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塞纳公馆是商住吗:“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1:11

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

——教学常规管理之一

泥城小学   瞿卫明

“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是集集体智慧,通过互相交流和帮助,进行个体实践,引导自主研究反思,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个体能力,促进集体反思发展的一种让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的校本教研模式,它主要以课堂研究为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互促与自主相结合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为目的,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

“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同伴互促阶段,第二阶段是教师自主成长阶段。

 

自主成长

自主实践

学习内化

案例分析

确定问题

教学设计12

上课听课12

评课研讨12

同伴互促

 

 

 

 

 

 

 

 


第一阶段——同伴互促阶段

同伴互促阶段是“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教师自主成长的外部动力,它通过确定问题、基础实践课、循环提升课三个环节,促使教师间进行互为交流、互为学习、互为补充,从而达到互相督促改进的目的,最终使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1.确定问题

教研组的老师根据平时的教学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疑难,拟订好需解决的系列问题,让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需攻克的主要问题。然后指派一位老师进行上课,作为研究的载体。

2.基础实践课

基础实践课主要是“教学设计1”、“上课听课1”和“评课研讨1”三个环节。“教学设计1”是指教研组各成员根据教学内容及确定的问题分头进行个体备课,然后教研组进行集体交流,使执教老师理清思路,汲取各环节的设计方式,采纳适合解决研究问题的教学方法,整理好教案,准备上课。“上课听课1”是由执教老师选择一个班级根据“教学设计1”进行上课,其他教师对照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听课,每人负责好各自的统计内容。如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要统计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次数,探究学习的次数,质疑问难的次数,学生可选择学习的次数,鼓励和批评学生次数,留多少适量时间给学生,引入课外信息次数,临时调整教案设计次数,学生个别、集体朗读的次数,指导朗读的次数,学生品质教育次数,不举手学生人数,学生正确回答次数,学生回答有创意的次数,对困难学生帮助的次数,应用教育技术的次数等等。“评课研讨1”是教研组听课后,先让执教教师说课,谈课后感受;再由教研组其他成员根据自己所统计的内容进行逐个评点,归纳出优点在何处,缺点在何处;然后围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来进行综合评述,使执教者及时改进教案或重新备课。

3.循环提升课

循环提升课包括“教学设计2”、“上课听课2”和“评课研讨2”三个环节。“教学设计2”是指执教老师根据第一次上课后的自我感受与教研组其他成员所点评的优缺点,加以修改教案,甚至重新备课,准备再次上课,以期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效果。“上课听课2”是执教老师根据再次的教学设计换一个班级上课,其他教师仍旧对照教学质量评价表,按第一次的分工进行再次统计。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对照,看出问题解决的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执教老师改进教法的能力,深化课改理念。“评课研讨2”是由执教老师谈感受和比较,由听课教师根据统计进行评课。评课时必须突出一点:比第一堂课改进了哪些?问题进一步解决得怎样?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第二阶段—— 自主成长阶段

通过同伴相互的督促和促进,教师把这一外部动力逐步转变成内部的驱动力,从而进入到第二阶段——自主成长阶段。它包含案例分析、学习内化、自主实践等环节,它既是同伴互促阶段的深入,又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起点,更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与提高的阶段。它是教师在自己内驱力的促使下,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阶段。

1.案例分析

根据第一阶段两次教学设计、两次上课听课、两次评课研讨后,老师们由基础实践阶段经过循环提升后,每位教研组成员根据课前设定的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撰写案例、课例或反思,进一步内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进一步进行个体的反思。在具体撰写时,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听课中统计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某一细节进行探究,深入分析。

2.学习内化

根据老师们所撰写的课例、案例或反思,学校选择优秀的课例、案例或反思,汇编成册,形成专集,下发给每一位老师学习,达到资源共享,随后,每位老师再撰写“学习体会”或“学习一得”,更深层次地内化课改理念。

3.自主实践

这是内化教育教学理念后,每一位老师的行为跟进,也就是每位老师带着更新的理念进入了平时的课堂教学的研讨阶段。由于教研活动一般都是两周一次,而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是在分分秒秒中的。只有教师内化了这一模式的要求,在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探索,才能求得发展与进步,这是教师自主成长阶段的关键。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再次产生各种疑惑与疑难,从而产生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于是,老师就主动地邀请其他老师参与讨论,从而确定深入研究的主题,再根据新的主题,教师在同伴的帮助下也进行基础实践课的研讨,邀请其他教师来参与听课,虚心听取其他教师对课的评价与研讨,尤其是确定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由此改进教案,再进行循环提升课的研讨,从而更深入地解决问题,随后自觉进行案例分析,学习内化,再自主实践,这样,通过不断的循环往复,教师在同伴互促与自主成长中不断地有效地而又快捷地解决新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象阶梯一样“步步高”。

自主成长阶段,因为是教师自觉发现问题,更切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更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研讨。其他教师被邀请,不仅体现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人翁意识,更增加了教师们志趣相投的情况下的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因为都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分析,是极其真实的。

二、“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的特点

1、目标明确、容易操作

由于在以前的公开展示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集体备课,执教教师集思广议后采纳优点进行备课、上课,然后再进行评课讨论,故“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是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比较系统性、比较完善性的研修方式,它首先在备课前确定好学习主题或研究的主要问题,使得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教师们的思维脉络非常清晰,发言评价紧紧围绕主题,反思、案例、课例也紧扣主题。同时整个过程都有详尽而具体的安排,故操作过程都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

2、集体与个体活动相结合

在该校本教研模式中,注重集体与个体的互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无论在互促阶段还是自主成长阶段,教师在学习主题或研讨确定主要问题、教学设计、评课研讨过程中,强化集体活动,增强合作精神;在执教者采纳集体意见,撰写反思报告、案例、课例中,深化教师的个体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在两个阶段,都体现出了个体与集体的互动作用。

这样,通过教师们的集体与个体的互动,不仅能使教师通过取长补短来促进个体的发展,得到自主成长,而且能使教师们通过合作互助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3、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跟进

通过内化先进教育理念后,教师必然会思考如何去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等等,促进了教师们的尝试与研究。在该校本培训模式中,同一内容的两次备课与两次上课就凸现了这种尝试与研究的过程。通过对照比较,选优而行,帮助教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跟进,使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发展,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从而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主成长。

4、有助于教师间的合作精神的提高

如今的教育教学,如果靠单打独斗,那肯定是非常浅层的,甚至会钻进死胡同,唯有教师间不断合作探究,才会集思广益,弥补单干的缺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该校本培训模式的全部流程来看,就强调了教师间合作精神的培养,不管从集体备课到集体评课,不管从集体研讨到专集学习,不管在互促阶段还是在自主成长阶段始终贯穿着这一精神,在活动中,教师们畅舒己见,既有利己,又有利彼,研讨探究气氛非常和谐,真正达到了共成长的目的。

三、“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每次活动的主题和要求

因为该校本教研模式重在解决教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故在每次活动之前,必须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本次活动的主要解决的主题或课题,使活动有的放矢,并且每次活动研讨的主题不应该过大而难以操作,应该做到细而小化,甚至安排到每位教师,明确你该完成什么?我该做什么?从而使研究的内容详实。

2、要有宽松研讨的氛围

“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的第一阶段是同伴互促阶段,是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在教学设计后要进行研讨,在上课听课时要明确分工,在评课研讨时要大胆分析优缺点,所以教研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如果没有宽松的氛围,老师们不易深入谈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互促的效果就不易达到。

3、进入自主实践时,敞开交流渠道

自主实践阶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这一模式的深入领会与运用,也是产生新问题的阶段,产生了新问题后,不是每位老师每个问题都能自己轻而易举的解决的,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与解决问题,要敞开各种渠道让老师把问题抛出来,可以在自己的备课组内随时交流研讨,可以在教研组活动时提出研讨,可以在志趣相投教师间交流研讨,可以在办公室内跨学科间进行研讨,甚至可以利用网上来交流,也可以借机让专家来引领等等。多种探讨渠道的开通,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资源共享,让其他教师碰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少走弯路了。真正达到“互促—自主”校本教研模式所期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