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头酸痛:时事解读:2011年9月7日-9月9日《参考消息》 战争“赌局”美国“坐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01:55
   2011年9月7日参考消息 

    《佐利克:通胀是中国最棘手问题》,路透社北京9月5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5日报道。关于世界银行行长——美国人——佐利克为中国开毒药方一事,我们已经略微提过一次了,既然《参考消息》那么重视这个新闻,又把佐利克一事登了出来,那么,我们就再谈一谈。尽管,佐利克称,通胀是中国最棘手的问题。然而,佐利克给中国开出了什么药方呢?第一,佐利克要求中国放松对资源价格的控制;第二,佐利克要求中国政府少参与对资源的分配;第三,佐利克要求中国政府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佐利克要求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

 

    首先,关于汇率管制的问题,我们已经多次分析过,佐利克对中国政府的要求与汉奸国贼的主张完全一致,尽管他们各自给出的理由有所不同,但在客观操作上没有丝毫区别。正如我们以前就指出过的那样,如果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政策,那么就为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打通了道路,而且也为所有其他发达国家向中国转嫁危机拓宽了道路。现在欧盟正在用让人民币加入IMF一篮子货币这个诱饵诱使中国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政策,为什么欧盟那么积极呢?并不是因为中国在关键时候表态支持了欧元,而引来欧盟的回报,恰恰相反,欧盟现在正在试图扮演农夫怀里的蛇,如果中国稀里糊涂的话,那么就会被欧盟这条毒蛇狠咬一口,其后果就是使得中国非死即伤,因为只要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了,不仅美国可以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就是欧盟也可以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当然,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可以借此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因此,中国政府越是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中国为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埋单的力度就会越大。

 

    其次,我们知道,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几乎完全操控在美国垄断资本的手里,因此,如果中国政府放松了对资源价格的控制——实施汉奸国贼们整天叫嚣的所谓资源价格改革——那么,中国的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就会变成一个中国的资源完全受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过程,由于资本天然的增殖要求,就会使得一个所谓理顺价格关系的过程变成一个涨价过程——即所谓扩大消费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人民的消费“被迫扩大”),其实质就是一个将中国财富掠夺进外国垄断资本及汉奸国贼口袋里的过程,由此,所谓五年内收入翻番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支出翻番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物价的平均水平翻番的过程,最后导致的后果就是中国人的平均购买能力缩水一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三倍。历史和现实的经营教训都表明,哪一个资源的价格失去政府的控制,那么哪一个资源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迫使中国人在使用中国商品时必须支付以美元计价的价格(折换成人民币),然而,中国人的劳动力价格——即工资——却不是与国际接轨的,却不是以美元计价的。

 

    路透社讲的很清楚,物价上涨可能引发社会骚乱。因此,佐利克要求中国政府放松对资源价格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先为美国垄断资本推高中国物价水平开辟道路,然后再利用中国人民对高物价的不满情绪达到美国引爆中国社会动荡,进而推翻中国共产党政府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的汉奸国贼整天积极部署所谓理顺价格机制的计划,其实质就是在策应美国颠覆中国共产党政府的计划。而且,汉奸国贼在为美国垄断资本推高中国物价水平开辟道路的时候,采用了双线进攻的办法,一方面大肆散布所谓理顺价格机制的必要性,企图为其出台所谓理顺价格机制的政策争得民意基础,然而,如果中国老百姓知道在理顺价格机制出台后,物价水平会比现在至少再涨上一倍的话,那么,我们相信,是绝对不会有哪个思维健全的中国老百姓会去支持所谓理顺价格机制的政策的;另一方面,汉奸国贼大肆攻击国企对资源行业的垄断,说国企垄断导致了资源价格居高不下,说是要引入私企加强竞争,来使得资源价格降下来。这种说法听上去很能迷惑人,很多人都不动脑子地以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然而,只要稍微想一下资本的本性就知道了,私企进入资源行业后,难道会亏本经营吗?私企能像中石化、中石油那样为了稳定物价而亏本经营吗?肯定不会,私企一定是要盈利的,而且是需要获得资本的平均利润率才能保证自己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的。我们从私企进入煤炭行业一事就可以知道,私企进入煤炭行业后,不仅制造了大量的人道主义灾难,而且还导致煤炭价格连年飙升,以至于大量发电设备只能闲置,从而反过来又导致电荒,由此从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电价的上涨,进一步加重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如果让私企进入石油、天然气、水资源行业,那么前几年在煤炭领域发生的事情,就会在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等领域内重演,届时,就不只是一个康菲漏油事件了,而将是一百个乃至一千个康菲漏油事件了,同时还必然导致油、气、水资源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中国老百姓如果还不能从前几年的煤炭领域的私有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汲取教训的话——搞什么狗屁理顺价格机制、放开资源价格管制的话——那么中国老百姓的苦日子就要到了。此外,这些年国内油价高涨的原因恰恰是所谓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就是因为成品油的定价权由政府及国企的手里开始转到所谓的国际市场手里了,因此,当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国内油价必然紧跟着上涨,同样的,也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毒瘤对国企的侵蚀,所以导致国企的表现越来越像私企那样——唯利是图,跟涨不跟跌,国企的社会主义性质被极大地削弱,如果那个所谓理顺价格机制的改革彻底完成了,国企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丧失殆尽,由此中国人民就要拿着中国工资却要支付商品的国际价格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商品的价格在哪一个领域与国际接轨了,中国政府就在哪一个领域内被推翻了,相应的,外国垄断资本就在哪一个领域接管了原本属于中国政府的权利。由此可知,佐利克之所以要求中国政府少参与对资源的分配,其实就是要确保和实现国际垄断资本对资源的分配权,换言之,尽管汉奸国贼天天在攻击公有资本在中国某些行业内的垄断地位,然而,汉奸国贼从来不敢攻击外国垄断资本在诸多行业内的垄断地位,相反,汉奸国贼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外国垄断资本垄断中国创造一切条件。汉奸国贼攻击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在前面的国企都是靠垄断所得的,然而,从国企本身的性质而言,国企就应该是垄断的,垄断应该是国企的主要特征,不能实现行业垄断的国企反而不是合格的国企,因此,国企靠垄断所得取得500强的位置是天经地义的。相反,整天标榜自己效率最高,竞争力最强的私企却没能在500强榜单上展现自己,加上近年来如此众多的私企被外国垄断资本收购吞并的案例,事实岂不正是证明了中国私企的“低效率和低竞争力”吗?!汉奸国贼讲私企比国企利润低的原因是国企处于垄断状态,而私企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然而,汉奸国贼不是整天抨击垄断吗?不是整天叫嚣要打破垄断吗?不是整天鼓吹自由竞争吗?自由竞争应该是汉奸国贼最喜欢、最欣赏的呀,为什么要对私企所处的自由竞争状态感到愤懑不平呢?为什么要向往国企所处的垄断状态呢?不是要反垄断吗?为什么,在说到利润的时候,却羡慕嫉妒恨起垄断行业来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而且,汉奸国贼在证明国企竞争力弱时举例说,2011美国企业500强利润排行前10位的不少行业都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如制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行业。然而,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知道,美国的这些公司不仅垄断了美国市场,而是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尽管这些公司大多有技术密集特征,然而,如果没有了垄断地位,这些美国公司又怎么能获得如此高的利润呢?没有垄断,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吗?如果不拼命吞并掉潜在的对手,可口可乐公司能获得那么高的利润?事实证明,美国500强的公司最在意的就是能否取得行业垄断的地位。对此,汉奸国贼是否要“反一反”呢?再则,竞争性行业也不是不可能产生高利润,苹果公司就是很典型的一列,因此,汉奸国贼把私企所在的竞争性行业做为其低利润来源的理由根本就不能成立,其实质是在掩盖中国私企缺乏创新能力、缺少开拓精神的本质,中国的私企除了“炒煤、炒房、放高利贷”外,还有什么本事?汉奸国贼在为私企辩护时说,目前实体经济不景气,行业利润偏低,大量资金流出实业部门,部分制造业出现了“空心化”的趋势,那不正是说明私企的抗风险能力差吗?那不正是说明“反垄断”是错误的吗?垄断本身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而是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垄断恰恰是企业对抗经济危机的手段,反过来说,汉奸国贼整天鼓吹的“反垄断”和“充分的自由竞争”才是企图将中国埋葬在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下的毒招。

 

    最后,佐利克十分狡猾的提了一个希望中国政府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的建议。然而,综合我们上面的分析,如果中国政府失去了人民币的定价权,失去了中国资源的定价权,失去了中国商品的定价权,那么,中国政府还怎么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呢?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不要说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就是维持现有的投入也将变得不可能。而且,如果继续“公退私进,中退外进”的变化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就必然面临和美国政府一样的困境——不要说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就是政府本身的运作也难以维持下去了,然而,美国政府可以向中国出售美国国债,但是,中国政府届时又能向谁出售中国国债呢?如果中国政府也要像美国政府那样——靠向外国出售国债来维持运作的话,那么中国又怎么不可能走上“争霸”的道路呢?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就是对外扩张,中国经济中,资本主义的成分越多,中国对外扩张的动力就越大。因此,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不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话,而是大搞私有化的话,又凭什么保证自己不走上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呢?!

 

    2011年9月8日参考消息

 

    《英智库称美欧干预主义将终结》,《日本经济新闻》9月7日报道。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在6日发表的有关世界军事和外交关系的2011年版《战略调查报告》中指出,美国插手世界地区争端的干预主义正在走向终结。关于美国今后将如何对待世界各地发生争端的问题,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预测“这将取决于美国在最近参加的战争中的疲劳程度”。他说,“美国必须把大部分政治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

 

    然而,事实并不像奇普曼想象的那样,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特6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达了对阿富汗政府未来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表达了质疑。换言之,美国政府正在制造延缓从阿富汗撤军的舆论环境,只要在舆论上产生了要求美国必须继续留在阿富汗帮助阿富汗当局反恐的声音后,美国政府是一定会响应这种声音的。对美国而言,正是因为其国内的问题狠严重,所以才必须加大向外转嫁危机的力度,至于美国对世界各地发生的动荡采取越来越“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那恰恰是美国一贯只对自己“负责任”——这个本质的表现,同时,也正是因为世界各地的动荡越来越多的是由美国自己直接策划、制造的,因此,美国当然不可能去干涉它们,相反,美国还会反对“被动荡方”平定动荡的举动,正如美国在中东、北非动荡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至于美国在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把指挥权交给北约一事,那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那样,利比亚动荡是美国向欧元区转嫁危机的手段,对美国而言,利比亚的动荡才是美国需要的,相反,如果利比亚的动荡消失了,那么受到伤害的反而是美国自己,因此,美国才在北约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出工不出力”。如果美国真的想退居二线的话,那么就不可能“一会儿宣布叙利亚政府非法,一会儿又宣布伊朗即将爆发革命”了。美国不是坚持对台售武吗?这难道能证明美国干预主义将终结吗?显然不能。因此,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那个《战略调查报告》完全就是一份为美国打马虎眼的报告,反而起到了欲盖弥彰的作用。

 

    《瑞士央行下猛药遏制本币升值,全球“货币战争”恐慌再现》,西班牙《五天日报》网站9月7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6日报道。瑞士央行6日决定将瑞士法郎与欧元最低比价定为1.20瑞郎对1欧元,以遏制瑞郎持续升值。瑞士央行发布公报说,瑞郎目前被过于高估,这对瑞士经济构成严重威胁,孕育着通货紧缩风险。因此,瑞士央行致力于瑞郎可持续的、大幅降低币值。即日起,瑞士央行不再允许瑞郎在外汇市场对欧元比价低于1.20瑞郎对1欧元。瑞士央行表示将全力维护这一最低比价并准备无限购买外汇。

 

    需要注意的是,瑞士央行之所以需要采用“无限购买外汇”的手段来遏制瑞郎升值,那是因为瑞郎汇率是自由浮动的,换言之,瑞郎汇率并不是由瑞士央行自己规定的。因此,当瑞士方面放弃了对本币的定价权后,瑞郎汇率的变动自然就会朝着不利于瑞士经济发展的方向运动,近一年来,瑞郎对欧元居然升值了近30%,这对瑞士经济造成了严重伤害。也正是因为瑞郎汇率由所谓的市场决定的,因此,现在瑞士央行为了稳定汇率,就不得不采用从市场购汇的办法来抬高欧元、打压瑞郎。由此在客观上提升了欧元的汇率,尽管在短期内容易造成国际资金投机欧元升值的情况——这会让欧元区吸引到部分国际热钱,但是,欧元升值本身对欧元区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是非常不利的,换言之,欧元区与瑞士的矛盾因此会加重。

 

    我们试想,如果人民币汇率实行自由浮动政策的话,当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受损时,如果届时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无限购买美元、抛售人民币的办法(就如现在日本央行准备大举买入美元、抛售日元的做法一样)来抑制人民币升值的话,美国届时肯定会在强烈谴责中国操纵汇率的同时,对中国施以诸多制裁措施的,中美关系必然恶化,如果中国政府届时不能捍卫国家利益的话,那么国内矛盾必然激化,国内局势必然会朝着美国所希望看到的中国引爆社会动荡的方向发展。

 

    对欧元区而言,如果需要欧元汇率保持长期升值的状态才能维护欧元的国际地位的话,那么欧元区债务危机就没有出头之日了,相反,如果能够实现如美国那样,既让国际社会增持本币债券,又能让本币持续贬值的话,那么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才能有出头之日。但是,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欧元不具备美元那么强大的信用保证力量,且不说利比亚战事还没有终结,就算利比亚问题终结了,国际上也不会有人相信欧盟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美国一争高下了,换言之,欧盟必须继续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欧盟现在就因为其在利比亚所取得的小小的胜利而翘尾巴的话,那么欧盟不久以后恐怕就要翘辫子了。

 

    2011年9月9日参考消息

 

    《美前防长指以总理“忘恩负义”》,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7日报道。据称,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曾经谴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是“忘恩负义的盟友”。他列举了美国为确保以色列安全而采取的诸多措施,但他说华盛顿从未得到任何回报。如果这个报道的内容属实的话,那么,我们就要首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要对以色列是以恩惠呢?其次,为什么以色列能够对美国的“恩惠”不与回报呢?众所周知,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能够把中国——这个美国最大的债主——污蔑成一个不负责任国家的国家而言,很明显,忘恩负义是它的本性,因此,当美国自己指责有其他国家敢对它“忘恩负义”的话,那么这件事的确很让人起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会比美国更不要脸呢?显然是没有的,因此,反过来说,美国对以色列“忘恩负义”的指责肯定是站不住脚的,而美国之所以要那么说,那也只能说明以色列在有些关系到犹太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没有按照美国设计的步调在走,因此,让美国产生了吃亏上当的感觉,由此才可能导致美国发出指责以色列“忘恩负义”的声音。

 

    这几天,巴勒斯坦就要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了,对此,以色列当然是激烈反对的,因为这直接侵犯了以色列的既得利益。然而,对于美国来讲,尽管美国也在极力阻扰巴勒斯坦正式建国,但是,美国为了摆脱危机,急需巩固、加强其对国际能源的控制权,否则就难以通过对国际能源的控制来向非美世界转嫁危机了,而要到达这一目的,就必须再次发动针对伊朗的侵略战争,对美国而言,只有推翻伊朗(今后还要推翻土耳其)的现政权,才能确保美国在中东的控制力。然而,美国自己的实力尚不能使其单独完成此事,因此,需要有尽可能多的盟友支持,尤其是要有临近伊朗的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而美国如果要促成“反伊朗统一战线”的话,就必须同意阿拉伯世界开出的条件——同意巴勒斯坦正式建国,然而,这恰恰又是以色列方面所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一旦接受,以色列国内的矛盾就会加剧,最近以色列国内的几十万人大游行展现出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变成以色列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的凭借。但是,对美国而言,巴勒斯坦正式建国一事并不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事情,因为,就算巴勒斯坦正式建国了,巴以矛盾并不会因此消失,反而还会因为巴勒斯坦的建国产生一个更加有利于美国操控巴以关系的形势,因为,届时,由于巴勒斯坦在形式上独立于以色列之外了,反过来说,以色列因此失去了制约巴勒斯坦的很多现在看来还是“合法”的手段,同时,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力度必然大大超过现在,而且还不必像现在这样那么顾忌以色列的态度,那么以色列要处理好巴以关系乃至阿以关系的话,就必须更加依赖美国的力量。因此,不要看美国这几天在阻扰巴勒斯坦正式建国的问题上表现得很出跳,然而,一旦巴勒斯坦正式建国了,美国反而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美国现在指责以色列“忘恩负义”,主要看来,就是因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没有配合美国,从而搞得美国很被动,美国的意思就是希望以色列牺牲掉一部分自己的既得利益,从而为美国巩固霸主地位做出一定的贡献。不过,鉴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败教训,美国对伊朗的入侵必然也是以失败告终的,不过,美国看重的并不是入侵行动本身的成败,而是入侵过程本身对美国向非美世界转嫁危机的功能,由于中国、印度等国从伊朗进口了大量石油,因此,一旦由于美国对伊朗的入侵而导致伊朗的石油出口中断的话,必然会对中印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很可能会引爆中印的社会政治危机。

      对此,中印更应该在如何破坏美国的“反伊朗统一战线”上想办法、做文章,要反过来利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破坏“反伊朗统一战线”,从而尽可能地迟滞美国对伊朗的入侵进程,相应的,也就是迟滞了帝国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的进程,反过来也就是为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主要是由欧元引起的美欧金融霸权斗争——积累了条件.   近20年来几场局部战争,美国处处点火、到处冒烟,把对手被动拖入只输不赢的战争赌局当中  战争是国家利益导向下的力量博弈,为何而战、以何为战,是贯穿战争发展的不变主题。在利、力博弈的战争赌局中,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庄家”。其处处点火、到处冒烟的战略,就是要把各个地区搅乱,把对手被动拖入只输不赢的浑水和赌局当中。历数近几场局部战争,美国基本实现了摧毁对手、消耗盟国、巩固自己的战略意图,可谓一箭多雕。 据《中国青年报》  利益主导——“逐利为本”  冷战结束后的几场局部战争,无一不是以美国或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主导的。对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的战争无一不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冠名为“人权战争”,但在“人权”战争的背后,彰显的无一不是形形色色的利益。今天,欧洲对利比亚的意见分歧,也源于欧洲各国自己的“小算盘”。  追求能源利益绝对控制。恰如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表面上看,战争的胜利虽然没有让美国白白拿走一桶石油,但是,美国通过两场战争,剪除了中东的最大的反美力量之一,同时也控制了除伊朗之外的整个中东地区,直接掌握了中东近80%以上的石油资源。同时,还通过制裁措施削弱了伊朗对石油输出的话语权。这些举措不但彰显了美国本身的能源利益,而且彰显了美国控制世界能源利益的手腕。  追求特权利益高人一等。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美国虽然没有侵占南联盟的一寸土地,但从战略角度看,这场未经联合国授权的“空中战争”启动了美国(北约)可以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擅自发动战争的特权,这种特权保证了美国的利益可以凌驾于当今任何主权国家的利益之上,使其成为“超级大国”。  确保安全利益万无一失。阿富汗战争,源于对美国安全利益的挑战。从二战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得手到“9·11”事件,美国本土已经60年无战事。美国深知,当年把苏联赶出阿富汗的塔利班已经“自立门户”。而且就战争手段的非对称性而言,任何一国的军队都没有“塔利班”那样的灵活性。如同当年的珍珠港事件一样,“9·11”事件也变成美国不惜血本、剿灭本·拉丹的根本借口。因为,塔利班炸掉的是美国的安全利益“零威胁”的标榜,这是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的核心国家利益,因此,本·拉丹必须被消灭,才能让这种挑战得到应有的教训。  兼顾联盟利益平衡稳定。美国的全球利益决定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的全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也基于美国的联盟战略。因此,美国人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会兼顾联盟,尤其是重要联盟的利益。  形象地说,美国要吃肉,联盟也要喝汤。北非的利比亚就是这样的范例。英、法都是北约的重要力量,美国在北约的盟主地位,决定了美国参与打击的必须性。维护盟国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维护美国自己的利益。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正在逐渐摒弃全球部署的“日不落”模式,与之相比较,“全球联盟”战略似乎更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链条模式。  力量主宰——“强胜弱败”  虽然从国际法理上讲,现在任何国家都没有恃强凌弱、发动战争的权力。但历数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体现的都是强胜弱败的力量博弈。  绝对优势保绝对胜利。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曾经一度陷入目标茫然,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战略的提出,表明美国当时已迅速完成了由两强争霸到各个击破的战略思维转变,前提就是美国为争霸世界而储备的超级过剩的战争力量。  相比而言,在两强争霸真空期成长起来的前苏联阵营的中小地区强国,由于失去了核常军力保护伞,力量的天平随即发生了根本性倾斜,其有限的常规军力不但没有发挥战略威慑的作用,反而变成招引美国宣泄战争能量的靶子。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由于军事实力较大的悬殊差距、较为孤立的地区地位和他们自身重要的能源和战略地位,让他们成为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推行全球战略拔掉的第一批“眼中钉”。  因此,在过去的20年里,除了前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成功地进行了高加索的反恐战争和俄格战争,其他国家未经美国首肯,试图私自通过局部军力优势,以速决战改变国家和地区战略格局的战争努力,都意味着向美国的军力霸权发起挑战,结果也无异于以卵击石。  战力优化促战果显著。当国际社会对西方国家的干涉行为大加谴责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悍的干涉能力。海湾战争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连续对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动武,非接触、非对称的战争战略让力量的绝对优势与力量使用的绝对控制有效结合。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用高技术军事优势和国力优势消耗对手战争力量的同时,还在战争中拓展了软实力等新的力量概念,摧垮了对手的战争信心,全方位地保证了几场局部战争按优势的设想进行,美军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消耗战,美军的建设方向成为了全球军备发展的风向标。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当年,前苏联因入侵阿富汗兵困师乏,最终退出了与美国争夺超级大国的行列,反观美国今天依然掌握战局的主动权,且成功击毙本·拉丹,实现了震慑恐怖主义、牵制其他大国等多重战略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战争实践,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愈发成熟,美军拥有了在全球开辟战场的能力,从而为其利益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支撑。恰如南联盟战后欧洲人感叹,“欧洲光有欧元是不够的”,今天在利比亚捉襟见肘、意见分歧的欧洲联军对此必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利力相连——“虚实相间”  利与力的博弈结果决定了战争结局,也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国际战略格局复杂多变的今天,竭力逐利只能让渔翁得利,相比于硬碰硬的兵戎相见而言,力量运用的虚实相间更加重要。  点到为止留后手。经过海湾战争以来近20年近乎不间断的局部战争,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初步成形,超级大国地位不断巩固,但其在冷战结束后绝对过剩的常规军力优势也将有所弱化。金融危机、世界多极化发展等因素,都将促使美国由力量释放的绝对过剩期转入相对稳定的平衡期,特别是体现在美国希望在对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尽早脱身,对伊朗、朝鲜的只喊不打和对利比亚干涉的若即若离,这些现象都说明美军已开始主动脱离,威慑战略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战略主导。  其实,即便是在冷战刚刚结束、军力极度过剩时,海湾战争的发动对美国而言依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在战争实施过程中,美军及西方盟国也没有倾其全力一战灭国。当前,巩固现有战略格局,应对潜在对手的挑战,美国更需要保留足够的军事力量。  借力争利好打仗。对于国家而言,力量和地位是相互依存的,保存自己,消耗别人永远是上策。在利力博弈的战争赌局中,美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庄家”。其处处点火、到处冒烟的战略,就是要把各个地区搅乱,把对手国家被动拖入这样只输不赢的浑水赌局当中,而美国本土却远在战场之外,坐享军火工业带来的巨额利润。  在局部战争中,美国捆绑联盟共同为战争出钱、出枪、出人,直接减轻了美国自己的战争负担。在外交上,美国以经济援助、联合安保、共同防卫为诱饵,拉拢边缘小国,孤立分化地区大国,瓦解地区力量核心;在干涉他国内政上借人权幌子、民主牌子,扶植反对派力量,打击强硬政治势力,摧垮潜在竞争对手。  曾几何时,中东的富庶繁荣令人垂涎,如今却成了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东亚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自然也受到美国的特别“关照”。直至今天,美国也从未放弃对台军售,特别是在北约东扩、中东乱局尘埃落定之后,美国更加速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极力怂恿南海小国军事冒险,试图激怒中国、扼制中国,这与其既往战略相比并无新意,恰如菲律宾媒体自己承认的那样,“马尼拉成了美国的一张牌”。  历数近几场局部战争,美国实现了摧毁对手、消耗盟国、巩固自己的战略意图,可谓一箭多雕。  世界为美国  庞大军费买单  ●美国利用汇率武器使美元大幅贬值,结果净赚3.408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军费开支总和  早在1971年,担任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的约翰康纳利就坦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世界)的问题。”  美国利用汇率武器损人利己由来已久。西班牙《起义报》2011年8月4日发表题为《为何美国和美元都不能倒下》的文章指出,控制和操纵资本主义世界“美元化”经济的是金融集团和跨国公司,它们以美联储和华尔街为基础,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军工产业等的各项决策。  美国通过操纵汇率,究竟赢得多少利益呢?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研究,在2001~2006年期间,美国累计对外借债3.209万亿美元,然而,美国净负债却减少了1990亿美元,等于美国净赚3.408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贬值就让美国赚了8920亿美元,资产与负债的收益差距让美国赚1.694万亿美元,其他手段赚1.469万亿美元。美国净赚3.408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军费开支总和。这就是说,美元霸权创造了超额利益,意味着世界各国为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