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阅读答案五年级: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35:49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图表、文字资料,进行史实解读,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体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夺取王位,传位后代。政治权力由“——”变为“——”。“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2、夏商时期,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色彩。并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等,地方封——和——。
阅读课文导语思考:禹是如何登上王位的?它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学思之窗的资料,讨论: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公元前——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武王把——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武王死后,其弟——继续分封,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
2、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卿大夫再封,卿大夫也对士进行分赐。这样层层分封,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3、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等。
阅读课文中的画像石,以及西周分封示意图,思考:周武王、周公旦相继分封的目的、对象、作用等是什么?
阅读课文讨论:分封制的特点、作用、不足之处有哪些?诸侯的义务和权力怎样?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为了加强分封制喜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巩固——的制度。
阅读课文思考:宗法制下,嫡长子和庶子之间的关系如何?
1、阅读课文及《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讨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怎样?
2、如何认识礼乐制?
【巩固训练】
1、  下列对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举国家最高掌权者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排斥异姓诸侯
C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D巩固西周的统治
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4、(2006•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郡县制  ④中央集权制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互为表里    B前后继承   C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7、我国民间至今仍有宗祠等建筑和祭祀祖先的活动。对本家族的祖先顶礼膜拜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8、山东称齐鲁,应起源于(     )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9、在西周的宗法制中,“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在这里,“小宗”相对于“群弟”而言是(       )
A诸侯      B大宗      C小宗       D卿大夫
10、《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11、“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你知道吗?诸侯领兵勤王,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哪一项义务?(      )
A镇守疆土       B交纳贡赋        C拱卫王室        D朝觐述职
12、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祖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13、近十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就、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庭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秦统一六国,秦朝中央官制的构成及特点,郡县两级制
过程与方法:阅读历史材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附近地区。——制、——制遭到破坏。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和——,相互之间进行战争。
2、战国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开始对本国的——、——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战乱,也渴望——。
3、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军事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阅读课文思考: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观察《秦朝疆域图》并阅读课文讨论: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嬴政首创了——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中央和——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为凭证,由皇帝控制、发给。这种制度,以皇位——显示了————,以皇权至上显示了————。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秦始皇在————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制度。在中央设置——、————和——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还有———,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秦朝中央的主要管职,在——、——和——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1、阅读课文及第9页《历史纵横》,讨论: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阅读第10页《历史纵横》讨论:秦朝中央官僚体制的作用,以及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意义。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与之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县的长官称——或——。以上官职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秦朝通过————,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它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都纳入国家————之中。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
阅读课文和第11页《历史纵横》思考:秦朝地方的基层机构在巩固其统治方面的作用怎样?
讨论: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巩固训练】
1、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秦朝时,位高的丞相和权重的御史大夫相互之间的主要关系是(        )
A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             B御史大夫对丞相负责
C两者紧密合作                     D两者互相牵制
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抵御匈奴      D修筑长城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6、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是(        )
A郡、县与诸侯国的大小不同             B郡守、县令与诸侯王的权力不同
C郡守、县令与诸侯王的产生方式不同     D郡、县与诸侯国的作用不同
7、“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8、秦王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量、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大发展的需要             B秦始皇的才略
C国家实现了统一                 D秦朝推行法制
9、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处境,最恰当的评价应该是(       )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0、(2007•广东A卷)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音质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问答题以课本为主。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史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重点与难点】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初,地方上——、——并存。汉武帝在景帝平定“————”的基础上,颁布“————”,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汉元期间,———与———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3、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它们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经济上控制着———,军事上拥有强悍的——。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持续达一百多年。
4、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太祖把主要将领的——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任地方长官,设——监督;财政上,地方——一小部分作地方开支,其余皆归中央控制。由此,唐末五代的割据局面改变。
5、元朝在地方实行————。除河北、——、——等地方由中央直接管辖外,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或——,长官由——任命。行省下设——、——、——、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
1、阅读课文导语,思考西汉初期封国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体现的实质是什么?
2、思考并理解“中央集权”的内涵。
阅读课文以及《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元朝行省图》和历史纵横等史料,讨论:自汉朝以来,历朝政府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什么意义?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时期,三省体制逐步形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和——。三省相互——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在尚书省下设——、——、——、——
——、——六部,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3、宋初,设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行宰相权。为制约相权,后来增设——、——和——,分割相权。
4、元朝设———省,替代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理解“君主专制”的涵义,从课文中体会“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和方法。
阅读《学思之窗》讨论:历朝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中,为何会出现特殊情况?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官吏制度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制。——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担任。选官采用———制。
2、隋唐时期,隋文帝开始采用————的方式选拔官员。———帝时,设立———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强化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理解并思考:选官、用官制度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
1、阅读《历史纵横》讨论:唐代的科举制有何特点?
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今天的高考制度有何借鉴?对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有何影响?
【巩固训练】
1、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聊这一主张(       )
A削夺列侯的爵位     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    D建立刺史制度
2、一个汉朝人成为官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被推举为孝廉       B文采出众       C熟读经书        D家境富裕
3、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逐步剥夺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目的都是(      )
A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D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2007•上海)隋朝国祚虽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朝开创并为唐朝所继承的制度有(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5、(2007•广东卷)朱熹说:“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隋唐时期,三省六部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以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7、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管职的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行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相互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问答题以课本为准。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形成及其演变;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过程与方法:史料研习,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设立———、———和———,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由此,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2、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了,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政务。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以来的———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梳理有关相或宰相的史实。思考:宰相一职在历史上的作用。
阅读课文导语及其《资料回放》,讨论:明朝废除宰相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二、内阁的出现
1、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作为侍从顾问,但一切大事均由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随侍皇帝,“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大学士地位提高,具有代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权,明英宗时形成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明神宗时,———出任内阁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2、明朝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理清明朝内阁的发展线索,并对内阁进行评价。
阅读《学思之窗》讨论:课文第17页的思考题。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但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定夺。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设————。由此,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大权集于皇帝。,
2、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此机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阅读《历史纵横》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巩固,和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
讨论:如何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
【巩固训练】
1、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处理411件政事。为减轻负担,明太祖(      )
A废除丞相       B设置内阁       C设置殿阁大学士      D设军机处
2、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正确排列是:(       )
①中书门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3、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A军机大臣是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4、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除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平衡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5、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能是(        )
A决定国家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握国家政令的草拟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6、内阁设立的直接原因是(        )
A宰相专权乱政                B六部长官互相推诿
C繁杂政务难以处理            D武将专横夺权
7、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
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D相当于东汉的尚书台机构
8、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皇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9、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得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加强(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1、今天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2、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材料问答题应以课文设计为主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城邦及其特点;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及其影响。
方法与过程:分析地理环境,信息处理,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希腊文化的辉煌,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重点与难点】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是以———为依托。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半岛,东临———,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航海和———的条件得天独厚。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2、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和————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城邦是具有————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阅读课文导语、《资料回放》及《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思考:希腊为什么会形成民主政治?
阅读课文及《历史纵横》讨论:希腊公民为什么具有强烈的民主渴望与追求?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在雅典城邦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不满———贵族专横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世纪初,执政官————推行改革。他根据——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等。通过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改革。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成立————,继续扩大公民权等。改革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比较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异同。
阅读《历史纵横》讨论:你如何认识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的“陶片放逐法”?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公元前——世纪,————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所有————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也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与——机关。
2、伯利克里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发放“————”。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对于妇女、———、————而言,民主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的政治制度。
3、雅典民主更是————的产物。公元前——世纪后半期,日渐衰微的希腊被崛起的————王国所灭。雅典民智制度从此风尘于历史之中。
梳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线索。
阅读课文和《学思之窗》讨论:如何评价和认识雅典民主制度?
【巩固训练】
1、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其主要依据是(       )
A城邦的自然地理环境         B城邦的商品经济发达
C城邦小国寡民的特征         D城邦的海外贸易发达
2、梭伦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A打击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B确立起了雅典民主政治
C为奴隶参政铺平了道路            D在当时积极作用不大
3、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B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设立了十个地域部落
4、伯利克里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参政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发放工资           B发放生活津贴
C发放观剧津贴       D让妇女参与政治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B所有公民的民主
C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民主     D奴隶也有民主权
6、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其“全体人民”是指(        )
A全体公民             B全体成年公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子
7、“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一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议事会改革
8、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打击了氏族制度  ③否定了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  ④促进了雅典的民主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10、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着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和(       )
A举手表决权、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材料问答题以课本为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及其局限性。
方法和过程:通过历史过程探究法律的形成问题,情景再现,查阅资料,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和当代世界中的历史和现实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公元前——年,罗马共和国在————上建立起来。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贵族垄断着——和司法大权。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保护自己,损害——利益。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罗马———法诞生。从此,———、量刑皆有法可依。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应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
阅读课文导语及其课文内容,理清有关罗马法在形式和结构上的一系列概念。
阅读《学思之窗》讨论26页的思考题。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半岛,然后向———扩张。公元前27年,————建立。到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控制了——、——、——三大洲的广阔疆域。
2、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尤其是随着版图的扩张,————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的制定;法学家也积极编纂法典,进行————,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权,给予外邦人以适当的———保障。3世纪,罗马法已由公民法转化为万民法,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律。
3、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时,组织法学家将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汇编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读图思考: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和罗马帝国的扩张之间的关系。
阅读课文讨论:罗马法在公民法时代,为何不适应帝国扩张中的新变化?罗马法是如何走向完善的?
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和———。
2、罗马法保护———,提倡————————等。罗马法是———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当代很多————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3、近代时期,—————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推进——————发展的有力武器。
阅读《资料回放》理解马克思对罗马法的客观评价。
阅读《历史纵横》讨论:罗马法在近代和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巩固训练】
1、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产物       B从根本上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限制了贵族,保护了平民         D反映了平民的所有要求
2、下列选项中有关《十二铜表法》实质的内容有(        )
①倡导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事件是(        )
A首部成文法的诞生                 B罗马帝国的建立
C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消失         D《民法大全》的形成
4、罗马法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第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
隶农必须严加惩罚。这说明罗马法(        )
A保护所有公民            B维护君主专制
C保护私有财产            D保护奴隶制度
5、“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这第三次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上述德国法学家耶林格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以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6、诗人爱伦坡曾经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罗马大伟大之处在于(      )
A民主政治的发达        B法律体系的缜密
C建筑风格的独特        D哲学思想的深奥
7、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持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避免纠纷                  D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8、罗马帝国极盛时期,有这麽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
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院起诉前夫,那么法院将(        )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9、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材料问答题以课本为主。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分析材料,探究学校,发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光荣革命
1、17世纪初,英国的————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新兴————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他们在英国议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当时,————王朝统治英国,国王奉行“君权神授”,认为:“——————————”。他们厉行专制,经常干预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由此,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
2、———年,英国爆发革命。国王———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由于权力争夺,政局混乱,出现王朝复辟。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的丈夫———继承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
阅读课文导语及《历史纵横》思考:英国议会是怎样形成的?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核心在哪里?
通过阅读和讨论梳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线索。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并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权力的法案。其中,———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2、《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等权力。同时,议会还掌握制定———的权力,可以————和决定重大的————。由此,议会在限制王权和监督政府方面起着双重的作用。议会权力日益发展,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的地位,英国的————制确立起来。
3、议会由选举产生的———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即代议制。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以防止专制独裁。
4、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阅读《历史纵横》思考:英国的立宪民主制为何是一个漫长渐进过程?
阅读《学思之窗》以及课文,讨论:《权利法案》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议会选举对代议制形成的意义。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开始形成。
2、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内阁成员———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是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负责。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权提名————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掌握国家的————。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阅读课文思考:英国的内阁与明朝时期的内阁有何差异?
阅读课文及其《历史纵横》讨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议会、内阁(内阁首脑)、国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巩固训练】
1、17世纪的英国,建立了受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其建立的标志是(    )
A《大宪章》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一位近代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最能说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      )
A权力受到某些限制              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监督      D英王受议会控制
3、下列关于英国议会与国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B国王主持议会立法
C议会可通过立法限制王权            D内阁由国王提名,议会批准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岁困扰,但我事事都的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代议制民主
5、大卫是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那一说法是错误的(      )
A“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人内阁”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6、有一群英国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应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为此他们(         )
A召开限制王权的新议会           B处死了国王
C迎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发动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
7、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利接受法律制约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君主向议会负责
8、英国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一次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产生这种要求的根源是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内阁制的发展
材料问答题设计以课本为主。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1787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分析材料,探究学习,发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体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过程;认识两党制式美国政治的一大特点,符合美国的历史与国情,但有明显优点也有较大缺陷。
【重点与难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年轻的美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2、独立之初的美国是松散的———制。国家无权——,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和发行——,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各州之间————,造成商品流通不畅,骚乱频仍,政局动荡。由于没有统一的——,美国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大的———政府,才能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思想家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
阅读课文思考:美国独立之初面临怎样严峻的形势?
阅读课文导语和《资料回放》分析并讨论:美国选择共和政体的思想根源和影响是什么?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和————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和——三个部分。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权。总统是国家——、政府——和————,掌握国家————;总统对———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但————,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3、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原则。———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阅读课文,理解美国宪法体现的联邦制与三权分立制特点。
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分析讨论:美国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美国国会是不同党派角逐的政治舞台。———年,成立不久的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持续至今。它们不仅控制了———,还左右着——选举与——选举。————,————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尽管两党的历史传统和执政政策略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是——————政党。
【巩固训练】
1、某人想查阅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你应向其推荐(        )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罗马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2、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时体现了以下原则(      )
①联邦制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消灭奴隶制原则  ④人权至上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中央集权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
4、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否定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D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繁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吧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主要是通过(       )
A实行了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6、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7、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       )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 ④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⑤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8、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后,开国元勋们建立了新的国家体制,其中“新”是指(      )
A开出现代共和体制       B建立新兴国家
C确立近代法制原则       D实行政党政治
9、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B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制存在               D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材料问答题以课本为主。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标要求】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理解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分析材料,探究学校,发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学会历史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掌握。
难点: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国家,社会矛盾尖锐。以封建———和———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一些—————思想家公开反对————,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和——。
2、1789年法国爆发————,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是,共和制和———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此后的七十余年间,政权在两者之间易手。
3、———年法国和———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垮台。接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阅读课文,梳理法国革命发展的线索。
阅读课文及其导言,分析并讨论:法兰西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1875年初,法国————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政体。
2、宪法规定———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宪法规定国家的————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员同意有权解散————。
3、资产阶级————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阅读45页《历史纵横》理解:为什么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从门缝中挤进来的?
讨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如何体现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状态,严重阻碍了————的发展,统一呼声强烈。19世纪————年代,在———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政体。皇帝是————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和————组成。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制的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等大权,地方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地位。
3、————和————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德国的————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思考:德国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国家统一,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的?
阅读46页的《资料回放》和《学思之窗》分析并讨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
【巩固训练】
1、法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B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在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基础上,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
A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由选民直接选出
C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        D有权解释众议院制定的法律
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B内阁对议会负责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皇帝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5、下列法律文件: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本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B都以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都以此确立了共和政体            D都以此确立了本国的近代政体
6、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
A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联邦议会权力过大,帝国议会权力过小
C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7、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其情况可能是(      )
A帝国会议通过后即可生效     B帝国会议通过后由联邦会议批准生效
C经皇帝批准后立即生效       D联邦会议哈皇帝根本就不会批准,法案无法通过
8、19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
A皇帝“统而不治”成为国家象征     B皇帝实际掌握了国家的主要权力
C议会是就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9、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10、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议会民主政治的共同之处是(       )
A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B政府对议会负责
C元首可直接解散议会      D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问答题以课本设计为主。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研读和阐释史料,问题研究,历史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在近代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艰苦卓绝的抗争。3、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鸦片战争对东亚历史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虎门销烟
1、——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和掠夺————,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那时候,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占统治地位;面对西方侵略的威胁,清政府仍然实行————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向中国输入——、————和金属制品,从中国购买——、——和药材。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进行了著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理清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的政治、经济等基本状况。
阅读课文导语和《资料回放》分析英国是如何做好侵略中国的准备的?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什么?
二、鸦片战争
1、——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广东防守严密,英军沿海北上进攻———,一度攻占——定海,最后到达———白河口,威胁北京。道光帝派———赴广东与英方“议和”。议和期间,英军于———年初,强占————,道光帝迫于尊严向英国宣战。
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结合《历史纵横》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结合《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战火再燃
1、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两国,向清政府提出———、——————的侵略要求。遭拒后决定用武力解决问题。
2、———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侵略行列,攻陷广州,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两国分别签订《————》。不久,英法提出苛刻要求,冲突再起。英法联军再度攻陷天津、北京,火烧————。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趁机打劫,从中国获取巨大利益。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2、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巩固训练】
1、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2、在福建省福州市内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压鬼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孙中山        D海龄
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史实应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法战争期间           D甲午战争期间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侵略者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D侵略者的手段都是以武力打败中国政府的抵抗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使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改变中国对其不平等待遇
7、下列表述中那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      )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割让领土
D开发通商口岸
8、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起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时当然是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当时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9、“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史上外国在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流氓”所依据的特权是(     )
A设立和管理租界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材料问答题以课本为主。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发展到失败的过程,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海外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和过程:历史感知,情感体验,材料分析,问题探究,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时代没有赋予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任务。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重点与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和————空前激化。———年1月,洪秀全集合———群众,在广西——县金田村起义,建号————。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1853年定都天京。
2、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京师震动。清政府调重兵围攻。由于————,北伐军奋战两年,最终失败。西征军连续夺取——、——重镇,挺进湖南,同———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增援西征军,在———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查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线路和基本过程。
结合第10课和课文导语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是“————————————”和“————————”。还根据“——————————”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的思想结晶。
思考:《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
结合《历史纵横》讨论:《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地位、意义及其为什么行不通?
三、天国悲剧
1、随着全盛时期的来临,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激化。———年秋,酿成天京变乱。———被韦昌辉杀害,韦昌辉被处死,———因受天王猜忌,率精兵出走,于四川———陷入清军重围,最后被清军杀害。太平天国运动从此由盛转衰。
2、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让他们指挥军事;又让———总理朝政,实行———改革。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了———、————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3、1858年,李、陈合作,打垮清军的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又在———全歼湘军精锐,天国形势暂稳。1860年又破江南大营,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近郊。1861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1864年,洪秀全逝世,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比较天京变乱前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状况。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讨论: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巩固训练】
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3、“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4、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
A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颁布纲领         D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举行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京师,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         )
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           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
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6、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的是(        )
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D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C太平天国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得出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材料问答题以课文设计为主。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忆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课堂讨论,史料研究,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殖民主义侵略战争的恶果至今尚未清除干净。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3、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重点与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并蓄意挑起战争。
2、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事端。8月,清政府迎战。不久,清军在朝鲜————失利,退回国内。随后的————中,中方损失略大于日方,但主力尚存。接着,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半岛,占领——、——等地。1895年初,日军攻占中国山东半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
3、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进一步遭严重损失。————,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渗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1、阅读课文导语分析日本史如何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
2、阅读《历史纵横》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亚太地区的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后,列强掀起————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打着“————”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地区形成高潮。
2、———年6月,——、——、——、——、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梳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线索。
如何认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行为?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巨额赔款使————受到列强控制。“———”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朝腹地——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的境地。
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讨论: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巩固训练】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迫使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4、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开辟重庆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农民阶级强烈的反抗精神
6、近代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抗争,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社会制度落后
7、“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期间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8、(2007•广东B卷)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清政府中央权利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过程
10、《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黄金。”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最主要是为了(      )
A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B加入帝国主义侵华的行列中
C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材料问答题依据课本设计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分析武昌起义,评价辛亥革命。
方法与过程:制作图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思路引领,深化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孙中山先生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认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武昌起义
1、《辛丑条约》签订后,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革命知识分子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当时,——和日本——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和———等。
2、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决心“————,————,创立合众政府”。在孙中山推动下,———年8月,兴中会、———会、光复会骨干集聚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大会通过了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决定创办机关报刊物《——》。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起义最为壮烈。———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率先首义,攻占———军械库。12日武汉三镇光复。
理清辛亥革命的发展线索。
阅读课文及其导语、《历史纵横》等,讨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中华民国成立
1、———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以————为国旗。
2、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颁布《————》。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具有——————的进步意义。
记忆约法的基本内容。
讨论:如何认识《临时约法》?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覆灭。同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被篡夺。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和——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考: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条件有哪些?
讨论: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包括:性质、地位、作用、失败原因、教训等)
【巩固训练】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有(      )
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的统治内外交困 ③清政府拒绝  任何形式的改革 ④义和团运动失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3、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D最早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一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了一个论点———辛亥革命失败了,然后他准备找一些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下面那几点他可以参考(       )
①没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②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 ③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⑤没有使人民大众真正解放 ⑥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5、袁世凯得以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其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封建势力支持 ⑤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果有(      )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8、(2005年•天津)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的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9、“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材料问答题以课本设计为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探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发现异同,归纳概括,比较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国共两党纲领若干原则的一致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二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重点与难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五四风雷
1、1919年初,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废除————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收回德国在———的特权。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由此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游行示威。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随后,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军阀政府释放————,罢免——、——、——三人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并成为中国——————的开端。
依据课文导语和相关资料,思考: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讨论:如何认识五四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随着————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创建————政党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移到浙江————游船上举行。
2、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任务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吗?
讨论: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形成。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很快消灭———、————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有广州迁到———。
2、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叫嚣“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不久,宁汉合流。
梳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到失败的线索。
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革命取得了哪些功绩?又为什么失败了?
【巩固训练】
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文章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是直接针对(        )
A德国逼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               B日本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北洋政府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努力失败
2、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主要是指(        )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队不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运动中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运动方式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
C罢免曹、章、陆职务,拒签对德和约,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D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B正式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D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5、下列有关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革命进程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C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        )
A制定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D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7、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
①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②国共两党开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③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兴起 ④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09年是国民大革命失败82周年。国民大革命给我们以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这主要表现在(        )
①国共合是革命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②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之一 ③国民党始终没有革命性 ④应制定灵活的对策,及时反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一定的继承性,这主要是指(       )
A革命的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0、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是指(       )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流氓、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正确认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问题探究、矛盾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深化认识、延伸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2、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南昌起义
1、中国共产党从————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武装起义?
结合课文导语及《历史纵横》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二、土地革命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起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
3、毛泽东的———、————和———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会议宣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依据课文及其资料,理解土地革命的基本内容。
讨论:井冈山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意义。
三、红军长征
1、1933年秋始,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年1月,中共中央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等的“左”倾军事路线,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当地红军会师。次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理清红军长征的线索。
2、认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1、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如何理解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历史意义?
【巩固训练】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北伐战争
2、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诗:“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压迫重重,农民个个仇恨。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3、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的同志说“┅┅哎呀!1927年,老蒋也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的胜利完成
4、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苏联的革命经验
C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的实践探索
5、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华》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徙”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转战千里
6、“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是陆定一同志为井冈山的题词。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有(         )
①革命必胜的坚定理想与信念  ②敢于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创新精神  ④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方针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国共对峙的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0、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其地位。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2、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3、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重点与难点】重点: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挑起中日战争?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组成——————,全国军民奋起抗战。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战争路线,即————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3、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等战役胜利,却无力阻止日军攻势。1938年10月,———、——失守后,抗战进入————阶段。
理清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次序,以及重大战役分布。
1、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2、国共两党是如何共赴国难、协同抗日的?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了———惨案。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的部队,用活人做实验,称为“————”
理性认识日军的战争犯罪!
依据76页《学思之窗》讨论并回答问题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拔掉日军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到缅甸,同日军作战。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在———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在中国人民和世界————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的完全胜利。中国的————得到提高。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对世界历史、中国革命、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起着怎样的影响?
【巩固训练】
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
A积极动员和组织民众       B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C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D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2、卢沟桥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广泛抗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        )
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②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 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共同纲领 ④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4、下列不属于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的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5、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6、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均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7、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迭电获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忽予敌人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战役中第一次取得的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在当时消除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威胁
9、“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一首诗。以下哪个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        )
A《甲午悲歌》      B《珍珠港祭》      C《台湾沦陷》      D《日寇投降》
10、国共两党的政策和策略对中国历史影响重大。《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        )
A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抗日意识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及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作战,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所作的争取和平避免内战的努力,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2、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是其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的?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迫于————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2、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底,———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即《————》。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保证————等。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
3、1946年6月底,国民党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打歼灭战。经过一年多作战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
梳理从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爆发、发展、结束的历史线索。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时局?国民党是如何挑起内战的?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基本上被消灭。
(利用三大战役示意图)简述三大战役胜利发展的经过。
阅读79页《学思之窗》和《资料回放》讨论:解放区土改、党对解放战争战略的制定与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举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命令。4月23日,解放军占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的胜利,结个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近代史上,国共之间有四次谈判,请予以整理。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巩固训练】
1、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其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          B尽快结束战争
C共建联合政府          D为战争做准备
2、抗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B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
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
3、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       )
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度阶段 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泽东风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战役指(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作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         )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天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6、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一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何拥护     D人民解放军取得决定胜利
7、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护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的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分析比较,问题探究,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2、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巴黎公社的特殊性。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随着————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的资本主义————,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
2、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许多有志之士进行了不懈探索,法国人———、———和英国人———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但他们的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和———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这些斗争尽管失败,但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他们迫切需要————的指导。
阅读课文导语,分析为什么欧文在美国创建的“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
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具备怎样的历史条件?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英国的—————和英法的——————,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理论。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并发表的《——————》,标志着——————的诞生。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
三、巴黎公社
1、1870年,———与法国爆发战争。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对内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______——————。
2、———年3月18日,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巴黎警钟长鸣,一场革命爆发了。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_____巴黎公社。5月下旬,巴黎公社失败。
3、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他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的学说,为国际————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理解巴黎公社的特殊性。
2、简述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
阅读86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
【巩固训练】
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向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怎样选择(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这“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
A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B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C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19世纪前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有许多合理成分,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采纳”。导致这种“合理”性的根源主要是(       )
A他们的阶级立场               B来源于工人运动的实践
C以当时生产力成果为前提       D他们的天才创造
5、“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不存在客观条件”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                 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家未能起到领导作用
6、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需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导致革命         B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要保证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条件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是否成熟的分水岭
7、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阻碍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
A巴黎公社起义时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8、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9、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        )
A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情景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月革命的爆发式必然的;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参加————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不仅下层群众想改变现状,就连资产阶级也想推翻————,为————的发展争取更大空间。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1917年3月,俄国爆发“————”,推翻了统治俄国达三百多年的————王朝。形成了————和资产阶级————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思考: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致命弱点暴露在那些方面?
依据课文88——89页的导语、图片、《历史纵横》讨论、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实现——、取得——和——,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战争。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转变为————革命的任务,并争取以————方式夺取政权。
2、1917年7月流血事件之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取政权的可能性消失。
3、1917年11月6日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举行武装起义,————和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
简述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
讨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俄国十月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伟大的开端
1、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大会还通过了《————》和《————》。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的国家诞生。
2、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和———权,而且拥有————权。这次会议后,一大批工人、农民和士兵走上各级苏维埃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权利的实施。
3、十月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依据90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
讨论:1、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权力配置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之处在哪里?
2、十月革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巩固训练】
1、20世纪初,俄国社会状况与下列叙述无关的是(        )
A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C俄国封建贵族也想推翻沙皇制度    D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因此二月革命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
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一战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必须有战争作条件
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
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6、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7、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选举产生工兵苏维埃政府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8、之所以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9、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的相同点是(         )
A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    B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政权        D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10、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声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重要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清晰地梳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概念体系。
②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的影响。
③掌握五四宪法的主要内容既意义,理解它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政协制度的主要职能和作用,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本资料与图片,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具体学习与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在师生互动中,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在感知历史中,提高能力,愉悦身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教学,在讲解与比较中,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增强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为实现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理解三大制度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任务,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来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和————制度。
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继续存在,成为个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舞台。
3、18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受到热烈欢迎。中共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阅读94页的第一段课文及【历史纵横】说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通过“初步”、“继续存在”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构列政协制度发展的基本框架。
3、回忆1946年的旧政协,分析新政协在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1、阅读课文导语,分析讨论“中共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意义。
2、阅读95页【资料回放】,讨论中共领导的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苏联的一党制,西方的多党制的区别。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和————。
2、在————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体现了————和————两大原则。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回忆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三三制”边区政府,体会中共历史上制度创新的意义。
2、阅读96页【学思之窗】分析思考题。
1、阅读95页【历史纵横】的图片及文字,体验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新中国选民,感受会如何?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和————,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其设施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也保证了————和————。
1、联系历史上历代王朝的“胡汉分治”及其措施,理解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代意义。
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联系藏独、疆独势力破坏祖国统一和政治稳定的现实,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巩固训练】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
A规定国家的政体不同       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C规定的权利机关不同       D规定的权利、义务有详略不同
2、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主要取决于(    )
A吸取我国古代政治民主的经验        B借鉴苏联的政治制度
C我国人口众多、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  D民主革命胜利经验和国家性质
3、  假设你作为一名民主人士,参加了1956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次会议,在会上你拥有的权利是(      )
A选举国家领导人       B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C参与制定、修改宪法   D选举党的领导人
4、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自治区域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④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生活在浙江省云和、景宁县一带的畲族,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可见,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6、97页课后【探究学习总结】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刘少奇冤案;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重点与难点】重点:“文革”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严重践踏的原因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的道路。但他错误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毛泽东的错误认识被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的利用。
2、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______《————————》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和————都失去了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文化大革命”期间,——————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共领导的————和————制度也不能实行。这样,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中断了。
列举“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
简要分析“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不久,中共中央为———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2、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经二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核心的包括民法、———、———、———等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化、———化,为————奠定了基础。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
依据99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所设计的问题。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
2、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和————的原则。
3、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法制建设的具体成就。
讨论:我国的法制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巩固训练】
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源是(         )
A党和毛泽东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B党内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C“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2、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维护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文革的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3、新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冤案是(       )
A对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B八届八中全会对“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定性
C二月抗争被江青一伙诬为“二月逆流”
D把刘少奇定为“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
4、“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 ②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③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 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体现了中共哪一重要政治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农村民主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是(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
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
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方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明确指出“人民民主制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
A基层民主选举      B人民代表大会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9、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
A民法        B行政法        C经济法       D宪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海基、海协两会的建立;九二共识;胡锦涛会见连战。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方法与过程:1、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2、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记录片以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2、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3、维护国家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一道,共同奋斗。
【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
难点:实现祖国统一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宣布采用——————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指出“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制度,香港、台湾实行————制度。”“————,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
结合课文导语与102页《历史纵横》,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改革开放以后,——————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条件。1982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2、———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进驻香港。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3、1990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你知道港、澳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吗?
结合103页《学思之窗》回到思考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发措施。
2、1990年,台湾成立————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性、事务性商谈和———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年,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实现。
梳理海峡两岸自1979年以来的发展线索。
讨论:分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巩固训练】
1、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策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3、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C希望两岸实现三通             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4、我国之所以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国家力量的大大削弱        B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5、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建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7、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自己的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8、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   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苏建交;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结合近代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材料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国会议;4、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尖锐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凡愿遵守——、——以及互相尊重————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和“————”。
简要说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和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界孤立,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初,中苏双方签订《————————》,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打破————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3、新中国积极同———国家和新兴的——————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为了和平解决———和——————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会议。特别是由于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合理建议,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达成了《————————————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保卫和平、——————、——————等问题。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破坏,与会国家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的“————”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如何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
【巩固训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近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国际化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
5、周恩来在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亚非国家“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B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D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国家各国的经济与文化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国家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究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和世界已经国际关系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情景再现,运用引言;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新闻图片展示,运用谈话的方式请学生一同参与与感受身边的和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3、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理解和平与发展史当今世界的主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包括———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课文导语和《历史纵横》讨论并叙述新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20世纪———年代初,由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2、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对付来自————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3、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2月,———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应邀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梳理新中国与美国建交的历史线索,认识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维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外交上有哪些建树?
【巩固训练】
1、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抗美援朝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006年•全国卷Ⅱ)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72年,周恩来对一位外国元首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3年没有交往了啊。”这位元首是(        )
A尼克松       B田中角荣      C布莱尔        D罗斯福
4、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
6、“睦邻”外交是中国实现“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后,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提倡建立东盟       B与中亚国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
C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7、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两极格局对立的本质;杜鲁门主义;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方法与过程:对比分析、史料研习、问题探究、情景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特别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和争夺,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峙局面。2、美苏各自操控下的势力集团内部都存在主从关系和因此而产生的矛盾。3、“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从盟友到对手
1、二战后确定的————体系奠定了世界————的框架。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对比。美苏两国在————和————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的最大障碍。
2、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发表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继之,———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的指导思想。史称“杜鲁门主义”。自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了解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等概念。
二战后美苏为什么从盟友转为对手?
二、美苏“冷战”
1、为了帮助欧洲国家————,美国实施了————。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集团。
2、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从此,美苏————形成。
看图了解北约与华约的具体范围、国家分布状况。
讨论:美苏“冷战”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形成了全面———和局部———的局面。
2、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被一分为二,其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和——————。1948年,柏林被分成东西两部分。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修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瞭望台组成的封锁墙,称为“———”。
3、在亚洲,美国介入局部战争。1950——1953年的———战争,1961——1973年的———战争,美国均遭沉重打击。在美洲,1962年发生————危机,美苏双方处于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时刻,经过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简述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发展表现。
讨论: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如何?
【巩固训练】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霸权
2、马歇尔计划声称:美国要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生存的政治
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由此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
A帮助欧洲经济恢复                     B是金元外交的继续
C以经济手段控制欧洲,遏制社会主义     D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3、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从根本上讲是(         )
A美苏冷战对峙的后果         B雅尔塔体系的遗留问题
C帝国主义挑衅的结果         D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造成的
4、雅尔塔体系之所以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是由于(         )
①丘吉尔的极力倡导 ②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③联合国缺乏权威 ④美苏双方意识形态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6、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说明(         )
A美苏对抗基本消除            B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C古巴与苏联之间矛盾尖锐      D赫鲁晓夫惧怕肯尼迪
7、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格局
8、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判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的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演说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欧共体的形成、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及途径,认识此过程与方式对解决国家之间的冲突的意义。分析日本迅速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
方法与过程:情境创设、史料研习、问题探究、研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而双方的和解方式对处理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2、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振兴第三世界国家自身实力的必由之路。3、日本迅速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与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决定建立——————。后来,欧洲—————和欧洲—————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____——————。
3、西欧国家经济合作的加强,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随之,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的外交政策。
4、西欧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使世界向———方向发展。
梳理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发展过程。
阅读课文及其导语、《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讨论: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推动日本政府进行————,铲除————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1948年后,“冷战”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并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和——。朝鲜战争爆发,为日本商品进入————敞开了大门。
3、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还提出“————”“————”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的目标。
分析日本二次大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启示?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年,在————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所构成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3、————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简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巩固训练】
1、(2006年•全国卷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和特条约》的签订
2、欧共体是由哪三个组织合并成立的(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是(         )
①重视科技教育 ②美国的扶持 ③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④引进技术、制定经济战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6、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                     B为了抗衡美苏
C二战后西欧就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D为摆脱美国控制
7、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扩大
8、二战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原因不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争霸导致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C新独立的国家反帝、反殖、反霸基本立场一致
D新独立的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利益一致
9、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表现、“一超多强”及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通过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认识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方法与过程:创设情境、史料研习、问题探究、研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2、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局势出现多种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危机和问题,大国强权政治手段不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正确途径,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难点:美国单级世界的大国强权思想对自身造成的恶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提纲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1985年,————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初始,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因困难重重,1988年转向政治改革。他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出所谓“————”和“————”,是苏联改革进入误区。
2、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1989年,———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10月,————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个德国的统一。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苏联不复存在,————也随之瓦解。
梳理苏东剧变的历史线索。
导致苏东剧变的原因有哪些?其影响是什么?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出现了缓和与———,和平与————并存的局面 。
2、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是北约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3、“冷战”结束后,国际————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有哪些表现?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2、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年欧洲联盟成立。
3、除了欧盟以外,日本、———和————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世界呈现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你能说出“冷战”结束后,世界“一超多强”格局的具体表现吗?
阅读128页《历史纵横》回答问题。
【巩固训练】
1、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B执政党向反动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的基本特点是(       )
A和平共处           B动荡加剧
C区域性合作加强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4、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5、目前,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雅尔塔体系的不公正性        B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C多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      D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
6、1999年3月,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对南斯拉夫动武,推行“人权高于主权”。这表明美国时:“冷战”结束后(      )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级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
7、“冷战”结束后,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格局解体趋势日趋明显       B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C日本要求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D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8、2003年3月20日美英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已经不能够承担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任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目前国际关系的总趋势
D世界形势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相互隔绝的地区
10、当今世界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是(   )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说明:这只是一般的实用设计,时间仓促,很多试题多采用他人编辑汇录,格式、知识布局、问题构思都可能面临不足,望各位在使用中加以完善,如有错误,请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