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华的奶:“狼爸”引争议:教育是否只能非此即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6:23

“狼爸”引争议:教育是否只能非此即彼?

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11月16日《扬子晚报》)http://news.163.com/11/1115/03/7ISDAHO200011229.html综观萧先生与专家、学者们的对话,真可谓是针锋相对。当然,这与电视节目的特点有关系,节目追求的原本就是观点的冲突和碰撞,这样既能引发观众的思考,也能增加收视率。所以,虽然在电视节目中饱受质疑和批评,但在电视节目之外,赞成萧先生观点和做法者,可能也不在少数。这从近几年“狼爸”、“虎妈”类育儿书籍的畅销也可见一斑。不过,这些针锋相对的观点,其实都来自于个人的认识和体验,严格的来讲,在这些观点的背后,大都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实证实验表明,是棍棒之下更能出优秀学子,还是温柔之下更能出优秀学子。相对于那些质疑的专家、学者来说,萧先生似乎更有发言权,因为他用自己培养三个儿子的经验证明,至少在他那个家庭环境下,“狼爸”的体罚之下,是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当然,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还是仅限于他自己的孩子,或者仅对部分孩子有效,则仍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他质疑萧先生的专家、学者,其所倡导的培养方式也是如此。其实,人的天赋千差万别,生活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培养成才的方式方法也应千差万别才对。先师孔子亦主张“有教无类”,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读《论语》,我们就会发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性格和领悟程度的学生向孔子请教,他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所以,无论是棍棒式惩罚,还是细雨式润物,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区别采用。棍棒惩罚式教育在中国式的教育中曾是一种普遍现象,当然其表现形式未必都是以棍棒的面目出现——这只是对这种严厉甚至苛刻的教育方式的形象式比喻。这种方式之所以比温柔的教育方式更易引起争议,原因在于,到了近现代,人的权利观念日益兴盛和深入人心,推己及人,推成人及儿童,人们意识到,孩子也应有自己的权益,也不应该被其父母任意打骂。所以,目前的问题便归结为——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时能否对子女进行适当惩罚?如果可以,哪种惩罚方式更合适?在因为溺爱导致一些孩子骄纵、荒废之后,近些年“狼爸”、“虎妈”式教育方式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这说明,惩罚式教育已经越来越有市场。这种情况下,人们又不免担忧孩子的权益能否被有效保护?其实,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绝对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家长们学会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学会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施教,比非此即彼,非“狼爸”即“猫妈”,对孩子们来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