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中华街地图: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6:49
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大纲
简介
课程编号:01931020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
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层次:普通教育课
修读类型:必修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开课学期:秋季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教学目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根本目的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学时:2)
教学基本要求:主要从宏观上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任务以及基本内本和学习本课的意义和方法。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讲授以下各章作铺垫。
教学要点:
一、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本课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落实和理解,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修养的内容。
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修身成才;从课程的理论和知识中,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的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觉性。
第一章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学时:4)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从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方面对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引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从当前国际发展趋势、我国的国情和我区的区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祖国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等方面,鼓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完成历史使命;针对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大学生活的不了解和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消极苦闷等心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健康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一、    积极适应新的环境
大学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中学时代的区别,尽快适应新环境,把握学习规律。
二、    科学确定新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当大学的奋斗目标实现之后,新的目标应当尽快树立起来。
三、    逐步树立新的形象
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把握自我,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做新时期合格的大学生。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一、    时代主题与基本国情与区情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正在发展。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求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区的特点是处于祖国的北疆,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省区,幅员辽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生产力比较落后。
二、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就要按照我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的培养目标要求自己,尽快成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培养目标是大学生成才的根本任务。
三、    为完成历史重任立志成才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立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节  健康的心理与成才
一、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与自身以往相比有许多变化和特点,
二、    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健康心理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
三、    增进心理健康
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自觉加强心理健康的培养。
教学难点:我国的国情与区情,我国的科学技术与世界科学技术的差距,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大学生心理情况,造成消极心理的因素。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2、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增进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何影响?
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
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列  宁     《青年团的任务》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青年运动的方向》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振兴中华民族》
第二章  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学时:4)
教学基本要求:交往是人生的需要。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珍惜大学友谊对于刚刚涉世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搞好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即将进入婚育年龄,引导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文明的恋爱方式,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
一 、  人际交往与人生
了解交往的本质与人生的意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社会化进程和自我认识的深化,为个性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一、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交往能力是当今人才的重要素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必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有所作为。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二、    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友谊
一、    友谊的涵义和价值
友谊的本质和作用。友谊对人生的价值。
二、    真挚友谊的基础
理想、志向和追求是真挚友谊的基础。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连接友谊的纽带。真挚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    努力播种友谊
友谊需要真挚和热情去培养,用热情去护理。真挚而持久的友谊需要用原则来巩固和维护。
第三节  爱情的位置与影响
一、爱情与人生
爱情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性爱与爱情的统一。爱的核心是责任。要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
二、大学生与恋爱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关系,反对在恋爱问题上的不良倾向。
三、树立高尚的恋爱观
大学生应树立高尚的恋爱观,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处理好爱情与学业、事业、道德、集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交往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建立真挚的友谊。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思考题:
1、交往对人的发展有何影响?
2、如何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3、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致保尔·拉法格》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列宁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的教育》
第三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学时:3)
教学基本要求: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人的本质自私论。理解人生目的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涵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确立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人生态度。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直面人生的思考
一、人的本质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二、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个人既依赖社会,又能动的作用于社会。社会对个人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个人本位”,坚持“社会本位”。
三、人的本质认识误区
人的本质自私论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否认和抹煞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阶级性,是十分错误的。
第二节  人生目的的确立
一、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前提,是人生活动的总目标。它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道路,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二、摈弃错误的人生目的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是错误的人生目的。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错误的。
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正确、科学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素质。
第三节  人生应有的态度
一、    人生态度的涵义与类型
人生态度的定义,人生态度的不同类型。人生态度影响着主体的人生行为。
二、    人生境遇的思考
人生境遇会有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对人有双重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是怎样认识和对待。
三、    新时期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乐观向上、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生态度的要求。大学生应当选择和确立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奉献与索取、幸福与不幸以及生与死等人生课题。
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生态度的本质含义。人生态度与人生成就的关系。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本位,反对个人主义?
3、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4、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参考书目: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作用》
毛泽东       《实践论》
第四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时:3)
教学基本要求: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生价值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环节。要在理论上有清醒的认识。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人生价值特点与取向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
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
二、人生价值的特点
人生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取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大学生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考察。主要内容有:自我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等。
二、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
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人生正确价值目标的确立,最优目标的选择。人生价值目标可分为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社会价值目标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因为它符合社会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有利,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唯一客观标准。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责任与贡献的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    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社会责任
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
三、    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在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价值的理论,个人价值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思考题:
1、     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还要坚持集体主义?
3、     衡量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列宁              《卡尔·马克思》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            《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江泽民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五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学时:4)
教学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是新型的道德体系,把握为人民服务道德的内涵,正确理解集体主义的原则,反对个人主义,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新的历史时期为为人民服务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
三、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然需要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全民道德的准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二、弘扬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等。自觉的克服和反对个人主义。
三、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
马克思主义主张利与义的辩证统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有社会成员应树立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第三节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传统,发扬革命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与规范
“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道德规范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养成等过程。
教学难点:道德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集体主义的科学含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修养。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在道德中在核心地位?
2、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4、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道德品质?
参考书目: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恩格斯              《反杜林论》
列宁                《伟大的创举》
《青年团的任务》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纪念白求恩》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中 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第六章 做坚定的爱国者(学时:2)
教学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应从情感、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三个方面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三、爱国主义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历来是凝聚和鼓舞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伟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
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热爱祖国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热爱祖国与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
三、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必须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反对闭关自守的民族排外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节  做坚定的爱国者
一、弘扬民族自尊、自信和增强的精神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生要有高昂的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大力弘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坚持“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的统一。
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要继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在艰苦创业中报效祖国。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的内涵。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民族排外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
思考题:
1、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大学生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参考书目: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第七章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学时:3)
教学基本要求:理想和信念的涵义特征和类型。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艰苦奋斗中实现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的涵义和类型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现实可能性、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特征。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
二、信念的涵义和特征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状态。信念具有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等特征。
三、人生需要理想和信念
理想和信念属于精神范畴。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立统一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又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二、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是按照其本身的所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失败论”和资本主义“永恒论”是毫无根据和错误的。
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坚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是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以及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    青年应有的远大志向
青年是远大理想的形成期,是立志成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应当立下远大志向,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在实现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奋斗中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二、    实现理想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将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并充分认识实现理想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应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座右铭,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教学难点:理想与信念的内涵。理想的类型,信念的特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怎样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理想变为现实的曲折性。
思考题:
1、理想和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作用?
2、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恩格斯               《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
列宁                 《卡尔·马克思》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邓小平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
第八章  加强修养   立志成才(学时:3)
教学基本要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立志成才的要求,掌握自我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开拓人生的新境界。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大学生加强修养立志成才的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观
马克思主义修养观为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修养提高了科学的理论与指导,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武器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其它错误思想。
二、伟大事业要求加强自我修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对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立志成才,需要加强自我修养。
三、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自我修养贵在自觉。大学生要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认真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应学会积极主动的自我扬弃,自知、自信、自尊、自爱。
第二节  自我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自我修养的原则
坚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自我修养的基本原则。
二、自我修养的途径
自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三、自我修养的方法
进行自我修养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修养方法,以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修养方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努力做到“愼独”等。
第三节  开拓人生新境界
一、按照“四个统一”的方向修养成才
自我修养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修养的人生境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修养成才的方向是: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二、在成才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成才需要自觉修养,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境界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大学生应当通过积极的自我修养,在追求理想人格和成才目标的阶梯上,不断地从一种人生境界上升到更高的人生境界,把自己培养和塑造成为具有高素质和创造力,能够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教学难点:道德品质修养的科学涵义。道德实践与道德品质修养的关系。提高人生境界的哲学意义。
讨论与实践:由于本课自身具有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紧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实施课外实践和课堂讨论。一般而言以第五章中的第二节《集体主义》或第六章《做坚定的爱国者》作为讨论的内容。课外实践的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但要求要明确,实践后必须写出心得体会交班委会,由班委会讨论作出一定的评价后,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其认识水平、具体表现等给出相应的平时成绩分数。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强自我修养?
2、当代大学生应从哪几方面加强自我修养?
3、中华传统道德中的修养理论为当代大学生提高了哪些自我修养的精神财富?
参考书目:
列  宁         《青年团的任务》
毛泽东         《实践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为人民服务》
《纪念白求恩》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周恩来         《我的修养要则》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论“三个代表”》
中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学习出版社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青年心理学》  《伦理学》
总复习:(2学时)
指定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
教学实施计划
课程编号:01931020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学分:2学分
一、本学期的授课对象为2003级。2003 年预计本部招生2400余人,约43班级,分35个教室上课,五名教师上课,每位教师每周上课七次。
二、本学期一部分班级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上课,另一部分班级仍然使用板书。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是第一次,要求每位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因为所有教师都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之后进行比较,最后确定较好的课件统一使用。
三、课程教学要求:
1、本学期使用国家教委指定的新的教学大纲,加强“三进”工作,使本课有新的起色。
2、使用国家教委编写的新的教材,每位教师要认真备课,对每章的内容要熟悉,达到了如指掌,才能够“左右逢源”,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
3、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管理;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或早退。
四、具体各周的教学计划:
第二周:绪论
第三周:第一章、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周:第一章、同上
第五周:第二章、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休息)
第七周:第二章、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
第八周:第三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
第九周:第三章、同上
第十周:第四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十一周:第四章、同上
期中考试,题目: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以作业的形式)
第十二周:第五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十三周:第五章、同上,并观看《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电视片
第十四周:第六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十五周:第七章、课堂讨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十六周:第八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本课结束
各任课教师从课本上所列的思考题中自行选择。鉴于大一的学生没有借书证,不能进入图书馆,也不能借书所以暂不列出参考数目。
作业:写一篇思想道德修养心得体会的论文,字数要求在1500字左右。
五、考试分数分配: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期中考试、作业等,由各任课老师具体掌握。期末考试60分,使用《试题库》中的试卷,全校统一考试。
六、希各位任课教师参照执行。