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可以喝茶吗:治胃病如何选中成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6:07
治胃病如何选中成药 (转载)
消化不良
大山楂丸,它由山楂、六神曲、麦芽等组成,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能,适用于食积不化、腹部胀满等症,尤宜于小儿食滞症。但胃酸分泌多者慎用。
木香顺气丸由木香、香附、枳壳、青皮、苍术、厚朴、甘草等组成,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之功效,主要用于食积、腹痛、气郁、嗳气吐酸、大便秘结等症。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孕妇慎服。
沉香舒气丸由沉香、砂仁、青皮、厚朴、柴胡、延胡索、山楂、甘草等组成,有舒气化郁、和胃止痛之功效,多用于两胁胀满疼痛兼胃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应用期间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香砂六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木香、半夏、砂仁、甘草等组成,主治消化不良与胃痛、呕吐、泄泻等症。服药时忌食生冷食物。
急慢性胃炎
藿香正气丸,它由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大腹皮、甘草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表和中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头胀、胸腹满闷、恶心嗳气、腹痛便溏,伴有发热恶寒、周身困倦等症。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四君子丸由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效,多用于小儿面色萎黄、语言轻微、四肢乏力、不思饮食、肠鸣泄泻或便秘等症,阴虚血热者慎用。
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二药一寒一热,相反相成,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可治疗胃部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症。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等饮食。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
人参健脾丸,它由人参、白术、山药、薏米、芡实、山楂、木香、砂仁、枳壳、青皮、六神曲等组成,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之效,多用于面黄肌瘦、疲惫乏力、不思饮食、食后胀满、呕吐酸水、大便溏泻等症。服用时忌油腻、生冷食品。
气滞胃痛冲剂由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延胡索、甘草等组成,既能疏肝理气,又能和胃止痛,故常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与慢性胃炎等。但忌恼怒,孕妇慎用。
香砂养胃丸由藿香、半夏、茯苓、香附、木香、厚朴、砂仁、豆蔻、甘草等组成,有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散满等功效,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等。服药时忌食生冷食物,勿气恼。
胃下垂
香砂枳术丸,它由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组成,有消补兼施作用,能治胃下垂疼痛及泄泻等症。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食物。舌红无苔、口干阴虚者忌服。
九气拈痛丸由香附、木香、陈皮、郁金、槟榔、莪术、高良姜、五灵脂、延胡索等组成,有理气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可用于胃酸疼痛、畏寒喜暖或呃逆泛酸、大便溏薄等症,对因气滞受寒而引起的腹痛者极为合适。但因胃热引起疼痛者忌用,孕妇禁服。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
由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且药物组成的功用各不相同,必须根据具体病证来进行选择。现列举5种临床常用且效果肯定的中成药,患者不妨对证选用。
1、香砂养胃丸由砂仁、白术、枳壳、半夏曲、党参组成,具有和胃止呕、舒气宽胸之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两肋胀满、胃脘作痛、食后嘈杂、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等症的治疗。
2、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能。适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胃脘痞痛等症。
3、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桔皮、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苍白、胃脘痞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等症的治疗。对胃下垂者久服亦可收效。
4、三九胃泰由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组成,具有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之功能,适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见有胃痛、胃胀、胃酸过多、胃部不适、消化不良或饮酒过量等均可使用。
5、猴菇菌片是由猴头菌经过煎后浓缩而制成的片剂。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症的治疗,亦可用于胃癌、食道癌的辅助治疗。
就上述5种中成药的选用来说,凡见寒湿中阻、胃脘隐痛、胀闷不舒者,可选用香砂养胃丸;症见脾虚湿阻气滞、纳少运迟、大便溏薄、脘腹胀满者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症见口中作干、胃痛胀满,或嘈杂不舒、舌苔黄厚者,可选用三九胃泰;若对慢性胃痛者进行巩固性治疗,要选服猴茹菌片。胃痛多属慢性病症,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方可获得良效或痊愈。
胃病通常泛指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疾病。中医以"胃痛","胃痞","嘈杂","吐酸","呕吐"等病名概括。临床以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倒饱,嘈杂纳少,烧心,反酸,大便或干或稀等为主要表现。虽然人们一般认为中药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少,但如果药不对症,不但不能使病情得以缓解,反而能使病情日益加重。
日前,市场上用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杂而多,临床医生或患者多为望名选用,不能按照中医辨症施治的原则,针对性应用,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常用的中成药作一概述,以便大家能合理运用中成药治疗胃病,提高疗效。
气滞胃痛冲剂,舒肝止痛丸,沉香舒气丸,舒肝丸,加味左金丸均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功效,适用于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所引起的胸肋胀满,胃脘疼痛,痛连两肋,嘈杂恶心等症。但它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气滞胃痛冲剂是由四逆散加减组成的方药,有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药物组成,既能舒肝理气,又能和胃止痛。舒肝止痛丸由柴胡,香附,白芍,甘草,郁金,元胡,白术,川楝子等药组成,与气滞胃痛冲剂相比,偏重于止痛。舒肝丸中有沉香,陈皮,厚朴,砂仁,延胡索等药;沉香舒气丸由砂仁,沉香,青皮,厚朴,元胡,柴胡,槟榔组成,两种成药与气滞胃痛冲剂,舒肝止痛丸相比,侧重于疏肝理气,而和胃之力偏弱,多用于两肋胀满疼痛为主,兼有胃脘疼痛,嘈杂吞酸,恶心呕吐等症。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灼胃引起的胸脘痞满,灼热疼痛,急躁易怒,嗳气吞酸之症,用加味左金丸最适合。
胃苏冲剂是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药制成的冲剂,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导致胃气壅滞,胃失和降的胃脘胀满,疼痛,嗳气,排便不畅等。
因寒所致的胃痛可选用温胃舒和胃气止痛丸,胆寒有内生寒和外感寒邪之分,应用时必须辨别清楚,温胃舒由{脾胃论}温胃汤化裁而成,方中有人参,益智仁,厚朴,白豆蔻,干姜,泽泻,姜黄,黄芪,陈皮,甘草等药,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胃气止痛丸由高良姜,香附等药组成,具有理气散寒,安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感寒邪所致寒凝气滞的胃脘胀痛,嗳气呃逆,不思饮食。肝郁气滞日久,从气入血,导致气滞血瘀而出现的胃痛,则应选用元胡止痛颗粒剂。夏秋季节,湿气弥漫,困阻脾胃,阻滞气机,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者,可选用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湿郁日久化热,湿热交阻,脾胃不和,三九胃泰用之最为适宜。湿热阻滞,气机不畅,饮食内停,湿热挟滞者可考虑使用香连化滞丸清热化湿,分解化滞。饥饱失调,素食停止所致脾胃不和者,则应选用加味保和丸消食导滞。胃病日久或素体虚弱,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气机阻滞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食少,大便稀溏,形疲乏力等症状,宜选用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前二者侧重于健脾和胃,后二者偏重于行气化滞。因形体消瘦,脾胃虚弱,导致胃下垂者,可常服补中益气丸。素体阴亏或热伤阴液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阴亏血少导致胃阴不足,出现胃脘隐痛,嘈杂似饥,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难解者,宜选用养胃舒和养胃冲剂。
寒邪型胃痛症见突然胃病,遇寒则痛增,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治宜用散寒止痛法,可选用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等。
香砂养胃丸功擅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呕吐酸水、四肢倦怠等症。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9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温胃舒胶囊功擅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感、饮食生冷或受寒痛甚。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胃出血时忌用。
饮食停滞型胃痛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疼痛暂可缓解,治疗宜用消食导滞法,可选用香砂平胃颗粒等。香砂平胃颗粒功擅健脾、燥湿。用于饮食不节,食湿互滞,胃脘胀痛,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者见上述症状亦可服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10克)。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老弱阴虚者不宜用;糖尿病患者忌用。
肝气犯胃型胃痛特点为胃脘胀闷,攻窜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起,治疗用疏肝理气法,可选用加味左金丸、气滞胃痛颗粒、胃苏冲剂等。加味左金丸功擅平肝降逆,疏郁止痛。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燥易怒、嗳气吞酸,胃病少食。胃神经官能症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6g。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饮食;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
气滞胃痛颗粒功擅舒肝行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5克)。孕妇慎服;糖尿病患者忌服。胃苏冲剂功擅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嗳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15克)。本品服后偶有口干,糖尿病患者忌服。
肝胃郁热型胃痛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吐酸水,口干口苦,治疗宜用疏肝泄热和胃法,可选用六味安消散、养育舒胶囊等。六味安消散功擅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如腹痛、便秘、腹胀、腹泻等。口服每日2~3次,每次1.5~3g。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产后无瘀者、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胃弱、气血虚弱、无食积滞者忌用。
养胃舒胶囊功擅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灼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不宜服用。淤血停滞型胃痛特点为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治疗用活血化瘀法,可选用元胡止痛片等。元胡止痛片功擅理气活血,散瘀止痛。主治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柜按,或痛有针刺感,胸胁痛,头痛,行经腹痛等。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孕妇慎用。脾胃虚寒型胃痛特点为胃病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呆神疲,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治疗用温中健脾法,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附子理中丸(浓缩丸)功擅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口服每日3次,每次8—12丸。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枫蓼肠胃康胶囊 详细说明】:
【主要成份】牛耳枫、辣蓼。
【主治功能】 清热除湿化滞。用于急性胃肠炎,属伤食泄泻型及湿热泄泻型者,症见腹痛腹满、泄泻臭秽、恶心呕腐或有发热恶寒苔黄脉数等。亦可用于食滞胃痛而症见胃脘痛、拒按、恶食欲吐、嗳腐吐酸、舌苔厚腻或黄脉数者。
【性   状】本品为胶赶剂,内容物为棕褐色至褐色的粉末;味苦。
【包装规格】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浅表性胃炎十五天为一个疗程。
【药品名称】胃得安胶囊
【汉语拼音】Weidean Jiaonang
【药物组成】白术、苍术、神曲、泽泻、川芎、海螵蛸、草豆蔻、莱菔子、陈皮(制)、瓜蒌、槟榔、甘草、马兰草、绿衣枳实、麦芽、姜半夏、茯苓、黄柏、山姜子、黄芩、干姜、香附(制)、厚朴、木香、紫河车。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色的胶囊剂,内容物为淡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苦、微辛而凉。
【作用类别】本品为胃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粒,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忌食辛辣食物。
3.不适用于剧烈胃痛、呕吐、黑便者。
4.急症胃痛及溃疡病活动期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7.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胃复春】
它多年生野生植物香茶菜为主,配以枳壳、红参等多味辅药而成。病理实验表明,香茶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具有抗肿瘤及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加上破气散结的枳壳、活血固本的红参等众多辅药相配,使得胃复春对各类慢性胃炎有着很好的疗效。 此药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肠化生病变和异型增生,并使其向正常化转变,根据调查,胃复春的服用疗程,以六个月(二个疗程)以上的患者其胃粘膜改善显著,而该药片采用薄膜外包工艺,正是考虑到病人疗程较长,从而减少对胃部的刺激。胃复春是胃病患者的福音。
3.5.1寒邪内阻
(1)厚朴温中丸:厚朴(制)、化橘红、干姜、草豆蔻、茯苓、甘草、木香。功效为温中行气,燥湿除满。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时作疼痛,泛吐清水,食少便溏。临床中热证慎用。
(2)暖脐膏: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香附、乳香、母丁香、没药、肉桂、沉香、麝香。功效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临床中孕妇禁用,火热证禁用。
3.5.2湿热壅滞
(1)大温中丸:厚朴(制)、苦参、陈皮、山楂(炒)、茯苓、白术(炒)、香附(制)、甘草、六神曲(炒)、青皮(炒)、苍术(炒)、针砂、白芍(炒)。功效为健脾祛湿,理气消胀。用于脾虚湿阻,气滞腹胀。临床中孕妇慎服。
(2)保济丸: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茯苓、薄荷、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神曲茶、稻芽。功效为解表祛痰,消化止呕。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临床中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
3.5.3中脏虚寒
(1)代温灸膏:肉桂、辣椒等。功效为温中助阳,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虚寒泄泻,腰背、四肢关节冷痛,慢性虚寒型腹痛。
(2)香砂理中丸:党参、干姜(炮)、木香、白术(土炒)、砂仁、甘草(蜜炙)。功效为健脾和胃,温中行气。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腹痛,反胃泄泻。
3.5.4饮食积滞
(1)枳实导滞丸: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六神曲(炒)、白术(炒)、茯苓、泽泻。功效为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临床中凡久痛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后均应慎用。
(2)消食顺气片:蜘蛛香、草果(去壳)、鸡内金、糯米。功效为消食健胃。用于消化不良,气胀饱闷,食积引起的脘腹胀痛。临床中孕妇忌服。
3.5.5气滞血瘀
(1)苏南山肚痛丸:白芍、川楝子、陈皮、木香、香附(制)、血竭、甘草、丹参、郁金、乳香(炒)、没药(炒)。功效为行气止痛。用于肚腹疼痛,食滞腹痛,胃气痛,月经痛,小肠疝气痛,胁痛。临床中孕妇禁用。
(2)舒气丸:大黄、青皮(醋炒)、槟榔、苍术(米泔水炒)、陈皮、香附(醋炒)、川芎、厚朴(姜制)、麦芽(炒)、莱菔子(炒)、山楂(炒)、枳实(麸炒)、三棱(醋炒)、六神曲(麸炒)、莪术(醋煮)、牵牛子(炒)、木香、枳壳(麸炒)、五灵脂(醋炒)。功效为消气破滞,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滞,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症。临床中孕妇忌服,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忌服。忌食生冷过硬之物。
3.6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西医中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胃下垂等病症引起的急性胃脘部疼痛等均属此范畴。
3.6.1寒邪犯胃
(1)良附片:高良姜、香附(醋制)。功效为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临床中孕妇禁用,阴虚火旺者禁用。
(2)胃得安片:白术、苍术、神曲、泽泻、川芎、海螵蛸、草豆蔻、莱菔子、陈皮(制)、瓜蒌、槟榔、甘草、马兰草、绿衣、枳实、麦芽、姜半夏、茯苓、黄柏、山姜子(制)、黄芩、干姜、香附、厚朴、木香、紫河车。功效为和胃止痛,健胃消食。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中阴虚火旺者禁用。
3.6.2肝胃气滞
(1)气滞胃痛冲剂: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功效为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临床中孕妇慎服。忌食辛辣、油腻之品。气郁化火者不宜服用。
(2)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枳壳等。功效为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胃脘痛窜及两胁,得(口爱)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等。临床中阴虚内热、气郁化火及其他热证均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肥甘之品。
3.6.3胃热炽盛
(1)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功效为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临床中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饮食。
(2)溃疡胶囊:瓦楞子、鸡蛋壳、陈皮、枯矾、水红花子、珍珠粉、仙鹤草。功效为敛疮生肌,制酸止痛。用于胃脘疼痛,呕恶反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6.4食滞胃肠
(1)开胸顺气丸:槟榔、牵牛子(炒)、陈皮、厚朴(姜制)、三棱(醋制)、莪术(醋制)、木香、猪牙皂。功效为顺气宽胸,理气和胃,消积化滞,活血止痛。用于停食停水,气郁不舒,胸胁胀满,胃脘疼痛。临床中老年体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2)保和丸: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功效为消食导滞,化积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口爱腐吞酸,不欲饮食。临床中脾胃虚弱者、内无积滞者慎用。
(3)越鞠保和丸:栀子(姜制)、六神曲(麸炒)、香附(醋制)、川芎、苍术、木香、槟榔。功效为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停滞,倒饱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足。临床中气郁而夹痰食者、久病及血虚者禁服。
3.6.5瘀阻胃络
(1)胃疡安片:白芨、黄连、浙贝母、沉香、三七。功效为活血行气,收敛止血。用于胃脘胀痛,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临床中虚寒性胃脘疼痛者慎用。
(2)开郁老蔻丸:豆蔻、肉桂、丁香、山楂、当归、白术(麸炒)、大黄(酒制)、乌药、甘草、青皮、陈皮、莱菔子(炒)、砂仁、莪术(醋制)、枳壳(麸炒)、槟榔、草果(炒)、川芎、六神曲(麸炒)。功效为祛寒顺气,消食化积。用于寒湿积滞所致脘闷、胃痛、呕吐、便溏或大便秘结。临床中孕妇忌服。忌生冷腥辣食物。
3.6.6胃阴亏虚
(1)参梅养胃冲剂:北沙参、山楂、乌梅、红花、莪术、青木香、蒲公英、丹参、甘草、白芍、当归。功效为养阴和胃,化瘀止痛,清热消炎。用于胃痛灼热,嘈杂似饥,口咽干燥,大便秘结,浅表性胃炎,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种胃部不适症。临床中慢性胃炎、有湿热阻滞正虚邪盛者忌服。
(2)胃安胶囊:石斛、黄柏、南沙参、山楂、枳壳、黄精、甘草、白芍。功效为养阴益胃,行气止痛。用于萎缩性胃炎,胃中嘈杂,上腹隐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胃阴虚症状者。临床中孕妇慎用,有胃肠实热积滞者禁用。
3.6.7脾胃虚寒
香砂和胃丸:木香、砂仁、陈皮、厚朴(姜炙)、香附(醋炙)、枳壳(麸炒)、广藿香、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莱菔子(炒)、苍术、白术(麸炒)、茯苓、半夏曲(麸炒)、甘草、党参。功效为健脾开胃,行气化滞。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吞酸嘈杂,大便不调等症。临床中阴虚和化热者禁用。
3.7头痛
头痛既可作为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西医学中的感染性发热、高血压、颅内疾患、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偏头痛等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3.7.1风寒证
(1)川芎茶调散: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羌活、细辛、防风、甘草。功效为疏风止痛。用于风邪之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等伴随症状。临床中孕妇慎服,糖尿病患者慎服。
(2)正天丸: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红花、细辛、独活、麻黄、附片、鸡血藤。功效为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临床中孕妇忌用,实热头痛者忌用,对本品过敏者忌用。
3.7.2风热证
(1)清眩丸: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功效为散风清热止痛。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头痛,鼻塞牙痛。临床中阴虚阳亢的头痛禁用。
(2)牛黄上清丸:牛黄、川芎、菊花、黄芩、栀子、黄连、薄荷、连翘、白芷、荆芥穗、甘草、桔梗、黄柏、大黄、赤芍、当归、地黄、石膏、冰片。功效为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临床中体弱便溏者忌用。
3.7.3肝阳证
(1)镇脑宁胶囊:川芎、白芷、藁木、细辛、水牛角浓缩粉、丹参、猪脑粉。功效为熄风通络止痛。用于内伤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头昏耳鸣等。
(2)天麻头风灵胶囊:天麻、牛膝、玄参、地黄、当归、杜仲、川芎、槲寄生、野菊花、钩藤。功效为滋阴潜阳,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顽固性头痛,长期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临床中外感头痛者忌用。
3.7.4瘀血证
(1)大川芎口服液:川芎、天麻。功效为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用于头风及瘀血型头痛。症见头晕脑胀,颈项不舒,肢体麻木,舌黯瘀斑等。临床中孕妇、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忌用。外感头痛不宜服用。
(2)脑震宁颗粒:当归、地黄、牡丹皮、川芎、地龙、丹参、茯苓、陈皮、竹茹、酸枣仁(炒)、柏子仁。功效为凉血活血,化瘀通络,安神定志,除烦止呕。用于脑外伤引起的眩晕头痛,烦躁失眠,健忘惊悸,恶心呕吐。临床中外感及虚证头痛者禁服,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