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获奖动画短片:管理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31:08

有效沟通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我们个人在社会生活经常需要遇到的基本问题。人与人之间要达成真正的沟通并不是一件易事。以下一些简洁而寓意深刻的故事,可能比我和其他沟通专家所著的专业文章对你更直接,更具有震憾作用和启发意义。   

1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2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1. 听话不要听一半。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3 A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4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6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象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侵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问到: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7 有一个人因为生意失败,逼不得已变卖了新购的住宅,而且连他心爱的小跑车也脱了手,改以电单车代步。有一日,他和太太一起,相约了几对私交甚笃的夫妻出外游玩,其中一位朋友的新婚妻子因为不知详情,见到他们夫妇共乘一辆电单车来到约定地点,便冲口而出地问:「为甚么你们骑电单车来?」众人一时错愕,场面变得很尴尬,但这位妻子不急不缓地回应答:「我们骑电单车,因为我想抱着他.

人生的12个经典领悟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是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说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带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5、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6、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厎」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7、理由充份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注: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份展现出来。
)

8、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9、误会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10、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

11、不必紧张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甚么?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take it easy,放轻松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

12、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拾鸡者

 

曾有这样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说:“那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
  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理论?是不是很荒谬?但是我们有时候自己就做着这样的事情。吸烟有害身体,怎么办呢?戒掉吧,每天少抽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问题,一步一步来解决。可是事情到了最后怎么样?烟依然还在抽,企业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一步一步来嘛!

  明智的管理者在制定一项政策的时候,总是会记得这样一件事--制定一个日程安排表,不实现目标决不罢休。

  计划使我们的思想具体化而体现出我们期望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好,谁去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

 

四分苹果的故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

 

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信谈的都是一件事:分苹果。

   

 一封信是一个来自监狱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不

 

,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

 

己”。于是,我灵机一动,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

 

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另一封信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

 

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

 

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

 

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

 

    这两个故事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仔细思索,余味无穷。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两个故事后,也讲了一个苹果的故事,前半部分

 

与后一个故事相同。妈妈确定了分苹果的原则后,老大立即拿起工具在烈日下干了起来。等到老大干完那块草坪的活,汗流

 

满面地来到妈妈面前时,桌上只剩那个最小的苹果。两个弟弟正在妈妈身边乖顺地啃着又红又大的苹果。老大哭叫着说:“说

 

好的,谁干得好,谁吃大苹果。”妈妈怒斥道:“你的动机就不对,你干活只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老大争辩说:“可弟弟

 

他并没有干活呀?”妈妈怒火冲天:“既然你这么会干,你为什么不替他们干了?”老大呜咽着无奈地离开,身后传来妈妈和弟

 

弟的欢笑声。

 

    作者写完这个故事后评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以前中国的某个地方,但今天仍在延续。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故事蕴含着深

 

刻的道理。在管理工作中,仔细品味分苹果的故事,琢磨其中的哲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教益的。

 

    第一个故事,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绝不会是因为他在妈妈分苹果时的察言观色,因而编出了一个谎言。但是,由谎言而

 

可以得到实惠,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时时提醒他,谎言比真实更有效。这件事对他日后的行为及

 

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妈妈在一件小事上的不经意的做法,导致了孩子走入岐途,成为罪犯,这可能是这个妈

 

妈或千千万万个妈妈绝对没有想到的。由此引出了一个命题:我们怎样看待真实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怎样对待不合自己心思

 

的、也并不十分合理但却是有其真实意见的人。在管理工作中肯定会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简单的处理或不得要领的批评,

 

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给自己的工作造成阻力。

 

    第二个故事也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情:要得到什么须先付出什么,付出得多,得到的就多。公平竞争,不附

 

加任何人为的因素。这个孩子按他的要求,最先把草坪整理好,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他最希望得到的苹果。过程简单,操作容

 

易。这个孩子后来居身成功人士之列,在数十年后对此事细节记忆犹新,并说他感谢母亲,让他明白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

 

理。谁能说童年的这件事不是他世界观形成的基石呢。本着这样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他老老实实做人,尽心尽力做事,

 

不偷懒、不取巧,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最终走进了白宫,成为著名人士。

 

    也许我们会说,这没什么深奥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处理,我们的机制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鼓励实事求

 

是,多劳多得,不附加其它的任何条件。比如你是不是妈妈最疼爱的孩子,你是不是常得最好苹果,你是不是最会讨他的欢

 

心,你是不是最会察言观色等等,除了用心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不必在其他方面花太多的心思,用更多的精力。其结果是:

 

心理平衡,“认赌服输”;心气顺畅,绝不“红眼”。

 

    曾有专家撰文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无责任现象深感忧虑。而分配不公、权钱交易、司法腐败、行贿受贿、渎职失职等

 

导致的利益倾向正是无责任感产生的根源,而无责任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家

 

庭、一个团队、一个部门,好的机制可以培养、训练人们的责任感,使之对社会、对事业、对集体承担起自己的一分责任。

 

    应该说第二个故事最令人回味、也使人深思和震撼。游戏的规则确定了,也就是说制度有了。但制度在权威(也就是妈

 

妈)面前不堪一击。如果对规则、制度视同儿戏,惟我独尊,对事物发展秩序的破坏和对个人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的杀伤力

 

是难以估量的。作为“老大”,他从此事得到的“教训”是:凡事不可以当真,坚持真理便是“白痴”,作为“弟弟”。他从此事得

 

到的启发是:只要讨好“妈妈”,把“妈妈”哄转,就有好果子吃,完全没有必要到大太阳地里去流血流汗。作为旁观者,会因

 

为这件事的价值导向从而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准则产生叛离或怀疑,渐渐形成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

 

    这里的“妈妈”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妈妈,是指管理者、决策者、领导者。每一位管理者如果主观意识强于客观标准,不管你

 

的主观意识的出发点有多么好,效果都不会好,更何况掺杂着个人感情和个人利益的主观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分苹果的

 

故事对个人心态和团队氛围的启示不可小觑,对社会机制也有警示作用。

 

第五篇

失去灯光后,我们拥有了满天星星

有个七十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节目,要求「开运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价值数百万元的宝物,他总是战战兢兢的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膺品,连一万日圆都不值,主持人问老先生:你一定很难过吧?

  来自乡下的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却在短短时间内变得无比柔软,憨厚微笑道:「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的把它挂在客厅里了。」老先生的自我解嘲让人感概:失去,竟然可以比拥有轻松。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的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被「下放」的不悦,让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议。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领悟,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是的,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灯,他们有满天星空。
  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他们吃的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对他们来说到处都是花园。
  我们听到的都是噪音,他们听到的都是自然音乐。
  我们工作时精神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唱歌。
  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他们只要管好自己。
  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在树下乘凉。
  我们担心有人来偷钱,他们没什么好担心。
  我们老是嫌菜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
  我们常常失眠,他们睡得好安稳……
  所以,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知道,我们可以过得那么好。」

  失去才能领略更多美丽。

  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总是害怕着失去,但也许必须藉由失去,我们才能够不再画地自限,反而拥有更多美丽的经验。失恋了,斤斤计较你辜负我多少我有哪些不甘,是人之常情,但分手自有分手的理由,何不在痛过之后自我安慰:以前老是担心会分手,现在没什么好担心了,以前总在抱怨他对我不好,现在我再也不必受到不好的对待。以前只能守着一株草,现在到处都可能有芳草。

  如果不要只着眼于一时的失去,失恋,失业,失婚都可能带来更宽阔的视野。只要不失去生命,我们依然大有可为。

  我一直相信一句老话:如果老天爷为你关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虽然,大部分的时候,从门到窗的距离,可能超乎想象的长,我们还是要找到那条路,从门,走到窗口那边,才会看到一大片蓝天。蓝天,原本就在,只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关在房子里。

第六篇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 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 。 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 。
      比赛开始了,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
      他们都在议论 :  “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 “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着:  “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有一只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

      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   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
  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那只胜利者它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

  它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
  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
  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
  总是记住你听到的充满力量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的或读到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
  所以,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
  而且,最重要的是:

      当有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
  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第七篇一缸鱼

 在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中鱼种甚为罕见。
      大家对这种鱼都很好奇。德国人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只有美国才可能有这样奇特的鱼。”法国人问:“你能不能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的卧室里养这样一缸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好吃,清蒸还是红烧?
      数年后,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并建立了一整套相关学科,开发了这种鱼的转基因品种。日本人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额的全球市场。美国人呢,因为最先注册了相关的专利和商标,并制定出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在这个方面获利不菲不说,还经常以违背了有关规定为由制裁别的国家。法国人则利用这个鱼种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以此吸引全世界大量的游客。中国人对这个鱼种的研究和开发也没有放松,起码有两项成果:一是开发出这个鱼种的系列菜肴,品尝这种鱼成为高消费群体的时尚;二是一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世界上最早食用养殖这种鱼的是中国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

    一个值得深思的全体事例。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你关注什么,你就将得到什么。

第八篇

《故事1》袋鼠与笼子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
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
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来,所以他们又决定
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
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
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第九篇

某王爷手下有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王府里的人喜爱,尤其是王爷,更是倍加赏识。不过这个王爷从来没有给予过厨师任何鼓励,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厨师奉命行事,然而,当王爷挟了一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说: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

  厨师说: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

  饭后,王爷便跟着厨师到鸭笼去查个究竟。时值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

  厨师指着鸭子说:王爷你看,我们府里的鸭子不全都是只有一条腿吗?

  王爷听后,便大声拍掌,吵醒鸭子,鸭子当场被惊醒,都站了起来。

  王爷说: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

  厨师说: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条腿呀!

  要使人们始终处于施展才干的最佳状态,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和奖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

  在下属情绪低落时,激励奖赏是非常重要的。身为管理者,要经常在公众场所表扬佳绩者或赠送一些礼物给表现特佳者,以资鼓励,激励他们继续奋斗。一点小投资,可换来数倍的业绩,何乐而不为呢?

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药加点糖,效果会更好。

十:肯德基的特殊顾客 

    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达9900多个。然而,肯德基国际公司在万里之外,又怎么能相信他的下属能循规蹈矩呢

  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了3份总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三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原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
 

  这些“特殊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这就使快餐厅经理、雇员时时感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疏忽。
 

  很多企业,员工与老板经常打游击战。当老板在的时候,就装模做样,表现卖力,似乎是位再称职不过的员工了;而等老板前脚刚走,底下的人就在办公室里大闹天宫了。很多老板,会在这个时候杀个回马枪,嘿嘿,刚好逮个正着。不过,这样也不是个长期办法,老板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去跟员工玩游击战,主要还是制度的确立。如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让员工意识到,无论任何时候,都须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那么,底下的员工就不会钻空子翘懒了。

 
  人做一次自我检查容易,难就难在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时时给自己一点压力,一点提醒。公司管理者就需要充当这个提醒者,时时给他们一点压力,一点动力,以保持员工不懈的进取心。 

    经理的最大考验不在于经理的工作成效,而在于经理不在时员工的工作时效

第十一篇    管理寓言:财主盖房          ★★★

古时候,有个财主,非常有钱,但是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和别人比。

有一次,他去另外一个财主家做客,看到人家住的是自己盖的二层小楼,中间有楼梯衔接,土地的面积占用小,房子的空间却很大,而且比其它只有一层的房子气派。他心里开始琢磨了:"这个房子可真漂亮啊,我比他有钱,为什么我不能盖一座小楼呢?"

回到家后,他立刻召集手下人,找来全乡最好的工匠,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盖成一座三层的小楼,并且答应盖好后给工匠一笔可观的银子。

工匠们这下可乐坏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地基挖好了。虽然是在盛夏,太阳直接照射在身上,但是工匠们心里明白,只要把这座三层小楼盖好了,可以得到财主很多钱,以后生活就会宽裕了,苦点累点也值。

可是,就在这时,财主来视察,立即叫停:"快停下,我不是让你们这么盖,我只要第三层,不要下面的两层。"这下可把工匠们难坏了,这种房子怎么盖啊?没办法,他们只好一哄而散,只留下财主傻呵呵地站在原地。

寓言点评:

我们不难看出,财主让工匠盖的房子是一座"空中楼阁",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个财主会有这样奇特的想法呢?归根到底,他只看到事物的成就的一面,而忽略了事物达到成就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扎实的根基,没有根基的事物,是漂浮不定的东西,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

企业经营的启示: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资金到运作,从管理到市场,从销售到利润,从内部员工培养到与外界公关,这些无不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与对手竞争,不要不切实际的模仿,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断的出奇出新,这样才能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第十二篇  

管理故事:通天塔          ★★★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人类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身为领导者,要能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惟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的精神,有方法、有层次地激发员工发表意见与讨论,汇集经验与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团队有共识,才能激发成员的力量,让成员心甘情愿地倾力打造企业的通天塔。

一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进时,若不随时与同伴交流沟通,便会很快落伍。

 

 

 

 

第十三篇     

管理故事:宰相肚里能撑船          ★★★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誊。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份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份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以退为进,这是一种大智慧。特别是领导人,在这方面如果运用得好,更能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受大众至少是团队内部成员的关注程度肯定会高于一般人。而有些人可能对情况不怎么了解又喜欢乱下结论,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头上,这时候你去辩解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后得到澄清也极可能给旁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更何况有时候你无意之中真的会犯一些错误。

对没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候你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吗?有什么小错就承认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人家反而会觉得你人格高尚,勇于承认错误更易得到大家的谅解,而且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即使错又能错到哪里去呢?

不辩自明,一种极好的公关技巧。

作战如治水一样,须避开强敌的锋头,就如疏导水流;对弱敌进攻其弱点,就如筑堤堵流。

 

第十四篇        

管理故事:三只小青蛙与牛奶桶          ★★★

有个牧人将刚挤的一桶鲜奶放在墙下,墙上有三只小青蛙打闹时不小心全部掉进了奶桶里。就这样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动,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说: 难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进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 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动不动, 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试着挣扎了几下,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绝望地说今天死定了,我还不如死个痛快~长痛不如短痛 于是它一头扎进牛奶深处,自己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什么也没说,只是拼命蹬后腿。

第一只青蛙说,算了吧,没用的,这么深的牛奶桶,再怎么蹬也跳不出去啊。

也许能找到什么垫脚的东西呢!第三只青蛙说。

但是桶里只有滑滑的牛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支撑的东西,小青蛙一脚踏空,两脚踏空……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小青蛙几乎想放弃了,但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持着它一次又一次地蹬起后腿。它感到牛奶越来越稠,越来越难以游动……

然而,慢慢的,奇迹出现了,它们下面的牛奶硬起来了——原来牛奶在它拼命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待到等死的那只小青蛙发现这一点,它兴奋地叫起来,这时它的同伴已经差不多精疲力竭,然而两只小青蛙还是奋力一跳,终于都跳出了奶桶。而它们的另一个同伴,却没能出来。

管理解读

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类似掉进奶桶的经历吧,希望是那么渺茫,甚至不想活了! 有些人选择了甩手不干,一走了之,甚至一死了之;大多数人像第一只青蛙,好死不如赖活着,撑一分钟是一分钟,活一天是一天;也有少数倔强的,不相信命运,再难的险境,再无望的时刻,仍然在拼,仍然有一种信念支撑: 也许能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深桶! 奇迹不会每次都出现,但是,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 就算看不到希望,求生的本能也会给自己带来力量。

如果不是第三只青蛙的努力,大家只有一起死,但因为它坚持了努力了,连同等死的同伴也因它获救。

如果大多数人是第一只青蛙,有什么理由不服从第三只青蛙,拜它为王呢。

回到公司管理中,其实也有启发,压力和危机来临时,管理者如果先慌了阵脚,不知所措,或者同下属一样,什么也不做,任凭事态发展而不顾,这样怎么能让下属心服! 可是现实中太多夸夸其谈的管理者了,就连老板招人,也尽招些会说话的。

如果你有志气在一个实力相当平均的团队中成为领袖,那就在处理危机时学学那只努力找寻支撑点的青蛙吧,也许就是凭你的坚持和努力,带领大家安然渡过危机,大家以后也自然唯你马首是瞻! 管理技巧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人格的感召和面临危机时的大智大勇才会真正俘获人心。

第十五篇     县令买饭 彩缤纷

    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叛乱,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叛军即将杀到。
 
  黄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敌。巡尉问道,士兵还没吃饭怎么打仗?黄炳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黄炳并没有开空头支票,他立刻带上一些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着街市挨家挨户叫道:知县老爷买饭来啦!”当时城内居民都在做早饭,听说知县亲自带人来买饭,便赶紧将刚烧好的饭端出来。黄炳命手下付足饭钱,将热气腾腾的米饭装进木桶就走。这样,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不耽误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个县令黄炳,没有亲自捋袖做饭,也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他只是借别人的人,烧自己的饭。县令买饭之举,算不上高明,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在于你多么会做具体的事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动集体的力量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管理人士尤其要注重加强培养自己驾驭人才的能力,知人善任,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力量是自己可以利用以助自己取得成功的。
 

  四两拨千金,聪明的人总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

 
   
领导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

 

 

 

 

 

第十六篇     

一日厂长 

    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这一独特的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各部门、各车间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核正自己的工作。这个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工厂的向心力增强。工厂管理成效显著。开展的第一年就节约生产成本300多万美元。
 
   让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也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并身体力行地做一回管理者,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对从多方面看到管理上的不足有积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两者越一致管理效果就越好。

 

 

 

 

第十七篇     每秒摆一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开始工作了。可是我担心你在走完3200万次之后,恐怕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
“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是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智慧点滴: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个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第十八篇      各就各位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是那类很优秀很出众的人才,只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事务或某类工作不熟悉,*作起来不仅显得吃力,也显得被动。有的人适合搞科研,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喜欢习文,有的人酷爱练武。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清楚地了解其下属的所长,让他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能。

 
  如同那位作家,报纸没办好,即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为报纸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最理智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做他应该做得好的事情。即使把这个得意之才留下来,也只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得。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十分明白全体的工作目标,了解团体的需要,并明白个人的工作情形,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明确果断的决定,不可受任何人情因素的蒙蔽,如此方能成功。

 

第十九篇        不拉马的士兵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训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训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训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训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训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企业的管理者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能较早地发现变革的导火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管理者要有系统的观念,在实施变革时不能忽略工作流程的调整,从而发现哪些工作已经不再需要,或者工作流程的哪些环节已发生了变化。
 

   
经理的工作就是要了解程序中变异的种类,以便采取合适的行动去改进它。

 

 

 

 

 

 

第二十篇        高瞻远瞩 

    识,指认识。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识是指人的远见卓识,是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认识的深度。 

  曾经有两个企业都想在某郊区投资地产,并各派了专人前去调查那里的情况。结果A企业的人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那里人口稀少,房产业发展机会渺茫,房子修好了也没有人来住。B企业的人则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该地虽然人口稀少,但那里环境优雅,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定会喜欢在那里安置生活。果然不出B企业的所料,随着城市包围农村,城里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尤其是一些农家乐,办得更是如火如荼。所以B企业的投资是明智的。

 
  A企业的人员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事物的表象,而B企业的人却高瞻远瞩,从表象里预见到未来。B企业的远见卓识远远高于前者。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像A企业的人一样近视,那么他的动作很可能都是短期行为,而如B企业那样见识过人,眼光放长远一点,就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学会思考,而不要因循旧制。

 

 

 

 

第二十一篇       引言:

如何才能成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的。

但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进步,看到成长呢?

请用下面的13条法则来判定:

 

1.    职业化习惯是个人的财富,是成长的标志

所谓职业化,就是指在工作中能够持续不断地按照计划提供可预见的工作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化意味着持续不断.这也就是说所有职业化的表现应该不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管理者或者普通员工的工作习惯,

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在这点的背后,是由大量的职业化工作训练和工作经历所决定的,而不是一个人所天生的.
第二,职业化意味着按计划和可预见.在这里计划是前提,可预见是结果,但都说明了一件事情–一个职业化的人不会做出人意料的事情.计划

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很清楚我要干什么,会干到什么程度,事先做好沟通,确保大家很清楚往那里走,能够期待什么样的结果;可预见则是

指我做出来的结果是与我的计划相吻合的,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这就像是一个职业运动员,他们作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而业务选手的动作就会很不稳定.
第三,职业化意味着有结果.有结果意味着职业化的工作并不是”动作”好看或者规范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取得结果,而且是能够不断

提升的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再漂亮也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每个人具有多少种“职业习惯”呢?他的多少决定我们成长的快慢。

 一个人是否有职业化的工作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检验:
  工作态度是否积极

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总是认为不管什么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在这种前提下,职业化的人在碰到困难时,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果解决问题上去,而不是不停地抱怨却不采取任何的行动.一个具备积极工作态度的人才可能获得不断地取得工作结果–这是职业化定义中所要求的.
  是否具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所有工作的基础,这对于需要培养职业化工作习惯的人来说则更加重要.没有专业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持续不断地交付可预见的工作结果的,这点是勿庸置疑的.
  工作是否有计划与总结计划意味着目标清晰,步骤明确.有计划地工作表现为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总是能够主动地做好每个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工作计划,并且在计划中明确了什么是重点的工作而什么是非重点的工作,在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一个职业化的人会主动地对过往的工作进行回顾,看看我的结果与计划相比较有什么差异,有什么收获和心得体会.工作计划,尤其是书面的工作计划代表了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职业习惯,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所必须具备的
.
  是否会有效地进行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我们的工作,也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工作.只有沟通地好,我们才可能明白别人的期望值同时能够让别人明白我们的期望值.一个职业化的人在沟通中所具备的特点是:1)沟通有耐心:一个好的沟通者总是不急于把自己的意思一股脑地倒给对方,他们能很耐心地先倾听别人的想法,做到完全理解别人后再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顾别人的感受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对方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职业化的表现;2)沟通清晰有逻辑:清晰而有逻辑的沟通能够让别人很容易理解,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啰啰嗦嗦地,而且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那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人的思维也是这么混乱,这样的话职业化印象就会大打折扣’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表现出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个职业化的人,而脾气暴躁,情绪化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
  是否注重细节细节本身其实意味着一种规范.能够注重细节的人着代表着一个人具备良好的修养并且是很规范地开展工作.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打开一个人的电脑,如果里面各种文件都是每个目录到处放,没有一点的规范,文件名字也是随便乱取,可能文件名叫”通知”的就有一百的话,那可以肯定这个人不是一个职业化的人,因为他的工作细节不够注重,也就表现出他的其他工作不会太规范.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总是丢三拉四的,今天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也绝对不会给人留下一个职业化的印象的.具体来说,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会有这样一些特点:1)做完事情后是不是会恢复原状,比如说开完会后是不是会把椅子归好位,东西洒在地上的话会不会及时清理干净等等;2)是不是每次做事情别人都会认为是一个人做的,这就是说在所有的细小的地方都是极其规范的,别人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异.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在写文章的时候,一段话里面就有两种字体而且大小很不一样的话,基本可以断定他不够职业化,因为看上去这一段话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写的;3)他的工作是不是很容易就找出错误:这里的错误是指那些明显的错误,如错别字,明显的错误的数字.经常出明显错误的人说明他们在工作中根本不用心,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那肯定不是一个太优秀的人
.

  总的来说职业化的工作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培养的过程,它和一个人的职位高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最重要是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够积极地进行调整.从最简单的地方来说,要培养职业化的工作习惯意味着:“承诺你所要做的事情,做你所承诺的事情”.

 1.     职业化习惯是个人的财富,是成长的标志;

2.    成长是痛苦的,是需要逼迫的;

 

没有人能够轻松的成功,在这条成功的路上,我们要消除一切困难。

有的时候自己会放弃,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会阻碍我们进步。

我们需要同事朋友的监督和逼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直走下去。

 

希望大家认真看待逼迫,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第二十二篇      

激励大师

  □于文博

  

  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年轻人来到一家著名的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他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他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没想到的是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他洗马桶!从那以后,他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在这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亲自洗马桶示范给他看。等到洗干净了,她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当着他的面一饮而尽!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他:经她洗过的马桶,不仅外表光洁如新,里面的水也是一干二净的。

  从此,他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他的工作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水准,终于有一天,他也可以当着别人的面,从自己洗过的马桶里盛一杯水,眉头不皱一下地喝下去。

  谜底:

  他成了世界旅馆业大王,他的事业遍布全球,他的一切成就都得益于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他永不停顿、永不满足地创造卓越的行动。他就是康拉德·N·希尔顿。他那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已载入史册的名言就是:“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个洗马桶最出色的人!”美国之所以成为经济强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主要归功于美国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角落处处充满像希尔顿那样具备超乎寻常的工作态度的人:他们在别人都放弃时仍努力不懈;在所有人都认定事不可为时仍殚精竭虑;他们不仅仅维持工作或恪尽职守。

  实践:

  这个故事在美国妇孺皆知,成为诠释工作态度的最佳典范。如果你只为薪水工作,那么你能做到的只是去洗马桶;如果你不仅为薪水工作,还为自己工作,把老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即使你去洗马桶,也是一个最优秀的洗马桶者!有了这种工作态度,我们才有竞争力,也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做到最好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做一个最好的清洁员、做一个最好的上司,这本身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态度。不是非要每个人都喝马桶里的水,也许我们尽力了却未必完美,也许机遇和境地无法让你完美,但这并不重要,真正可贵的并不是你所做工作的结果,而是你所形成和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工作精神。没有人要求你必须成为像希尔顿、洛克菲勒那样声名显赫的人,那不是你真实的人生,而是一个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应该倡导我们所有的伙伴学习这种职业素养: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最好!如果上帝要你洗马桶,就要做一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元帅,但是你起码可以确保自己做一个最优秀的士兵。这是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可是很多伙伴不知道,知道了就要去努力去实践;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功秘诀,它使所有其他法则相形见绌。

  从古到今,大凡成功者,无不与自身的“态度”有关。司马迁以忍辱负重“就极刑而无愠色”的“态度”完成了《史记》这部宏篇巨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史记大家;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始终遵循用户是“上帝”的宗旨,把市场比作“战场”,更比作“情场”,以诚信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服务赢得了“上帝”,使奔驰汽车驰骋世界。我们从事寿险营销工作更是如此,我们要自愿地全力以赴,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公司一同成长,从内心迸发出激情,让自己做到更好。我在工作的时候经常这样告诉自己:我不是为工作而工作,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我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我的销售工作,才能做到优秀,才能从优秀到卓越,也许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但也收获了比别人更丰硕更甜美的果实,而且我也从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回报。像保持与客户日常联络这样的工作,是伙伴们需要做的最基础的工作,看起来过于简单,但要知道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才为我们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潜在客户和业绩,因此我们要以自动自发、自觉自愿的工作态度把这最简单的事坚持每天做好,这样才能逐渐做到“不简单”;创造出超越岗位的业绩,做到“不平凡”。

  启迪:

  1、 “享受工作,尽情投入”的工作态度是你生命成长的一个契机、一个机遇,只有这样你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2、“为自己跑起来”是世界永恒的法则。人类正是通过这一法则首先成为人,勇于争先、勇往直前的态度使成功的彼岸就在眼前。

3、古代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们给人类提供了最伟大的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能否取得成功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态度。

 

 

 

 

 

 

 

 

 

 

第二十三篇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纪律可以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怡安管理顾问公司的陈怡安博士曾说过:“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

 

 

 

 

 

第二十四篇         

纪昌学箭 
 
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他必须学会盯住目标而眼睛不能眨动,纪昌花了两年,练到即使椎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工夫。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纪昌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飞卫得知结果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
 
  学习射箭必须先练眼力,基础的动作扎实了,应用就可以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也是一样,基本的人事、财务、技术、业务一定要好好掌握,那么后续就可以鸿图大展了。
 
  办企业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塔会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