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天涯路粤语:朗读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0:28

朗读练习


一、绕口令练习

1、双唇音练习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砰,标兵怕砰炮兵炮。

2、唇齿音:

我们要学理化,他们要学理发。理化理发要分清,学会理化却不会理发,学会理发却不懂理化。

3、舌尖音.

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4、舌根音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扣哥怪狗。

5、舌面音

氢气球,气球轻,轻轻气球轻擎起,擎起气球心欢喜。

6、平翘舌(zcszhchsh)的区分

1)三山四水

三山屹四水,四水绕三山。

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

2)撕纸

隔着窗子撕字纸,一撕横字纸,再撕竖字纸,撕了四十四张湿字纸。

7、开口音练习

送花

华华有两朵黄花,红红有两朵红花。华华要红花,红红要黄花。华华送给红红两朵黄花,红红送给华华两朵红花。

8、前后鼻音训练

同姓和通信

同姓不能念成通信,通信不能念成同姓,同姓可以通信,通信的可不一定同姓。

9、快口训练

天上看,满天星;地下看,有个坑;坑里看,有盘冰。坑外长着老松,松上落着一只鹰,松下坐着一老僧,僧前放着部经,经前点着一盏灯,墙上钉着一根钉,钉上挂着一张弓。说刮风,就刮风,刮得男女老少难把眼睛睁。刮散了天上的星,刮平了地下的坑,刮化了坑里的冰,刮倒了坑外的松,刮飞了松上的鹰,刮走了松下的僧,刮乱了僧前的经,刮灭了经前的灯,刮掉了墙上的钉,刮翻了钉上的弓。这是一段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经乱、灯火、钉掉、弓翻的绕口令。

10、气息训练

数葫芦

一口气数不了二十四个葫芦四十八个瓣。一个葫芦两个瓣,两个葫芦四个瓣,三个葫芦六个瓣,四个葫芦八个瓣,五个葫芦十个瓣,六个葫芦十二个瓣,七个葫芦十四个瓣,八个葫芦十六个瓣,九个葫芦十八个瓣,十个葫芦二十个瓣,十一个葫芦二十二个瓣,十二个葫芦二十四个瓣,十三个葫芦二十六个瓣,十四个葫芦二十八个瓣,十五个葫芦三十个瓣,十六个葫芦三十二个瓣,十七个葫芦三十四个瓣,十八个葫芦三十六个瓣,十九个葫芦三十八个瓣,二十个葫芦四十个瓣,二十一个葫芦四十二个瓣,二十二个葫芦四十四个瓣,二十三个葫芦四十六个瓣,二十四个葫芦四十八个瓣。

11、颠倒绕口令:

1)藤萝花和喇叭花:

华华园里有一株藤萝花,佳佳园里有一株喇叭花。佳佳的喇叭花,绕住了华华的藤萝花,华华的藤萝花,缠住了佳佳的喇叭花。也不知道是藤萝花先绕住了喇叭花,还是喇叭花先缠住了藤萝花。

2)嘴和腿:

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

3)铜勺铁勺舀油:

铜勺舀热油,铁勺舀凉油。铜勺舀了热油舀凉油,铁勺舀了凉油舀热油。一勺热油一勺凉油,热油凉油都是由。

4)狗:

南边来了他大大伯子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北边来了他二大伯子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咬了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一口;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也咬了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一口。不知是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先咬了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还是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先咬了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

5)水连天:

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望无边兰兰的天似绿水,绿绿的水如蓝天。到底是天连水,还是水连天?

6)蒜拌面:

蒜拌面,面拌蒜,吃蒜拌面算蒜瓣;面拌蒜,蒜拌面,算吃蒜瓣面拌蒜。

7)棚和瓶:

洪家地下有个棚,冯家房上有个瓶。冯洪两家猫打架,弄倒了洪家的棚,打碎了冯家的瓶。冯家要赔洪家的棚,洪家要赔冯家的瓶。不知冯家要赔洪家的棚,还是洪家要赔冯家的瓶。

8)碰碰车:

碰碰车,车碰碰,坐着朋朋和平平。平平开车碰朋朋,朋朋开车碰平平,不知是平平碰朋朋,还是朋朋碰平平。

12说苏州有一个苏胡子,湖州有一个胡梳子,

苏州的苏胡子找湖州的胡梳子借梳胡子的梳子梳胡子。

山前住着个闫yán圆眼,山后住着个闫眼圆。俩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闫圆眼比闫眼圆的眼圆,还是闫眼圆比闫圆眼的圆眼。

山前住着个崔粗腿,山后住着个崔腿粗。俩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粗腿。

山前有四十四个小狮子,山后有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山前的四十四个小狮子吃了山后边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的涩柿子。山前的四十四个小狮子被山后边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的涩柿子给涩死了。

二、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

1、唇的练习

1 喷:也称作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后中纵线三分之一的部位,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2)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反复进行、。

3)撇:双唇后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4)绕:双唇闭紧向前噘听起,然后向左或向右作60度的转圈运动。

2.舌的练习

l)刮舌:舌尖抵下齿背,舌体贴住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前部,感觉舌面向头顶上部百会穴的位置立起来。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 QX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2)顶舌:闭唇.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岬颊做同样练习。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3)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4)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5)立舌:将舌尖向后贴住左侧槽牙齿背,;然后将舌沿齿背推至门齿中缝。使舌尖向右侧力翻。然后做相反方向的练习。这一练习对于改进边音L的发音有益。

6)舌打响

7)捣舌

3口腔的静、动态控制

(一)静态控制:打开口腔、提颧肌(在耳垂下方,微笑状态下,就能找到提颧肌的感觉)、开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欲达声挂前腭:

1)调整呼吸,声波成束

2)声波畅通,音饱色纯

3)声射腭前,声音鲜明

(二)动态控制:字头(吐字)、字腹(立字)、字尾(归音)

字头:     咬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停暂敏捷,干净利落

字腹:     拉开,立起,气息均匀,音长适当,圆润丰满,窄韵宽发,宽韵窄发,前音后发,后            音前发,圆音扁发,扁音圆发

字尾:     尾音较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干净利落,趋向鲜明

三、朗读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情、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 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四、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