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代驾责任险:古典文学里哭、笑、愁之描写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8:35
中国古典文学里哭、笑、愁之描写赏析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一、珠泪斑斑林黛玉
在现行的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宝玉挨打》的情节之后,有林黛玉探望宝玉的情节,当时的黛玉是怎样的情形呢?
动作: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种哭态,可是老好人薛宝钗做不来的,宝钗只是在视探时微微露出自己的一点情感:
动作: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心疼”。神态: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两相对比,可见黛玉本就是水做的,感情真挚,似乎要用一生的眼泪去还宝玉。在红楼梦的构思上,这黛玉本是离恨天的一株绛珠草,得神瑛侍者浇灌而活,动了情丝,下得凡界,就是还泪的。这神瑛侍者也就下界为宝玉也。所以在《黛玉进贾府》一节里,两个一见面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是前世的缘分啊。
当然,这只是小说为铺写他们爱情的幌子。还是来说说黛玉的哭。在小说的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里,宝玉支走袭人,要晴雯去为他传送信物,却是两条旧帕,意思竟是:两条帕子,就是一对儿,就怕妹妹哭坏了了身子。所以黛玉领悟后,不觉神魂荡驰,七情六欲将五内炙起。于是在两块旧帕上题写了三首诗: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三首诗,全是写泪,真真一个珠泪点点与斑斑的女子。但如果就这样认为林黛玉就是一个病恹恹的泪人儿就错了。在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林黛玉却被塑造成一个尖酸刻薄、病恹恹的形象,这绝不是让贾宝玉“宁愿替你死去”的林妹妹,实际上,林黛玉是一个有涵养气度、有眼光见识、充满爱心的青春阳光女孩。哭,只是林黛玉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红研娇娜”的绛珠草、用“珠泪斑斑”的湘妃竹、用“风露清愁”的芙蓉来形容林黛玉的神韵,用“病如西子胜三分”和“风流袅娜”来形容黛玉的外在美丽,并用了很多细节描述林黛玉的孤伶孤傲。
外貌上,黛玉秉承着“风露清愁”柔弱之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用传说中西施极有魅力的“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来描写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绝世的姿容,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柔弱之美。这样的人,即使哭着悲愁也是美的。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自由恋爱在现在看来非常正常,非常普遍,但在两百多年是一种惊天动地、亘古未见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的纯美、真挚。林黛玉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遗。但是他们的爱情又是发生在“只许通奸,不准恋爱”的环境中的,这就难免会遭到抵制和反对。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的爱情,只能用诗来抒发、用哭来渲泄。哭,更是林黛玉的日常功课。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
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反抗和控诉。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她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哭,为爱情而哭,为生不逢时而哭。即便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里,尽管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但写宝黛爱情是唯一的亮点——当他们这种同生共死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情”,以生命殉情。这种爱情是多么的真挚纯美、圣洁动人、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流尽了所有眼泪,露出了微笑,拼尽最后的力气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这样一句未完整的话,香魂飘散,留下千古遗恨,让读者涕泪涟涟!
二、笑如风铃的婴宁
婴宁,嘤咛也。也就是纯净如风铃的笑声。《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婴宁堪称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最会笑,笑得最美的女性形象。
花好月圆,谁来伴穷困潦倒的书生?做一个桃花般的春梦如何?狐鬼花妖如梦境,几分温存,几分缠绵,满足在一个朦朦胧胧的梦幻中,醒来有了一种精神的慰藉。
读过《聊斋志异》的人,大都对婴宁印象极深。未见其人,先听笑声。那个看似憨憨的、傻傻的笑痴,实则是大智若愚之辈,憨气里透着慧根。笑是一种迷人的语言,就如一剂麻醉药,让人神魂颠倒。迷死人不偿命,正如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婴宁的笑勾走了几人的魂魄,那只有崇拜者心知肚明。
婴宁一出场就笑靥如花,如风铃一般让人心悦诚服。笑声清脆、欢快。她轻轻地把手中的梅花抛地。梅花落地,一世的情缘升起。王子服的白天黑夜都是一片笑声,满脑子的婴宁,翻滚在心头,不能释怀。一次偶遇,让这个七尺男儿,茶饭不思,思念着了魔一般的疯长。相思比梦长的日子,实在是难捱,一场相思病悄然而至。试想婴宁的笑声若没有倾国倾城的威力,怎能穿透王子服的五脏六腑。那个年代,只要家庭好一点,想娶几房太太,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婴宁灿若朝霞的笑一直深映在他的心间,这王子服发誓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非婴宁不娶。这就是一见钟情的魅力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一对好姻缘在彼此的欣赏中拉开了帷幕。
深山出俊鸟,青山翠竹,悬泉飞瀑,鸟语花香,烟雨迷蒙的山野荒郊生活,孕育了婴宁不识人间烟火的纯洁心灵。尘世的功名利禄,人世的勾心斗角,她是闻所未闻。她是自然的、干净的一狐仙,她的心灵如深涧的泉水般纯净,她的笑声如山间的云雀样无忧无虑。
婴宁的迷人在于她的完美。外表如花,内表纯美。《聊斋志异》里的婴宁怎一个笑字了得!她曾“笑容可掬”、“含笑捻花”、“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狂笑欲堕”、“笑又作,倚树不能行”、“孜孜憨笑” 、“浓笑不顾”,书中字里行间有笑声流动,笑声就如一串风铃,走到哪里,都要摇出一串清脆悦耳的响声,回荡在人的耳边,久久缠绵到梦里,甜在人的心里。没有化妆的笑声,是一种天籁的妙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随心任性,清脆甘甜。那个时代女子有清规戒律:举止端庄、行不露裙、笑不露齿,而婴宁却把这规矩打的粉碎。笑的大胆,笑的灵动鲜活,一个实实在在的我,率真、自然。她的一举一动倒成了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婴宁如一张白纸,一言一行如白玉般的纯洁。她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闺密?她把自己的心事晾晒在别人的面前,没有遮掩,没有忧愁。她坦坦荡荡,内心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笑来传递情感,穿透那个禁锢女子行为的时代。婴宁,实乃物以稀为贵。她的笑声甜了多少痴迷的人梦境,总想靠近她一些,看清她如山花般甜美的笑容,听清她若银铃样动听的笑声,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份精神的新鲜感。笑对生活,婴宁的笑声里就传达出一种阳光心态,好一个装傻卖痴的婴宁。难怪迷醉了王子服,把蒲翁也拉进了一个梦的漩涡,蒲翁真情的把婴宁称为“我婴宁”,心中的最爱就在这三个字里缠绵悱恻。
《聊斋志异》波澜迭起,如花团锦簇,绚丽多彩,故事摇曳多姿。我唯独钟爱《婴宁》这一章节,或许,我喜欢笑,笑是对别人的见面礼。人们常说笑里藏刀,那是奸笑,笑着害人最痛;不加雕饰的笑,就是笑里藏爱,笑着活最阳光。《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笑的很迷惑人,那是前一种笑,活脱脱的一张甜如浓蜜的笑嘴;心中的婴宁就是后一种笑,迷醉千年的笑,迷死人不负法律责任的笑。感动与一见钟情的姻缘,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婴宁与王子服有情人终成眷属,修成正果:生有一个儿子。婴宁与王子顺的爱情故事是无暇的。
三、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凄风苦雨,风刀霜剑。幸,有清照,清照一来,雨之态,风之姿,叶之舞,花之瘦,都有了神韵;更甚者,愁情之永,愁态之真,全有了着落。
无尽的阴雨,暗淡了一颗多愁善感之心;濛濛的细雨,点点淋漓,点点淋漓,打在那芭蕉叶上,“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可离乱的北人,却“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中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家乡沦陷,丈夫离世,文物失散的锥心之痛,面对这淋漓的秋雨,潇潇的梧桐,满地的黄花,只有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为一个女词人,清照对于女性的心理把握是十分准确的,对愁情的描摹更是别具一格。以前的文人写女子的心理状态,大多是扭捏作态,装作女儿腔,自比于香草美人,但到底不是美人,于真正的女人隔了那么一层。
我们且来看看李清照的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好一个不消残酒,好一个绿肥红瘦。作者提物之精,传情之妙,可见一斑。这种少女的闲愁,怜惜落花的心态,正是花季的相思。常恐夜深花睡去呀!青春易逝,而这样的花儿又有谁来呵护呢?少女的愁情痴态毕露无遗。此时的愁寄托在绿肥红瘦之中,寄托在对卷帘人的嗔怪之中。
如果说花季少女的愁只是一支无名的暗箭,那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愁就是一声迅疾的雷鸣,直击愁情的中心。作为青春少妇的李清照,正是与丈夫蜜意绸缪之时,但大学士却要外出为官。宋时刚刚为官之人都要在各地担任地方官,称之为“磨勘三年”。在这三年之中,赵明诚偶尔回家,枕席上爱情的余温尚存,而丈夫又要起程赴任了。苦相思,痴痴地等待着那胜新婚的相逢。于是,在相思的煎熬中,在卷帘的西风中,“人比黄花瘦”,那寂寞的纱橱,“半夜凉初透”;寥落的日子里,抬头望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会寄去相思,如水的月光会愁满阁楼。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怎样才能消除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可酒后,多的是“醒时空对烛花红”。
愁之一字,可著黄花。那满地的黄花,开开落落,大好的青春岁月,芳华女子,谁怜谁收?正是“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时的愁情是痛苦的,亦是甜蜜的。因为爱情的桑椹,斑鸠儿是情愿醉死的。无愁就没有好的诗词了。后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官场失利,赵明诚受其牵连罢官回归故里,也就是山东青州,现在的济南。在名城济南,李清照与丈夫琴瑟相和,研究金石文物,过了十年闲逸的生活。这十年,李清照是没有什么杰出的词作的。
诗穷而后工。命运让离乱愁苦困厄一位女子,让她完成词曲的涅磐,完成愁情的隽永。愁在众多的词作中早已有诸种情态。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如一江涨满的春水,何其多也;又如欧阳修的“离愁不断如春草,平芜尽在青山外。”愁如春草,伴着迢迢的旅途;还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如满城的风絮,迷迷茫茫,如淋漓的淅沥的梅雨,湿漉漉,潮唧唧。
愁之态愁之状,愁之为物,可谓及其细腻了,但还是比不上李清照石破天惊的一句“唯恐双喜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绵绵不绝的愁有了重量,任船帆也载不动。这时怎样的愁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痛之后,还遭遇了再嫁风波,可谓是遇人不淑。在封建社会,再嫁是引人非议的,而抓住爱情的救命稻草的清照需要爱情,死死不放手。但她遇到的张汝舟可说是中山狼,爱情前是甜甜蜜蜜,婚后却是另一幅嘴脸。张汝舟并非恋着李清照这半老徐娘,而是觊觎着她那点残存的金石文物。婚后,清照坚决离婚,并不惜惹上牢狱之灾。
经历了此痛,又加上正值金兵南下,李清照又带着她的文物随着皇上逃奔了。一路的颠沛流离,逃奔到一个黄昏,潇潇的梧桐叶在晚秋中点燃了愁情,秋雨沙沙细响,点点滴滴的冷雨,秋风秋雨愁煞人。百无聊赖之际,清照起身斟上一杯酒,“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只是: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时的愁和着秋风秋雨,已不是淡酒、飞雁、黄花、梧桐可以比拟得了的了,胸腔里只有一个字——“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的清照,可还是那个“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活泼可爱天真多情的少女?可还是那个“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红妍娇娜婉约风流的相思少妇?
经历了太多凄风苦雨的李清照,寻寻觅觅之余,只有“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有在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吹梅笛怨,染柳烟浓”的“中州盛日”的回忆里摩挲着沉浸了她与赵明诚爱情的信物——金石文物,翻看着《金石录》,聊以度日。
年年都有大雁,有黄花,梧桐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只有李清照不朽,李清照的愁情不朽。芭蕉叶下,梧桐树下,憔悴的容颜,淡淡的梳妆,却依旧是红口白牙,唱《漱玉词》。词曲飞动,宛如飞泉流瀑,素湍绿潭。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