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佐料怎么配制:應付小孩鬧脾氣的新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06:58
應付小孩鬧脾氣的新方法正文 評論(1) 更多生活休閒的文章 ? .iconFram{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dot3.gif) repeat-x bottom;height:20px;padding:16px 0 8px 0;}.iconFram .list {list-style:none;margin:0;padding:0;}.iconFram .list li {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dot3.gif") repeat-y scroll right center transparent;float:left;height:20px;font-size:12px;padding:0 0 0 8px;}.iconFram .list .right {background-position:135px 0;float:right;}.iconFram .list .right img {border:none;}.iconFram .list li a {color:#888888;}.iconFram .list li img {vertical-align:middle;display:inline;margin:0 6px 0 0;}.iconFram .list li .icon {display:block;float:left;height:20px;line-height:20px;padding:0 8px 0 22px;}.iconFram .list li .icon1 { 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article_icon_email.gif") no-repeat; }.iconFram .list li .icon2 { 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article_icon_print.gif") no-repeat; }.iconFram .list li .icon3 { 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article_icon_forward.gif") no-repeat; }.iconFram .list li .icon4 { 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article_icon_msn.gif") no-repeat; }.iconFram .list li .icon5 { background:url("http://cn.wsj.com/pictures/format/article_icon_blog.gif") no-repeat;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轉播到騰訊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到優士網
  • 投稿
  • 打印
  • 轉發
  • 喜歡忘了以前看過的那些應付小孩鬧脾氣的方法吧。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和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表示﹐對很多人來說﹐關禁閉、獎懲表、不準看電視這些方法事實上都不會導致長期的行為變化。

    而經過驗證﹐一套名為“家長管理培訓”的技巧對苦於應對孩子難以駕馭行為的家庭十分有幫助﹐美國和英國的臨床醫師已經開始採用這套方法。

    這套方法旨在指導家長鼓勵孩子的可持續行為變化﹐是由耶魯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的育兒研究臨床中心共同開發的。

    研究人員說﹐即使是激烈的發脾氣﹐或到了騎在家長腿上的地步﹐也可以得到約束。

    Getty Images一套名為“家長管理培訓”的技巧對苦於應對孩子難以駕馭行為的家庭十分有幫助。研究表明﹐這些行為似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家長也會無意識地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只在孩子尖叫或哭鬧時會關注到孩子﹐而在孩子安靜玩耍的時候就不關注了。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耶魯育兒研究中心(Yale Parenting Center)主任卡茲丁(Alan Kazdin)說﹐僅僅褒獎好的行為並不是特別有效。世界上每個家長大概都有嘗試過獎懲表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為何你想讓他們做某件事﹐或用長時間關禁閉來懲罰他們﹐同樣也不是有效的方法。

    這套培訓方法重點在於三個要素﹐簡稱ABC:第一是前情(Antecedent)﹐也就是引起孩子發脾氣或其他令人不快行為的環境及事件。

    接著是行為本身(Behavior)﹐以及家長如何能幫助孩子學習新的行為﹐有時可以使用假設的情境。

    第三個要素是結果(Consequences)﹐即鼓勵積極行為或勸阻消極行為。

    心理學家說﹐儘管這些原則相當地基礎﹐但卻頗具挑戰性。它們要求家長有耐心並且克制情緒﹐還必須花時間和精力來改變自己的育兒行為。倫敦國王學院育兒研究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for Parenting Research)主任斯考特(Stephen Scott)說﹐最難的在於實踐。

    這套方法的效果對孩子和家長都有好處。非盈利研究中心俄勒岡社會學習中心(Oregon Social Learning Center)在一項九年研究中﹐對有反社會傾向的單親母親和孩子進行了研究﹐這些傾向的表現包括為喜歡爭論、打人、發脾氣並且極不願意配合。

    研究表明﹐在這些母親進行過ABC訓練後﹐不但孩子的行為在長期內有所改善﹐母親們也收入、職業和教育方面有所提升。該研究結果發表於去年的《發展精神病理學》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上。

    其中一個原則是通過表揚來鼓勵好的行為並忽視消極的行為。家長應該用積極的語氣具體指出他們表揚的是什麼行為。比如應該說“我讓你撿起那個玩具﹐你照做了”﹐而不是說“真是好孩子”或“你讓媽媽很高興”。卡茲丁博士說﹐家長還應該配合撫摸動作。

    指出其他孩子的良好行為也很有用﹐比如說“看那個男孩跟其他人玩得多好”﹐但家長應避免加上所謂的“廢話”﹐比如“你為什麼不能和他一樣?”。

    斯考特博士說﹐家長是ABC方法的核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不過﹐家長應該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如果想讓孩子友好地跟朋友說話﹐自己就應該以尊重的態度和孩子講話。

    最近﹐一位母親和她5歲的女兒第三次來到斯考特博士在倫敦的診所﹐幫助女孩解決嚴重的分隔焦慮症以及壞脾氣。最緊要的目標是讓女兒減少對媽媽的依賴﹐更獨立地玩耍。

    母親和女兒一起在地板上玩玩具﹐同時一位治療師在一面鏡子後通過無線耳機指導媽媽該如何去做。

    起初﹐女兒坐在媽媽腿上不願意玩。治療師說﹐媽媽﹐我想讓你們有點距離。母親把女兒放在了地板上﹐並移開了幾步遠。治療師說﹐媽媽﹐撫摸她﹔你想保持距離但表現出你依然在她身邊。

    當女兒給了媽媽一個玩具而不是自己玩時﹐治療師讓媽媽對女兒說﹐你自己玩試試。當女兒照做時﹐媽媽興奮地說﹐你在和洋娃娃玩!

    當女孩悶悶不樂地坐下時﹐治療師指導媽媽不要哄她去玩﹐而只是敘述女兒正在做什麼。媽媽說﹐你坐在那裡想下一步該做什麼﹔你還在想接下來玩什麼。

    治療師指揮媽媽不要在女兒每次想讓她和自己玩時就加入。治療師說﹐這是令人鼓舞的一個階段﹐但還需要再接再厲。女兒在15分鐘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沒坐在媽媽腿上。

    某些情況下﹐這些技巧看起來好像違反直覺。對於一個在生氣時大喊大叫並且扔家裡東西的孩子﹐可能需要先表揚他大喊大叫﹐而不是批評他亂扔東西。

    家長可以通過玩一個叫“假裝你發脾氣但沒有扔東西”的遊戲來教孩子。最終通過練習﹐孩子會學會用正常音量來表達憤怒。

    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導致發脾氣的事件對發脾氣是否真正發生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通過強硬的態度來塑造好的行為﹐但也可以通過給出選擇的方法。比如說“現在該穿上你的外套了﹔你可以選紅的或者綠的”。

    有時語調稍稍調整就足夠了。最近有一家人來到了耶魯大學的診所﹐父母親急切地想讓他們的兒子習慣用廁所。家長已經教過他如何做﹐並且解釋了為什麼應該這樣做。他們制定了一個獎懲表﹐用加分或冰激凌獎勵他。男孩在六個月內用了兩次廁所﹐但其他時間都拒絕使用。

    卡茲丁博士說﹐這兩位家長需要去掉急切的語氣。他指導他們不要用乞求的語氣﹐而應該說“當然你也不是非得用廁所不可﹔不過等你長大了你自己就明白了。”

    卡茲丁博士回憶說﹐第二天孩子就開始經常用廁所了﹐家長感到很驚訝。他說﹐這其中並沒有什麼高深的技巧。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知道如何用廁所。只是家長在製造這種情境時有某些東西導致他產生了抵觸情緒。這個孩子是在反叛。

    卡茲丁博士說﹐不清楚為什麼某些孩子會以這種方式回應父母的渴望和壓力﹔但在診所這種行為相當常見。

    在針對有嚴重行為問題孩子的診所﹐家長需要接受大量培訓﹐嚴重行為通常意味著上學或進行其他經常性的活動有困難。卡茲丁博士說﹐臨床醫師們發現﹐即便父母行為的細微差異都會導致孩子發生顯著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