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民政局周六上班吗:科技孵化的“新谷”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0:20:28

科技孵化的“新谷”模式

时间:2010-5-6

从1994年在成都城南一隅千余平米起步做科技孵化器,2001年被高新区批准成为首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05年经过国家科技部批准,跻身成为全国首个纯民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直到2009年全国首个纯民营科技孵化社区“天府新谷”开建,十余年间,成都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的创新“轴心”始终不偏不移地紧扣一个主题——科技孵化。

“天府新谷”,作为国内首个纯民营科技孵化社区,“吃蟹者”究竟如何实现从“创业园区”到“创业社区”的嬗变?从“园区”到“社区”,一字之差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科技孵化体制机制探索与创新?带着一些疑问,我们走进成都高新区,走进天府新谷。

比一张办公桌更适合创业

这里不是银行,但却自建担保公司,并与西部首个创业企业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盈创动力”,以及众多金融机构携手,为科技企业“找血源”;

……

所谓“四菜”,是除了企业孵化之外,为其配套、与其融合的经营总部、技术平台、酒店公寓,而“菜”后“一汤”,则是激发创想的休闲娱乐要素

科技创业孵化社区己任当是孵化、培育,抛出不计成本的政策。然而,吸引与科技不“沾边儿”的服务业企业入驻,是否“偏离正题”?

没错,这就是“天府新谷”,一个不同于以往科技孵化器的孵化载体——科技创业孵化社区。若要“素描”天府新谷的轮廓,似乎可以这样注解:天府新谷,它可以担当每个创业团队的融资平台,但它却不仅只是一个平台;它可以充当每个创业团队的共享技术室,但它却不仅只是一个实验室……对创业者来说,这里更像是一个家,没有必须墨守的陈规,只有适合自己的创业“菜单”,而创业者们要做的,则可以应需点击自己所需的创业“菜肴”,让创业路径中动能充沛,气血丰盈。

关键词:“生态放养”

几个月前,天府新谷6号楼2楼,挂起了“Neusoft”的牌子。国内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东软集团“低调”在天府新谷“安家”。

几天之后,东软负责人接到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是天府新谷项目部打来的,天府新谷在配套建设中,愿意先期规划,为东软提供从空调设置到研发办公基础场地配套,让企业一入驻,就能投入运营。

对于如是疑问,王明新有着明晰的思考与看法。

因此,在“天府新谷”入驻企业的名单里,不乏中国平安、中国电信、Neusoft、东银等世界500强、国内百强的“身影”。也就是说,园区的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将学会与世界500强‘打交道’,学会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如何赢得市场。

关键词:“三轮驱动

如今,在“天府新谷”,一个融入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的“创业场”已初具雏形——在创业场里,诸如孵化载体建设、融资服务、增值服务等要素,都不再是以单独的个体资源所存在,而是在孵化器自身建设、运营服务、风险投资“三轮驱动”的大循环中,得以重组,从而构筑起一个适宜创业的能量“磁场”。这种传统孵化器不同,集科技孵化、园区营运、金融服务三大功能有机融合的孵化社区营运模式,或者可以称之为“新谷”模式。

而在这个循环体系之下,作为孵化器运营企业,它的“产品”就是孵出的成功中小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的资本运作,并购、上市,转让,从而实现孵化器自身的增值,这个“增值”,无疑是个企业成长、孵化器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多赢”。

而在去年举行的“科技孵化创新模式研讨会”研讨会上,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大海对“三轮驱动”的构想与实践,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眼下,在全国6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里,90%以上是政府主导的,而在美国、意大利等科技发达国家,孵化器‘唱主角’的几乎都是民营孵化器,应当说,政府主导的孵化器,与民营孵化器,是构成我国孵化器体系的两个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地波及到了各国经济发展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如何为国家和区域的未来去培育更多的、具有创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竞争力的的高成长性的企业,孵化器的责任重大。

而第二个贡献,我们应当看到除了项目本身的直接投入外,“天府新谷”孵化社区还暗藏着极大的战略性“隐形”投入,传统的地产开发商,修完房子卖了就完事儿,而天府新谷所走的,却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建好载体,仅仅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步,融资、市场、公共技术服务都在陆续跟进,这个区域,会给整个区域发展开启三个源泉的贡献:一个是创新源泉,一个是创业源泉,还有一个是创税源泉。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张峰海

就“天府新谷”民营孵化社区概念的提出,其本身就是孵化器发展过程中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我们国家孵化器发展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综合孵化走到专业孵化,到“十一五”提出来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的模式,或者从阶段上来讲,从一级孵化发展到三级孵化,“天府新谷”提出的一个“孵化社区”概念,作为理念提出的本身,就是孵化器建设、发展、运营过程里的一种创新。

——科技部火炬中心成果推广处处长李志远

成都高新区正在加速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孵化器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创新载体,天府新谷创业社区的建设,可以说是迎时之需。

随着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引导,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将迎来很多潜在发展机遇,加速产业载体建设,依然刻不容缓。作为政府部门,我们的态度无疑是支持创新要素在高新区聚集,构建多方投入的科技孵化体系,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进程,在天府新城“大孵化”体系之下,天府新谷的建设,将是民营孵化器建设、运营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我们非常关注,支持民营孵化器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我们将在既有的创新与经验之下,整合各方力量,力求在“大孵化”体系架构探索中,在全国有所创新,更有所为。

创新是有风险的,但“天府新谷”打造国内首个纯民营孵化社区,它的成功率,我觉得是非常有保障的,为什么这样断言?因为它的“试水”,有三个前置要素非常关键:成都这座城市的创新实力与能力,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基础,以及天府新谷运营公司近二十年的孵化器运营探索。

而这个“成都共识”之下,我们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看得见的孵化器载体建设,而是一个政府领导下的产、学、研联合的问题,一个成果技术市场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助力国家创新的事情,如果这样的尝试真能走出来,假以时日,一年两年或是三年,我想成都将会增添一个新的亮点,科技园区建设、创新体系架构,将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而我们,作为一个战略研究机构,能够参与、推进、见证这件事情,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入驻企业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鹰

“对‘社区’蹒跚起步的创业者们来说,企业孵化、经营总部、技术平台、酒店公寓,以及休闲娱乐的新谷‘四菜一汤’,为咱们的创业生活,增添了更多有意思的环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满足我们加班出行问题,园区还特意为我们购置的创业大巴,让我们无论加班再晚,也出行无忧。”

—— 入驻企业 成都卓越精算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林

 

【记者视点】 本刊记者/罗敏

“新谷”模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孵化模式。争议的源头在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没有必要做成一个孵化社区。

持相反观点的也不在少数,有不少把孵化器办成“创业一条街”的成功案例,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东湖模式”——整合八方资源,把孵化器打造成各种创业资源、要素的聚合地。一个“生态”的创业场,更吸引企业入驻,也更适合培养企业自我造血功能。

思考二:孵化器如何支撑起“孵化社区”

“天府新谷”给予的答案是——在不放弃政府资源的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资源。借脑战略咨询专家,获得政府、高校成果转化机构、投资机构的支持,这些,考验的都是企业孵化器的资源整合能力。只有企业孵化器的领头人有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做到搭建一个如此优质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