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分树叶ppt:黄兴涛、陈鹏: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36:35

黄兴涛、陈鹏: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2)

发布时间:2011-11-19 09:32 作者:黄兴涛、陈鹏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66次


  我们还可以从1947年至1949年间,一些新闻界的学者有感于国人对“黄色新闻”原意的扭曲,撰文为“黄色新闻”正名的事实,从一个侧面验证上面的判断。1947年,邵燕平撰写《“黄色新闻”的罪恶》一文,提出:“国人每聆‘黄色新闻’四字,多引起桃色故事的联想,以为男女、三角等问题等构成的事件,称为‘黄色新闻’,实则黄色新闻包罗颇广,初不限于男女、三角等问题所构成的事件”。421948年,一篇题为《黄色新闻的起源》的文章,也对当时人们误解“黄色新闻”的原义,提出辨析。指出:“其实这名词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新闻学上已是个众所公认的称谓,并非任何人所杜撰......现在中国所谓‘黄色报纸’,是指的一般四开小报,也就是那些不以报道正式新闻为主体,而专门刊载内幕新闻侧面消息以至主要用低级趣味吸引读者的小报,这种报纸,其实与新闻史上所谓的‘黄色新闻’,颇有不小的差别。”作者因此回溯了美国“黄色新闻”起源的种种故事,指出西方黄色报纸“专以刺激感情方式处理新闻”为特征,并特别强调,西方“黄色新闻”那种内具的自由正义的追求之内涵,实远为当时的中国新闻界所不可企及:“现在的小报还算不了黄色报纸。即使‘黄色’也罢,如果能像普列哲那样为自由正义而奋斗,在今日的中国到是应该欢迎之不暇的。”43这种对中西方“黄色新闻”内涵差异的批评,说明这一时段“黄色新闻”词义被歪曲和误解,绝非零零星星的个别现象,而是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需要说明是,尽管“黄色新闻”的色情含义已经为社会广泛采纳和接受,但基本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在一部分人那里是依旧存在的。44


  同“黄色新闻”相比,“黄色工会”及相关词语内涵的输入和传播,则要清晰和简单得多。据笔者所见,早在1921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俄文文件《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里,就提到:“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45这里的“黄色”带有阶级调和、改良之意,同时也表明这一语义承袭了苏俄的理解。在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和1925年《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之决议案》46等文件里,又用到“黄色国际”、“黄色工会”等词,也都是沿袭苏俄的用法。在以后的中共文件里,这一语义被大量、反复使用,用来指斥国民党领导下的工人组织。


  在20-30年代的中国,“黄色工会”等词广泛流传到社会。不少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辞典收录并介绍了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含义。如1929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大词典》就说黄色“为右翼、妥协的渐进派和改良派的象征。赤色为左翼、战斗的急进派和共产派的象征。中立派则属于桃色”、黄色国际指“第二国际”、“黄色组合”则是“对赤色组合讲的话,又叫做阶级协调组合”。47同年上海南强书局出版的《新术语辞典》亦持同样看法。1936年出版的《大众实用辞林》也解释说:“黄色国际就是第二国际;黄色组合谓主张劳资妥协的改良主义的组合”。481937年,《现代知识大辞典》则说明:“黄色工会指不主张革命、赞助劳资协调的工会”。49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其传播之广泛可见一斑。


  有关西方黄色这一语义的传播,还体现在国人特别是左翼文化人的有关实践中。丁玲作于1932年的《五月》一文,就有“白色”和“黄色”的资本家与买办们的说法。50夏衍1933年发表的《关于<脂粉市场>之结尾原编剧人有所声明》一文,则有“黄色之欺骗与自慰的梦想”的句子。51“黄色”都是在贬义上使用的。52


  “黄色工会”一类词汇中的“黄色”用法原本与色情无关,但增添了“黄色”的负面意味,很容易与颓废、麻醉、腐朽等词语概念联系起来,故在后来“黄色”词义实现畸变的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了某种催化剂的作用。


  三、“黄色”一词淫秽含义的生成、扩散与定型


  “黄色”一词成为色情的代名词,与“黄色新闻”有直接关系。但该词的含义在中国从耸人听闻的刺激性新闻,到狭隘化成淫秽色情新闻的转换,既不是孤立地在新闻学内部实现的,其最终的社会化,也是“黄色”一词跳出新闻业以后,波及其他诸多文化领域后才得以形成的结果。


  这种以“黄色”为纽带的跨领域文化互动,早在30年代中后期就已星星点点地出现。如1935年,即有人将专注于描写女明星一举一动、一言一笑的新闻称作“桔色新闻”,并解释说“桔色系粉红色与黄色的混合色。” 53这里,粉红色有传统色情的意味,黄色则突出了新闻刺激、轰动的现代含义,可见两种颜色的合流趋势已然出现。同年,影星阮玲玉自杀,一时间“阮玲玉香殒记”一类的戏剧多如雨后春笋,阮氏的感情纠葛成为卖点,戏剧揭人隐私、报道内幕的夸张渲染成分昭然若揭,故时人称:“倘例诸‘黄色新闻’名词,此可谓‘黄色新戏’矣。”54不过,此处“黄色”的西方语义尚未完全变化。到1939年,有读者给《电影新闻》来信,痛斥上海人“黄”色特别浓:“喜欢读战事新闻中间的‘敌兵怎么怎么样子的奸淫女同胞’之类的‘豆腐’,‘寻开心’之类文字。此类黄色杂志在上海层出不穷。”55这里的“黄色”不仅用来形容不良杂志,更推及到一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不过,“黄色”语词被大规模借用到社会文化其他领域的现象,还是发生在40年代中后期以后。正是在这一社会化扩散过程中,“黄色”的淫秽含义得到逐步的彰显和强化,并最终定型。


  1946年前后,“黄色”一词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一般社会刊物、音乐、电影、文学等各主要文化领域,“黄色刊物”、“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文学”等今人耳熟能详的词汇相继出现。这可以说是当时“黄色”一词淫秽色情含义生成、扩散和定型的典型表现。


  就“黄色刊物”而言,因为刊物与新闻同质性较强,对它的理解同“黄色新闻”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故容易直接转移。1946年,在一篇题为《论查禁“黄色刊物”》的短论里,“黄色刊物”一词就已出现,不过作者将 “内容文字,诲淫诲盗,或捏造谣言,诽谤他人”列为“黄色刊物”的基本特点,56虽未局限于淫秽和色情的范围,但已明确指向了低级趣味,且首揭“诲淫”之义。次年,沈柝在《介绍黄色刊物》一文中,对其内容的界定也是:“黄色刊物,终是包罗万象的。有因果报应的故事,有卿卿我我,鸳鸯蝴蝶的章回或不章回的小说,有三角,四角,多角......有这‘奇侠’,那‘姻缘’这‘溯’那‘幕’这‘盗’那‘探’......。”57一言以蔽之,黄色刊物“集谣言之大成,尽色情之能事。”58这些解释几乎都可以从人们对“黄色新闻”的理解里找到根源。不过,此时人们在使用“黄色刊物”一词时,已有相当多的用者开始从混杂含义里抽取并强调其“淫秽、色情”之意。如1946年,就有人指斥香港“黄色小报”专谈风月、诲淫诲盗、充满色情文字;59亦有作者指出统治集团虽未直接制造淫书、开色情公司,但却纵容、利用色情的东西麻醉人民,于是“黄色新闻书刊的来历,人民已经怀疑了”,60这里“黄色新闻书刊”的色情意义被凸出,不仅反映了而且加剧着人们对“黄色”色情含义的摄取和解读。更多的文章虽未明说,但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这一语义,如有人说:“黄色刊物”像“黄河决口似的在泛滥......软软的轻轻的豆腐干刊物......东一张‘肉照’,西一张‘肉照’”,61或称“刺激‘性机能’的淫欲、强调‘色情狂’的黄色读物”62等等。一篇名为《再谈黄色刊物》的文章认为,欣赏此类刊物的人,都是些“陶醉于色情里的飘飘然的”、“整天迷迷胡胡、不辨黑白,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只会欣赏‘大腿’”之类的阿Q,大声疾呼社会各界应共同摒弃这种“荒淫无耻的东西”,肃清“惨胜以后的新麻醉剂的鸦片烟。”63其“黄色刊物”里的黄色之色情含义,已经十分明显。


  “黄色电影”的出现和传播,在表现“黄色”词汇淫秽色情化的主导含义方面,更加直露和鲜明。1948年,有文章批评中国电影界拍摄刺激肉欲的镜头,是“拾好莱坞的黄色之糟糠,将毒素裹在糖衣下,去麻醉一般小市民”,认为“中国人不需要买好莱坞的大腿,听爵士音乐,看神怪故事,武侠打斗法宝机关等无稽的玩意儿,更不要恐怖暗杀与自杀等害人的坏货,肉欲淫荡的毒汁。”64同年,电影人夏衍猛烈抨击美国影片为“黄色的、猥亵的、赞颂着人性里面最下流最卑鄙的堕落行为的影片”。651949年,上海出现一篇名为《人民的呼声:打倒黄色电影!!》的报道,直接了当地使用了“黄色电影”一词,认定为:“毒害观众的、色情的、无稽的、荒诞的、粗制滥造的”影片66。


  “黄色音乐”的提法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以往人们鞭挞低俗音乐时,多用“桃色、靡靡之音、淫乐”等词,现在则找到了“黄色”这一替代品。1945年,音乐批评家杨琦撰文对当时音乐创作色情倾向的“黄色逆流”进行了批判,指出乐坛最流行的《红豆词》在曲调、和声、曲式和歌词上,专门迎合小市民胃口,“假使一个人骤然听来,又跟‘郎呀郎呀’及‘香格里拉’等黄色歌曲有什么分别呢”。他指摘该歌曲的创作者刘雪庵“连头也不回地走向黄色音乐的道路上去了。”67该文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使用该词的文献。681946年,一篇题为《清除靡靡之音》的文章对当时流行的“靡靡之音、淫靡软媚的乐曲”提出批判,希望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不只是停留在召开“清除黄色音乐座谈会”的层面,还要能真正将会议所决定的事项,一一付诸实施。69实际上,当时多数使用者,都将“黄色音乐”归为“色情娱乐”70的范畴,或谓“谈情说爱的靡靡之音、含义粗俗下流”,71或称“淫靡风气”72等等。正由于“黄色音乐”已经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故当时即有论者专门对此提出辩论,认为“黄色音乐”的坏处,还不仅限于歌词的淫荡,更在于其“情感不真实”,缺乏曲调与和声之美。73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因大量创作、演唱流行歌曲的黎锦晖、黎明晖父女此时分别被冠以“黄色音乐的始祖”和“黄色歌手”的头衔。74


  “黄色文学”一词,此时也成为批判术语。对于诲淫诲盗的色情文学,各种批判早已有之,但冠以“黄色”称谓,此前尚未经见,至少还很少见,此时却被广为使用。1947年,管军的《论才子佳人小说与黄色文学》一文,将“黄色文学”界定为反映“污秽亵荡的欲念;三角四角恋爱,色情性欲”一类的作品。751948年,绍祖在其《论“黄色”文学》一文中,则强调:“黄色文学是与这靡废时代结着血肉因缘的......诱惑坠落,赋予人生一种淫乐之感,要求坠落企图压迫正义退出现实而自毙。逃避正面的人生,脱离现实,封锁人类于狭小的情欲的圈子里。忘却世界,不敢正视自己,粉红而麻木,淫逸而自卑”。作者在分析了其时代背景后,进一步说道:“黄色文学以一种肉麻的滥调加上爱情的应时灵感;套上奇异的故事,再加上民主文艺的外表,既民主而又钟情,既悲欢而又合离,便完成了‘黄色文学’的奇迹。”76同年,绍祖还用到“黄色文艺”一词,特别说明:“‘黄色’文艺,并不是说那伟大爱情的描写,而是专指它除了渲染一些色香艳丽的情欲词藻以外,根本没有内容,反映与人都是有害的。”作者认为一般的文艺作品为反映现实生活而有男女生活的描写,无可厚非,但需以“决不淫污超俗而不下流”为前提,若是“故意铺张生活的一面,把乳峰的颤动加以肉麻和神化,使之浸透于色情狂欢里”,则流为“黄色”作品。77“黄色文艺”的淫秽含义在这里得以完全确立。同时,和“黄色音乐”传播类似,那些大写特写下流低俗的文章者,此时也获得了“黄色作家”的称号。78


  这一时期,其他文化领域也不可避免地以“黄色”批判负面对象。如随意捏造、夸张渲染的广告被称之为“黄色广告”;79含有色情、淫秽内容的打油诗被称之为“黄色打油诗”;80报道花边新闻的专栏被命名为“黄色舞台”;81色情、消极、麻醉人生的靡靡之音泛滥被斥为“黄色艺术”抬头82等等。“黄色”虽不尽然都是色情之义,但起码可归为低级趣味。


  1946年前后,人们还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低俗文化现象,概括出“黄色文化”一词,以涵括一种整体的颓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同时,“黄色文化”自身也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与“黄色新闻”、“黄色音乐”等语词组成一个概念群。了解“黄色文化”概念内涵的变化,对于认知当时“黄色”词义的变异有特别的意义,它对负面特别是色情含义的“黄色”词义的扩散,可能发挥过整合功能。


  据笔者所知,1946年时,已经有人发表《略谈黄色文化》一文,开始专门讨论所谓“黄色文化”。作者认为,黄色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注重趣味,富于刺激性,冷嘲热讽,大捧小骂,攻奸揭私,暴露黑暗,一种别出心裁新鲜别致的风味,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这里的“黄色”似乎还未脱西方“黄色新闻”的原义。但作者同时指出,出版社和创作者“为了出奇制胜,争取生意眼,不得不搬出一大套噱头来,有的刊些女人大腿的照片,汉奸藏女人,要员爱娇妾的艳闻,拼命趋向低级色情的调儿。有的竭尽造谣中伤之能事......一窝风的转向浅薄、胡闹,卑耻猥亵的,没落的作风。”83“黄色文化”的“淫秽”内涵得到极度凸显。一年之后,著名的《时与文》杂志发表《广州的黄色文化与倒退教育》84一文,其中使用的“黄色文化”概念已然呈现一种整体转向色情淫秽之义的鲜明特征。该文从多角度审视当下的广州文化,强调报纸没有一家不走“黄色”路线,多为肉麻读物;诲淫书刊泛滥全市,多是下流淫书;流行电影也是美国的“大腿电影”,充满打、情、舞、轻佻的内容,等等。


  这一时期,“黄色”还独立成词,开始表达色情含义。如“黄色高潮”85、“黄色气氛”86、“黄色污流”87一类提法,在社会上就已纷纷出现。今天尽人皆知的“扫黄”一词,也已问世。1946年,有人提出,对于社会上泛滥的色情、堕落、荒淫的黄色污流,“必须作尽情的‘扫荡’!”881948年,李兆琏在《论黄色文化》一文中,两次直接使用了“扫黄”一词,并提出“扫黄”的两个要点,希望“文化界扫黄的目标应当扩大”。 89这是笔者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扫黄”提法。到1949年时,更出现了明确以“扫荡黄色文化”为标题的文章。90


  可以基本判定,在40年代中后期,“黄色”的色情含义已经基本定型,尽管并非百分之百纯粹,但即便在不纯粹的使用语境中,“淫秽、下流”的义项也多居于核心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黄色”一词继续广为使用,除色情和粗俗无聊的含义外,其他如夸张、渲染、捏造等意思,逐渐淡化乃至退出,色情之义开始更加突出、强化。1950年,杂文家聂绀弩发表《论黄色文化》一文,将黄色文化界定为:“色情文学,大腿影片,软性音乐和跳舞,猥亵的照片和画片,玩弄女性的新闻和言论等等,谓之黄色文化......它的基本内容是动物性的歌颂,官能的歌颂,肉体的歌颂......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游惰者,没落者,吸血者,一切没有灵魂只有肉体的人们的意识形态。”911950年出版的《新知识辞典续编》这样定义“黄色报刊”:“指专门刊载色情文章和无聊的低级趣味的小报和期刊。结果是传播毒素,腐烂青年的思想”。92而1951年杨荫深编辑的《新辞典》对“黄色”的解释是:“荒淫而无聊的,(黄色刊物)”、“反动的,(黄色工会)”,93原先的多重含义被抽离出去,色情之意进一步强化。1952年出版的《新订新名词辞典》将“黄色”解释为:“西洋习惯,黄色象征卑鄙污浊,故带低级趣味的淫秽书刊,就叫黄色书刊”。同时,该辞典对“黄色音乐”的解释则是:“黄色是色情的代表,黄色音乐就是一般专以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的淫靡恶劣的音乐。反动统治者曾用这种满是毒素的音乐--软绵绵的情调来麻醉并腐蚀人民,使人忘记被压迫和被剥削的苦痛,因而也丧失了人的斗争意识,所以说黄色音乐纯粹是为反动统治服务的。”94


  “黄色”一词的淫秽和色情用法并不局限于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地亦然。1968年台湾出版的权威工具书《中文大辞典》,把“黄色”定义为“今谓低级趣味涉及男女猥亵也。”951976年台湾出版的《辞汇》也标示:“黄色小说”即内容多涉及淫秽风化的小说;“黄色新闻”即内容淫荡有伤风化的新闻记载。96而1972年林语堂主编的《当代汉英词典》在解释“黄”字时,则特别指出其“catering to sex interest”(迎合性的兴趣)之意,并说明此意“borrowed from‘yellow journalism’,now used more widely”(借用于“黄色新闻”,如今被更加广泛的运用),故“黄色新闻”在“yellow journalism”之外,还可英译为“sex stories in papers”、“黄色小说”则对应“sexy novels”。97到1987年,香港出版的《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又将“黄色新闻”固化为今日通行的“pornographic report”之译法。98如此典型的“文化旅行”变异故事,在中西文化关系史上,恐怕也具有某种独特性。


  四、何以至此?“黄色”词义双重变异的成因分析


  在近代中国,“黄色”词义的变异有着双重内涵,一是国人对西方输入的新知概念“黄色新闻”产生误解和曲解;二是中国原本象征高贵尊崇的传统含义之黄色出现占据优势的、大众化的矛盾义项--色情、淫秽、低俗,形成同一词义结构内部的雅俗对立。笔者将这一词汇现象,称之为“畸变”。在前文,我们曾揭示出西方“黄色新闻”的原义在中国不断缩小词义的范围,其内蕴的淫秽色情部分在其义项结构中被逐渐前置、变成核心,乃至独占义项的过程。但如果仅仅将视线局限于这一过程本身,很可能会夸大其自身转变的内在自然性成分,而不免轻忽其所包含的深刻畸变性。事实上,要想真正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必须正视和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尽管在抗战胜利以前,“黄色新闻”概念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其淫秽内涵也有被人摄取和强调之处,但这一概念的原义还是大体上得到较为准确的传达,而且这种传达显然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实际上,“黄色”含义真正发生淫秽化变异,是在1946年前后,也即抗战胜利之初。这一点,无疑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来源: 《历史研究》 | 来源日期:2010年第6期 | 责任编辑:王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