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宅吉日时辰查询: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19:00

民生新水准的目标是全面小康——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六
            稿件来源:范林鹏

              
              解读要点
              民生福祉有新水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一批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基本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县,现有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实现脱贫。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摘自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民生福祉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
              记者: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报告将“民生福祉有新水准”作为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一个新目标,它有什么特别意义?
              田忠宝: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第十次党代会把民生福祉有新水准作为今后五年“七个新”目标之一,是省委立足山西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对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关切,顺应了全省3500万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记者:我们知道,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党代会提出的大事之一,如何理解它与实现民生福祉有新水准之间的关系?
              田忠宝:可以说,没有民生的改善,小康社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全社会认识的深化,是否关注民生、能否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当下,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事业需要加快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立足山西发展实际,特别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社会建设上提出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准的目标和民生事业发展的具体任务,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全面,导向性更加明确,必将促进山西尽快缩小发展差距,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民生福祉有新水准是科学的目标体系
              记者:民生为本是我们党的宗旨之要,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正在实施的全省
            “十二五”规划,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断定未来民生福祉确实达到了一个新水准?
              田忠宝:党代会报告所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与“十二五”规划是一以贯之、相得益彰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的几个标志性指标,即要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一批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基本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县,现有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实现脱贫。这些指标与“十二五”规划的选取角度和论述方式略有不同,突出了在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目标基础上,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差异性发展目标,增强了指向性和号召力。同时,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要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记者:可以看出,党代会提出的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的目标涵盖了民生工程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具有哪些特点?
              田忠宝:从上述民生福祉新水准的目标体系中,可以深刻认识到它的特点,既内容全面,又重点突出;既把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又抓住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既为先进地区树立了“跳起来摘桃子”的标杆,又为落后地区确立了奋力爬坡、后起直追必须越过的底线。可以说,压力和动力同在,鼓励和约束并存,是新形势下“先富”与“共富”的和谐统一。这些目标的确立,必将在全省擂响奋进的战鼓,在各地营造出千方百计抓增收、你追我赶惠民生的浓厚氛围。
              推动民生工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记者:谋民生之计、解民生之急、办民生之需已成为全省各地的自觉行动。报告围绕实现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目标提出了哪些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我们应当如何落实?
              田忠宝:正如你所说,报告中提出,要谋民生之计、解民生之急、办民生之需,把就业和群众收入作为考核各地的最主要指标,推动民生工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生存型就是温饱型,是低水平的;发展型则是高层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目标,重点要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党代会对许多民生问题的解决都提出了时间和数量上的要求,例如:两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人民,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两年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五年内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基本目标等等,反映了对实现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目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迫切愿望,是自加压力、跨越发展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充分体现。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按照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范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