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后生六兰兰最新一唱:给寂寞的人看的不寂寞的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57:49
给寂寞的人看的不寂寞——重读《瓦尔登湖》
  
  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用了一个晚上囫囵吞枣的翻完,心里想也不过如此。第二天坐在一群朋友之中热烈的讨论关于隐居的话题,甚至在辩论赛的时候也要把梭罗的“不要企图占有大地”作为了环保的理论依据,现在想来,在那个时候的稚嫩心态和浮躁心境下读这本书,怪不得能把书里的精髓糟踏成那样。
  
  如今再读《瓦尔登湖》,是在5年后的北京,在第三极书城偶遇徐迟翻译的版本,就买了下来放在枕边。于是每天睡前和醒后下意识的一件事就是摸起那本淡绿色封皮的书来翻几页。每天夜里,当世界静的只剩下我和一盏台灯的时候,就连桌角的百合都悄悄隐退了喧嚣的香气,关掉一些可以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卸掉身上一切的束缚和伪装,就坦然的像个书虫一样粘在书页上,任什么事都赶不走我了。
  
  读《瓦尔登湖》的初期境界是觉得有味道,在瓦尔登的春夏秋冬里时刻都感到一股清冽自然的水雾之气扑面而来,好像自己真的喝下了冰镇的梅子酒一般。再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些许同病相怜的孤寂了,但这种孤寂一点也不难过,在心底里竟然就像很享受的样子,痒痒的寂寞快感催着人继续往下读,心里开始升起一些激动,仿佛与梭罗有个私密的约定,谁也不会透露谁在世上寂寞的快感,这时候感动也掺杂进来,因为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我能寂寞的这样美,甚至这样成瘾,也从未在哪一个作品里想现在这样不孤独过,以前的作品,都是我游离在外,再精彩也是作者的,与我无关。而《瓦尔登湖》却让我亲切的称为“我的瓦尔登”,我相信那不是一个什么真正的所在,那是心灵,可以在书里共享到的东西。梭罗绝对是个思婺八极、神游太虚的高人,在每一根木头的香气里他能想到那么多仿佛毫不沾边的东西,跟着他一起想,有着上天入地般的激动,仿佛灵魂在一次次玩着过山车和蹦极。
  
  看到《冬天的湖》那篇的时候是个微亮的清晨,初夏的清晨慵懒而清新,我就斜靠着看那些关于凿冰的描写。更妙的时候睁开眼翻开一页的时候手触到的文字这样写道:“睡过了一个安静的冬天的夜晚,而醒来时,印象中伤佛有什么问题在问我,而在睡眠之中,我曾企图回答,却又回答不了——什么——如何——何时——何处?可这是黎明中的大自然,其中生活着一切的生物,她从我的大窗户里望进来,脸色澄清,心满意足,她的嘴唇上并没有问题。醒来便是大自然和天光,这便是问题的答案。”看到这里我仿佛觉得身边的同伴在跟自己说起昨日的梦境一样真实,一样巧合。于是清晨一下子闪亮了许多。紧接着冰湖水里的梭鱼和铃儿叮当的驴马也出来了,清晨一下热闹了起来,有趣的梭罗开始带领我去丈量所谓的“无底之湖”,去盯梢地主老爷们精明的交易,我们仿佛两个特务一样,看看这里,管管那里,然后视线最终落在了对冰的研究上,像两个好奇的孩子,研究为什么瓦尔登的冰是那样美丽而又特别的微绿色,挖冰人的雪车走过,有一大块冰掉在村中街道上,躺在那里有一星期,像一块很大的翡翠,我们就每天都跑去看那块绿色的翡翠。然后敏思的梭罗话锋一转开始露出思想者的面目了,“他们告诉我,他们有一些冰,放在富莱喜湖的冰栈中已有五年,还是很好的冰。为什么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冻冰以后,却永远甘美呢?”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被那种诙谐和智慧震撼的不能起床,生生的把上班的时间忘在了脑后。
  
  紧接着,我想说,如果不是这文还有那么小一段,那么精彩的要命的段落,我真想今天就彻底“躲进小楼成一统”了。哦,是这样的文字,真精彩的要命:“似乎紧跟着将要有查尔斯顿和新奥尔良,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的挥汗如雨的居民,在我的井中饮水。在黎明中我把我的智力沐浴在《对话录》的宏伟宇宙的哲学中,自从这一部史诗完成了之后,神仙的岁月也不知已逝去了多少,而和它一比较,我们的近代世界以及它的文学显得多么地猥琐而藐小啊;我还怀疑,这一种哲学是否不仅仅限于从前的生存状态,它的崇高性,距离着我们的观点是这样地遥远啊!我放下了书本,跑到我的井边去喝水。瞧啊!在那里,我遇到了婆罗门教的仆人,梵天和毗瑟奴和因陀罗的僧人,他还是坐在恒河上,他的神庙中,读着他们的吠陀经典,或住在一棵树的根上,只有一些面包屑和一个水钵。我遇到他的仆人来给他的主人汲水,我们的桶子好像在同一井内碰撞。瓦尔登的纯粹的水已经和恒河的圣水混合了。柔和的风吹送着,这水波流过了阿特兰蒂斯和海斯贝里底斯这些传说中的岛屿,流过饭能,流过特尔纳特,蒂达尔和波斯湾的入口,在印度洋的热带风中汇流,到达连亚历山大也只听到过名字的一些港埠。”
  
  读到这里,这篇文刚好结束,既震撼又有点扫兴,意犹未尽的情绪之下才百般无奈的合上书页,剩下的还要留待慢慢享受哩!
  
  有人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我想那是因为他自己太热烈,他的生活太过于丰富。《瓦》不寂寞,恰恰是在嘲讽我们这些不会享受寂寞的寂寞人的。然后,被它嘲讽,确是那样的快乐!                                                                                           ★★★★★★  ★★★★★  ★★★★★  ★★★★★  ★★★★★  ★★★★★  ★★★★★  ★★★★★  ★★★★★  ★★★★                二读    :          心灵的归处----读梭罗《瓦尔登湖》“在下一个夏季里,我不需要那么多的苦力来播种豆子和玉米,我要匀出精力,用来播种——如真诚、真理、朴实、信心、纯真等等,假如这样的种子还没有丧失的话。” 这是当时生活困窘的余杰在床头写下的话。我最早了的解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它让我更能够体会一位执著青年在思想被压抑的痛苦之中仍坚守心中理想的精神动力。        而我最早所了解到《瓦尔登湖》这本书是在介绍海子的一本书《解读海子》。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的书中由《圣经》,还有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我当时是很为孩子的想法纳闷。在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能深入理解海子当时那种超脱中追求圣洁理想的念头,他和梭罗同样是“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不过海子“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梭罗却是在瓦尔登湖边的小木屋旁耕种着自己的理想。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读的书,但一旦进入湖畔的世界,便会拥有与梭罗同样的情怀,在大自然中享受着真正的心中宁静。而我却忽然看到了王维的影子,一位在出世与入世中反复的诗人,但只有在辋川的山林中,它才是一个真正的隐者,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诗人。我想,瓦尔登湖也许就是梭罗的辋川,只不过他一旦在湖边耕作的话,那些尘世的诱惑便会在自然的教诲下湮灭,他会随心的选择远离喧嚣的恬静。只有在这一刻,真正的大自然情境会让人与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人再次回归精神的本原。我知道,只有在那一刻,他才能感到自己心中的上帝,这是很多情况下教堂的弥散所不能及的人与神的交流。
        《瓦尔登湖》是一本写风景的佳作,但与一般书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描写湖光山色,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思想者的内心。可以说,这是一本哲学层面上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在俗世中体会不到生命的真正意境的梭罗,在自己的王国里自耕自获,在精神层面上享受春华秋实的人。我们理应羡慕这个幸福的人,他能用一个理想医治孤独的伤口,执著地走向那个不可思义自由的境界,真正简单的获得心灵的自由。我们或许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想起庄子的逍遥游,然而我们终究发现那对我们这些凡人来说是完全超然的一场春梦。但我们却可以从《瓦尔登湖》中获得慰藉和启发,驱赶心灵的空寂。
        我们还应注意到这位隐居者的完全没有修饰,天然般发自内心的思考。也许只有在那种情景之下,我们才会告别那些一直以来阻挠我们与心灵对话的纷繁复杂表面假象。 真正精妙的语言背后是我们在哲学教师中难以进行的性情思考:“许多国王疯狂地保留了大量经过仔细雕琢的石头,希望使自己永恒,假如他们用这些心思来雕琢自己的思想,又会如何?一件合乎理性的事情比高大的纪念碑更值得纪念。”读着这些闪光的语言,刹那间有如醍醐灌顶,在茫然中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简单的道理。我们会反思那一直以来迷惑自我的眼睛。 
        尼采说过:每一个出类拔萃的人都出于本能地寻求避难所和隐居处,在那里他可以摆脱人群,摆脱群众,摆脱多数人——在那里他可以忘却“作为规则的人们”,而成为例外;只是不包括这样的情况,即一更加强烈的本能把他直接推向人群,以伟大而杰出的明辨是非者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梭罗是一个例外,尽管我们的目光总被规则所吸引。或许之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处承载着我们精神的最终家园。我们一般无法到达,但却一直在渴望。我不是圣人,但我会从某种精神理念中读出,自己就是某个人的影子。我幻想在那一刻,站在瓦尔登湖边,闭上双眼,忘记湖上微起的波纹,湖岸的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波纹在湖中和我心中摇曳,我静静的感受着大自然的一颦一息,让不加任何阻拦的思绪在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体会着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的灵动的体验。        越读这本书,越发显现自己内在的拘束。我并不能准确了解评论家们使用的“体验主义”一词。我同样不能做到完全的静下心来。但我知道,只有在这本书中,我们才能体验到长期潜意识中追寻的一种生存经验。我深入其中,害怕被它所遗弃。因为只有在这个梦幻的自然意境中,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而不繁复,简单而不苍白。
☆☆  ☆☆  ☆☆  ☆☆ ☆☆  ☆☆  ☆☆  ☆☆  ☆☆  ☆☆  ☆  一读 :                  我读《瓦尔登湖》

 翻开《瓦尔登湖》一书,首先见到的就是徐迟先生写的序,第一段是这样的:“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瓦尔登湖》是一本启迪心灵的读物。这本书该在闲暇时看,属于心灵的书。现代人的灵魂之湖。 
          读这本书,好像有点半懂不懂,然而心里头又有点感觉。《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 
          想想古代隐士的山林生活,类似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群山葱葱,幽径模糊,山湖静寂,紫雾腾腾,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让人心醉! 
          书里,他描写到,他的工具仅有一个斧头,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坚实得足以避风挡雨的小木屋。原来,找着住的地方,是那么简单。随后,这间木屋的前后填充了他自种的蔬果地。原来,填饱肚子,是那么简单。再后,他不定期地用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换,原本空旷的屋子由此装点得颇具姿彩。原来,构筑起一个心灵的港湾,还是那么简单。 
          书中这样写道:“…那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能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与浅。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其实,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需要这样纯清洁净的“大地的眼睛”,在其间返观内心,探望、找寻并发现着自己。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这个唯物主义凌驾于唯心思想之上的价值体系的社会,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恬淡与洒脱。 
          明白了应该与自然的将心比心。毕竟,地偏无从心自远,唯有心远,地自偏。 
          合上《瓦尔登湖》,一股清凉的湖水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