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星中华达人:南方周末——反思日本的现代化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3:29
反思日本的现代化过程


□袁伟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报记者 柴子文 采访整理

  问:一百多年的中日战争有三次: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和“九一八”以后历时十四年的战争。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您如何看待百年来中日的三次战争?

  答:必须从文明进展和制度选择的角度,才能看清这些历史现象。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是半现代化国家。而中国的现代化老是上不了路,这样当然要吃亏。

  问:为什么日本能在现代化的进程里走在中国的前头?

  答: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中日对比,经济上很明显。日本的“殖产兴业”,最初跟洋务运动一样,走国营、官办的路子。但是到了1870年代,它发现此路不通,日本人就走私有化的道路;到1880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卖官办企业。结果甩掉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推动了私人企业发展。清政府一条 死路走到底。当时好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说得最尖锐的是郑观应,在1870年代就指出,产权属于商人,产品“系商人身家性命所关”,必然会想法设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些话清政府听不进去。1894年完工的汉阳铁厂号称“东亚第一”,但从设备购买开始,张之洞就瞎指挥,一开始投产就亏本。后来不得不交给商办,让盛宣怀来办。但即使商办,那种官僚企业的架构还在起作用。后来也发挥了作用,但始终不是很彻底的现代化企业。总的来讲,大清帝国是走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道路。官督商办企业带有私有性质,但是很多官办的烙印在里面,效果很坏。

  中日对比最明显的还是教育制度。现代化过程没有人才不行。中国是死死抱住科举制,到1905年才废除。青少年把最宝贵的年华用来读四书五经,对管理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急需的知识一无所知!日本没有学中国的科举制度,很容易就建立起新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它所需要的人才。20世纪初成了中国学子留学的首选地。

  在政治制度上,日本废藩设县,废除封建制度,推行地方自治,建立了现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在这方面也比大清帝国强。

  问:日本现代化走在中国前头,但却最终走向自我灭亡,二战后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其中有什么教训可为史鉴?

  答: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还有两个方面没有现代化,留下了侵略别国、凶狠杀戮别国人民和残害本国人民的祸根。

  第一是政治体制方面。它有宪法,但没有真正实行宪政制度,整个政治体制非常的奇特。它有民选的议会,也有内阁,20世纪20年代大体上实行国会支配下的内阁政治、政党政治。但是,军队不是完全在内阁统帅下,并且不断干政;元老也不断干政;整个政治制度以天皇为核心,是一个军国主义的专制的体制,没有真正建立宪政民主制度。这是造成它向外侵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大问题是思想理念没有现代化,搞极端民族主义。当然它有启蒙运动,对推动国家的半现代化起到很大作用。但从17世纪开始,就有人鼓吹“日本主义”,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变本加厉,搞“国学”,跟提倡神道结合,就是要排除儒家、佛家的影响,排除中国的影响,因为中国和佛教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要排除佛心、唐心,要树立大和心、大和魂。在明治维新前后,提倡“和魂洋才”、“日本精神”,把原来属于地方性的民间信仰的神道,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国家神道。还提倡“祭政合一”,神道思想、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笼罩全国。崇拜天皇、信仰神道,在各个地方都建立神社,然后在各地毁寺庙。后来将佛寺利用起来,但是把神道摆在第一位,也利用儒学教育臣民成为天皇的驯服工具。启蒙思想家也受到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把朝鲜和中国说成是日本人的生存空间,要在日本领导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看成是文明跟野蛮的战争。

  极端民族主义对任何国家都是祸国殃民的大祸害,应该以日本军国主义为鉴。

  经济上基本现代化、政治上半现代化,思想上极端民族主义,三者结合起来,日本变成一个军国主义国家。这样情况下发动侵略战争是必然的。这是日本传统意识形态没有经过认真改造的恶果。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我国政府的正式文件和声明,都是谴责日本军国主义而没有用法西斯的字眼。这是国际学术界多数学者的共识。

(录入 陈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