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人秀2011年5月29:母爱让聋女说两国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19:27

母爱让聋女说两国语  

 

 

女儿一生下来就是天生聋子,这个打击,曾让陈卉濒临崩溃。十几年后,陈卉的女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成为外国语学校的双语人才。

  奇迹,在母爱中产生。笔者见到陈卉的时候,很难将她与一个聋儿的母亲联系在一起,漂亮自信的她脸上丝毫看不出曾经萦绕在她心头的痛楚。“一定要帮女儿开口说话,为了她付出再多我无怨无悔。”陈卉重复最多的一句话让笔者感慨万千。

  晴天霹雳:女儿重度耳聋

  1992年5月28日,陈卉的女儿冰玉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降生了。四个月的时间内,小冰玉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咿咿呀呀地长大,陈卉也充分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幸福。

  孩子11个月大的一天,小冰玉被医院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只有90至110分贝。接下来的日子,陈卉将自己封闭起来,她什么都不想对外人说,更害怕看到别人对女儿投来歧视和怜悯的目光,整天以泪洗面。

  抱着女儿“摸”声音

  就在陈卉最无助的时候,一个做耳聋康复的朋友告诫她,如果不抓住一岁左右这个最好时机,孩子将永远不能开口说话。陈卉顿时醒悟过来,“女儿一定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开口说话”,陈卉告诉自己,必须坚信这一点。

  从此,陈卉将生活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对女儿的康复训练上。小冰玉根本听不到外界的丝毫声响,怎么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陈卉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中。在翻阅各种康复书籍后,她意识到,对于一个听力几乎为零的孩子来说,既然听力没有了,那就只有利用视觉、触觉。

  “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贴上了汉字,桌子、床,甚至连痰盂上都贴了标签,为了让孩子理解我的意思,我就把东西拿到嘴边,用夸张的嘴型让她模仿;电视机发出声响,我就抱着她去触摸让她感受到震动,明白这就是声音。”就这样一百遍一千遍地重复,普通孩子天生就会的“听”,天生就知道的声音,陈卉却用尽各种办法,教给女儿。


  孩子喊出第一声“妈妈”

  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陈卉的努力基本没得到回报。小冰玉对声音还是没有什么反应,陈卉常常忙得汗流浃背,说得口干舌燥,女儿还是一脸木讷地看着她。

  “我那时候也支持不下去了,觉得孩子是我一生的累赘,但是那只是一刹那的想法,如果连我都放弃了她,那就没有人能够救她了。”陈卉告诉自己,只有咬牙坚持下去,女儿的未来才有希望。

  终于,孩子三岁半的一天晚上,陈卉照例教女儿说话,正当她再一次失望地转身时,忽然,身后响起了一声模糊不清、奶声奶气的“妈——妈——”陈卉呆住了,她猛地转过身来,不敢相信地抱住女儿,小冰玉甜甜地笑着,伸手来抓她的头发,小嘴一张一合,清清楚楚地喊着:“妈——妈——,妈妈——”

  陈卉紧紧抱住了女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就那样抱着女儿,又是笑又是哭,泪水和亲吻洒满了冰玉粉嫩的小脸。

  “我等的就是这一天。那一刻的幸福让我永生难忘。”

  妈妈做你一辈子的耳朵

  孩子渐渐长大了,陈卉一直用她那套方法教孩子听、说,小冰玉很聪明,虽然她听不见声音,但是却可以通过看陈卉的嘴型,模仿她说话的顺序来说话。渐渐地,小冰玉和其他孩子一样,越来越活泼,只是,她还是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毫无障碍地说话。

  同龄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小冰玉却只能留在家里。但是,陈卉意识到,不能一直把小冰玉关在家里,要让她接触外面的世界,而且必须回到正常孩子的环境中去。通过努力,五岁的小冰玉终于被南京军区总院幼儿园接收了。

  小冰玉入园后,陈卉丝毫不敢放松对女儿的训练,几乎每天都和老师联系,把当天幼儿园教的东西记下来,回来再给小冰玉反复训练。尽管如此,小冰玉在幼儿园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的时候,还是很有问题。平时陈卉和她说话,嘴型都比较夸张,句子也是按一个顺序去说,比如“今天你吃过饭了吗?”可是到了幼儿园,别的小朋友换了个说法:“你饭吃过没?”只是将字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小冰玉就听不懂了。

  陈卉说,有一次,幼儿园里开公开课,小冰玉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舞蹈,每次要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小冰玉都要歪着头看旁边小朋友的动作,自己再跟着模仿,不时对坐在后排的陈卉投来求助的目光。“当时我坐在后面难过极了,我在心里对女儿说,不管你能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妈妈要做你一辈子的耳朵。”

植人工耳蜗后反而不会说话

  转机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卉的哥哥在新闻里看到一则有关聋哑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听到声音的新闻,这个消息让陈卉和丈夫惊喜万分,他们一个星期内就赶到广州市南方医院了解情况,陈卉慎重地了解了人工耳蜗的情况后,决定给小冰玉做手术。1999年1月8日,6岁零8个月的小冰玉成为江苏省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而陈卉帮助女儿回到有声世界的艰辛之路才刚刚开始……女儿有了听力,本该是件大喜事,可是陈卉很快发现,有了听力的小冰玉,竟然反而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从无声世界跨入有声世界,给小冰玉的语言表达带来了困难。

  陈卉意识到,光靠人工耳蜗不行,必须培养孩子对听力的感受。这也意味着,她以前教女儿的、女儿从小接受并且习惯了的那一套,现在得全部推翻,从头来过。

  “我也想过,如果从头来,前面几年下的工夫不就白费了?但是我后来想,为了女儿的未来,即使从头来过,我也一定要把她培养成能独立学习、生活的正常孩子。”

  教女儿听各种声音

  刚开始,陈卉用尽一切办法让小冰玉听不同的声音,教她认识这些声音都是什么,敲门声、关门声、下雨声,甚至是抽水马桶的声音。“开始的时候,我把几个玩具放在女儿面前,让她去判断挑选;再后来我就随便叫她去干事情,看她判断能力怎么样。女儿进步很快,后来,每天听到她爸爸下班从楼梯走上来的脚步声,她都会跑去开门,她在我眼里已经和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跟她谈了这么久,笔者终于从陈卉的脸上看到了会心的笑容。

  而女儿的进步背后,是陈卉付出的非同一般的代价。由于帮女儿康复,她经常要大声说话,长期下来声带受不了,她的声带曾做过两次息肉割除手术。尽管冰玉会模仿口型发声,但是对于“g、k、h这些舌根附近的发音却不能理解,陈卉就一个音一个音地纠正。
 
  “冰玉的口腔技能没有正常孩子灵活,为了锻炼她,我把小木板压住女儿的舌头,一次一次一遍一遍纠正,她四声音调发音不准,我就把她看的每本书上的字标上音调。”手术六个月之后,7岁多的小冰玉和妈妈到上海参加了“耳蜗植入者沙龙会”,给小冰玉做手术的医生惊叹于她的恢复情况竟然如此之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曾经聋儿成双语人才

  冰玉上小学后,刚开始因为班级里人数多,教室里的一些嘈杂声都会成为她倾听的障碍,有很多次,陈卉看到女儿默写本上的红叉叉就很心疼,她知道不是女儿不会,而是她听不到。“但是我不能给她特别的照顾,我要让她和正常人一样,就必须严格要求她,让她自己去克服困难。”
 
  小冰玉渐渐长大了,也越来越懂事。她对陈卉说:“妈妈,我现在已经不是聋子了,我会说话了,我还要学讲南京话,学英语呢!”上小学不到两个月,小冰玉就适应了学校的学习节奏和环境,一年级就获得全年级的“识字冠军”,“校十佳少年”,并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批少先队员。

  冰玉说话越来越好了,已经和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而陈卉没有满足,她还要教冰玉说英语,让冰玉拥有更多的技能,成为有用人才。好在,有了听力,又学会了正确说话方法的冰玉,学起英语来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天生聪明的她知道妈妈的苦心,因此学习起来特别用功,经常一回家就跟陈卉报喜:“妈妈,我今天又学会了几个新单词!”“妈妈,我知道‘我叫张冰玉’用英语怎么说了!”而陈卉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床前,听女儿朗读英文课本给她听,看小冰玉清楚流利、字正腔圆地读出一句又一句漂亮的英语,陈卉深深地陶醉在一个母亲的幸福之中。

  她的发音十分标准

  现在,冰玉已经是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一学生。如今的她,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会弹钢琴、画画,用电脑,成为学校里的小能人,多才多艺的双语人才。

  昨天,笔者电话连线了身在常州的冰玉。电话一接通,就传来了一个清晰响亮的声音:“你好,我是张冰玉,请问你找谁?”发音十分精准,普通话说得很地道。笔者说明来意,并故意放慢了速度跟她聊了起来,没想到,小姑娘竟然说:“笔者阿姨,我听得清,你不用照顾我。”“你能用英语跟笔者阿姨做一个自我介绍吗?”笔者特别想听听她的英语发音。“OK,MynameisZhangBingyu,I'm14yearsoldandIamstudyinginChangZhouInternationalschool……(我叫张冰玉,今年14岁,在常州外国语学校上学)”,流利的表达、精确的发音,让笔者真的不敢想像,这是个曾经极重度耳聋的孩子。

  当笔者问冰玉,在电话中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时,冰玉放大了声音,一字一句,响亮地大声说:“妈妈,感谢您!”

  而陈卉,已是泪流满面。

女儿菲菲5岁时,每晚临睡前她都要我给她讲五个故事,否则她就不睡觉。我把故事讲完后,她便会心满意足地说:“妈妈,晚安,你真是我的好妈妈。”然后便甜甜地睡去了。

  女儿入睡后,我陷入了深思。是呀,我到底算不算一个好妈妈?一个好妈妈到底应该具备些什么素质?我其实并不完全清楚。

  很多时候,我只是凭着一腔母爱,想尽力对孩子照顾得好些罢了。可仔细想来,单有母爱未必就是一个好妈妈。想想自己做妈妈的经历,尽管不乏母爱,却仍然犯过年轻母亲常犯的错误。正是这些错误给了我的教训,使我渐渐明白要做一个好母亲,仅有母爱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很多东西,比如要努力掌握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注意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的生活习惯,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如今,孩子上中学了,她一天天长大,如何做一个好妈妈,确实非常迫切。根据以往教育孩子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中才能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我的第一个教训是不可对孩子过分溺爱。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家里办喜事,我带着女儿去出席婚宴,女儿长的可爱,谁见了谁喜欢。到了餐桌边,孩子一看桌上有那么多好吃的,眼睛一亮,一下子爬到椅子上,身上往前一扑,两只胳膊那么一拢,大声向众人宣布:“这统统都是我的,谁也不让吃!”

  大家一听,看孩子那个贪婪劲,都愣了一下,然后才笑着说:“这孩子真有意思,哈哈……”说这话的人不见得真有什么恶意,可发生这种情况,真是让我做妈妈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我尴尬极了,实在是忍无可忍,当着人的面,高高地扬起巴掌,狠狠地朝孩子的小屁股上揍去,孩子哇哇大哭!“小孩子不懂事,你打他干什么?”同事劝了半天,事情才平息下来。事后想想这能怪孩子吗?这与我平时对孩子骄惯有直接关系。平时买回吃的东西,总是这样说:“这好吃的东西全是我们宝贝的,谁也不让吃。”每次做饭总爱为孩子单独准备一道菜……这种教养方式,能不给孩子养成“独吞”的毛病吗?这一巴掌不该打在孩子身上,反倒应该打在我自己身上,如果没有我错误的教养方式,孩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毛病。当我认识到溺爱的危害之后,我便更新了对女儿的培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女儿讲一些浅显易懂的做人道理,并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的影响,当女儿又有不合理要求时,我总是耐心地说服,对女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女儿渐渐变得懂事了。

  我的第二个教训是应根据孩子的需要,有选择地看电视。一天下午在幼儿园菲菲与比她大半岁的洁洁发生了争执。老师刚把她劝开,菲菲就连珠炮似地说:“把爸爸的眼睛挖掉、耳朵拉掉、鼻子抠掉、嘴巴撕掉、小手砍掉、小脚剁掉!”老师听后大吃一惊。放学接孩子时,老师向我反映,我听后也非常惊讶,说菲菲在家从没说过类似的话。那么小小的菲菲怎么会“出口成脏”呢? 

原来,我们夫妇俩平时工作比较忙,下班后不是忙于家务就是钻研业务,菲菲就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神龙斗士》、《圣斗士星矢》等外国武打格斗动画片。菲菲年龄小,好模仿。这样,我们一疏忽,一些不良现象就在菲菲身上表现出来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认识到孩子看电视,我们成人应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取诱导的方式,根据当时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内容,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普及生活和科学常识的动画片、儿童片;要严格把好频道关,给孩子看有益的教育片,当孩子看有打斗内容的娱乐片时,我们家长应陪同孩子看,及时向孩子提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能学的,让孩子在电视里学到有益的东西,懂得道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尽可能避免一些消极影响产生,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的第三个教训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妈妈、老师说今天上课时要请大家讲老师讲过的故事《香蕉船》。我真害怕。我怕我讲不好,我怕小朋友会笑话我。妈妈,今天我不上幼儿园好吗?”“那怎么行”我说。“我怕……”女儿吞吞吐吐地说:“在家里,妈妈会帮我做。我不愿干或不敢干的事,像穿衣服、倒水呀,可幼儿园老师总要我自己干。我不行呀,我会干坏的,老师又不肯帮我干。妈妈我还是不去上幼儿园,好吗?” 听了孩子一番话,反省一下,我发现根源还是在我们身上,认为把孩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包下来,让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才能使孩子快活。所我们经常这样说:“想喝水吗?妈妈给你倒,你自己会倒翻的。”“宝宝穿衣穿不好,穿得慢,妈妈帮你穿。”

  孩子在我的“保护”下变得软弱无能,变得没有了自信心,觉得自己离开妈妈就什么都不行了。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事呀!意识到问题所在,我们便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孩子有了进步,我们就及时表扬。如今孩子的能力明显提高了,成了我做家务的得力助手。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各种锻炼,尝试做各种家务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在不断取得成功中树立自信。当然孩子在尝试会有失败,这并不奇怪,这是孩子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我们做家长的要正确对待,而不应该去事事代劳。否则,孩子将永远不能获得自信。

  我想起培根的一句名言:“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是啊,家庭教育的作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我很欣慰:在学校老师的辛勤耕耘下,在我们家庭积极配合下,女儿长大了,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生活上逐渐形成规律,变得懂事多了,变得越来越可爱了,我们为女儿烦恼的事也就越来越少了。(来源:家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