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江湖山鬼坐标: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5:36

 

中共两当县委  两当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0年11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典型示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县推进、绿色发展、彰显特色”的建设方略,通过强产业、建设施、优环境、抓班子、带队伍、创特色、促和谐,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按照“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创造新生活”的建设目标,打生态牌,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农村示范村扩大到48个以上,占到全县农村总数的50%,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实施原则

(一)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逐乡逐村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

(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通过政策推动和引导扶持,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三)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坚持立足实际、规划先行,科学把握村庄发展定位,采取整体建设、局部改造、环境整治等不同方式,建设生态型、产业型、文化型、节能环保型等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统筹考虑村庄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设施配套、基层党建、民主法制、民主管理等方面内容,使农村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农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民风民俗同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五)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从各村现有经济基础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明确阶段性目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防止搞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低水平分散建设。

(六)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坚持协调配合,通过整合资源,聚集财力,形成合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四、主要任务

(一)科学抓好建设规划。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集中建房与分散建房相结合、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结合,建设特色新农村。一是坚持超前定位。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打破村组界限,精心选址,聘请高资质规划单位,科学制定完善建设规划及方案。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放线、统一建设。对分散居住的农户,依形就势、拆旧建新,形成农舍点点、林盘棋布,白墙青瓦、绿树掩映,错落有致、一村一貌的建设特色,培育出一批不同类型的新农村。三是坚持美观实用。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思路,把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同传承特色、风格各异、发展提高结合起来,统一设计、科学选址、形成特色。四是坚持统筹规划。把每个新农村的产业培育、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纳入到小城镇建设中通盘考虑,建立从上至下、纵向贯通的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在民房建设的基础上,集中实施“三建四通五化”(建园、建池、建家,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加快23个示范村及国道316线、两西公路、两站公路沿线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按照“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新农村建设、异地移民、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及社会帮扶、省内援建等资金,加大中心村、小城镇水、电、路、气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村居住人口从分散到集中、从山地到川地、从川地到村镇、从村镇到城镇聚集,促进人口、生产要素有效集聚。二是改善公益服务设施。加大新建村卫生所、文化室、幼儿园、五保家园和小广场等规划建设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改善村容村貌。按照“新建相对集中、科学合理布局、配套逐步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以中心村、示范村、新建村沼气池、垃圾池、公共厕所、排洪渠、路灯、绿化带等配套工程建设为重点内容,加快村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步伐,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产用品整齐摆放,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落后面貌。

(三)壮大产业促农增收。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发展特色农业,兴办龙头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林业部门认真落实以高接换优为主的十项核桃综合管理技术,到2015年,建核桃示范村102个,建采穗园14个4200亩,嫁接换优81万株,综合管护466万株。要积极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实现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效衔接。烟草、扶贫等部门要将稳定烟叶基地规模,健全基层烟站,完善烟水、烟房、田路等基础配套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到2015年建成稳定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1万亩。农业部门要以杨店河流域、两当河流域乡镇为主要基地,积极发展温室育苗、大棚生产、保鲜储藏和加工销售,形成大批量的自给和外销。到2015年建立稳定的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0.85万亩。加大中药材产业示范推广力度,浅山丘陵和川坝河谷区乡镇以中小药材栽植为主;南北深山林区乡镇以天麻、猪苓等菌类药材为主。2015年中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1万亩,菌类药材达到3.8万窝。农牧部门要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体制改革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到2015年出栏商品牛0.66万头、商品猪3万头、商品鸡10万只。

(四)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水利、水保等部门要加大水利、梯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川坝河谷区的杨店、左家、城关、金洞、西坡、张家等乡镇兴建水利工程,率先实现水利化,在半干旱区的鱼池、显龙、兴化等乡,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2015年全县农田灌溉水平达到6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 %以上,全县基本实现“梯田化”。交通部门要以“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砂石路”为目标,深入推行“县管、乡办、群养”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注重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示范点建设以及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作统筹规划、有效衔接,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求重点突破,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5年完成全县农村公路新改建1926.48公里,71.5%的县道达到三级标准,66%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县能源部门要全面推广普及以“一池三改”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实现户均1名技术明白人,以沼气池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灶。到2015年沼气用户达到8000户,推广太阳灶6000座,节柴灶7000台。林业部门要继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公益林建设、生态林建设、林果特色产业建设、城镇村屯绿化工程、城区东西二山万亩绿化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县新增造林绿化工程16万亩,完成重点林业项目建设4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5%。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积极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认真实施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改造项目,建成市级示范学校15所,县级示范学校30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步伐。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好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项目,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农村医疗救助面达100%。强化预防保健工作,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十万以下,农村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妇女和儿童两个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宣传、文体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由县文化中心、乡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家庭文化示范户组成的四级文化阵地网络,深入推进“农村电影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全民体育健身工程以及各类文化墙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到2015年,全县乡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达到35%以上。加强与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合作,整合县乡党校、农职中、农广校等培训资源,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劳务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增强竞争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实现“五个一”(户均1个科技明白人,户均1个法律明白人,户均掌握1门致富技术,户均1亩丰产园,户均年输转1个劳动力) 的目标。

(六)积极做好扶贫救助。扶贫部门要注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探索实施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两项制度”衔接新机制,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民政部门要按照“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衔接”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运转有效的农村困难户低保、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生产生活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40%。

(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强化服务管理,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实施“素质工程”,强化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实施“服务工程”,积极鼓励村级“两委”班子和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按照“支部+协会+基地”和“能人+协会+农户”的模式,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政法、综治部门要继续实施“平安工程”,通过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法治进村入户”、“培养法律明白人”、“送法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逐步实现村级政治、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法治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县文明委成员单位要以省级文明县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孝亲敬老好儿女”等创评活动,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各乡镇及县直各有关单位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群策群力。要按照完善一套方案、配套一批项目、组建一支队伍的方法,设定具体办公场所,指定专职工作人员。对新农村示范村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主抓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靠实工作责任。

2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部门要开辟专题专栏,通过多种媒介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并加强舆论监督,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予以曝光;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板报、文艺演出等形式深入村组农户进行广泛宣传,落实1—2名专职宣传报道员,及时报道本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3多方筹资,保证投入。采取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四轮驱动(项目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启动民资),多方筹资的办法,保证投入。一是要整合政策资源。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整合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退耕还林等的政策资源,促其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要整合项目资源。按照“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出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县直职能部门项目资金,根据规划,集中捆绑使用,防止撒胡椒面的现象。三是要整合民间资源。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动员在外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引资,投资创业。

4健全机制,确保实效。深入推行“政府主导、群众主建、社会帮扶、项目整合”的建设机制,完善工作方案,组建工作队伍,做到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科学推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谋划启动、资金筹措、资源整合、优质服务等方面,做好协调引导。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房由农户建、事由农户定,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督促考核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项阶段性工作完成后进行督查,根据督查情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奖励先进,督促后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