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有藓怎么办:“两型”巨舰乘风远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6:38:46
“两型”巨舰乘风远航——解读株洲市石峰区最新出台的“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九郎山旅游风景区”发展规划李文峰 周怀立 胡应群 申明

    南车城轨。  (颜常青  摄)

    株洲市石峰区区位图

    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规划蓝图

    绿色石峰  (申明  摄)

    田心轨道交通千亿园规划蓝图

    “株洲制造”机车批量整装待发。 (李涤凡  摄)

    九郎山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蓝图

    秋瑾故居效果图

    特约撰稿    李文峰  周怀立  胡应群  申明

     打造“三大巨舰” 扬起“两型”风帆 

    湘江,波澜起伏,激情澎湃,浩然北去,奔向无比壮阔的大海……

    这条湖南人的“母亲河”,如今正在打造“东方莱茵河”。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强调,未来五年,湖南将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指出,“两型”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目标,随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它必将引起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变。

    省领导高瞻远瞩,言犹在耳,株洲市石峰区便及时科学编制了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和九郎山区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据此三大规划,石峰区的总体布局分为“三片”:清水塘片区、田心片区、九郎山片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南提、北拓、西进”。

    ——“南提”,就是用“两改四提”的方式,治理、改造、提升清水塘片区,用现代园区的方式改造清水塘区域,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企业工艺装备水平,提升物流组织水平,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打造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力争10年内建成生态工业新城。

    ——“北拓”,就是用造城的方式支撑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全力加快田心片区建设,推进城市向北拓,对接长株潭一体化,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科技之都、全国示范的低碳生态活力新城,力争5年内建成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形成株洲市的第一个产业过千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西进”,就是用城乡统筹的方式加快推进九郎山片区的开发和建设,打造清水塘、田心两大片区的“后花园”,力争10年内建成长株潭城市群休闲旅游区。

    “三个片区规划”共绘“一张宏伟蓝图”。为此,石峰区委大胆推出“园政合一”、“股权融资”的首创之举,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力争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石峰”的跨越目标!

    过去的五年,石峰区奋勇争先,成效卓著。2010年,该区工业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新型工业化步入“全省十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城区十强”,再次成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红旗单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未来五年,该区将大力实施科教先导、工业主导、环境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加快建设智慧石峰、实力石峰、绿色石峰、幸福石峰,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石峰”的宏伟目标。

    石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基三创四翻番”,即基本完成清水塘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综合治理,基本完成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基地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城区;实现GDP、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番。到2015年,区GDP达到5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城区三强。

    清水塘: 以“转型升级”重塑“生态工业新城” 

    打造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 

    清水塘,石峰区的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地域名字,这里是株洲重要的冶金化工基地,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骄子”。新中国第一块铂金在这里下线,伦敦交易所第一批中国锌锭在这里起锚,这里冶炼和化工企业达到200多家……

    清水塘工业区见证了共和国的工业辉煌,也见证了株洲的工业辉煌,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它戴上过“黑色的帽子”。

    “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问题不解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就不会成功。”对清水塘工业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部委、部门与各级领导都十分关注,并寄予了厚望,要求把清水塘作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

    2009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清水塘工业区视察。今年8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与省委、省政府在此共同举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启动仪式,周强、徐守盛、张力军、赵家荣等领导开启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水处理厂运营“启动开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展开。“两型试验”、“循环试点”的重大责任落在了石峰区。

    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表示,要还清水塘工业区一片“蓝天碧水净土”!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提出了清水塘地区环境综合治理“一年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形成示范,十年建成生态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

    “理论层面”转变发展方向:有效地将工作重心从以“企业改造升级、污染综合治理”转移到“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生态工业新城”上来。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国家六部委也同时批准株洲清水塘工业区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清水塘工业区开始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着手解决“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问题。

    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先期启动“五个示范区”,株洲清水塘工业区被列入示范区范畴。清水塘工业区围绕“企业改造升级、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相关工作。 

    石峰区面临历史性的抉择。

    为完成历史使命,石峰区大胆拓宽视野,悉心研究德国鲁尔、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区等改造经典案例,并从我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第一批国家新兴生态工业示范园分析比对中,探索国内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趋向。之后,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株洲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规划》,力求自觉肩负起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和发展循环经济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打造样板的重大使命。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清水塘工业区围绕"环境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展构建生态工业新城工作。

    2011年8月5日,国家四部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在石峰区举行了清水塘地区污染治理的启动仪式。目前,各项治理工作正全面推进。

    石峰区委书记罗伟说,株洲清水塘工业区从发展循环经济到构建“两型”社会,从理论层面解决了工业区发展战略问题,从而有效地将工作重心从以“企业改造升级、污染综合治理”转移到“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生态工业新城”上来,此举将彻底改变清水塘工业区的发展格局。

    思路决定出路。规划提出以“转型、优化、提升、创新”八字方针作为战略思路,打造全国发展水平高、先进示范作用的生态工业园区之一。石峰区的总目标是“建设工业繁荣、生活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工业新城”,具体目标是“依托株洲先进产业密集区,打造新型工业基地;依托污染环境的整治,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依托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与构建,打造最佳的人居创业环境;依托城市功能要素的提升,创新打造独具魅力的和谐生态新城。”总的构思就是全面退出重化工业,利用清水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使清水塘成为长株潭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沿着这条战略思路发展下去,我们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清水塘的新颜将为石峰区平添了一座惊世蝶变的魅力大城!

    这里不将是新型工业基地,也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规划范围内的核心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商务经济,将从“株洲工厂”向“株洲总部”转变。同时,构建全新的生态环境体系,将外围山体引入城市,结合防护绿地、滨河绿地和城市公园,形成网状绿化体系,并且延伸贯通的社区绿链。

    就在这片宜业居的生态城市环境里,石峰区还要“更上一层楼”,策划了发展特色工业旅游项目,核心定位为“假日自助旅游目的地”,形成“露营假日运动公园、工业遗产科普展示、户外运动休闲”三大板块, 打造工业文化遗产与生态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品牌自助旅游度假目的地。

    这将是一座多么独具魅力的和谐生态工业新城啊!无论是栖居此城,还是游玩此城,都会令人发出“宜业居、更宜神居”的赞叹。

    “实践层面”构建发展格局:总体构建国际一流的“一心三园”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两湖四廊、三组团”的生态宜居体系。

    “抓紧实施居民避险安置、水体污染治理等工程,突出抓好清水湖湿地公园、霞湾港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逐步以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全面替代重化工业。”要使历史上的重污染区蜕变成“两型社会”示范区,这个规划定位中的“重中之重”,成了“实践层面”构建发展格局的重大抓手。

    在规划规划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首先确定需要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地区,明确开发建设用地范围与规模。再在引入外围湘江风光带、法华山自然生态景观的大格局下,整体构建“二湖四廊(清水上湖、清水湖;铜塘湾港、霞湾港、新霞湾港、新桥高排渠四条生态水系走廊)”的生态体系、“一心三园(总部经济中心,环保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的工业体系、“三组团(新桥居住、石峰居住、响石商业组团)”的新城体系,使之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宜居体系。

    生态体系内部形成“两湖四廊”总体景观构架。

    “两湖”中的清水上湖,现煤气公司处,通过湖面景观塑造,结合周边公共设施用地的建设,形成新城北入口;清水湖,交汇境域四条水系,湖面周边布置生态运动公园。通过上下清水湖的打造,形成清水塘地区水体污染治理的展示窗口。

    “四廊”中的霞湾港重点治理底泥和水系,构建霞湾东路和霞湾西路夹港区域生态景观;新霞湾港、新桥高排渠重在河道疏浚,自然生态汇入清水湖;铜塘湾港,结合疏港大道预留绿化带,以人工明渠的方式接入清水湖。

    工业体系中的“一心”,结合产业的退二进三,建设总部经济(实证研发);“三园”中的环保产业园,结合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认证、示范、展示、服务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环保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对株冶集团进行“搬粗留精”后,重点发展有色精深加工的新材料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结合株钢搬迁,铜塘湾港区的建设,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

    商业居住体系以清水湖及上湖景观为中心,四条水系廊道为本底,建设新桥、响石、石峰大道三个居住组团,并结合响石广场和清水湖上湖建设两个商业圈,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响石广场商圈,依托现有铜锣湾广场等商业基础重点打造的新城商业服务圈。

    配套打造工业旅游活动体系。依托霞湾港清水湖上湖复绿建设,打造工业遗产科普展示区;依托清水湖及沿江风光带建设,打造郊野公园和运动公园区;依托新霞湾港绿道建设,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带连接法华山自然生态区。

    为使现代产业、生态宜居两大体系尽快建立,规划将实施“六大工程”任务,即“水体污染治理工程、土壤(废渣)污染治理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居民避险安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科技攻关与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蓝图美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也大,仅需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的项目就达47个,总投资预算约483.6亿元;同时需要政府投资完成的项目达18个,总投资预算约161.43亿元。况且,清水塘还缺少直接利用镉、铅、锌、汞等多种重金属废渣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

    对此,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冯建湘表示,在"编制规划"的同时,石峰区将从“搭建平台、争取政策、实施项目、确定技术、落实资金”着力,解决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构建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实际问题,坚决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操作层面”把握发展环节:就是把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严格监管、治旧控新;抓好落实、务求实效”四个关键环节。

    按照“一年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形成示范,十年建成生态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石峰区确定了“倒计时预案分步实施法”。

    到2015年,全面完成水体、土壤(废渣)污染治理二大工程,构建“二湖四廊”生态体系;基本完成重化工业搬迁退出和“一心三园”建设工程,构建工业区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完成“五纵五横”道路建设,有效改善区域交通体系;基本完成居民避险安置工程,打造“新桥、石峰、响石”三大居住商业组团,全面提升区域安居环境。为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成功经验,做好示范。

    到2020年,全面完成“六大工程”和株洲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建设,建立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

    为推进战略目标,石峰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实行“园政合一”,将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石峰区“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推进重心下移,提高决策效率,强化服务职能,有效理顺了园区管理体制。同时,搭建融资平台,重新组建了株洲生态工业新城投资公司,纳入市级国有控股公司范畴,增资扩投5亿元注册资金,做实30亿元资产规模。

    他们遵照既定年度目标,加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毫不手软地关停淘汰重污染企业和生产线,严厉查处重金属工业废水直排事件,严把新办企业、新上项目环评准入关,加强重点企业环境监控,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实施。

    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发展规划一旦实施成功,带给株洲的不仅仅是还清水塘的生态原貌,更将是一场重化工业全面退出历史舞台的颠覆性革命,必将谱写出一曲株洲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并进的华丽的交响乐!

    相关链接: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 

    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水治理项目实施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2009年,清水塘工业区管委会委托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公司和株洲市排水公司作为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水治理项目业主,湖南华亿环境公司作为技术顾问方,经过1年多时间的现场调查、取样分析、工艺实验和国内外专家技术论证,历时1年多的工程施工,于2011年6月建成株洲市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

    此项目日处理重金属工业废水3万吨和生活污水7万吨,工业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网采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B标。实现了工业区内所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一个排口外排湘江,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在技术方案和监管模式上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田  心:以“造城方式”建设“千亿产业园区” 

    打造国际一流的轨道科技之都、全国示范的低碳活力新城 

    发展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石峰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今后10到20年是我国铁路轨道交通的黄金发展期。作为“中国的电力机车摇篮”,田心片区仅电力机车主机产业就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这无疑给石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带来了超常规发展的战略机遇。

    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成为省、市及石峰区各级政府的共同意志。

    省委、省政府将其列入了全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是全省“四千工程”中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长徐守盛履新后,到株洲视察调研的第一站都选在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对园区发展充满了期待。省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南车集团已签订轨道交通城“三方共建协议”。

    株洲市委、市政府把轨道交通产业列为株洲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第一个千亿集群。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通过土地供应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骨干企业扶持政策以及融资政策等,进一步培养壮大旗舰企业,同时打造系统的产业园区。

    作为向省第十次党代会献礼的重要活动,评选“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件大事”,“株洲加速发展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集群”名列其中。

    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说,致力让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成为株洲第一个过千亿的产业集群,实现株洲千亿产业集群零的突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还将其定位为:“推动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

    按照“三生”理念、“六最”标准、“五高”要求,进行“一廊三带五园三中心”功能结构布局,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

    在难得的机遇面前,石峰区委书记罗伟感到责任重大。他说,关键机遇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努力抓住这5年,将会“贻误战机”,最终可能会“痛失良机”。同时强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定位很高,既是园区,更是新城,必须靠前瞻规范的规划作指引。

    2010年,石峰区委、区政府瞄准“千亿产业”目标,确立了建设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指导思想——实施“工业主导,城市带动”战略,立足“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目标定位,以造城的方式拓展田心片区,按照“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理念、“六最”(规划最规范、土地最集约、投资最集中、环境最优美、人才最密集、配套最齐全)标准、“五高”(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要求,掀起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

    展开最新最美的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规划蓝图,“一廊三带五园三中心”功能结构布局,弥漫了蓬勃盎然的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廊”,即中部低碳共享生态廊;“三带”,即南部时代大道公共活力核心带、东部田心大道健康宜居生活带、西部南车大道千亿轨道产业带;“五园”,即整装产业园、变流技术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电机产业园、零部件产业园;“三中心”,即研发中心、商务综合中心、培训中心。

    这样的功能结构布局,在整个片区空间呈带状,生产序列拓展,生活依山延展,生态有机生长,形成东西向综合服务、南北向社区服务的轴向服务格局。

    抢占技术制高点,以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技术,以“造城方式”建设“千亿产业园区”,以此支撑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

    精心布局,科学谋篇,勾画出了园区发展的大框架,展示出石峰区宏大的气魄与胸襟。

    对于如何将规划落实到实处,石峰区委书记罗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规划好园区,建设好园区,至关点在于要抢占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就是技术,国际一流的,乃至领先的。所以,无论是在规划时,还是在实施中,始终要坚持产、城、人要素和谐共融理念,着力将园区建设成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样板,以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技术。”

    作为“全国新型工业化轨道交通制造基地”,也是“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田心片区现已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早在2000年9月,在此设立的田心高科技工业园,为株洲国家高新区“一区三园”中的一园,拥有国家级电力牵引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同时,田心片区还拥有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变流技术)、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以及400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包括50多名博士、63名教授级高工、374名高级工程师。

    田心片区规划为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后,一方面将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投入,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国防科大等高校和工程院所建设第三方研发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南车株所国际研究院项目,建成全国铁路系统最大的集产、学、研、培训于一体的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基地。建好中小企业孵化园,培育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以此推动自主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促进产品技术升级,提升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但在区委书记罗伟眼中,仅仅这样抢占技术制高点还不够,还要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重点着力,要力争把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打造成全国投资环境最优区域之一。他说,环境好了,才能留住人才,留住了人才才能真正留住技术,否则什么也留不下。

    由此,“千亿产业园区”不仅要靠千亿产业集群来支撑,也要靠领先世界的“现代技术集群”来支撑,也正成了石峰区上下观念之变执着“造城”的另一个“硬支撑”。 

    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紧紧地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同步推进。

    产业的崛起,自然伴随着城市的扩大,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石峰区城市的扩容,同样离不开产业的兴旺。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也为石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

    为此,石峰区此次出台的规划,描绘了田心片区最近3到5年具体的城市和产业推进发展目标——

    城市建设目标:面积31.2平方公里,人口8至13万,建成“国际一流的轨道科技之都,全国示范的低碳活力新城”。

    园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在2009年基础上新增1000亿元,累计新增税收36亿元,园区开发滚动发展、实现盈余。

    企业培育目标:培育南车株机、南车株所、南车电机3个百亿级与联诚集团、中铁轨道、九方装备3个过50亿的旗舰企业,发展轨道交通配套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主机配套企业80家,服务业配套企业20家以上。到2015年,南车株机、南车株所、南车电机分别达产400亿元、350亿元、100亿元。

    科技创新目标:新增时代电气、南车电机两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引进高端人才1000名,其中博士100名,使园区实现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1万名科研技术人员队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由50%提高到70%。

    为达此目标,株洲市委、市政府明确将醴潭高速以南、长株高速以西、京广铁路以北、长株边界以东31.2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园区发展用地。规划范围北至沪昆高速、东至长株高速、南至京广铁路、西至九郎山旅游风景区界限,研究范围可扩至清水塘、白马垅及周边地区。

    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石峰区提出了一个志存高远的发展目标,就是做好“城市发展商”,大力推进城市向北扩,对接“一体化”,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完美结合,再造一座石峰工业新城。

    他们坚持规划引领“造城”,力争筑好巢引金凤。规划前期,该区组织国际国内一流专业公司,对园区从产业、用地到道路、山体、景观、街区、单体建筑等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准确定位。

    该区产业定位是,打造全国领先的干线铁路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的整车制造产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车电机系统、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电子器件等核心零部件产业,构建服务主机企业、辐射中南地区的工装模具、配件加工、电子信息产品等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集群。构筑轨道交通研发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工业物流、商务办公、会展、培训、文化、教育、商业贸易等生产生活服务。

    该区产业布局是,以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为主、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为辅进行产业布局。以整机制造为核心,充分满足总装企业空间需要,构筑特色产业园中园,拓展中小配套企业发展空间,形成“一带五园两小区”产业布局。其中,“两小区”,为在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规划范围内白马垅、铜塘湾建成两个2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配套工业小区。

    根据产业定位需要以及项目投资强度,该区将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空间上充分满足大型及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完善主机企业配套,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到2015年。仅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就要达到100家。

    把园区建成一座未来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园区产业与城市发展比翼齐飞,将使石峰区成为一座“以绿色空间、绿色生态、绿色交通理念塑造绿色生态的低碳之城,以景观风貌、线性公园、特色公交理念塑造风貌独特的品牌之城,以配套服务、活力节点、活力中心理念塑造服务多元的活力之城,以区域融合、序列开发、规划控制理念塑造有机生长的和谐之城”,这是一座未来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石峰区规划中的城市生活空间,将是一个生活集中成片的健康宜居家园。不仅构建有“一心(生活中心)二区(白领、国际社区)四片(企业社区)九点(安置点)”的社区环境,还将建立体系完整、分流服务、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系统,使产业区的货运交通和生活区的通勤交通形成互不干扰。

    建设中,石峰区将坚持生态有序开发,控制南北向主要山脉园区的开发强度、将本地较好的生态资源保留为城市连续有机的开放空间,打造自然共享的线型公园。通过打造轨道科普公园、家庭游憩公园、智慧公园、轨道主题公园、滨河景观公园、铁路湿地公园、主题服务公园、户外拓展公园、九郎山森林公园等特色主题公园,实现生态共享有机生长,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城市界面。

    通过新区、老城区及周边规划用地在功能、交通、空间上进行对接,分期建设、有序开发。一期重点开发北环路和时代大道中间地区,改造田心老社区;二期重点开发沪昆高速与北环路中间地区,改造白石港滨江地区;三期在拓展行政区域的条件下向云龙、长沙方向延伸,并结合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治理、建设新的产业配套工业园区,拓展开发用地。通过高水平设计、大手笔开发、高标准建设,将田心社区建成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10万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规划还重点梳理了老城区内部主要干道,将加密城际轨道站点及中心区的路网密度,保证其高密度开发,在原有路网骨架基础上增加“两纵三横”,形成“三纵五横一环”(南车大道、田心大道、迎宾大道;九方路、玉龙路、北环大道、藏龙路、时代大道;学林路)的干道路网格局,使其加强与新区的联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特色公交的交通方式也成为规划中的精彩亮点。

    慢行交通规划为主要慢行通道、次要慢行通道和主要慢行区。整个规划区内规划有6个重点慢行区域,从南到北分别是社区公共服务慢行区域、校园慢行区、总部园慢行区、研发办公慢行区、公共中心慢行区以及滨水慢行区,形成富有城市活力的慢行空间。在地区内建立具有特色的地面轨道公共交通线路,主通道南北向组织串联支线,支线联系生活与生产,解决通勤交通,作用在于增强了“轨道科技之都”的认知感。

    对于就在不远的“轨道科技之都”,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冯建湘胸有成竹:“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石峰有基础、有机遇、有信心,完全可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全面建成。”

    相关链接:

    首创股权融资模式  大力推进园区开发 

    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积极创新理念,开放股权融资,用市场化模式推进园区开发建设,石峰区在全国开了先例。去年挂牌成立了作为园区开发、城市运营、产业投资主体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已为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陆续提供征地拆迁安置资金5亿元,使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石峰区国资公司由株洲市国投控股集团和苏州禾硕、华琨集团、北京微风、上海六禾4家民营资本共同组建,首期注册资本4亿元,增资扩股到10亿元以上。公司主要负责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政府回购、赋予一定的赢利资源和空间等方式,使公司具备造血功能,确保良性运作。

    目前,公司已与上海鼎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该公司出资5亿元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国开行、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浦发行对园区发展看好,国开行首期16.5亿的贷款已批复。

    “十二五”期间,该区将突出抓好南车株机城际动车组、磁悬浮试车线、南车电机百亿扩能、南车株所研究院、南车株所电气母排产业化和制动系统、时代电气IGBT技术研发及芯片生产线、联诚集团新建配套部件生产基地、九方装备新厂房、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十大重点项目。现已储备项目62个,总投资92多亿元,入园项目31个,总投资48.58亿元。入园项目达产后,可年增产值178亿元。

     九郎山: 以“山水人文”托起“美丽城市公园” 

     打造清水塘、田心两大片区的“后花园”及长株潭城市群休闲旅游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当我们登上位于石峰区西部的九郎山旅游风景区的主峰枫树寨,当我们翻动这里的被赋予了城乡统筹概念的区域发展规划蓝本,大自然在这里凝聚的一切钟灵神秀,顿时在眼前不断地幻化出更加美不胜收、雄伟磅礴的新气象。

    主峰枫树寨,又名洪武寨,海拔只有328.4米,在珠穆朗玛峰面前渺小得不值一提。然而,却是长株潭三市核心区的制高点,高度超过长沙的岳麓山和湘潭的韶山,登高瞭望,三市繁华,尽收眼底。

    为人们所公认的“山水佛文化,奇秀九郎山”,群山连绵起伏,一片郁郁葱葱,为株洲市城区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区域,有害悬浮物几乎为零,是一个天然氧吧。正因为如此,九郎山旅游风景区才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绿地保护基地之一,被誉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生态“绿心”地区的“绿肺”,而九郎山森林公园则被纳入了长株潭绿心“T”型生态隔离带,作为“绿心保护”项目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正在加大建设力度。

    紧随着城市化进城加速,发展近郊乡村旅游正当其时。近年来,株洲推出“旅游升温”战略,城市近郊游兴起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成为九郎山开发的良机。九郎山作为近郊旅游目的地的"大京风景区、五云峰风景区、仙岳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竞争者,处于这三个地带的第二圈层中心城郊带。

    谋划“十二五”时,石峰区委、区政府以“取为压卷,屹然作镇”的气魄,将九郎山作为“清水塘片区、田心片区、九郎山片区”三片区中的一片。该区的目标是,努力把九郎山片区打造成清水塘、田心两大片区的“后花园”和广大产业工人的“精神家园”,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居民休闲旅游的最近目的地,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石峰区委书记罗伟说,谋划九郎山片区发展规划的初衷,就是坚持城乡统筹,对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标准,紧紧依托九郎山的自然山水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特色工业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以“山水人文”托起一座“美丽城市公园”。

    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绿肺”地带树起神奇迷人的旅游品牌:“五色九郎”令人神往。

    生态本底和文化内蕴是九郎山旅游风景区引以为傲的优势。这里历史文化根基深厚、佛教脉络源远流长。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为报此地九位郎中的治伤救命之恩,特地赐名此山为“九郎仙”,九郎山遂得名。九郎山下,还分布着秋瑾故居、戴碧蓉救人处等景观,其中的秋瑾故居,还是毛泽东当年与学友共同办学兴教的故地。

    九郎山片区内分布着的五个村庄,水库、山塘星罗棋布,村民民风淳朴,点缀于周边的十几家农家乐展尽当地特产和美食,令人陶醉不已。

    “九五之尊,帝王之气”、“区内五村,一村一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五”是个特殊的祥数,天数中“九”为最大,地数中“五”为最大。同时,上古神话传说,女娲炼五色土以补苍天。

    于是,“五色九郎”总品牌脱颖而出,令人遐思飞飞。“五色”寓意九郎山“天人合一,五行相生”,“九郎山”万物并育而不悖。而“五色土”寓意建立天地间的联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凸显了九郎山的独一无二,由此延伸发展的“九郎山·五色土”品牌,也为人们所吸收,叫的响亮。

    九郎山规划面积约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现在起,将围绕“文化传承高地、低碳旅游典范”目标,致力打造“长株潭绿心地区的重要旅游节点,株洲主要近郊旅游目的地,以居住、乡村旅游、生态保育和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具有湖湘风貌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区”。

    九郎山,这个长株潭交汇点上的又一个旅游特色景点,呼之欲出。

    着力铸造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一环五区”休闲旅游布局结构已经规划成型。

    美好未来的九郎山旅游风景区,主要服务地区为长株潭三市;主要服务对象瞄准中高收入人群;主要旅游产品应以高、中端休闲产品为主,注重产品的生态性、体验性和享乐性。

    为成功铸造“五色九郎”休闲旅游品牌,石峰区在规划中确定,实施“三种策略”,推出“六项举措”。“三种策略”,就是要建立以生态为本、文化铸魂的发展体系,以全域统筹、低碳环保的支撑体系,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保障体系。“六项举措”,就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市场机制、空间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机制一体化。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特色,直接决定着旅游品牌的价值。

    规划中,产业发展定位于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门类。现代农业的功能特征在这里明确为“农产供给、农耕体验、农业观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类型细分为“观赏种植业、特色园艺业”。现代服务业的功能特征在这里明确为“生活休闲、科教宣传、旅游度假、文化展示、运动健身”,类型细分为“旅游业、休闲服务业、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在产业发展布局结构上,精心设计了“一环五区”。“一环”为“全息农业景观环道”,由“湿地景观段、花卉景观段、果林景观段、稻田景观段”构成。“五区”分明就是五个主题休闲旅游区,策划了红色主题的“峥嵘忆歌”、墨色主题的“幽谷禅音”、绿色主题的“绿野寻踪”、金色主题的“稻香侧庐”、白色主题的“白马山居”。

    在此基础上,升华主题内蕴,丰富诗情画意,以“一体化”的手段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他们这样描述“五区”的美好未来——

    峥嵘忆歌主题红色文化区:谱写一曲红色教育的时代交响乐,突出“赤”色主题,旨在传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构筑红色文化创想乐园。

    稻香仙庐主题乡野度假区:了却一桩乡野度假的归隐田园梦,突出“金”色主题,旨在依托良田美景,形成乡野田园主题度假区。

    绿野寻踪主题创意运动区:构筑一个运动休闲的创意新空间,突出“青”色主题,旨在激发创意文化,传播运动精神,构造创意运动拓展区。

    幽谷禅音主题悟禅养生区:定格一段悟禅养生的现在进行时,突出“墨”色主题,旨在倡导习禅养生理念,创建禅茶佛址养生区。

    白马山居主题白马垄集镇:绘制一幅乐活安居的生活百态图,突出“白”色主题,旨在描绘安居乐业景象,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在红色文化区,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创意产业、爱国教育、秋瑾纪念、历史展览、购物游览等项目。为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区,将重点建设秋瑾故居、教育基地、红色博物馆等。同时,这里也有浪漫花圃、湿地鱼庄、果酱制作坊、疏果狂欢节等,可去参观体验哦。

    在乡野度假区,可以赏稻香,养天年,观民俗,享自在,还有民俗谐趣、归隐田园、农耕田作、乡野度假,是要打造一个乡野田园主题度假区。真可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创意运动区,这里有定向越野、森林步道、亲子露营、自然教育、生态保育、赛事参观、户外拓展、绿心骑行、休闲驿站等,其乐融融。

    在悟禅养生区,则是“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的另一番情景,这里将打造禅意佛址养生区,集湖滨养生、感悟禅宗、修身养性、禅茶一味。禅音乐会、佛诞节庆、佛泉沐浴、武术健身、参禅悟道有佛法研习……——令人大开眼界和心境。

    饱尝了九郎山旅游风景区“一环五区”的自然风味之后,石峰区还将与之密不可分的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与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合二为一,整体拓展一个工业文明区,打造了一条工业文明的历史纵贯线,构建了完整的工业旅游活动体系,使九郎山旅游风景区成为一个集户外活动、宗教旅游、休闲观光、疗养健身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园。

    借鉴成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和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开发理念,在九郎山打造湖南版休闲旅游“五朵金花”。

    九郎山旅游风景区的现状自然元素可归结为“山”、“水”、“田”、“村”,主要旅游资源分布有水库、农家乐、文化遗址、宗教建筑、军事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吸引不少人前来这里猎奇览胜。

    现在,散落在这片神奇的山水间的有九郎山、九塘、白马、大冲、大华五个村,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休闲观光农业正在悄然兴起,已成一定的特色。在策划九郎山区域城乡统筹概念规划时,石峰区借鉴成都市“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开发理念,规划打造湖南版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

    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冯建湘坚定地表示,努力培育以九郎山“五朵金花”为示范的都市休闲农业的思路,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休闲农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五朵金花”,原生态的味道更加要浓。

    四季主题活动按照“游憩活动、特色美食、九郎胜景”进行捆绑策划,以一年12个月为时间向度,打造一个四季美食、四季赏景、四季游憩的乡村旅游度假主题园区。

    营造“春色怡人”之境,推出“插秧学农、风筝大赛、春茶品茗、祭祀拜祖、艺术摄影、油菜花田”等主题活动,一边观赏樱花、油菜花、茶花、广玉兰等时令花木景致。

    营造“夏山如碧”之境,推出“自助采摘、垂钓大赛、郊野骑行、泛舟采莲、露营派对、定向越野”等主题活动,一边观赏菖蒲、荷花、萍蓬草、鸢尾等时令花木景致。

    营造“秋高气和”之境,推出“湿地秋色、桂花酿酒、秋蟹美食节、稻田艺术、稻谷收割、放生大会”等主题活动,一边观赏桂 花、水烛、狼尾草、水葱等时令花木景致。

    营造“冬泰景明”之境,推出“森林氧吧、坝坝宴会、雪地观鸟、民俗表演、篝火晚会、工业展览”等主题活动,一边观赏腊梅、茶花、二月兰、梅花等时令花木景致。

    在这里,总体建设风貌则定位“以整体和谐为基础,体现文化性、地域性;以多样有序为特色,体现时代性、多元性”,形成具有湖湘乡村风貌特色的现代田园建筑风貌。

    白马垄集镇地区建筑风貌以现代简约式建筑风格为主,体现时代性和多元性。乡村地区建筑风貌以传统湖湘民居风格为主,体现文化性、地域性。建筑屋顶要求全部采用坡屋顶形式,建筑外墙以涂料为主,可适当结合砖、石、木类材料,墙面、门窗、雨蓬、檐口等造型和细部运用传统湖湘建筑和微派建筑的符号,传递出地方传统的文化感染力,营造整体和谐的乡村环境。

    目前,以秋瑾故居建筑群的建设为主导,正在同步推进项目区内的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开启石峰新征程,实现石峰新跨越!

    “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田心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九郎山旅游风景区”三艘巨舰已经拉响高亢的汽笛,正在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