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作阅读答案:治疗头痛眩晕的手背部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34:24
 一、手部穴位防治疾病的机理:按照中医理论手部经络穴位极其丰富,既有传统的手三阳、手三阴经穴,又有疗效显著的手部董氏奇穴及手掌手背部的反射区点及手针穴位。这些穴点直接或间接与十四经脉及五脏六腑相连通,故通过对手部穴点的按摩、针刺、灸疗等能防治多种疾病,且效果较为显著。为防治头痛、头部眩晕及平衡高低血压,风雨同舟综合了手背部的传统经穴11个,手针穴位7个,董氏奇穴15个,只要坚持按摩或刺激这些穴位对头部疾患有较好的疗效。
  二、防治疾病的方法:
  1、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形成梅花针状,对相关穴位逐一点刺2-3分钟以上(或快速点刺1分钟以上,注意不要刺破皮肤,有外伤的不要用此法),每天2—3次。
  2、可用手的拇指或食指肚稍用力依次点压相关穴位。也可配合呼吸按压,口呼气时向下按压穴位、再用鼻吸气时手抬起但不离开穴位。每穴按压30次以上。
  3、可分组按摩(先按摩左手后右手):A、手指为一组:自大拇指开始,先按摩5个头痛点,再按摩七华穴及胆穴,最后按摩各个手指尖部,也可自指根按摩到指尖。对防治头痛头昏效果明显。B、手背部的“腕骨、阳谷、养老、阳溪、灵谷、合谷、重魁、零落五、”8个穴为一组反复按揉。对平衡血压头痛、头晕有很好的疗效。C、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的“三叉三穴、液门、中渚、中白到下白”一线共5个穴位。按摩时,可将5个穴一并按揉。就是把右手拇指竖起来扣压在左手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的上方凹陷处,一定要扣压住“中渚—中白—下白”一线,扣压后向手腕部方向反复推压100次以上(先扣压住穴位再推压,可保证皮肤不易搓破),这里正是内耳迷路反射区可防治、平衡高低血压,效果极为明显。D、用手同时按摩内外关,血压低的可单独刺激升压穴。
  三、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董氏穴位: 计8组穴位共15个穴。
  1、七華穴(7个穴位):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節橫紋的桡尺側及小指第一、二節橫紋尺侧的尽头,共七个:主治头痛头昏脑胀及三叉神经痛(其中七華1、3、6、7分别分别与手针穴位的前头、头顶、偏头、后头点相近)。
  2、胆穴(1、2穴):手背中指一節中央桡尺侧各五分處、二穴。主治头痛头昏黄疸惊悸腹胀腿痛。
  3、水腰穴:手背小指二節中央。主治偏头痛头昏坐骨神经痛腰痛。
  4、三叉三穴:手背小指與無名指叉口中央點。主治:特效头昏及坐骨神经痛。
  5、重魁穴:握拳取穴。手背食指內側(桡侧),于第二手指骨頭正後方上二分半處(三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眼红肿,感冒发烧的要穴。
  6、.中白穴:(又名鬼門穴):是董氏奇穴的72绝针。握起拳頭,手背於無名指掌骨與小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五分處(手腕方向)。主治偏头痛、头昏、脑鸣、肾炎、膀胱炎,特效:坐骨神经痛、岔气。
  7、下白穴:在中白穴上一寸。主治:同中白穴,两穴同用显效。
  8、靈骨穴:是董氏奇穴的72绝针。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合谷上1寸)。主治:头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背腰痛,冠心病,肺气肿,肠胃病,肾病,耳鼻喉病 ----。
  手针穴位:7个。1、全头点:位于拇指根尺侧掌指关节赤白肉际。治疗全头痛。2、前头点:食指第一指关节(近掌的)横纹。主治:前头痛、胃肠痛、阑尾炎、风湿、膝关节炎、踝及趾关节扭伤等。3、头顶点:中指第一指关节横纹桡侧。主治:全头痛、头顶痛、神经性头痛、痛经。4、偏头点: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肋痛、肋间神经痛、肝胆脾区痛。5、后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急性扁桃腺炎、颊痛、颈痛、臂痛、呃逆。6、落零五穴:手背第二与第三掌骨间隙的中点、距指掌关节不到1寸处。主治:高血压,落枕、颈项痛、强刺激可治疗胃痉挛。7、升压穴:手背腕横纹中点,刺激其可升血压是平衡低血压的要穴。
  传统经穴:11个。
  1、关冲穴:无名指末节尺侧距甲角旁0.1寸。主治:头痛、咽喉肿痛、心烦、耳鸣、肘,臂痛。
  2、少冲穴:小指末节桡侧距甲角旁0.1寸。主治:心绞痛、心悸、胸痛、热病、中风、昏迷。
  3、少泽穴:小指末节尺侧距甲角旁0.1寸。主治:热病、中风、昏迷、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目赤、耳鸣。
  4、腕骨穴:手掌背部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约距手背横纹尺侧端阳谷穴1寸处)。主治:糖尿病、去湿、通二便、头痛、热病、汗不出、目翳、耳鸣耳聋、精神病。
  5、阳谷穴:手背腕横纹尺侧凹陷中。主治:颈项强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头痛牙痛、降血压、手腕痛、热病、精神病。
  6、养老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主治:头昏眼花、后头痛、明目、降血压、落枕、肩背痛、上肢关节痛、上肢瘫痪。
  7、阳溪穴:手背腕横纹桡侧端凹陷处。主治:头、眼、牙、手腕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耳聋耳鸣。
  8、 合谷穴:拇与食指并拢肌肉的高处。主治:头痛,牙、鼻、口、咽、眼部病痛及其相关炎症,发热、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晕厥中暑、中风、腿抽筋。
  9、 液门穴:手背部第四第五指间、指根部交界处(指蹼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耳痛、耳鸣耳聋、目赤、口干、咽喉肿痛、疟疾、手臂痛。
  10、中渚穴:握拳,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凹陷处(在液门穴及坐骨神经穴下方、董氏中白穴上方)。主治:头痛、耳痛、耳鸣耳聋、手臂痛、咽喉肿痛、手指不能伸屈、小退抽筋。
  11、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发热、头痛、上肢痛、麻木、瘫痪、耳聋耳鸣、目赤、项强、手脚麻痹、臂肘腕指痛、落枕、风湿疼痛、肋间神经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