛苦而已。

          当看到此偈,母亲感叹道:”她活了五十多年了,之前一直都是混混噩噩的,也不知道做了什么“我接着说:"不过你后来就得了大病了。"母亲说:”幸好得了这场病( 具体请看本人博客里置顶的文章 往生助念亲历记(一)),不然现在还是一直在混混噩噩的!“当时我觉得这话是当头一棒,我想,对于我们这种年纪,学习祖师大德的教言虽然也很踊跃,也很热衷,可是对于母亲这般年龄的人学习这类总括人生方面的教言估计会更加入心,因为她们是从心底里涌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感悟,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但这方面她的确是我的老师。
         另外,解释里有关罗状元这首诗我们都觉得十分经典,故与大家分享,首先先介绍一下罗状元:
         罗状元(1504-1564),名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出生未及两月,父亲就死了。母四十多岁,生了子亡了夫,祸福相连,家庭生活,勉强过得。她始终於苦难中,养育了他。他很聪明,喜欢念书,念过的都能背诵。二十多岁时,考到头名进士。为人公正,人格高尚,办理事务,忠直殷勤。        仕官以后益加勤读,受了阳明学的影响。尤其『良知说』感化了他的言行。王阳明云:『心即理,良知是本体,遍满宇宙,凡圣俱有,气禀偏正而差,良知无私,唯恐物欲蔽塞』。儒的物欲,佛的无明,同是烦恼、邪见妄执。因愚而有物欲,因物欲而生苦恼。状元认定物欲就是道法的魔军,罪恶的根源。从此以后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无欲为本,把富贵当作浮云。       他又看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得了深刻的感悟。渊明是晋末宋初的隐逸诗人,曾著《五柳先生传》表示了他自己的人生观。辞云:『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感吾生之行休。己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里状元想仿于渊明,辞官隐居,栽花种菜,做个逍遥人。       他看了世人,太重于名利,名利重而身心忙,愈来愈厉害,遂而失了生命。他又感觉人生的无常,痛苦难堪,不早回头,恐怕无法救度了。  结果他辞了官,逍遥自在,居家教子,其子已十岁,一日欲试其子的学力,把「对」作试题问:『天对什么?』只因儿子幼稚,尚未顺口答对,看见母亲在傍,指地教示,即见地上一堆鸡屎,答云:『天对鸡屎』,状元发现了儿子愚钝而失望,又问:『父对什么?』,又不会,母亲拍拍胸前,子就答云:『父对乳!』状元喝道:『冤枉你!读书何用?』,状元懊恼了怀疑着为什么辞了官?所谓清闲在那里?        他感觉烦恼是有贪爱的结果,因有烦恼才有生死轮迥,烦恼是解脱的魔军,正法的劫贼,真的可怕了! 他感觉所有的苦恼都由执相而生,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由遍计所执而生业惑,修道者最好打破四相。这里他就把『外游』为辞,而跑走了。       他已经离开了虚浮的俗缘,断绝了一切的系累,出了家乡,游行各地,信步行,随路走,追怀过去,瞻望前程,路上又多风景,接受了自然的感召,好像脱下了一切的牵缠。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他已不干世事,结果投於鼓山出家,在厨房当行者作杂役,如是十三年间,假装愚钝,其实内秘菩萨心,外现凡夫相,相仿於寒山拾得。       他认定人生的苦恼概由无明而生,所以道人应以修心为本,止恶修善,清淡安分,不可强求。贪婪,巴结,欺骗,虚伪,阴谋等,都是因为物欲所致。       行的闲叫做清闲,没有业惑二障,他自从出家以后,身心安好,清闲而无牵累,杂务以外,坐禅念佛,看经参道,有一时忽然想起家乡的事情,心里有些难过,就把自己心境的经过,作诗回示了夫人。
         为官终日细沉吟 紫绶无心懒整襟  阳业案前由我造 阴司地府有谁亲  愿将官职为仙职 除却凡心即佛心  寄语贤妻休再问 从今不必问来音  夫人本是一个贤良的妇女,前已看出他弃世的心思,并无阻碍他,只有忍耐着,而今明白了一切,不单任其自由,而且赞叹他的志愿,鼓励他的道行,还要盼望他后日返来度她,完结善缘。我们可以看出下面这首夫人回答状元的诗,真实的贞烈而悲哀了。
  箴书一到折开吟 读罢儿童泪满襟  烈女不堪重改适 贤夫不必再相亲  君今已悟为仙去 奴也随修舍色身  但愿西方同善会 九莲台畔礼观音  这里笔者不觉流了热泪。夫人从此以后在家奉佛,一面专心教子。今据状元以下的回示,可以推定他对於家庭的事,已无何等的瞩望,至於夫人的改嫁与否,当然是不管了,可是夫人益加贞烈,费尽苦心,以子为伴,一师一徒,日课为乐,如是经过了十三年,结果儿子又考取了状元,名闻远布,因为是父子同科,一时亲朋满门,闹热如街市,但是这种现象,在洪先看起来,不过是凡尘的俗事。       龙生龙子,虎生虎儿,后来他的儿子也考中状元,夫人想把光荣的消息报慰丈夫,只因去向不明,无法投报,可是洪先听到了一切,舍不得回乡一次,及至状元府,站在门前,不愿进去,仆人以为和尚化缘,入禀夫人,出告贫僧云:『夫人慈悲,施米一斗』,他不受,求见主人,仆认和尚贪心,复返报告,随出施钱一贯,他又不收,即索纸书,题诗云:   斗米千钱我不收 十三年返故乡游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仆把诗稿入呈夫人,和尚跑走了,夫人明白了,跑出来,不见和尚,懊恼得很,派人前追又寻不到,探知僧由福州来,即令新状元到处探访,每逢僧人,即以罗汉鞋结缘,因为洪先脚底有痣可验,结果在鼓山认得,即迎回家,朝晚款待如王侯,可是正在修行中的洪先,锦衣玉食都已无兴趣了。他的理想在清闲,家人的企图在荣华,目的相反,虽是山珍海味,他的心神还是空虚,孝养也难挽留,反而招来了讨厌。       儿子向他说:『生活事不算什么,所有需要,愿皆遵命。』 他说:『余住鼓山多年,打坏常住碗碟七块,常念在心,要你偿还。』 即命配江西磁船满载,赔补鼓山。       洪先求道心切,怕贪物质,堕落红尘,他为解脱生死,求道有年,今因被悃在家,身与心违,闷闷不乐,念起今世不修何世修?今生不度何时度?焦急了。       被请回来未及半年,只因世道无味,又逃走了。即投於福建漳州龙裤国师,朝禅暮净,亲近了多年。龙裤国师法号樵云,明代高僧,洪先受了他的指点而证得道果。又洪先圆寂后,受赠『光禄少卿』追谥『文庄』。他因叹息世人迷妄。而发出醒世的警语,裨益社会的功德无量矣。       以下供养几首

    罗状元醒世诗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 昧昧昏昏为己谋 
  是是非非何日了 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 万万千千不肯修

  为人不必苦张罗 听得仙家说也么   知事少时烦恼少 识人多处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 像简金鱼水上波   富贵欲求求不得 纵然求得待如何 
  要无烦恼要无愁 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诺言休著口 非干己事少当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 纸上功名水上沤 
  看破世情天理处 人生何用苦营谋

  贪利逐名满世间 不如破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汤锅近 野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 轮回六道易循环 
  劝君早办修行路 一失人身万劫难

  人情相见不如初 多少贤良在困途 
  锦上添花天下有 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得金千两 运去难赊酒半壶 
  堪叹眼前亲戚友 谁人肯济急时无

  终日忙忙无了期 不如退步隐清居 
  草衣遮体同绫缎 野菜充饥胜肉鱼 
  世事纷纷如电闪 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天不觉明天事 哪有功夫理是非

  万世由天莫强求 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 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 各自回身看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